大概十個人裡面,有十一個人會告訴我,蛤,Landy,看不出來妳是個會催別人的人耶!
拜託,我不但就是個會催別人的人,而且我催人的功夫,一流。
如果你看不出來我就是這樣的人,恭喜你,你一定還沒跟我工作過。
我的催,不是瘋狂失心瘋那種亂催,也會謹守禮節,絕不口出惡言。
但是,有領略我催功的人,卻覺得我的這一種催,更加令人膽顫心驚。
因為,我會記得對方答應我的每一個交付時間點,所有excel圖表裡面,我最在行的就是Timetable,lead time的合理性與邏輯度,是我最擅長用來質問對方的矛盾之處,曾為此fire好幾家agency。
所以,我會在時間差不多到點,而我直覺內容產出物遠遠不到位的時候,用我噴著冰煙的語氣,客氣地詢問對方,那個說好的東西,進度到哪裡了?今天有可能收到嗎?
我最常得到的回答是,今天下班前會好。稍晚會寄出。
不過,下班前、稍晚寄的時間幅員,遼闊到超乎想像,好像彼此生活在不同的時區,就算等到天亮,按過好幾輪收件夾的重新接收,東西no show就是no show。
如果對方不是agency,是我的上司,總部,合作的夥伴,我也會用各種無事獻殷勤的藉口,BTW關切一下,那個說好的事情,到底什麼時候會好呀?
終於有一天,我在這種井井有條,又亦步亦趨的跟追中,徹底厭倦了。為什麼我的人生,總在幫別人記得他們應該記得的事情?
另一方面,我也很好奇,真的忘記了,對方食言了,世界會毀滅嗎?我會被當成辦事不力的代罪羔羊嗎?
結果,世界照常運轉,只要我可以接受重新排程,願意說出,因為你現在才給我,所以我也需要合理的時間來消化,那原先說好的上檔時間,我們就往後延一延。
遇到耽擱不了的排程,我就把醜話說在前頭,確保對方充分理解,延遲會產生的影響,對大家的權益衝擊又有甚麼,讓所有人都意會到利弊得失,並且,人人都擁有選擇。
職場上,當了許多年的媽媽鐘、佛地魔,軟硬兼施地扮演著滿地跟催的角色,從一邊焦慮、一邊鞭笞的兩手策略裡,刷得極大的存在感,證明自己是頭腦唯一清楚的那個。
可是,隨著團隊人力不斷精簡,當我必須以一擋百,時常覺得精盡人亡,我不得不回到「催」的行動核心,進行抽絲剝繭。
為什麼我覺得需要「催」?大家真的忙到記不得自己的承諾嗎?
我發現,除了不相信對方能夠依約完成,我更懷疑,萬一時序脫鉤走鐘,自己將難以力挽狂瀾。空白根部中心的我,寧可防微杜漸,給自己預留安全的反應時間。
然而,這種不容許意外的掌控權,最後剝奪的是我的彈性與眼界。過分謹小慎微,很容易使判斷重心產生偏斜,落入捨本逐末的陷阱。有時,越是看似必須小心翼翼的險阻,越是需要一些以不變應萬變的鬆弛和舒緩,反而有助於轉危為安。
今年,我打算,不要催,各個層面都一樣。過往的經驗證明,即使時序脫鉤走鐘,最後我也能化險為夷,留點餘裕給別人,形同對自己多點相信。
這篇文章,寫在我再度被delay、BP (Break promise食言)的空檔,我可以選擇擅長的奪命連環催,大刀闊斧在群組裡面標記對方的最高主管,把說好的東西交來啊!但我選擇寫下這篇短文,提醒自己,不要再為了別人的delay、BP,懲罰自己,搞得整個下午心神不寧。
我就等等看嘛,順便做點其他喜歡的事情,等不到的話,會有等不到的辦法,到時再煩惱吧。說也奇怪,剛這麼想,對方把說好的東西寄來了。我決定稍等一下再打開,先替這篇文章收尾。
套句時興的語法,你不急,急的就是別人。偶爾,讓別人來追著你,急上一急,有助於自我平衡。好好體會一下,凡事都有它應當發生的時機。
#不辜負自己就是最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