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每個月的正職薪水,下班後還有其他額外收入,但是為什麼真正進銀行帳戶的現金永遠不夠? 明明就有加薪,為什麼還是月光族?藉由閱讀《獲利優先》書中知識,反轉對使用金錢的心態與舊式獲利公式,讓這些問題得到解答。
其實是先看了《不上班,每天工作3小時的自由生活》書中作者提到,她在經營個人接案事業時就開始採用的方式,我認為應該也適用於個人理財上,所以就買了電子書來閱讀。
作者Mike Michalowiczw在書中以自己在創業失敗經驗為例,闡述過去的自己與許多檯面上光鮮亮麗的成功創業家一樣白手起家,從無到有成功地創造出自己的事業,不斷地向外擴張自己的事業版圖,隨著看似收入增加,但實際上,他必須持續地向銀行貸款才能付清公司帳款,連個人支出的費用以及卡債也已經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無法負擔。透過女兒拿出的撲滿,提醒作者重新出發,並探索出如何建立一個體質健康且永續發展的企業獲利模式。
你是否曾經想過,
這些問題每個月底都會自動體現在我的銀行餘額上,我在北部租屋的房租,以及生活開銷,再加上需要償還學貸,可以存下的錢會變得非常有限。
以往的習慣總是會把收到的薪水,先扣除該支付的費用,之後餘額則是生活費用,習慣使用信用卡支付,心態可能一直覺得應該花不多,反正下個月薪水可以補一點,時不時會超過本月預算而需要用下個月的預算,雖然也有在寫記帳本,但是總覺得缺乏記帳的意義,就很容易變成流水帳,頂多變成是"自己今天花了多少錢"的小叮嚀。
基於以上欠教育的金錢觀念以及惡習,導致每個月惡性循環。
雖然此書是以公司為主體進行討論,但是作者曾經在金錢上的失敗經驗,並使用了這套系統使自己重新站起來,所以不論公司或個人理財的大方向都適用他所提出的這套公式。
書中作者提出了重要的反轉觀念就是,我們應該先分配自己的獲利,再來去分配費用的部分。
你一定會想說我費用都付不出來了,怎麼可能有自己的獲利?
相信我,我閱讀的時候,也跟你有一樣的想法,
但是神奇的是,你實際用你下個月的薪水操作時,整個用錢的心態與觀念也會得到昇華。
作者講述觀念後,接下來就需要實行的手段。
作者提出的方式很簡單,我自己把它稱為信封(帳戶)理財法之進階版。
信封存錢法就是,先將你對每個信封去定義不同的開支目的,例如房租﹑生活費用﹑投資﹑儲蓄﹑交通﹑旅遊等,再將你的預算依照你設定的比例去分配放入信封。當你要繳房租時,就從房租信封裡拿出支付。
而作者就是利用這個方式,將銀行帳戶當作信封,每個銀行帳戶會有其目的,例如薪轉帳戶就當全部收款,你將該月所有的收入都聚集到這個帳戶,而專門支付費用的帳戶就是另外一個帳戶,像我常用華南信用卡支付,所以費用帳戶我就設定為華南銀行,而獲利(獎金)帳戶,我則是選擇非常不常用的帳戶,根本連登入密碼都忘了的帳戶,這樣我就不會動歪腦筋去動用我的獎金,因為我還要請假去銀行臨櫃申請忘記密碼。
我認為設定很多帳戶雖然自己會更清楚對那個目的的預算有多少,不過相對地管理起來也不容易,像我一開始執行也只先針對收入﹑獲利﹑薪資﹑費用,四大項目去管理。
當你幫每一筆帳戶取名字之後,它就會像轉生史萊姆幫鬼族取名進化一樣,你看它的心態就會變得不一樣,你會發給自己薪水跟獎金的時候,心裡有一種踏實感,有一種努力被自己肯定了,死守剩下的費用額度就是你下一個課題了。像我實行第一個月的費用仍然有超額的狀況,我就必須從我的薪水扣一點,扣越多這個月就越沒薪水,你就會去計算自己被扣多少薪水,下個月要注意。
只要有在江湖上打滾的人,就會知道發薪日大概落在5日或10日,作者提倡建立每個月10日與25日的發薪日與應付帳款日,發兩次薪水給自己,當然付兩次錢給別人。
這點我認為是一種理財心態的調整,收到兩次薪水與獎金的喜悅,以及不用一次付款的痛感,全憑看個人喜好想要哪兩天發獎金跟薪水給自己,同時支付費用,我將這兩天自稱為獲利優先日。
我很喜歡書中作者提到他所協助的客戶中,有一個觀念是,所謂的財富自由是有了這些獲利,當你想做一件事需要用錢時,這筆獲利是可以即時且有餘裕地去動用,這樣才算享受到真正的財富自由。這很貼近我對財富自由的定義,是非常具體的描寫。
而實行的成敗還是在於自己對這套方式的心態與看法,它可能適用於我,但也可能不適合你,都可以多方看看比較﹑試行錯誤,書中有更詳細的觀念傳述﹑操作方式,以及作者再三叮嚀的死守重要原則,對我而言,是很值得多次閱讀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