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次雙週報本來 2/29 才要分享,因為 2/26 我們專欄關注的營造股像根基、國統、和皇昌等等都大漲或創新高,大漲或創新高可能是因為「某個原因」,下面會說。
有賺錢都恭喜,有餘力也可以回饋社會,我在方格子的《根基財報分析懶人包》電子書承蒙大家厚愛賣出 44 份暫居全站暢銷第 2 名,所得已公益捐款略盡薄力。不管賣出 44 份還是 440 份,都捐。電子書是我的小孩,小孩受人喜愛,身為父母的我繼續努力積福德
先跟追蹤本專欄但沒訂閱的 1 千多夥伴說聲感謝,感謝長久以來的閱讀與支持,這次開放一篇永久閱讀,期盼看過完整文章後能感受本專欄的努力,也祝福所有朋友們投資順利、喜樂平安。請點擊下方文章↓
台南海淡廠勢在必得?|水資源工程專業及管材銷售廠:國統(1)
這篇 2/1 發表 1.1 萬字,原本可公開閱讀 7 成,現在剩下「承熙觀點」專屬部分也可以看。我花不少時間整理,特別是原本公開的「政策利多」那段,後來 2/7~2/19 又寫國統 ( 2 )、( 3 )、( 4 ) 不少是從那段延伸出來。為避免運氣成分所以繼續挖資料,下面個股分析會再提
文章距今將近一個月剛好借此驗證部分資料實用性與觀點正確性,我沒有營造或水利背景,有錯真的要請大家多指教 ( 該文的留言也可關注 )
我覺得投資像爬山,「賣飛」沒關係,我在這座山爬到一半離開了,還有其他山我還爬根基、達麗、長虹和國統這幾座山
爬最久的是根基,根基最近持續創新高,我還在爬,享受逐漸向上不知何處是山頂的樂趣;達麗和長虹前陣子部分賣出,也還在爬,只是變成散步;最後買的國統剛開始爬就碰到持續創新高,有點像爬山剛出發時的鬥志昂揚
每次爬山未必能攻頂 ( 大賺 ),但要享受爬的樂趣,樂趣就是研究公司基本面。我覺得皇昌不適合長投所以按計畫出場,我覺得根基和國統適合長投,所以按計畫續抱或加碼。研究錯誤沒關係,下次改進,多的是山可以爬,要為下一次的攻頂努力。大家研究途徑不同也無妨,反正我們都樂愛投資 ( 爬山 )
即使爬同一座山 ( 投資股票 ),大家爬的過程不會一樣 ( 指操作 ),因為彼此體能條件各不相同 ( 資金、心理素質、停利停損設定等 ),結局也不會都一樣,所以我比較常分享的是公司基本面而不是操作。與基本面相比,操作很動態,我無法也沒必要一一說
之前我說要買山林水,也買了,有人問我為何買本業虧損的股票,理由在他問之前我已經說了,但他不認同。不認同也沒關係,就當爬山,你愛爬這座我愛那座,不必求同,再多說是消耗體力。投資像爬山,我們各自努力,相信風景都會很美
2/21 我去台中后里泰安賞櫻,在派出所公告欄看到一張黑白地圖,瞄到關鍵字鯉魚潭水庫和淨水廠,事後整理照片才知道,原來那圖是「大安大甲溪聯通管工程計畫圖」的北半邊,而國統有承作部份工程
如果不是國統,我不會拍公告欄;因為投資股票,觀察人事物的角度變得不同
為什麼叫「股癌」?我認為是因為股票股價這些東西像癌症一樣纏身,揮之不去,對股價敏感、沒開盤渾身不對勁、開盤又忍不住要看,大漲興奮下跌恐懼,總之時刻伴隨著我們。這些症狀我也有過,部分症狀還持續中
先說,這是正常的,而治療方法我認為是:「少點股價,多點基本面」。說很簡單,做作就不一定了,這跟每個人的心理素質、操作策略短長和投資目標不同而有程度上的差異
舉個例子,2022 我跟一位退休的網友在台北公館喝咖啡聊股票與人生,簡稱 H 哥,他滑開手機 APP 給我看持股幾十支,其中也有根基。根基 2022 股價約 50 元,之後一路漲到 55、60 和現在的 89 元,H 哥曾留言說「只關心股利!」畢竟是退休族,H 哥在意現金流多過於股價上漲,因為沒打算賣,那每年領的股利才是「真的」 ( 記憶可能有誤 )
你可能說,漲到 89 元價差都股利 N 年了,賣出不是更合理?但我們要想,一是賣出就沒法每年領股利、二是可能找不到像根基一樣的好公司。當然可以說好公司不難找,但 H 哥是退休人士,生活不是只有股票,不見得有時間 ( 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何近幾年 ETF 那麼受歡迎,因為省去選股麻煩,剛好適合忙碌或不想研究的人 )
回到基本面。當對持股的基本面多了後,心裡會踏實,踏實比較不容易動搖,就像我即將買的慢跑鞋因為特殊設計能減輕壓力、有助步伐穩定,跑起來安全又省力,其中的設計可視為研究股票的基本面,越札實越好
股票每天報價、股癌經常發作,要跟它和平共處我覺得是多看年報財報法說會等資料,我今年已經看過不少國統資料,也整理成 4 篇文章約 3 萬字,而期間國統的管子沒破、代操作沒事、未來招標沒延宕、近期營收也不錯,當看到下跌或大跌覺得可以買時,就相信自己、勇於買進,我認為未來 ( 的獲利 ) 可以治療股癌,如果不行,那就和平相處
我自己對營造股最有興趣,但沒財經和工程背景對很多名詞不懂,只好仔細看資料。因為不懂,Google 一個一個地學,慢慢建立概念,期間也得到貴人指點,這過程快 4 年,期間持有的根基隨著熟悉也漸漸成為最大持股,累計總投報率截至今年 2/27 約 100%。因為是分批買,同樣時間有不少人超過 100% 或更多,但我已經很滿意
根基 89.2 元創新高,2/21 中時有則新聞:〈中科擴建二期案 進度大躍進〉,大意是說中科擴建二期計畫內政部 2/16 已核定都計變更送行政院 …… 目標仍是今年 6 月底前交地給台積電建廠 …… 預料會把 1.4 奈米製程列入未來建廠優先
這個新聞與根基創新高有關嗎?剛好我 2/21 經過中科就巡了根基承攬台積電的 AP5B 土方擋土工程。網友問我擴建二期台積電台中廠開始了嗎?我說現場沒動靜,這是正常,因為土地還沒協議價購。我不是要說台中高爾夫球場那塊幾十公頃的地,而是 AP5B。巡完田水我習慣事後對圖,如下圖
可以發現,AP5B 工地位置在東大路以東,不是擴建二期的範圍(再如下圖),所以「AP5B 跟二期沒關係」我起初是這樣想,可當我繼續看二期計畫書,實際卻不完全如此,在 128 頁的計畫書翻了一下找到更多資訊,只能說細節很重要
簡單的說,根基承攬的 AP5B 工程不在中科擴建二期範圍內,但也不是全然無關,至於關係是什麼因為內容很枯燥,有興趣請參考這篇。
回到「投資不在多,在精,談投資的能力圈」,剛好也向所有訂閱本專欄的夥伴報告,本專欄主要關注「營造」與「營建」股,最聚焦營造,因為我從 2019 在方格子開始至今主要是分享根基,之後還有達欣工和潤弘,都是營造,長期下來對營造比較熟;重點是,營造業剛好迎來「大年」,既然在風口上我就順勢踩油門
另一方面,雖然對根基很有信心,但天有不測風雲,再怎麼有把握也要考慮風險,所以 2023 試圖找能替代根基的股票以分散風險,等於是跨出能力圈。替代名單曾有達欣工、潤弘以及達麗和長虹,2023 年底看到國統後一頭栽進去,目前來說,國統是最佳候選,如無意外會打造成第二持股
達欣工潤弘達麗長虹不是不好,只是不適合我。達欣工和潤弘因為與根基同屬綜合營造,行業重複所以不適合,何況我認為綜合營造裡面根基最強,也就不需要次強;至於達麗和長虹則是實際投資後對股性不適應。我沒看壞根基和國統以外的股票,單純對「我」不適合罷了,對根基和國統以外股票我仍然會關心與投資,只是持股比重與時間不會像根基
小結論是,投資我比較在意「精」不在「多」。多固然有發現更多投資獲利的好處,但我自認沒多方涉獵的本事,即便有,在眾多投資機會之下我有選擇及分配資金的障礙,於是「求精」;又因為對營造股/業最熟,所以涉獵範圍大多圍繞營造股,國統也是營造,但與「綜合營造」的根基不同,國統專攻「環境保護工程專業營造」( 此處忽略國統子公司建壹營造 )
我在自己最熟悉的圈子內努力,寂寞冷門都沒關係。感謝上蒼疼憨人,貢獻我投資收益最多的便是最熟悉的根基。你可能問,何不買 ETF 呢?也沒為什麼,我不喜歡交由別人選股、我喜歡自己選股以及因此獲得的更好報酬率。可能是運氣,我也無法證明什麼,總之是時刻思考讓自己不斷成長。當然我持股也有不好的,例如達麗長虹賺得不如預期、新建賠過兩次等等
想進步我是一點點慢慢跨出去,例如從綜合營造 ( 根基 ) 跨到專業營造 ( 國統 ) 或下游的營建;再一層思考,專業營造不是只有環境保護工程,還有:鋼構工程、營建鑽探工程以及庭園景觀工程等共 11 種,也是可以考慮的跨步,對綜合營造與專業營造廠的異同可以參考工程先生這篇,很白話,包括建商普遍有自己營造廠的原因
此外,同樣是綜合營造圈子,對沒投資的營造公司的法說會和年報我也看 ( 指股東會年報 ),為的是「兼聽則明」,現在很多法說都可以線上直接參加或事後觀看,聽聽不同公司對營造市場與商機有何不同說法,避免被單一公司主/樂觀說法誤導、更避免我自己陷於象牙塔,例如建國工程,法說有問題可線上直接打字發問,又例如欣陸即將 3/11 召開線上法說會,我也會參加
總之,投資要多還是精都好,看個人;我自己能力有限,目前熟悉圈在營造股跟部分營建股,技不如人就專心練功。我沒打算也沒本事賺每一支股票,只求買多的股票收益要持續增加
賺 100% 的人不一定賺得比 20% 的人多,例如 100 萬的 100% 是賺 100 萬,但 1000 萬的 20% 是 200 萬,本金差 10 倍,即所謂「本多終勝」。那本金不多的人要如何「終勝」?
投資收益的關鍵因子有 3 個:本金、報酬率與時間,本金不多就靠「報酬率」與「時間」這兩個因子
提高報酬率的方法很多,好比鑽研公司商業模式在別人沒發現之前提早布局、在確認基本面無誤後盡量建倉、在市場情緒導致大跌時逆勢加碼壓低持股成本、在每次操作記取教訓等等。到此你應該知道,我服膺的是基本派
時間因子方面,難度因人而異,有人一個禮拜沒漲就賣、有人套牢一整年不只沒停損還加碼、有人翻倍了還續抱,除了跟熟不熟悉所投資的公司有關,也與心理素質有關。心理素質是人性一部份,要改變很難,只能練
心理素質在長期投資或價值投資很重要,就像下面那張梗圖,做好準備後以為股票會如預期往上漲,但實際股價會上上下下翻山越海,最後抵達頂點,中間有很多考驗,心理素質不夠可能中途而廢
這些考驗舉我最熟悉的根基為例,假設某月營收年增率 -40%,這是小考驗,有人跨不過去 ( 而賣掉 );再假設某季毛利率較去年同期衰退 -30%,這是稍微大一點的考驗,有人跨不過去 ( 而賣掉 );又假設某季 EPS 較去年同期衰退 -50%,這是更大考驗,有人跨不過去 ...... 只有跨過去的人,才能達到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