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吃得比較簡單,三月四月應該也是這樣,五月底要去京都得先集氣一下。
從這篇開始修正google地圖的連結方式,之前地圖好像完全讀不出來?
不太推薦。
奶油捲心餅,不太確定入手方式,不確定需要排隊時間如何;但我覺得完全沒有排隊購入的必要,吃起來有些無趣且空虛,可能是新一代的友情鑑定器?
日本伴手禮這幾年競爭越來越激烈,慎重把錢錢跟胃容量拿去其他地方吧。
推推。
老實說很久以前——大概是主要出沒於華山那時期——我一直覺得小器食堂是個價位偏高的選擇,尤其那時候我剛從京都回來不久,台灣日式定食的價位很常把我逼瘋。
多年以後,一餐兩百已經顯得有些奢望,在這樣的前提下小器食堂的安心與穩定感實在是加分了不少,尤其是微風南山一帶其實有那麼一點點難以找到食物,這份「安定感」甚至有那麼一點超越我心中其他會經過去吃一下的其他連鎖定食店,是一個依舊還是有點貴但可以無腦選擇的悠閒店家。
炸雞還不錯但優先順序比較後面,最推薦的應該是番茄櫛瓜豬肉排,喜歡山藥泥和醃漬醬油蛋的話強烈推薦點點這些小佐料。
購入起司可頌。
本來是為了限定的開心果來的,結果最後一份在我眼前賣光……但來都來了還是覺得該帶點什麼,起司可頌的表現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這或許是我目前吃過最喜歡的起司可頌,鹹度點綴得相當精確。
相比我吃過的提拉米蘇和原味可頌,我更喜歡起司可頌一點。
這間在之前可頌大亂鬥當中奪下頭名,雖然並不是我的最愛但應該代表某個基準。
信義區救世主,或者說當其他地方都人潮爆滿水深火熱的時候我覺得整棟微風信義都在散發著聖光——那種即使情況很危急依舊會有座位的安定感很不可思議。
以日式定食來說我覺得比彌生軒還要出色,當然價格也稍稍再高一些,但還算是簡單吃一餐的承受範圍之內。
這次點的是期間限定龍虎斑牡蠣鍋,稍微有點失望,本來期待會是更「湯」、更「鍋」的那種感覺,但畢竟店內常備的器皿就是這樣好像也沒有辦法。精華的湯汁表現很不錯,就是容器真的太小了。
雖然幾乎菜單都點了一輪,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雞肉系列,蔥鹽和某次的鹽麴都很讚。
典型的什麼都有但什麼都差一點的五邊形戰士,天丼或烏龍麵或是海鮮丼同價位都有更好的店家,但這間就是方便且不用擔心。
這間之後會寫編號食記。
單點制的燒鳥專門店,我覺得適合新手的同時也不適合新手——種類太多了,口感敘述太少了,點了什麼會嚴重影響到你的用餐體驗。
但新手本來就要用嘴巴去試試看自己的喜好,在這樣的前提下又變得很推薦,畢竟品項真的很多。強烈建議在點菜的時候不要太過冒進,好奇的品項最好問問口感、咀嚼感、油脂程度這些重要的資訊,如果會點菜的話我覺得可以吃很爽。
店內在菜單上標註記號推薦的品項基本上不太會出錯,不過最好還是思考整體該如何搭配,口腔內的體驗實在是差太多了。
大概是永遠不用擔心的一間店,從疫情前到現在實在有點難數去了幾次,店家依然在嘗試新的東西提供新的味覺體驗,除了敬佩之外不知道該如何言語。
當天其他菜大多吃過了,新點的椒麻花生醬炸櫛瓜非常好,椒麻和花生醬這樣的組合保有椒麻的香氣也沖淡花生醬過於搶眼的甜度,炸櫛瓜配著一起吃實在很難更好。
和海藻醬章魚堪稱兩大前菜守門員(???)。
不太確定有多少分數是因為我自己很喜歡吃日式炒麵的緣故,對於一個本來就熱愛澱粉酷愛澱粉甚至能夠接受澱粉x澱粉的人來說每次祭典我就是會很犯賤去點一份之後絕對會惆悵遺憾的炒麵。
本店在神戶,有點意外選擇在台北拓點,但想到是鐵板料理之後又覺得好像稍微合理。
這個東西我覺得喜歡的人會很喜歡,少了紅薑應該會更好入門。牛筋跟蒟蒻讓口感更為豐富一些,我後來有追加一個荷包蛋,攤上去之後配著麵吃實在是很幸福。
大阪燒的水準也不錯,但這個就更個人口味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推薦炒麵。
如果選擇直接在地下街吃而不是內用的話會免掉10%的清潔費,缺點大概就是沒有維持熱度的鐵板了。
原味/黑鹽蝴蝶酥。
對我來說有種上限太過明顯的感覺,或許是最好吃的蝴蝶酥,但即使是最好吃的蝴蝶酥或許也無法跨越那條基準,收到會非常開心。
黑鹽口味明顯優於原味不少,區別大概是原味還可以憑藉意志力「吃一兩塊就好」,黑鹽口味的幾乎很難逃過要拼命的結局,一塊下去之後那恰恰好的調味絕對會讓你再拿第二第三第四塊……
黑鹽很完美,推推。
還好今年二月有29號不然文章就生不出來了。
三月會有絢鳥的食記,會有京都2024年的餐廳推薦,然後我要努力生出時間去寫自己想寫的東西,痛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