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是這本書之於我心臟的位子,本來以為現在我所做不喜歡的事情都是在浪費時間,其實它在讓我沉澱並且重讀我的人生故事並且得出新結論與方向去修正我自己,就如書中所說的:「當你累積了人生經驗,閱讀的視野也會更寬更廣,能夠讀出之前接收不到的深層意義,這便是重讀的價值。」
「蟄伏等待遲早會掌握」並非消極姿態。等待是面向未來的姿勢,我們只要面對應該面對的方向就可以了—《關於活著的意義》神谷美惠子
本來讀這本《深讀的技術》近期因為工作身心俱疲,所以也先因為薄且讀起來不費力,但是意外的收穫很多
書裡面有三種方向的閱讀方式:
像是把書盡情寫字、弄髒、讓他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很多很像交朋友的方式建立最初的連結。
圈出「A(重要)」、「B(在意)」、「Q(不懂)」的段落
例如:
「A」是你認為無論由誰來讀都很重要的部分,以及你認為值得學習的地方。
「B」是你覺得難以言喻的部分,也不是完全看不懂,但就是很在意,感覺這句話也像在對你提問。
「Q」是你已經舉雙手投降,實在看不懂的部分
「要問的不是人生還有什麼值得我們去期待,而是人生還期待我們去做什麼。」
「不是自己詢問人生的意義,而是人生向我們詢問意義啊」—『夜と霧』(Viktor Frankl)
對於我們書上在意的事,試著問這本書帶給你生命的連結是甚麼?
遇到像大海一樣的書,只需要將自己深入其中
「接納不確定及尚待發掘的事情」的能力稱作「客體感受力(negative capability)」,我認為,這是極度強調「一看就懂」的現代人十分缺乏的重要能力。
1.善用「不分主客」拆掉自己與書之間的牆壁
2.拿下濾鏡「卸除武裝」
3.將剩下的異物「留在心中孵化」
── 以上三個動作搭配起來,就是「委身於書」的閱讀法。
上述的我最喜歡閱讀方式就是「委身於書」當中的方式,這完全可以套用在近期我很煩惱的工作與人際相處上,關於模糊的灰色地帶,人與人不是那麼得非黑即白,每個人都存在某種亦正亦邪狀態中,端看事情的角度,對我很重要,是需要學習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