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站在教導或指導的立場時,都會希望對方能夠儘快體會並理解自己所教導之事,然而,很多事都不如己願,甚至教導的內容完全被忽視。
當我們在指導晚輩時,最常見的就是:「明明自己已經說過好幾遍了,但是對方完全沒有聽進去」。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其自主性,即使你強壓對方,使其聽話,可能短期內有效,但長期下來一定會遇到更強的反抗,甚至更出軌的行為。
所以在教導時,首重「理」,必須要讓對方明白,這麼作的原因及理由,必須讓對方心服;心服後,對方才會依此道理行事。
然而有時雖有道理,但對方卻不願接受,最常見的就是:「因為是誰誰誰說的」或是「因為是誰誰誰怎樣」,因為這種反抗的心理,造成明明有理在先,卻無法接受或因循的情況;此時也只能等待,等待其這種心理慢慢過去,等待對方的理性漸漸回來,並在每次對方錯誤時,不厭其煩的再說一次。
這種等待是最痛若的,因為明知前方的路不對,但這些晚輩們卻執意前行,所以標題上才會說:「等待也是一種慈悲」,耐心的等待對方回頭,並在每次對方犯錯時能夠接納,如果不是非常慈悲的一顆心,是很難很難辦到的。
每個人都因循其「業力」所引導,被「業力」所牽引,這是大部人生到這世界後免不了的事,人力拼不過業力,於是我們能做的,就是懷抱一顆豐滿的心,告誡其錯誤,等待其回頭,這也是最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