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意外的收穫是得到大學助教的職位。當收到錄取通知時,我一邊感到感到興奮,一邊卻也擔憂著要面對六十多名學生進行輔導,擔心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英文能力是否足夠。但既然已經獲得了錄取,那自然也硬著頭皮,迎接這個挑戰。
在擔任助教的環境中,我迅速體驗到了「教育者」的角色。助教的工作是為了培養學術工作者,需要我們大量的批判性思考和獨立工作。我必須清晰地解釋概念,評估學生的作業並提供改進意見。幸運的是,我的指導教授給了我很多支持和明確的指導,這讓我順利地踏入了助教的角色。為了彌補語言上的不足,我努力保持清晰的講授結構,提供實例,並減慢說話的節奏,以確保學生理解。然而,我仍然認為在教學方面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
與學生和教授的溝通也是一門學問。學生的特質各異,有些活潑好動,喜歡提問,而大多數則相對沉默,喜歡私下交談。我記得第一次輔導課程時感到非常緊張,但在第二次結束後,有學生鼓勵我說,我今天的表現比第一次好多了。這讓我感到非常意外,反而得到了學生的支持。這裡的老師非常鼓勵學生,因此我也以鼓勵的方式對待學生。在心態上,每次上課前我都告訴自己,我不是在教授,而是在與學生分享我所學到的知識和見解。這讓我感到不再那麼緊張,也更加體會到「付出」的意義。
作為一名助教,教授系統性的教學方式對我學習其他領域也非常有用。我擔任助教的科目都是與藝術相關的,這補充了我對藝術史專業的訓練,讓我重新回到基礎。在藝術史的學習中,需要掌握是「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到底要如何理解一件藝術品過程涉及視覺描述,並與語境進行比較、分析和討論。這種人文學科的訓練培養了我們觀察事物的細節和方向,提出問題,進行批判性思考,並發掘背後的人物和事物之間的關聯。這些能力豐富了我們分析生活中其他領域或學習本質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思考是痛苦的,但當我們能夠理清思路,解開糾結時,那種解脫感是妙不可言的。這也是我讀碩士並擔任助教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