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物品愈少,人生愈幸福。因為我們再也不需要物品填滿我們的人生。
人是群居的動物,不是像貓一樣可以自己孤獨的生活。一旦群聚在一起,就產生了比較。而人該如何幸福?第一步就是,放下比較的心。比較永遠比不過別人,贏了這一個,不一定能贏下一個。人聚在一起,就開始想要受人注意,突顯自己的價值。於是乎開始擁有更多的東西,來展現自己的實(財)力,證明自己比別人好上那麼一點點。商業廣告的衝擊、各式各樣商業的行銷手法,東西就這樣一點一滴地魚貫流入家中。久而久之,用得上的、用不上的,全部都堆在家裡,久到連自己有買過都不知道。生活環境就像一個停滯不動的池子,時間愈久,變得愈沉。到最後,動也動不了。
要說這錯,也不盡然。只能說,這是人的特性,只是商人善用了這個人類的特性,去銷售他們的商品,不斷的去強調危機感(先買下來,不用怕以後買不到?)跟貪小便宜(買到賺到)的感受。讓人的sensor 被其它感受所凌駕,忽略了自己"根本"沒這個需求,或是"根本"用不到這麼多。盲目的買到賺到,把自己的生活空間當成貨倉在使用,讓心靈被一層一層的物質包蔽起來,愈來愈感受不到外面的天空。
佐佐木典士這本書,其中說到的其實也算是滿貼切我的感覺的。作者,"自以為"的潮流、興趣跟社會定位,就不斷的購入,堆放在3坪的房間裡,不見天日,窗戶都開不了。但那些堆放的東西,因為未經整理,層層堆放後,無形中成為環境的一種壓力,讓作者只想要回到家後,喝酒昏睡到隔天、超時工作、喝酒放鬆後又再度昏睡到隔天,日復一日。
"功能性"才是選物的標準。其它的東西,都只是為了彰顯你自己心理上的獨特性而己,對生活,其實沒有實際的幫助。有特定功能性的東西,就是"必需品"。
人是物品的主人,但當雜物多到一個程度時,就會開始吞噬自己的主人。
雜物多到一個程度,主人要開始花時間去整理、維護、掃去物品身上的灰塵。這時候,它吞噬了你的時間。如果你不理它,它開始生灰塵、讓你的生活環境變得陰暗、滋生細菌,這時候,它吞噬的是你的健康。時間跟健康都是每個人身上很寶貴的資產。為什麼我們的心智不能堅強一點去與它對抗呢?
你的時間有限,不要浪費時間在別人的生命裡。<賈伯斯>
理解你"已經"擁有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只要夠清楚,就不會花時間在注意雜亂的外界資訊。東西減少了,少了購物比價的時間、少了清潔打掃的時間、少了打包垃圾的時間,這些空出來的時間,全部可以拿來規劃人生、自己的興趣發展,不再被瑣事追著跑,浪費大腦的空間。不論富豪或窮人,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能悠閒地享受時間才是極致奢華的享受。將生活當成一種樂趣,永遠保持新鮮感。生活是一齣充滿各種場景,沒有結局的戲劇。
簡單生活後,也不用為了維持自己的生活水準,強迫自己待在怪異的職場中耗損自己的能力,甚至工作到想要去自殺的程度,這些都是不必要的。
書中有一個東西也讓我覺得有趣,就是極簡穿著。極簡穿著講的是每天都穿著一樣的衣服(像賈伯斯)。因為你只會有一種款式,所以你會很認真的選你穿不膩的衣服,因此無須擔心自己是不是落伍了。由於不穿奇裝異服,也不用擔心這衣服穿起來好不好看,更不用在意別人的批評。也不會去羨慕別人穿的奢華品牌,或覺得自己穿便宜貨很丟臉。一般人走進精品店都會感到緊張,試想如果每天穿相同造型的賈伯斯走進精品店,他會擔心自己的穿著嗎?這是真正獲得了服裝上的自由。
與其"沒做後悔",不如"做了後悔"
人生是來體驗的,與其"想",不如去"做" ,別人可以花錢買到跟你一模一樣的東西,但買不到的是你曾經經歷過的經驗。你看完書的感受,坐在冬日的戶外咖啡座,看落葉飄落,當下的感受、心情,都是你自己獨有的心情,別人搶也搶不起。這才是你真正人生的資產。提升你的專注力,貫徹自我。讓自己進入到心流的狀態,回歸到原本的自己,才會知道什麼是自己最需要的。
未來無法預想,專注現在、體驗現在、享受當下。
因為"少",所以"感謝"。感謝別人的付出,讓我能擁有這些必需品。
感謝它們的陪伴,讓生活變得有趣與便利,以新鮮的感覺看待日常。從感謝看自己的生活,一切理所當然的事物都不再理所當然。讓感謝的心情來對抗厭倦感。
「如果…今天是你人生中的最後一天,你想完成今天安排的行程嗎?」
現在做的事情,是不是你真的想做的事呢?你是否有虧待你的人生呢?
人生,不是"變"幸福,而是"感受"幸福。今天遇見的所以人,都是我存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