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看過兩部由日本導演~瀧田洋二郎所執導的電影,分別為 2001 年的「陰陽師」和2003年的「陰陽師2」之後,就喜歡上日本作家夢枕獏的「陰陽師」系列作品。也看了不少部"陰陽師"系列的相關電影,而個人比較偏好日系陰陽師的電影作品。
日本平安時代(約西元 794 年),當時世界明暗未分,原本應該在陰界的妖怪們現身人間,並且製造各種騷亂為禍人間。為了平衡天、地、人、鬼間的矛盾,有一類被稱為「陰陽師」的異能者存在著。他們能驅符唸咒,利用自身的特殊能力,維持著陰陽兩界的平衡。
「陰陽師」是日本古代律令制管理下所屬的官職之一,是一種利用陰陽五行為基礎,進行占卜的技官。其主要職務內容為:「占卜」、「咒術」與「祭祀」。
日本小說家~夢枕獏,於1896年發表一系列的「陰陽師」系列作品,以歷史上真有其人的「安倍晴明」作為主角。描述於皇宮陰陽寮任職的陰陽師安倍晴明,與好友宮廷雅樂師源博雅,一同解決一樁樁詭異的怪奇事件。
用有點神祕又有點趣味的筆觸,編撰一篇篇精采又發人醒思的短篇故事。而兩位主角的性格對比,更增添了故事的生動性。
這部小說看似寫妖魔鬼神之事,但講的卻是探討人性的各種面向,發人省思,寓意深遠,就跟蒲松齡的「聊齋誌異」有著異曲同功之妙。
最近看了Netflix 動畫版的《陰陽師》,內容也很好看,共有13集,裡面分為好幾個小故事,每個小故事最後都是感人的橋段。
世上最短的咒便是名,名稱束縛了事物的本質,只要有了名稱,即使是眼睛看不到的東西,也能用咒來束縛。就像男人傾慕女人、女人傾慕男人,我們將此感覺加以束縛,賦予其「戀愛」這個名稱,咒就這樣形成了。
【心得分享】
《第3集》講的是"藤子夫人和九條姑娘"的故事,藤子夫人因喪夫而終日鬱鬱寡歡,當善於彈琵琶的九條姑娘出現時,藤子夫人因沉迷於優美的琵琶聲,所以不再鬱鬱寡歡。但"美"並非聲音本身,美是由聆聽者的內心所產生的,如果你的靈魂被琵琶聲打動,那你的靈魂就會形成"美"這個咒。
「術」跟「咒」有何不同?當一個人熱切希望某件事發生時,"咒"就產生了,而施展這個咒就是用"術"來操作。
藤子夫人不知九條姑娘已死去,只是焦慮為何九條姑娘一直沒再出現,於是藤子夫人求助於另一位女陰陽師~道滿。而道滿先將藤子夫人想和九條姑娘重逢的願望化為咒,然後再施展返魂術,讓九條姑娘的魂魄形體還能為藤子夫人彈奏琵琶。但最終這些虛幻都會消失。
其中有一段,博雅問妖怪:「人為什麼會成魔呢?」由人變成的妖怪說:「傾慕、執著、愛戀、渴望 …. 這些無法控制的情感在心中沉積,到達一個臨界點,人就成了妖魔。」
所以對於世間的一切,要學習不要過於執著。
《第6集》貴族家的小姐~露子,從小就痴迷於蟲子,因此被取綽號為「蟲姬」。父親怕她因痴迷於蟲子,招人非議而嫁不出去,於是找了女陰陽師~道滿,希望能想辦法讓女兒不要再痴迷於蟲子。
而道滿為了自己的私欲,在露子不知道的情況下,讓她養了一隻邪惡的蛊蟲。晴明告訴露子:「這隻從小被主人飼養的蛊蟲,長大後可以替飼養者除去痛恨的人。」,但露子說,她並沒有痛恨的人, 晴明說:「凡人心中皆有心魔,每個人的內心都藏著黑暗面,而這隻蛊蟲是一種邪靈,它可以察覺人們心中隱藏的念頭,能感知人類心中的黑暗思想。」,即蛊蟲是被飼養者內心的怨念所滋養長大。
最後因為露子的善良,她不怨恨任何嘲笑她的人,所以那隻蛊蟲並沒有蛻變成一隻可怕的蝶,而是變成一隻外表和露子相似,可愛又美麗的蝶。
《第7集》之1,露子在晴明的花園裡種下烏頭草的種子,說明年就會開出外形有如帽子的美麗藍色花朵。
博雅:「烏頭草不是一種毒物嗎?這麼危險的植物能種嗎?」
露子:「但它如果能正確的使用其根莖,便是一種有效的強心藥。」
晴明:「植物和花朵不會將自己視為毒物或藥物,它們的用途是由使用之人所決定的。」
博雅:「所以此花跟你這個人一樣,只要應對得當,你也是個好人呢(指像良藥一樣),哈哈!」
晴明:「......」(出現三條線)
也就是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意思一樣,任何事物都有一體兩面,沒有一定的對錯,而有差別的,只是取決於做法和立場的不同。就像如何運用藥草的道理一樣,再健康的食物,如果吃得過量,也會適得其反。所以任何事物,最好的狀態就是"適量、適當"。
《第7集》之2,遍照寺最近每天都會出現不少蟲屍,僧人們覺得困擾,因此拜託晴明幫忙處理調查是怎麼回事。晴明發現總共有262隻蟲屍,是很奇怪的數字。這些蟲子外形看似相同,仔細看卻有些細微的不同,正在不解為何會有蟲子出現時,博雅不小心踩到一隻蟲子,而蟲子不見了,但踩到蟲子的腳底卻出現了「無」字,而和「無」長得相似的蟲子有21隻。
晴明問了遍照寺的僧人,寺中般若心經的文字是否不見了?遍照寺的僧人去查看,果然發現被束之高閤的般若心經變成空卷,而裡面的文字竟然不見了 ....... 答案印證了晴明心中的想法。
最後晴明下結論:
「般若心經」是一篇佛經,由262字所組成,其中「無」和「空」字,共有21個字,所以這些蟲子是由般若心經裡的文字所變化而來。因為遍照寺將般若心經長期束之高閤,多年來無人唸誦此經,所以經卷內的文字便化為蟲子,想要吸引僧人的注意,只要僧人們再次唸誦般若心經,蟲子便不會再出現。
這種情況就像小孩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可能會做一些引人注意的行為,例如:裝病,或是故意製造某些問題,來引起父母的關注。
把佛經上的文字,用化為蟲子的擬人化方式來表現,寓意簡單易懂,很生活化,也蠻有趣的。
《第12-13集》一隻戴著面具,極度怨恨博雅的鬼怪,總是隱藏在博雅身後的黑暗裡。不難想像,面具後顯露出來的是猙獰的表情。後來發現這隻鬼怪竟然是博雅的好友兼老師,外表斯文的~敦實大人所變成的,敦實大人嫉妒博雅吹笛的才華造詣高於他,因為深深的嫉恨,而變成半人半妖魔。
每個人心中都有妖魔,而妖魔讓我們不由自主變成了鬼怪。妖魔是因嫉妒而來,而嫉妒是從內心悄無聲息的滋長。表面上很好的朋友,卻在不知不覺中、在內心的深處裡,上演著善與惡的兩邊拉扯,當惡佔了上風,人的內心就養出了妖魔 ......
因為對吹笛子的執著,讓敦實大人變成了鬼怪,而當敦實大人徹底醒悟,放下了嫉妒之心後,就又恢復原本的樣貌,不再是鬼怪了。
在《陰陽師》裡, 博雅的笛聲除了在對付鬼怪時,是一種武器之外,電影或劇中也時常用笛聲當背景配樂,來營造有點神秘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