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安,這篇簡單介紹常見的對白樣式,指的是單人的對白,而非一段的對話哦!
若有缺漏歡迎提醒,但如果是長得很不合理的就不必了XD
以下的各樣式都只以「中文」為基準,包含翻譯文。
聶小花說:「我想吃雞腿了。」
➤這是最普通、最萬用、最簡單,祖先們唯一使用的對白形式。全文使用這種方式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會顯得較為枯燥,一些特殊情況時使用上反而會變得複雜。
※如接連兩句對話時。聶小花說:「我想吃雞腿了。」→聶小花又說:「我還想吃雞翅。」(但對於前後對白字數過多時,拆分成兩段就會比較舒適)
➤若該對白的出現是建立在【先有一串動作才說話】請盡量如此使用。
「我想吃雞腿了。」聶小花說。
➤這是現代相當常見的對白形式。但不建議一個對話框中的文字量過多,因為角色是對白之後才會寫到,容易產生對白角色不明確的情況。
※特殊情況變得複雜與一相同。
➤與一相對,若該對白的出現是建立在【說完話後有一串動作】可以如此使用。
「那個。」聶小花說,「我想吃雞腿了。」
「那個。」聶小花說。「我想吃雞腿了。」
➤其實也有前對白結尾標點符號是非句號(看句子需求)的,但老實說現在比較少見,個人觀感看來也會比較奇怪。(有種硬拆對白的感覺)
➤雙胞胎只有敘述的標點符號不同,個人只會使用逗號,這樣比較沒有段落中止的感覺,看個人喜好就行。
➤結合了一和二的優點,中間的敘述可以是貫穿前後對白的,也可以是【先說話後動作又說話】,如此一來,角色對白與動作配合較為複雜時,呈現會比較整體。
➤要注意,前後兩段的對白,務必是同一個角色,若後對白是另一個角色在說話,請果斷換新的一段,最大程度減少讀者看錯的風險,也能保持段落乾淨。
※如示範中的中間單純為【XXX說】的情況,本人並不建議使用此種方式,較常見於翻譯文,但按結構來看,其實意義不大。要用可以,建議少用,只當成是一種語氣的停頓。
聶小花說了句「我想吃雞腿了」後刷刷跑走。
➤這種對白是真實存在的,常見於回憶、旁白轉述等,或一邊進行動作一邊說話,且重要程度不高時使用。
➤若是整段多人的對話,除非全由旁白敘述,否則請不要出現整段對話都如此的情況。但全由旁白敘述時,也不見得要對話框。
聶小花說想吃雞腿了。(聶小花說想吃雞腿了,然後就跑走了。)
➤雖無對話框,但對白是真實存在的,完全以他人、旁白視角去描述一個對白,也可包含動作。
➤建議只使用在一整段多人對話中,對白量過大時使用,且用在相較不重要的「聲音」上,不需細緻描寫的。如:聶小花說:「我想吃雞腿了。」→陸小虛說不行。(一般敘述為:陸小虛拒絕了。)
「我想吃雞腿了。」
「不行。」
聶小花的請求被陸小虛殘忍拒絕了。
➤就我所知最常見於日文,對白並未連接任何描述,「可能」一段對話結束後才開始回頭描述,缺點就是對話量過多時看得人一頭霧水(瘋掉),角色性格不分明時也搞不懂誰在說話。
➤個人並不推薦總是使用,有前後文可明確判斷、且細節不重要時才推薦使用。或是如示範中一小段的對話互動使用,不著墨於角色當下的神態或動作,但之後要明確角色是誰。
「我想吃雞腿了。」
聶小花說。
「不行。」
陸小虛表示拒絕。
➤有對於對白的描述,但並未在同一段相連,示範是都將描述放在「後面」,當然也有放在「前面」的,缺點也是很容易搞不清楚是誰在說話,尤其是一下放前面一下放後面的。(我要瘋)
➤另一個缺點顯而易見,佔的行數非常多,亦造成觀感不佳。但偶爾可以選擇使用。上一篇【18.關於角色互動的二三事】中有其一示範他人視角。這邊做其二示範,對白角色個人視角,本人多用於角色有心理活動,或細節描寫角色神態、動作等深化需求。
「我想吃雞腿了。」
聶小花語氣輕輕,卻帶有幾分哀怨,他稍稍低下頭,卻抬起眸子,一臉委屈巴巴、我見猶憐的樣子。
他希望那個可惡的陸小虛能答應他的請求,雖然他好像也算不上請求。
➤相較於二的樣式,這種的重點通常並不在於對白本身,對白像是題目,後面的敘述才是正文的感覺、拋磚引玉,可以無限擴充,但正文並不會偏離身為主題的對白。
有想到的就是上面幾項!
對白怎麼寫,沒有一個標準,如果不確定哪個最適合,就選用最安全的。
想要水字數、行數,或是壓縮字數、行數,又或是偷懶不想描寫角色,都有各自適合的,就看你的目的是什麼。
除非是為了仿古文,那可以全部採用示範一的樣式,一般而言並不推薦全文(指一部作品,非單篇)只用一種。各有優缺點,蘿蔔白菜也各有所愛,當然會有人堅持只用一種作為個人特色。(我也用過但自己果然還是不喜歡XD)
唯一的重點就是:請盡可能讓對白角色是明確的
,不是什麼大佬都用哪種,就代表那種樣式最好最讚,優缺點就是擺在那邊,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
就說到這邊,揮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