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是做出改變的根基,而人類生來就是設計成在持續不斷改變。
這本書取了一個讓人有些畏懼的名字,「化學課」。天知道這個命名足以嚇退多少文科生。還好後來我始終不敵好奇心驅使,乾脆正面對決這堂課。怎麼曉得看著看著,我竟愛上了這門課,這應該是我有史以來,最愛上的「化學課」。
細究讓人喜愛的原因,我想是因為它哪裡僅僅只是一堂課,它是講人生,講女孩們怎麼突破重圍,勇於完成自己唯有一次的人生。
圖片來源:Apple TV+劇集 Lessons in Chemistry 劇照。
故事主要描繪的時代是在1960年代,那時對於男女平等的觀念尚未成型。也因此,一個女孩要想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出人頭地,那可以說是難上加難。女孩需要面對的不是缺乏智慧與才能,而是當妳擁有了別人沒有的才華與聰慧時,那不是一種禮物,而是一場詛咒。
但故事中的主角伊莉莎白,她不認同。身為科學家,她向來追求實事求是。沒能以數據實驗說服她的,就別想用道聽途說的標準限制她。而她這樣直來直往的性格,也確實讓她因此樹立了不少仇家。還好,在她的學術生涯裡遇見了靈魂伴侶凱文。
和凱文的相遇到後來的相知相惜,全都是一場場一外促成的結果。但就是因為生命裡有了這些意外,讓伊莉莎白有了更多做自己的機會。因為一份平等且相互尊重的關係,會讓人覺得自己也是一個很好的人,所以才會遇見一個那麼好的人在身邊。兩個人會因為有了彼此而更愛自己與更懂得如何好好愛別人。
在伊莉莎白和凱文身上,你可以看到那種對「另一半」幻想的具體展現。他或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你會愛上他/她的唯一理由。
圖片來源:Apple TV+劇集 Lessons in Chemistry 劇照。
後來的故事因為一場意外急轉直下。伊莉莎白不得不接受自己的生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首先,她得先要學會成為一個媽媽。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家裡突然有了新成員,而這個新成員比起人類,他更像是一個來自外星的生物。書中有段是這樣描繪伊莉莎白和女兒瑪德蓮之間的關係。
伊莉莎白這時領悟到,家裡有小孩這件事,有點像是跟外星來的生物一起生活。他們彼此間會有一定程度的交流往來,訪客與主人都可以從對方身上學到一些東西。⋯⋯瑪德蓮對於生活中的發現從不覺得厭倦,哪怕是在微小、微不足道的事,都能在平凡之中看見不平凡。
家裡多了小孩,就代表了有了一雙發現的眼睛,他們總是會帶著你去注意到日常忽視的東西。也因此,生活裡會多了很多樂趣與改變。
伊莉莎白自從有了小孩之後,便開始學著養家糊口,後來又在因緣際會下擔任某電視台的主持人,負責教導主婦們用化學的方式學習烹飪。因為伊莉莎白說過,料理其實也是在進行一次次的化學實驗。透過不同物質之間產生新的組合與風味,所以每一位家庭主婦本質上來說就是一位科學家。
多虧了伊莉莎白的勉勵,自從她的節目播出之後也確實影響了不少女性勇於做自己,不再被家庭所綑綁。這也成功達到了伊莉莎白當初做節目的初心,就像書中說的:
在我的節目裡,我們關注的是大家的共通點:化學。所以就算觀眾覺得自己受制於各種後天社會行為的束縛,像是『男人應該這樣,女人應該那樣』之類的老套,這個節目也會鼓勵他們去跳脫那些過於簡化的思維,然後像科學家一樣,用更細膩的方式思考。
圖片來源:Apple TV+劇集 Lessons in Chemistry 劇照。
我很喜歡書中最後那位記者對於伊莉莎白節目的評價,他說:「這不僅是一堂化學課而已,而是每週一到週五,三十分鐘一堂的人生課。這堂課不是要教你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也不是要你分析自己、評判自己。而是要你知道,你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
就像烹飪一樣,那些食材在被料理之前,並不會知道自己可以成為一道道美味的佳餚。而我們人在尚未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之前,也不會知道自己其實擁有無限的可能。
因為我們的生活充滿著化學,改變才會是唯一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