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辭職,卻像在寫得獎感言。
也寫給現階段可能有些迷惘的你。
我的第一份工作,待了7個月。2021年1月,我決定離開顧問公司,嘗試朝文字領域發展。至於下一份跟文字有關的工作,則要放到以後有機會再說。
畢業前的過渡期,一直在思考可以在什麼樣的領域找到自己的價值,當我回顧那七個月的工作歷程,在猶豫要留下還是離開之際,某天晚上再次翻開蔣勳的《感覺十書》,發現自己逐漸失去對美的覺察,讓我感到害怕,也意識到不能再止步不前了,不論這個改變如何,都必須有所行動,所以最後我選擇離開。但對我來說,這仍是個值得分享的故事,如果你也正處於迷惘的階段,那就聽聽我的故事吧。
■ 一則揪團邀請,進到一家顧問公司
回溯與第一份工作的緣份,是因為一則line的訊息。2020年6月,曾經一起參與工作營的夥伴,在line群組分享「2020年臺灣地方創生年會」的揪團邀請(因為個人報名費用稍貴,所以夥伴在群組問有沒有人有興趣一起團報)雖然那次沒有湊團成功,卻開啟了我和第一份工作的緣分。
即將從學校畢業的我,還在對未來摸不著頭緒之際,靈光一閃,在人力銀行網站的搜尋引擎打上「地方創生」四個字,就這樣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展開為期七個月的奇幻旅程。
■ 從洄游大專生,變成農村顧問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顧問公司上班,公司主要負責的業務是彰化和南投的農村社區,大部分的工作,是作為政府和地方之間的溝通橋樑(還有80%的行政事務),剛進公司的前兩個月,跟著同事一起進到農村社區上課。不只學生要上課,社區的阿公阿嬤也要上課,雖然從小看八點檔長大,但講台語還是不太輪轉,所以一開始的我,只能用一口破台語跟阿公阿嬤講話。
幾個月過去,我從洄游大專生的身份,成為專案計畫人員,學習excel分析、時程控管、利害關係人溝通、撰寫計畫書等推動農村再生的日常工作,也就在工作的過程中,發現想像與實務的落差,發現實際推動地方創生工作遇到的困難,比如:社區幹部改組,先前計畫的工作後續沒人可以接手。這些無力改變的外在因素,使得熱情慢慢消磨, 讓我對工作開始感到痛苦,「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感到越來越不快樂」。可能是當初對自己有所期待,想為他人做些什麼,卻又發現自己的無能為力。
■ 有多少感性,就要有多少理性支撐
「農村發展要有策略。」剛進公司時,老闆曾經對我說過這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那七個月的時間,我靜靜的觀察著,何謂是一個好的地方推動者,我想,作為一位服務農村的顧問,更需要與社區維繫情感,擁有鼓勵、支持、陪伴的能力,這樣的身份,我認為更像是一位老師吧,但那個階段的我,還只是一位學生,還沒有能力給予力量。
那七個月的時間也才讓我明白,有多少感性,就要有多少理性支撐。當初進去公司的想像是美好的,但要把夢想當成職業,光是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繼續修行。例如學習控管時間、溝通技巧、主動向前輩請教、主動積極的態度、懂得問對問題,諸如此類,還有「學會面對自己的恐懼」,我都從第一份工作領悟到了。
不過,還是得謝謝我的第一份工作,讓我:
1.從立志給人載,變成可以獨自開上國道的堅強女子。(不過平時也盡量不當三寶就是了)
2.從只知道八卦山,到可以道出彰化26個鄉鎮。(總之就是更喜歡彰化了)
3.從只知道吃飯,到看到吃剩的米會心疼。(如果有剩飯不是我拋棄它,是我腸胃不好)
雖然現在的我已經沒有在相關領域工作了,但我依然想念那段時光,即便經歷的當下蠻痛苦的,但成長速度很快倒是真的,也認識了在這個領域持續精進的前輩們,更對他們感到尊敬。
希望這樣的故事不只在畢業典禮致詞才出現,而是不斷的分享,我心裡如此想著。只想告訴徬徨的你,你不孤單。
2022年9月30日發布於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