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于悅
出版社:寶瓶文化
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的框架,成長過程中多數人早已習得如何隱藏自己實際的、不太「政確」一面。然而隱藏並非消除,隱而未知的真實性格總容易在忙碌工作一天後宣洩在不用負責的匿名世界或對著最親密的家人身上。作者于悅歸納彙整過去探討過的人格特質,說明了這些人格特質在如今速食社會下可能在親密關係中造成怎麼大的影響,以及如何脫離這樣過於病態的關係。
書中雖然將隱蔽人格分類成四大類,但細讀後可以發現這四種人格特質都具有同樣的特質:掌控慾望特別強大。操縱型人格和自戀型人格都較易由心理層面來控制周遭人,兩者都缺乏同理心,也將重點放在自己身上,操作型人格慣於說謊成性、利用煤氣燈效應來PUA對方;自戀型人格愛慕虛榮、自我中心,透過打壓和否定來減損對方的自尊心。兩者都善於營造對方是錯誤方、關係中較低下的暗示,最終依據隱蔽人格者的希望行動。而暴力型人格和虐待型人格更偏向以暴力來支配關係伴侶,暴力型人格者會使用直接的肢體暴力來威脅另一半,透過習得性無助讓對方放棄抵抗;而虐待型人格者則善於直接或間接欺凌方式來報復折磨對方,使得伴侶憂慮被報復的後果而隱忍。四種人格特質的目的都是透過心理或生理上的脅迫來操控他人,繼而佔據關係中的上風。
這四種隱蔽人格特質雖然在書中看似不利於親密關係,但其實擁有這四種人格特質的人,現實中反而魅力十足,讓人深深著迷。如書中引用王牌特務詹姆士·龐德冷峻強硬的魅力和暴力型人格的關係,可見這些人格特質容易多見於成功人士身上。綜觀歷史,許多名流青史的文人墨客和偉人雖然做出一番豐功偉業,但是在情感經營上卻是十足的「渣」。如民初才子徐志摩、著有《變形記》被譽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家法蘭茲·卡夫卡,到改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再再驗證這些專業領域的佼佼者身上具備了一些不太適宜維持親密關係的特質。閱讀時也不難發現自己其實必然具備其中的部分特質,比如自我吹噓或自戀等,在現今社會若過於謙遜或不善於表現自己,反而不利於社會化。書中也強調隱蔽人格並非病態人格,不應該對擁有這些特質的人貼上病態的標籤。這些人格特質除非到達會直接以暴力或監禁等非法方式傷害自己或他人,否則書中的分類歸納僅能用作參考行為心理的偏向,而非絕對。閱讀此書幫助我們能夠自覺一段關係中是否有不健康的地方,並從心理層面分析其根本原因,若我們希望能長久維持一段健康的關係,就需要先能自覺,才能避免傷害伴侶或被伴侶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