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酒師 10 號|以過去擦拭現在──專訪林奕華,談「舞台映画」系列上映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有機的內在時差
將在六月下旬帶著二〇一七年的劇場作品《聊齋》回到台北兩廳院重演的林奕華,六月初先行在電影院上映了《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與《紅娘的異想世界之在西廂》三部「舞台映画」。
不同於英國 National Theatre Live 直播劇場、實時放送全球,舞台映画是將舞台劇演出的拍攝影像經剪輯後的再現。三部作品中最早的《華麗上班族》在二〇〇八年首演,距今超過十年。為何選擇以映画形式呈現舊作,而非重排重演?「當我們在看一張十年前自己的照片,我們的外表變化或許不大,但看照片時不只看到影像本身,同時也看到背後的記憶,那記憶會回頭來影響看到影像時的情緒。」林奕華說,完整保留當時畫面、成為「記憶」的舞台映画,以及此刻重新看到這批作品的觀眾的情緒如何產生新的關係,這與創作方重新詮釋的重演現場不同,拉出了觀眾單方面與作品的時間差,讓時差的化學反應在觀眾心中發生。
從每一個方向被觀看
不同於具上述現場性的劇場,舞台映画的形式亦不同於電影。即便有四台攝影機拍攝,劇場演出當下台上演員並不知道鏡頭的位置,因而展現出與演出電影時不同的表演狀態。「電影可以使用特寫、有鏡位,演員會藉這些來表達導演或劇本的理念。但當他們不知道鏡頭在哪,是整個人都在演、都更揮灑。這其實和劇場本身很像,四面八方都有眼睛,演員不知道觀眾的眼睛在哪。就像現在好萊塢片場可能同時有三十六個鏡頭在拍攝,劇場也一樣,只是那些攝影機不存在。」
三部作品中,主演張艾嘉、李心潔、劉若英都跨足電影演出,到了林奕華的劇場,首先必須習慣林奕華的走位調度:他認為現代人的視角已經不再固定於單一角度,因此不讓演員站在舞台中央,並使用大量走位來交代人物關係。空間在林奕華的作品裡不再是作為背景的「模擬現實」,而是包含在故事裡的敘事表達。常常演員來到劇場,發現導演已經把走位排好了,隨之必須理解走位的敘事含義,才能讓表演成立。
林奕華並不介入拍攝團隊的工作,也因此舞台映画必然包含了拍攝導演自身的想法與再創作。礙於成本限制,拍攝導演先行看過演出之後,再對攝影師下指令;如果攝影師不熟悉劇場邏輯,可能直接錯過重要場景,就會使影像與拍攝導演的想法有落差。這時,只能在剪接時考慮其他攝影機的素材能否彌補。若說 NT Live 是劇場演出時的同步,舞台映画只是劇場演出之後的補償。林奕華說,因為觀賞劇場或舞台映画的消費都尚未形成趨勢,團隊在不足夠的資源下盡量完成,其實是在開荒。
《紅娘的異想世界之在西廂》劇照/甲上娛樂
讓觀眾多一雙眼睛
由於鏡頭是景框,有了特寫和鏡位,許多在劇場演出時的想法因而被賦予了不同意義。在《紅娘的異想世界》中有一場戲,是王耀慶所飾演的 Johnson 一角走出舞台,到觀眾席與觀眾互動。這個角色在劇中原是主角 Ruby 幻想出來的人物,在林奕華原始的想法中,讓這個角色走下舞台打破幻覺,有其真與假的辯證:一個假的角色,在真的舞台上,又來到了更真的觀眾席,究竟是真是假;然而,在舞台映画的形式裡,這個想法無法讓觀眾「親身體驗」,即便坐在電影院第一排,也只是旁觀者。但也因此,這個構思本身的重點不再是為了體驗,反而是直接理解想法本身。
「有些觀眾說,來看我的舞台劇看不懂,但是看舞台映画卻很感動;就好像有人不喜歡我的舞台劇作品,但是很喜歡聽我的演講。」林奕華認為,劇場作品最理想的觀賞狀態,是觀眾能在觀賞當下「出竅」,想到自己的其他經驗;分心之後,或許詢問旁人,或許再看一次,「這是我認為劇場最重要的、像鏡子一樣的功能;如何成為一個經驗,連接觀眾的過去、現在、未來。也因此做劇場作品也不是為了讓人只看一遍,而是要看很多次的。可是,放在現在的消費習慣裡,很多人期待一次看完就全部帶走,期待每個人走出劇場回想起來看到的都一樣。」
雖然林奕華更希望觀眾用自己的眼睛去觀看,一邊看、一邊去別的地方,但他也意識到舞台映画帶給觀眾的新視角。「舞台映画在呈現上,是有選項的、有主軸的,比較清楚。就好像有另一雙眼睛幫你先看了,然後觀眾再去看這雙眼睛看到的東西。有些人喜歡這樣,這也是舞台映画和劇場不一樣的地方,它們或許讓觀眾看得更近了。」
這樣遠與近的思索,也出現在林奕華的排戲過程中。不同於部分導演排戲時會貼近演員的臉、確定演員的表情符合自己的掌握,林奕華排戲時卻習慣坐到劇場最後一排。「因為舞台很大,我認為整個舞台加起來才是那個表情。可以說,我是用排歌舞劇的方法在排話劇,要求演員到處跑,這是我處理空間的手法。」
也因此,當林奕華觀賞自己作品的舞台映画,常常深受感動。「我原本只看到一齣戲的大表情,沒有看到細表情。因為拍攝時有了特寫,我才看到那些演員們原來是這麼流汗、流淚、這麼地投入。」
《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劇照/甲上娛樂
不滿足於反映現實
這次在台灣放映的三部舞台映画作品,是林奕華與發行商甲上娛樂一起挑選的。林奕華的作品的一貫主題是生活在大都市中的焦慮,三部作品放在此刻,依然在與當代對話。「重新放映的目的並不是懷舊。我很反抗懷舊、反抗情懷、抗拒套路。我在戲中呈現的那些刻板,不是為了讓觀眾模仿或羨慕,而是要告訴大家有那麼多人不是活在刻板中。現在有那麼多廣告告訴觀眾 be ourselves,但那些都是空話。」
《紅娘的異想世界》故事化用了當年藝人大 S 婚禮,一位媒體高層藉關係潛入婚禮現場,然後每一分鐘發一條微博。劇本裡沒有明言,僅取其「圍觀」的本質發展。「這個時代有很多針對年輕人發生的事情:年輕人的欲望怎麼建構、怎麼處理自我、如何和另一個年輕人溝通。年輕人需要被看見,所以劇中 Ruby 和母親的關係才會那麼緊繃。我覺得這個議題是普世的,所以它可以繼續和現在對話。對我而言什麼是懷舊呢?就是會抓一些大家當下都知道的東西。一種最普遍的情感,讓一件事可以用三句話說完,不需要用八句說。但我抗拒這個東西。」
抗拒情懷,但林奕華的舞台上時常出現流行符碼。流行歌、流行語甚至當周的新聞話題,這是林奕華的演員自發帶到舞台上的。「我給演員的空間很大,我常常說我不可能活在別人身上,但我可以去理解。這些當下的東西是他們帶來的,我想他們之所以會帶這些到台上,是因為他們的某種不滿足。而來到劇場的觀眾某方面來說也是在尋找填補,所以很容易和演員們共鳴。」早年做戲,林奕華多使用素人演員,但這些素人演員卻能讓觀眾非常投入,他認為這是因為素人演員沒有面紗,因而讓觀眾在表演中感受到「真實」;如今與專業演員合作,林奕華也希望將這種真實帶到作品中。
「現實和真實是有差距的。」林奕華提到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眾滿足與劇中所呈現的「現實」,但他依舊在劇中看到太多設計,而無法滿足於「真實」。「真實是超於現實、高於現實的。大家都容易滿足於現實,但我不滿足。在我的劇場裡情節可能荒誕,但精神是真實的:我現在就是在問你一個問題,我們不要再繞圈了。」
「偶爾,觀眾會逃避真實。當作品問『你對這個世界今天發生的事有什麼想法?』觀眾可能會覺得這個問題太大了,只想回頭去關注自己的生活。但即便只關心生活,難道它和這個世界沒有關係嗎?經濟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當你關心你生活中的消費,你就必須關心事上某處的戰爭或某個總統的決定。它從來不只是你一個人和生活的關係。從這個層面來看,演員帶著流行的文化符號上台,呈現了這個東西,同時也就呈現出了這個演員自身背後的脈絡,也因此讓觀眾感受到了真實。」
《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劇照/甲上娛樂
強壯的想法
選角也暗藏了林奕華耙梳演員自身脈絡的思考。劉若英是演藝圈著名的紅娘,介紹了許多明星的伴侶,這次就在《紅娘的異想世界》中飾演主角 Ruby;張艾嘉身為資深演員,在《華麗上班族》中就飾演了公司高階主管張威。
「在現代,世代交替是一個越來越尖銳的主題。《華麗上班族》其實想提出一個訊息,就是永恆的菜鳥。在社會裡,有些位置你是永遠取替不了的,因為現在不再有『經驗』這件事情。過去,時間讓我們累積經驗,可是現在一個人哪有特色?每個人都是看這些東西、都是唱同一些 KTV。像工廠一樣,每個人都是可替換的零件。大家不再有個性,連帶使得經驗不重要,也沒有累積。」
雖然無法預期觀眾能夠接收到劇本中的所有訊息,林奕華說,製作這樣看似通俗但可以深入閱讀的作品,為的正是讓想法的種子可以埋在其中。在舞台映画埋所埋下的許多種子,至今仍不過時,還在繼續和當下對話。
《紅娘的異想世界之在西廂》劇照/甲上娛樂
在這十年間,這些故事在導演心中是否有所演化?林奕華說,正如《華麗上班族》中張艾嘉的詮釋,理想仍舊要和現實對抗,而讓人願意永恆為了現實而變通的其實是愛。下半年,他合作的某位演員因合約遲遲未到而另接新工作,比起公事公辦懲罰對方,林奕華選擇大動劇本,或者重新思考與該演員的合作模式。「如果我們對自己和另一個人的未來還有想像,就不會只是公事公辦;對方也可能從我們的做法中感受到一些情感,進而影響彼此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當初《華麗上班族》有一句台詞我一讀到眼淚就上來了:『你怎麼愛我,我怎麼愛你。你怎麼對我,我怎麼對你。』很多人覺得這是公平,但這不是公平,這是交易。很多人分不出來是感情還是交易。」
同樣的主題也在《紅娘的異想世界》中延續。「就像 Ruby 要靠寫作來捏造自己一樣,現在每個人其實都希望自己活在一個沒有代價的、非現實的世界,大家都戴著面具、都帶著目的性來和別人交流,總是要先買一份保險,因為無法承擔被拒絕的風險。我們總是怕被人拒絕,所以先拒絕自己,再去拿自己想要的東西。Ruby 到底是紅娘還是崔鶯鶯?我認為這至今依舊是現代人的隱喻。」
採訪、撰文:蕭詒徽
攝影:蔡家嫻
「舞台映画」系列劇照提供:甲上娛樂


【釀電影】2019年 5 月號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香港,廉政公署長期被蒙上一層神祕面紗。麥兆輝回憶:他有朋友是香港大學榜首,論成績、智商都絕對傑出,但連他也進不了廉政公署,在初試就被刷下。「我不禁開始想,所以裡面到底都是甚麼樣的人?」要會保密嗎?社交圈要小嗎?要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嗎?「我就對 ICAC 這部分很有興趣:你們到底都是誰呢?」他說。
他說,那麼多各式各樣被發明來幫助我們溝通的裝置,到頭來,卻好像讓人更孤單了。「我有個強烈的感覺是,我們都好希望可以不再孤單,但一切嘗試卻盡是徒勞。」這也是為何片中的角色通通沒有手機,「這群人像是活在過去,但他們可以面對面,跟彼此在一起。」而戲外的我們那麼努力伸出手,卻是在虛擬的次元中,反倒更孤單了。
對未來是否還有「電影路」可以走,腦海裡沒有明確的規劃,各種提名、得獎、光環加身,許智彥直說,這些東西都太大也太快了。「我很清楚這些不是完全屬於我的,(金馬)入圍名單公布當下,看到新導演入圍,其實我是相對沒有情緒的。」對團隊獲得肯定,他當然開心,但來學習的成分大過一切,他寧願將獲得的榮耀歸功予其他夥伴
為今年高雄電影節開幕的《狂徒》,是國片少有的搭擋喜劇(buddy comedy)/警匪動作類型片,由影帝吳慷仁聯手《自畫像》林哲熹主演,電影節奏明快,角色互動有火花,情節有趣之餘,幾場大亂鬥式的動作場面更是拍得虎虎生風。在此,釀電影特別約訪導演洪子烜,請這位新生代作者,跟我們聊聊他的第一部長片作品。
今年初夏,我在參與女影台灣競賽獎初審的時候,一再被撼動。其中一類的原因,是驚訝於學生作品的「成熟」,這成熟可能來自技法,來自敘事的操控和演員調校,也可能來自對創作/記錄的思考,和甚至意義的辯證。接著夏天過去,影展將近了,我也冒出和這些作者們聊聊的想法,尤其想讓她們彼此交匯,說說對各自作品的感受。
讀書考上好大學,賺錢找份好工作,存錢供座好房子,成為這代香港年輕人的「生存目標」。當這世代長大所接受的資訊,是賺錢最重要時,他們也漸漸放棄對夢想的堅持。「你不能說是軟弱,其實他們好堅強,願意放棄夢想,只為配合生活的需要。但我是不想放棄,不想放棄任何一個追夢的可能。」岑珈其堅定地補充著。
在香港,廉政公署長期被蒙上一層神祕面紗。麥兆輝回憶:他有朋友是香港大學榜首,論成績、智商都絕對傑出,但連他也進不了廉政公署,在初試就被刷下。「我不禁開始想,所以裡面到底都是甚麼樣的人?」要會保密嗎?社交圈要小嗎?要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嗎?「我就對 ICAC 這部分很有興趣:你們到底都是誰呢?」他說。
他說,那麼多各式各樣被發明來幫助我們溝通的裝置,到頭來,卻好像讓人更孤單了。「我有個強烈的感覺是,我們都好希望可以不再孤單,但一切嘗試卻盡是徒勞。」這也是為何片中的角色通通沒有手機,「這群人像是活在過去,但他們可以面對面,跟彼此在一起。」而戲外的我們那麼努力伸出手,卻是在虛擬的次元中,反倒更孤單了。
對未來是否還有「電影路」可以走,腦海裡沒有明確的規劃,各種提名、得獎、光環加身,許智彥直說,這些東西都太大也太快了。「我很清楚這些不是完全屬於我的,(金馬)入圍名單公布當下,看到新導演入圍,其實我是相對沒有情緒的。」對團隊獲得肯定,他當然開心,但來學習的成分大過一切,他寧願將獲得的榮耀歸功予其他夥伴
為今年高雄電影節開幕的《狂徒》,是國片少有的搭擋喜劇(buddy comedy)/警匪動作類型片,由影帝吳慷仁聯手《自畫像》林哲熹主演,電影節奏明快,角色互動有火花,情節有趣之餘,幾場大亂鬥式的動作場面更是拍得虎虎生風。在此,釀電影特別約訪導演洪子烜,請這位新生代作者,跟我們聊聊他的第一部長片作品。
今年初夏,我在參與女影台灣競賽獎初審的時候,一再被撼動。其中一類的原因,是驚訝於學生作品的「成熟」,這成熟可能來自技法,來自敘事的操控和演員調校,也可能來自對創作/記錄的思考,和甚至意義的辯證。接著夏天過去,影展將近了,我也冒出和這些作者們聊聊的想法,尤其想讓她們彼此交匯,說說對各自作品的感受。
讀書考上好大學,賺錢找份好工作,存錢供座好房子,成為這代香港年輕人的「生存目標」。當這世代長大所接受的資訊,是賺錢最重要時,他們也漸漸放棄對夢想的堅持。「你不能說是軟弱,其實他們好堅強,願意放棄夢想,只為配合生活的需要。但我是不想放棄,不想放棄任何一個追夢的可能。」岑珈其堅定地補充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他說,那麼多各式各樣被發明來幫助我們溝通的裝置,到頭來,卻好像讓人更孤單了。「我有個強烈的感覺是,我們都好希望可以不再孤單,但一切嘗試卻盡是徒勞。」這也是為何片中的角色通通沒有手機,「這群人像是活在過去,但他們可以面對面,跟彼此在一起。」而戲外的我們那麼努力伸出手,卻是在虛擬的次元中,反倒更孤單了。
Thumbnail
對未來是否還有「電影路」可以走,腦海裡沒有明確的規劃,各種提名、得獎、光環加身,許智彥直說,這些東西都太大也太快了。「我很清楚這些不是完全屬於我的,(金馬)入圍名單公布當下,看到新導演入圍,其實我是相對沒有情緒的。」對團隊獲得肯定,他當然開心,但來學習的成分大過一切,他寧願將獲得的榮耀歸功予其他夥伴
Thumbnail
今年初夏,我在參與女影台灣競賽獎初審的時候,一再被撼動。其中一類的原因,是驚訝於學生作品的「成熟」,這成熟可能來自技法,來自敘事的操控和演員調校,也可能來自對創作/記錄的思考,和甚至意義的辯證。接著夏天過去,影展將近了,我也冒出和這些作者們聊聊的想法,尤其想讓她們彼此交匯,說說對各自作品的感受。
Thumbnail
動畫導演用筆創作,實寫導演則是透過鏡頭與場景、人物造型、光線的安排,在真實世界裡創造帶有故事性、情緒性,甚至象徵意義的色調。「顏色是有魔法的!每個人對色彩的認知都不一樣,你的紅色不一定是我的紅色,你的黃色可能比我還亮很多——甚至,誰能夠說清楚『青色』到底是什麼東西?(笑)」
Thumbnail
「我期待每一個不同文化,會養出它自己的影像語言,這個語言即使放進好萊塢的敘事架構和邏輯,還是會跳出來,你的文化養分還是會跳出來。」元鈴有點苦笑說,每當她拿《恐怖份子》、《悲情城市》或《牯嶺街》跟這些新導演比,都被朋友說你不能這樣比啦!他們那個是大師!「但為什麼不行?侯導他們當時也差不多是這年紀啊!」
Thumbnail
托比亞斯.諾雷畢業於紐約的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他的外表看似嚴峻,大鬍子遮起半張臉,但他的內在顯然是個小鬼在踢皮球——他在自己執導的 MV 裡,從人的肚子抓出一隻章魚,讓男子在煙霧瀰漫的房間磨蹭假馬背,讓粉紅色的大娃娃邊作蛋糕邊 rapping……
Thumbnail
攝影的創作,在轉瞬之間便完成;相對地,電影創作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兩者是不一樣的。「攝影較不是在創造/再現記憶,而是在生成一個觸發點。那背後連結著空間、性格、光線等等,最後成為一道意念。電影則是經驗,是夢境,是你對生命的經歷。要根據一部電影來拍出一張照片很難,但是根據一張照片生成一部電影,比較容易」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他說,那麼多各式各樣被發明來幫助我們溝通的裝置,到頭來,卻好像讓人更孤單了。「我有個強烈的感覺是,我們都好希望可以不再孤單,但一切嘗試卻盡是徒勞。」這也是為何片中的角色通通沒有手機,「這群人像是活在過去,但他們可以面對面,跟彼此在一起。」而戲外的我們那麼努力伸出手,卻是在虛擬的次元中,反倒更孤單了。
Thumbnail
對未來是否還有「電影路」可以走,腦海裡沒有明確的規劃,各種提名、得獎、光環加身,許智彥直說,這些東西都太大也太快了。「我很清楚這些不是完全屬於我的,(金馬)入圍名單公布當下,看到新導演入圍,其實我是相對沒有情緒的。」對團隊獲得肯定,他當然開心,但來學習的成分大過一切,他寧願將獲得的榮耀歸功予其他夥伴
Thumbnail
今年初夏,我在參與女影台灣競賽獎初審的時候,一再被撼動。其中一類的原因,是驚訝於學生作品的「成熟」,這成熟可能來自技法,來自敘事的操控和演員調校,也可能來自對創作/記錄的思考,和甚至意義的辯證。接著夏天過去,影展將近了,我也冒出和這些作者們聊聊的想法,尤其想讓她們彼此交匯,說說對各自作品的感受。
Thumbnail
動畫導演用筆創作,實寫導演則是透過鏡頭與場景、人物造型、光線的安排,在真實世界裡創造帶有故事性、情緒性,甚至象徵意義的色調。「顏色是有魔法的!每個人對色彩的認知都不一樣,你的紅色不一定是我的紅色,你的黃色可能比我還亮很多——甚至,誰能夠說清楚『青色』到底是什麼東西?(笑)」
Thumbnail
「我期待每一個不同文化,會養出它自己的影像語言,這個語言即使放進好萊塢的敘事架構和邏輯,還是會跳出來,你的文化養分還是會跳出來。」元鈴有點苦笑說,每當她拿《恐怖份子》、《悲情城市》或《牯嶺街》跟這些新導演比,都被朋友說你不能這樣比啦!他們那個是大師!「但為什麼不行?侯導他們當時也差不多是這年紀啊!」
Thumbnail
托比亞斯.諾雷畢業於紐約的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他的外表看似嚴峻,大鬍子遮起半張臉,但他的內在顯然是個小鬼在踢皮球——他在自己執導的 MV 裡,從人的肚子抓出一隻章魚,讓男子在煙霧瀰漫的房間磨蹭假馬背,讓粉紅色的大娃娃邊作蛋糕邊 rapping……
Thumbnail
攝影的創作,在轉瞬之間便完成;相對地,電影創作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兩者是不一樣的。「攝影較不是在創造/再現記憶,而是在生成一個觸發點。那背後連結著空間、性格、光線等等,最後成為一道意念。電影則是經驗,是夢境,是你對生命的經歷。要根據一部電影來拍出一張照片很難,但是根據一張照片生成一部電影,比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