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分中 意地 第二(之一) P.1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有相分別」-先所受義諸根成就,善名言者所起分別。

是以既成世俗定義為根,這是擅於「名言」的人所能做的區分。這個理論中的「名」,就是依世俗定義所取得的位置,例如根於階級定位的高低、道德定位的善惡(有害無害,該或不該)以及種種既成的世俗價值(舉凡榮辱、得失、智愚、利害)⋯⋯等等為區分原則。


「無相分別」隨先所引及嬰兒等

已知世俗類型定位而仍受感官直覺引導者/缺乏世俗經驗者於經歷中純綷以感官的好惡歸納經驗、依直覺反應,與「有相分別」所採行的歸納原則作二分區隔。


「任運分別者」-謂於現前境界,隨境勢力任運而轉所有分別。

這就很容易理解,他的原則不是根據「我」樹立的原則、也不是根據任何既定世俗類型判斷而得的原則,而是根據每一個當下的形式,採取相應的行為標準。與前二者的差異-這種原則基本上看起來是浮動的,但其根還是在於客觀當下感知的利害條件,以過往經驗為參考依據,作主觀判斷與選擇。


「尋求分別者」-於諸法觀察尋求所起分別

這類歸納原則就很有意思⋯⋯其人是由所遭遇的事態中,尋求內在的邏輯,依據所尋得的這個邏輯進行經驗歸納,這種歸納就必需懸置過往經驗,專注於客觀對象,而且這種歸納必需運用理性方法,於歸納之前,有分析方法先行。


「伺察分別者」-於己所尋求已所觀察。伺察安立所起分別

與「尋求分別者」的差異在於,這種區分的標準建立在外顯的現象之上,經由觀察所得,歸納經驗。於歸納之前,除了客觀觀察之外,有古典實證方法先行。


「染污分別者」/「不染污分別者」-謂於過去顧戀俱行、於未來希樂俱行、於現在執著俱行、所有分別、若欲分別、若恚分別、若害分別、或隨與一煩惱隨煩惱相應。

這也很容易理解。這是一種滲入個人好惡與欲望的區分原則,與「不染污分別者」作二分區隔。「不染污分別者」傾向於以「無記法」為區辨原則,稱為「出離分別」-「出離分別」我認為就是以客觀物象展現為依據的分析方法所做的區別。我知道有人把「出離」詮解為「解脫」,故「出離分別」是一種「解脫法」。我覺得這兩種詮解基本上是一以因詮釋,另以果詮釋。也就是說,既這個根於自性的學說不可以主張人滅絕本性,它就不可能主張人滅絕物種自然而生的種種欲望,所以「離欲」如何達成?什麼是具體方法?我目前覺得,如果不納入這個學說系統的認識論,「離欲」就是永遠無法在自性俱在的狀態下達成、無法擺脫抑遏自然人性的苦修性質。換句話說,「離欲」是依靠「出離分別」(也就是客觀分析方法)對事物或事態取得的客觀認識中達成的。這絕對是在自然人性下可以達成的認識態度,在這個認識態度中所做的區別確實不包含個人欲望、好惡、社會偏見及既定的世俗價值。故接納一切現象,唯有在這個態度中能夠解脫事態帶給人的煩惱及一切好惡感受、真正認識客觀真實,前面曾分別的「實相」與「表相」,這種態度下取得的認識,就是通往實相的途徑。

在歸納之前,同以分析方法先行,此類分別者與「尋求分別者」的差異⋯⋯初步⋯⋯我認為僅在於是否主動尋求。這裡的差異想起來很微妙,也就是說,當其人在遭遇中,因某種動機驅動,著意尋求一個可供判斷的區分原則時,他個人的種種既成的世俗觀念、個人好惡以及當下的利害趨避會不自覺地滲入,影響他所能察知的事實以及對事實的詮解。

「不染污分別」則是⋯不包含自身的好惡、利害,有某些時候是跟從者對真實的信念和善意與環境相應,某些時候跟從感觸或好奇去區分事物於展現中的種種特質⋯⋯這裡不能十分確定,故此暫時⋯⋯對「或隨與一信等善法」這個句型陌生,一直覺得這個地方斷句有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胡兒的沙龍
10會員
327內容數
自2020年初,我們被動地進入了一場漫長的生存戰疫,面對的,本是看不見的天敵,然因緣所會,人事交織,各有所私,天災,便有了人禍的特質,於大事件中的個人,所有無力、未知、種種驅力趨生避死,感蕩心靈,故有此集。
胡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0/16
「唯此 」指相對於「多曾習力最強者」的「其餘皆忘者」,無論自憶或他令憶者,最終的意識中只剩下這些他平時最眷戀的人事物。
Thumbnail
2021/10/16
「唯此 」指相對於「多曾習力最強者」的「其餘皆忘者」,無論自憶或他令憶者,最終的意識中只剩下這些他平時最眷戀的人事物。
Thumbnail
2021/10/10
我感興趣的就是理性的認識論這些,而對於信仰⋯⋯我還是要根據理性的認識論,例如說某人欲信仰「無我」、「空性」,那麼他是不是要先知道個理性方法、依一個客觀的角度去認識這個「我」、認識這個「性」,才能掌握如何超越自性的方法,使之「空無」? 所以,是不是先去讀「地論」是正確的?然後其人才能夠依對自性、對自我
Thumbnail
2021/10/10
我感興趣的就是理性的認識論這些,而對於信仰⋯⋯我還是要根據理性的認識論,例如說某人欲信仰「無我」、「空性」,那麼他是不是要先知道個理性方法、依一個客觀的角度去認識這個「我」、認識這個「性」,才能掌握如何超越自性的方法,使之「空無」? 所以,是不是先去讀「地論」是正確的?然後其人才能夠依對自性、對自我
Thumbnail
2021/10/03
這就是前述無記時的狀態,接下來的應該很容易理解了。
Thumbnail
2021/10/03
這就是前述無記時的狀態,接下來的應該很容易理解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你明白甚麼是「課題分離」嗎?對你而言這個觀念有哪些意義? 容易被影響、總是希望符合他人期望、或很用力的為他人付出型的人,學習「課題分離」,絕對是擺脫自己精神內粍及無止盡付出的重要觀念。 我們把對權威的尊重視為一種必須順從的潛規則,對相異之處、相異的人產生排斥,對人跟對事的判斷被捆綁在一起。 覺
Thumbnail
你明白甚麼是「課題分離」嗎?對你而言這個觀念有哪些意義? 容易被影響、總是希望符合他人期望、或很用力的為他人付出型的人,學習「課題分離」,絕對是擺脫自己精神內粍及無止盡付出的重要觀念。 我們把對權威的尊重視為一種必須順從的潛規則,對相異之處、相異的人產生排斥,對人跟對事的判斷被捆綁在一起。 覺
Thumbnail
如果說不該用是非對錯、善惡去定義任何人。那麼該如何分善什麼是對的環境、對的人。既然不該有二元對立存在,我們接觸的人、所處的環境應該就是所謂的「有益於我」的。「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內心的疑惑。 一切都來自於自己如何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分別心也是由既定存在的價值觀形成的。在自己的
Thumbnail
如果說不該用是非對錯、善惡去定義任何人。那麼該如何分善什麼是對的環境、對的人。既然不該有二元對立存在,我們接觸的人、所處的環境應該就是所謂的「有益於我」的。「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內心的疑惑。 一切都來自於自己如何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分別心也是由既定存在的價值觀形成的。在自己的
Thumbnail
你會怎麼區分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
Thumbnail
你會怎麼區分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
Thumbnail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
Thumbnail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
Thumbnail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
Thumbnail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
Thumbnail
所謂厭離輪迴,說直白點就是「厭離持續存在的狀態」,解脫就是「存在狀態的止息」。這也參照到存在主義治療的「存在焦慮」。
Thumbnail
所謂厭離輪迴,說直白點就是「厭離持續存在的狀態」,解脫就是「存在狀態的止息」。這也參照到存在主義治療的「存在焦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