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中華(2):想像的空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台灣是中國『自古以來』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一直都是中國一直以來大外宣的論述。雖然多數理智的台灣人對此又好氣又好笑,不予置評。大概也只有筆者會這麼無聊,去分析這句話背後的組成,結果卻意外發現這和《解構中華系列》文章所提到的概念不謀而合:

『自古以來』帶出我們在上一章節講到的『時間限制』,只要把『滿清帝國』變成近代中國的『清朝』,就能把清領時期的212年,偷渡成對台灣曾經的治理;『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指的其實就是『空間限制』,而中國是如何透過模糊的領土界定來吃台灣或東亞諸國的豆腐,就是筆者想在這篇文章探討的議題。

彰化鹿港龍山寺,供奉看著台灣四百年的神明。(照片版權皆屬作者本人所有,請勿轉載盜用)

彰化鹿港龍山寺,供奉看著台灣四百年的神明。(照片版權皆屬作者本人所有,請勿轉載盜用)

沒圖沒真相


雖然中華民國的歷史課本總是告訴我們,台灣以前的在史書的名字有『東鯷』(前漢書)、『夷州』(三國)、『沆求』(隋國)等等,但那有些終究是後世史家未必精確的推論。甚至,這一類的敘述,很容易往『台灣是中國自古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等統戰結論擴充。

姑且不論上述那些台灣古地名,在東亞各個帝國的史書中都被放在《外國列傳》(明史/外國列傳),甚至直到清國官方修編的《大清統一志》,都還是維持一貫『台灣自古不通中國』的基調。現代人更應該講求『沒圖沒真相』,或許我們應該換個方式問:

台灣,究竟是什麼時候,才正式進入東亞帝國統治者的地圖之中呢?

且看明帝國,由朝廷贊助的《大明一統志》,地圖完全沒有畫出台灣的位置(圖中的琉求,指的是現在日本的沖繩)。再往前,整個宋帝國的皇家地圖之中,也是完全看不到台灣島的輪廓身影,更多探討可參考書目:《臺灣的想像地理/中國殖民旅遊書寫與圖像(1683-1895)》

既然台灣島的身影,都不存在古代皇家的地圖之上,那台灣又怎麼會是中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呢

只有一半的台灣古地圖


在中學的歷史課堂中,我們總是接觸到『康熙將台灣納入版圖』之類的描述,但這樣籠統的說法符合史實嗎?

在清末以前的任何外來政權,不管是荷蘭、西班牙、東寧南明,皆未曾統治過『全台灣』,甚至多數時間僅侷限於西南平原或北部一隅,其版圖也從未擴張至全台灣。我們不能用今日台灣版圖,來回推過去的政權也統治整個台灣

就連清初委由外國傳教士製作的《皇輿全覽圖》,台灣都只以西半部的地圖呈現。負責測繪的傳教士甚至在報告中明言,台灣的番界以東根本不在滿清帝國的控制中。[1]

又例如宜蘭,滿清帝國的政治勢力,還是要在所謂的『康熙收復台灣』後的160年(嘉慶15年/AC 1810年),才有噶瑪蘭廳等獨立的行政單位在當地運作。[2][3]

奏 為查明噶瑪蘭即蛤仔難地勢情形,請收入版圖,設官定地,以順輿望,以綏海疆, 謹據情具奏,仰祈聖鑑事。⋯隨令總兵武隆阿、知府楊廷理逐加勘查───方維甸《奏請噶瑪蘭收入版圖狀》

從上述引言可知,嘉慶 15 年以前的宜蘭,是沒有在滿清帝國認知的版圖之內的。且不論『收復』這個字眼就已經不符合當年統治者的史實(清帝康熙:「台灣屬海外地方,無甚關係」;清帝雍正:「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我皇考聖略神威,取入版圖」)[4],連『拿下台灣這種』說法,都是不精確的。今日指涉的台灣,和過去指涉的台灣,人們的地理認知範圍是不同的

台南四草隧道。台灣(大員)一音,最早指涉的並不是我們現今所認知的台灣,而是今日的台南安平一帶,要過至少三百年這個詞彙的地理意義才被擴充。(照片版權皆屬作者本人所有,請勿轉載盜用)

台南四草隧道。台灣(大員)一音,最早指涉的並不是我們現今所認知的台灣,而是今日的台南安平一帶,要過至少三百年這個詞彙的地理意義才被擴充。(照片版權皆屬作者本人所有,請勿轉載盜用)

反過來看中國今日主張的版圖也是如此。中國『歷朝歷代』的領土面積都有很大的差異,他如果覺得秦朝或宋朝是中國史的一部份,他今天怎麼不去主張秦朝或宋朝的版圖才是中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相於『何謂中國的』辯證,可以參考書目:《中國是怎麼形成的:大歷史的速寫》。

19 世紀末的台灣主權未定論


然而,到了19 世紀中葉後,滿清帝國已經統一整個台灣,成為今日大家所熟知的番薯版圖了嗎?這點恐怕也還有爭議。當時的滿清帝國周旋於各大外國列強的勢力,在台灣議題之上,也發生幾次大小的衝突與爭議。

像是和美國在AC 1867年衝突的『羅妹號事件』(即電視劇『斯卡羅』)[5],因為滿清的消極不作為,美國便直接和當地原住民達成船難救助的『國際條約』史稱『南岬之盟』。李仙得還基於這些經驗,寫了一本書《Is Aboriginal Formosa a Part of the Chinese Empire?》,質疑滿清帝國對於台灣主權的完整性 [6]

沒多久,AC 1874年的『牧丹社事件』,日本帝國打著保護在台灣受難的琉球漁民的旗幟,出兵討伐台灣原住民。雖然沒有拿下台灣,但日本最後以『保民義舉』的藉口,吃下了過去對清國日本兩邊朝貢、左右逢源的『琉球王國』,使其成為自己至今不可分割一部分:『沖繩』。

滿清帝國在這兩次的事發當下態度,或許是因為本身一直以『天朝天下』的思維,來處理對外關係,也不熟悉『西方現代主權國家』的運作規則,才會一直以『不隸版圖』、『為王化所不及』、『政教不及番地』作為推託之詞,以為這麼做火就不會燒到自己身上,但卻等於間接否認自己領有完整台灣主權,也給了美日出兵的藉口。(參考書目: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現代東亞如何處理內亞帝國的遺產

位於恆春半島的墾丁情人灣,非常接近斯卡羅活動的傳統領域,和當年羅妹號或牧丹社的事發地點。(照片版權皆屬作者本人所有,請勿轉載盜用)

位於恆春半島的墾丁情人灣,非常接近斯卡羅活動的傳統領域,和當年羅妹號或牧丹社的事發地點。(照片版權皆屬作者本人所有,請勿轉載盜用)

即使滿清帝國後來有所警覺,試圖捍衛對台灣的主權,治台政策也開始轉向積極。加上後來又有清法戰爭的刺激,便於 AC 1885 年,決議讓台灣脫離福建獨立建省。不過,當現代台灣的政治版圖,終於在滿清帝國花了 200 年的時間一塊塊湊齊,開始定型的時候,不到十年的光陰,台灣就被永久割讓給日本帝國了。

但也因為這個兩岸分離契機,台灣這片土地的住民,爾後脫離中華民族的直接建構,開始漸漸發展出一套平行的身分認同至今。筆者寫的這一系列文章,就是繼續延續著這條130 年前的脈絡整理與敘述。

彰化市扇形車站。當年的日本帝國帶來鐵路系統等現代技術,也間接促成台灣共同體的生成。(照片版權皆屬作者本人所有,請勿轉載盜用)

彰化市扇形車站。當年的日本帝國帶來鐵路系統等現代技術,也間接促成台灣共同體的生成。(照片版權皆屬作者本人所有,請勿轉載盜用)

東亞島弧自古都是中國的一部分?


如果中國對台灣那套『自古不可分割一部分』的主張合理的話,那今天很多東亞國家都要變成中國自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例如,今日的越南史中,有所謂的『北屬時期』,就是越南北部曾在歷史上曾被中國分三度統治過,殖民時間加總約 1000 年。相比之下,台灣的清治 200 年,真的只是小巫見大巫而已。

朝鮮雖曰外國,無異內服───滿清帝國大臣 馬齊(AC 1652-1739年)

還有今日的朝鮮半島,也在不同時代成為中國的行政區,古朝鮮最早從戰國時期就被七雄中的燕國部分佔領,最晚到了明、清都還是兩個東亞大陸帝國的藩屬國,只得稱王、不得稱帝,必須接受冊封、還有朝貢義務 [7]。難不成連北韓的金小胖或是南韓,都要割讓自己的一部份領土給現在的中國了

He then went into the history of China and Korea. Not North Korea, Korea. And you know, you’re talking about thousands of years . . . and many wars. And Korea actually used to be a part of China.─── AC 2017年,美國總統川普,於《華盛頓郵報》轉述習近平的意見。

就如同筆者在前一篇《解構中華(1):中華民族虛構的時間》一文所提到的,先是將東亞大陸各個毫不相關的『帝國』湊在一起,變成中國史的『朝代』,就可以不斷用這款虛構的歷史,來合理化對周邊國家的各種領土或文化的主張。

除了以『時間來換取空間』之外,過去東亞大陸的帝國有來自四方的許多屬國,也延續一套以自身為尊的『天朝朝貢體系』。這套以上對下的國際關係體制(或曰『世界觀』),有別於今日奠基於《西伐利亞條約》的票票等值的聯合國國際體制。關於這一系列的剖析,可以參考書目:《中華秩序:中原、世界帝國,與中國力量的本質》


前者有『內服(直接統治)』和『外服(藩屬國)』之分,卻不具備後者關於現代主權國家的概念,對於領土主權的主張到了19 世紀都還搖擺不定。而現代的中國正是在玩弄這兩個不同體制之間的差異,來達成擴張與侵略的目的。

《馬關條約》簽訂,清政府沒有能力重提琉球,台灣以及附屬諸島(包括釣魚島列嶼)、澎湖列島、琉球就被日本奪走了……不僅台灣及其附屬諸島(包括釣魚島列嶼)、澎湖列島要回歸中國,歷史上懸而未決的琉球問題也到了可以再議的時候 ─── 【論《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中國《人民日報》,AC 2013 年)

故而,也有一說,在台灣被拿下之後,接下來的目標除了有釣魚台,還有曾經在明清朝貢過的『琉球王國』,意即今日的日本沖繩。 [8][9]

不屬於中國的台灣,怎麼會保存中華文化?


視角回到台灣,我們可以理解到,在歷史的過程中,不管是移民還是外來的統治者,因為地理因素和科技上的限制,在現代的日本帝國到來以前,今日的台灣全境,有數百年的時間都無法被有效治理。也因此,滿清帝國真的有統治台灣 212 年嗎?如果加入地理因素(上述種種案例),那答案絕對不是肯定的。

既然台灣在『時間軸』上,因為日治時期的半個世紀介入,導致由中國主導的歷史論述出現可以被推翻的裂痕;而從『空間軸』來看,中國對於台灣或其他東亞島弧國家的領土主張,則是建立在『時間軸』之上,試圖以『歷史主張』來合理化對於他國土地的掠奪,也就是過去的時間來換取現在的空間』。

南投夢谷瀑布。台灣的好山好水,是屬於台灣人的,而不是中國。(照片版權皆屬作者本人所有,請勿轉載盜用)

南投夢谷瀑布。台灣的好山好水,是屬於台灣人的,而不是中國。(照片版權皆屬作者本人所有,請勿轉載盜用)

回到我們最一開始的動機,是強調『台灣文化』的主體性,並處理其和『中華文化』分離的課題。如果『過去的時間』和『過去的空間』,台灣並不完全屬於中國支配,那『中華文化』存在台灣這片土地的合理性就有被質疑的可能

就如同越南或韓國,在時空向度上也感受到中華的擠壓,但人民的意志卻不像台灣這麼消極與軟弱。這樣的差異除了有中華民國體制等外在限制之外,最後一些因素則就放在下一章節探討囉。


參考資料


  1. 【地球圖書館】大清皇帝跨國委託畫地圖,臺灣卻只畫一半?(地球圖輯隊
  2. 台灣文化的歷史建構(論文
  3. 清代噶瑪蘭廳的建置(論文
  4. 史料證明台灣自古不屬中國(筱峰論證
  5. 羅妹號與日軍侵台(短文
  6. 從東亞國際情勢的觀點談「牡丹社事件」(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7. 韓國,曾經是中國的一部份嗎?(故事 Story Studio
  8. 【吳奕軍專欄】中共利用沖繩問題分化日本由來已久(民報
  9. 英媒:中國疑滲透日本沖繩 台海有事時牽制美日行動(中央通訊社


avatar-img
37會員
47內容數
關於台灣文化,我們一直認為:『台灣保留博大精深的傳統中華文化精隨』、『只有原住民文化能代表台灣』、『台灣沒有文化』等等,真的是這樣嗎?面對中國不間斷地文化統戰,許多台派並不是特別關心文化這一塊;或是就算關心了,也鮮少有人能提出『跳脫中華』的論述系統。這裡希望能拋磚引玉,提供台派一個思考自身文化窗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故鄉留學生 的其他內容
誰能定義時間,誰就能主宰這個世界。 『中華民族』是生物性的血緣嗎? 不對,他的本質更接近『時間』。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台灣保留傳統中華文化』是一個籠統,甚至是低級且惡意的文化觀點。而在這篇華迷系列中,我們將要質疑台灣文化『保留傳統』的合理性。台灣不但沒有保留傳統,反而在百年前就早已經打破傳統,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非清國、非日本、非西洋,而是『清和洋折衷』的獨特『台式』。
『中華文化』是附身在台灣文化上的最強咒語,是一道『台灣國族』成形所需要跨過的一道最高障礙,也是筆者們寫得最吃力、且還未完全理解消化的一篇論述。十個台灣人有九個同意:台灣保留了五千年的傳統『中華文化』?!
只要打開新聞、YouTube等等媒體,許多會來台灣的外國人,不管是長期居留工作、留學(學中文),或是短及旅遊,幾乎都會將『台灣保留最完整中華文化』、『使用古老又優美的繁體中文』納入他們來台的最大動機,和『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幾乎是可以並列的優點。尤其,當一些Youtuber或國際媒體近一步簡述台灣歷
誰能定義時間,誰就能主宰這個世界。 『中華民族』是生物性的血緣嗎? 不對,他的本質更接近『時間』。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台灣保留傳統中華文化』是一個籠統,甚至是低級且惡意的文化觀點。而在這篇華迷系列中,我們將要質疑台灣文化『保留傳統』的合理性。台灣不但沒有保留傳統,反而在百年前就早已經打破傳統,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非清國、非日本、非西洋,而是『清和洋折衷』的獨特『台式』。
『中華文化』是附身在台灣文化上的最強咒語,是一道『台灣國族』成形所需要跨過的一道最高障礙,也是筆者們寫得最吃力、且還未完全理解消化的一篇論述。十個台灣人有九個同意:台灣保留了五千年的傳統『中華文化』?!
只要打開新聞、YouTube等等媒體,許多會來台灣的外國人,不管是長期居留工作、留學(學中文),或是短及旅遊,幾乎都會將『台灣保留最完整中華文化』、『使用古老又優美的繁體中文』納入他們來台的最大動機,和『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幾乎是可以並列的優點。尤其,當一些Youtuber或國際媒體近一步簡述台灣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台灣共和國》的台灣國民vs在台灣的《山寨版中國人》,應該有很明確的對比,《山寨版中國人》在國際社會沒有真正的中國護照。台灣獨立建國陣營的腳步、節奏,務必跟上國際腳步,才能及時做明確的決擇。台灣人沒有機會也不需要再討論是否廢棄中華民國體制獨立建國,因為中華民國台灣的法定位在國際社會早就已經非常清楚。
Thumbnail
用不同的角度看見不一樣的臺灣,無論好壞與否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正是造就臺灣獨特的所在,這一切都將留在我們每個人記憶裡。
Thumbnail
AI Gemini: 台灣文化面臨的挑戰 台灣與中國在文化上的淵源深厚,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有著共同的文化血脈。然而,近百年來,由於政治和歷史的原因,兩岸文化交流受到阻礙,兩岸文化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兩岸文化逐漸走向融合。許多台灣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不斷增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這必定是個前衛大膽的想法。台灣究竟是怎麼樣的存在,始終是個謎題。問題的關鍵究竟為何?若能夠欣賞到台灣的美,相信我們一定會對台灣改觀。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審視台灣。如果此時我們選擇忽略台灣,那後果可想而知。了解清楚台灣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我們需要淘汰舊有的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黃土水〈出生於台灣〉:「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一土地便愛此一土地,這是人之常情。⋯⋯由於我們的台灣是美麗之島,特別令人懷念。」 台灣歷史總有它迷人的地方,就由我這個不專業美術生來用一點零碎的時間認識這本書吧~
Thumbnail
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關於台灣國際定位之史料公開與論述整理,真的是太好了!為什麼閱讀這本台灣政治史會比小說還要精彩!可惜已經不是學生了,龜速閱讀,但字字入心,重點劃了好滿,連讀數日終於完食, 2023年書櫃一定要有的一本書。 過去台灣社會對於自身所處的國際處境理解太少,只能被動接受威權政府大肆宣傳有利
《台灣共和國》的台灣國民vs在台灣的《山寨版中國人》,應該有很明確的對比,《山寨版中國人》在國際社會沒有真正的中國護照。台灣獨立建國陣營的腳步、節奏,務必跟上國際腳步,才能及時做明確的決擇。台灣人沒有機會也不需要再討論是否廢棄中華民國體制獨立建國,因為中華民國台灣的法定位在國際社會早就已經非常清楚。
Thumbnail
用不同的角度看見不一樣的臺灣,無論好壞與否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正是造就臺灣獨特的所在,這一切都將留在我們每個人記憶裡。
Thumbnail
AI Gemini: 台灣文化面臨的挑戰 台灣與中國在文化上的淵源深厚,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有著共同的文化血脈。然而,近百年來,由於政治和歷史的原因,兩岸文化交流受到阻礙,兩岸文化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兩岸文化逐漸走向融合。許多台灣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不斷增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這必定是個前衛大膽的想法。台灣究竟是怎麼樣的存在,始終是個謎題。問題的關鍵究竟為何?若能夠欣賞到台灣的美,相信我們一定會對台灣改觀。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審視台灣。如果此時我們選擇忽略台灣,那後果可想而知。了解清楚台灣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我們需要淘汰舊有的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黃土水〈出生於台灣〉:「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一土地便愛此一土地,這是人之常情。⋯⋯由於我們的台灣是美麗之島,特別令人懷念。」 台灣歷史總有它迷人的地方,就由我這個不專業美術生來用一點零碎的時間認識這本書吧~
Thumbnail
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關於台灣國際定位之史料公開與論述整理,真的是太好了!為什麼閱讀這本台灣政治史會比小說還要精彩!可惜已經不是學生了,龜速閱讀,但字字入心,重點劃了好滿,連讀數日終於完食, 2023年書櫃一定要有的一本書。 過去台灣社會對於自身所處的國際處境理解太少,只能被動接受威權政府大肆宣傳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