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以平實的文字敘述了陳澄波的一生,並跟著創作時間序搭配多幅陳澄波的畫作,整本書設計上質感頗佳。
如同書名,談到陳澄波,就一定會提及他的妻子-張捷,兩人婚後,陳澄波到東京留學、後來到上海教書,張捷一個人在家鄉獨力撫養三個孩子,支持著丈夫的夢想;而後來陳澄波在228事件中被殺害,全家遭逢劇變,張捷強忍著悲痛,低調而堅強的活下去,為了幫丈夫討一個公道,張捷的堅強令人動容又不捨。
數年前,曾經看過那張令人驚訝又難過的陳澄波遺照,卻不知道背後的故事。
原來,1947年,陳澄波被遊街示眾槍殺後,許多醫院診所怕被牽連,沒有人願意借陳家擔架讓他們去收屍,於是孩子們只好把家裡的門板拆了,把父親的遺體帶回家;張捷仔細的把陳澄波最後穿的衣物都保存下來,偷偷請攝影師幫丈夫拍了張遺照,而那張遺照一直藏在供桌上的自畫像背面,因為憲兵隊如果闖進家裡搜查,那是唯一不會被搜的地方。
並且,張捷在丈夫死後,把所有的畫小心翼翼地捲起來藏在閣樓裡,並刻意在家門口把畫框畫具都燒掉,以免有人找那些畫的麻煩;每年總會有幾次,她一個人進入小閣樓,小心翼翼地擦拭那些畫,那些是丈夫留給她與這個家的珍貴記憶、也是丈夫一生的夢想和寄託。
這些畫就這樣藏了30多年。直到1979年,《雄獅美術》月刊替陳澄波辦遺作展,才讓這些畫重見天日;1980年代末,社會上終於出現了平反228的聲音,張捷等了30多年,總算盼到為丈夫冤死討公道的一絲可能。
書中有一段提到,孩子們回憶起父親過世後,母親從來沒有在他們面前哭過,她只說過:「咱做乎天看」,要孩子們低調安靜的生活;然而,在母親過世前幾年,常常會突然喊著「你父親要被抓走了,快去救他」等言語。張捷心中的痛苦,藏得很深很深,過了數十年從未消失:很遺憾的,1993年張捷過世前,仍沒有機會親眼見到228事件獲得妥善解決,在她過世前依然叮囑孩子,一定要為你父親討公道。這位堅強的女性,勇敢的令人鼻酸。
書中寫到,張捷之於陳澄波,就如同西奧之於文森(梵谷);是張捷一直守著陳澄波的夢想,支持著他,而他過世後,張捷也一直守護著那些畫作,讓它們免於在亂世中被毀滅或佚失的命運,世人才有機會重新認識這位台灣近代美術史上重要的畫家-陳澄波。
圖片來源:溫哥華台灣文化節
圖一:《自畫像》(1928)
此時的陳澄波就讀於東京美術學校,這是在畢業前夕所畫。當時他是個對未來充滿抱負與野心的年輕畫家,創作此幅自畫像時情感強烈,是不是能從這幅畫中感受到類似梵谷《向日葵》的感覺呢?陳澄波十分崇拜梵谷,在這幅畫中揉合了梵谷的野性以及對台灣家鄉的鄉土情懷。
圖片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
圖二:《夏日街景》(1927)
這幅《夏日街景》是陳澄波就讀東京美術學校師範科研究所時所創作,描繪的是家鄉嘉義的街景。當時這幅畫入選了帝展,是連續第二年作品入選帝展,使得他在日本美術界開始嶄露頭角。
圖片來源:溫哥華台灣文化節
圖三:《我的家庭》(1931)
這是陳澄波於上海任教時所創作,此時雖然張捷和孩子們終於能和陳澄波一起生活、一家團聚,但因社會局勢動盪不安,畫裡多少也反映了當下的焦慮與不安。
圖片來源: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圖四:《玉山積雪》(1947)
這是陳澄波的遺作,當時從陳澄波嘉義的家中就可看見山頭的積雪;這幅畫本來是已送給好友柯麟做為新年賀禮,沒想到成了遺作,張捷想要保存,便用另一幅畫和柯家人交換。
🌟 評分(個人主觀意見)
▸ 推薦度: 5 / 5
▸ 易讀度: 5 / 5
📖 書籍資訊
▸ 書名:供桌上的自畫像:陳澄波與他的妻子
▸ 作者:林滿秋
▸ 繪者:陳澄波
▸ 出版社:小典藏
▸ 出版日期:2017 / 01 / 05
喜歡以上的心得分享嗎?歡迎透過下方連結購書,同時支持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