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畫的女子 - 讀林滿秋《供桌上的自畫像:陳澄波與他的妻子》

更新於 2024/10/2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本書以平實的文字敘述了陳澄波的一生,並跟著創作時間序搭配多幅陳澄波的畫作,整本書設計上質感頗佳。

如同書名,談到陳澄波,就一定會提及他的妻子-張捷,兩人婚後,陳澄波到東京留學、後來到上海教書,張捷一個人在家鄉獨力撫養三個孩子,支持著丈夫的夢想;而後來陳澄波在228事件中被殺害,全家遭逢劇變,張捷強忍著悲痛,低調而堅強的活下去,為了幫丈夫討一個公道,張捷的堅強令人動容又不捨。



數年前,曾經看過那張令人驚訝又難過的陳澄波遺照,卻不知道背後的故事。

原來,1947年,陳澄波被遊街示眾槍殺後,許多醫院診所怕被牽連,沒有人願意借陳家擔架讓他們去收屍,於是孩子們只好把家裡的門板拆了,把父親的遺體帶回家;張捷仔細的把陳澄波最後穿的衣物都保存下來,偷偷請攝影師幫丈夫拍了張遺照,而那張遺照一直藏在供桌上的自畫像背面,因為憲兵隊如果闖進家裡搜查,那是唯一不會被搜的地方。


並且,張捷在丈夫死後,把所有的畫小心翼翼地捲起來藏在閣樓裡,並刻意在家門口把畫框畫具都燒掉,以免有人找那些畫的麻煩;每年總會有幾次,她一個人進入小閣樓,小心翼翼地擦拭那些畫,那些是丈夫留給她與這個家的珍貴記憶、也是丈夫一生的夢想和寄託。


這些畫就這樣藏了30多年。直到1979年,《雄獅美術》月刊替陳澄波辦遺作展,才讓這些畫重見天日;1980年代末,社會上終於出現了平反228的聲音,張捷等了30多年,總算盼到為丈夫冤死討公道的一絲可能。


書中有一段提到,孩子們回憶起父親過世後,母親從來沒有在他們面前哭過,她只說過:「咱做乎天看」,要孩子們低調安靜的生活;然而,在母親過世前幾年,常常會突然喊著「你父親要被抓走了,快去救他」等言語。張捷心中的痛苦,藏得很深很深,過了數十年從未消失:很遺憾的,1993年張捷過世前,仍沒有機會親眼見到228事件獲得妥善解決,在她過世前依然叮囑孩子,一定要為你父親討公道。這位堅強的女性,勇敢的令人鼻酸。


書中寫到,張捷之於陳澄波,就如同西奧之於文森(梵谷);是張捷一直守著陳澄波的夢想,支持著他,而他過世後,張捷也一直守護著那些畫作,讓它們免於在亂世中被毀滅或佚失的命運,世人才有機會重新認識這位台灣近代美術史上重要的畫家-陳澄波。




關於畫作的故事


raw-image

圖片來源:溫哥華台灣文化節

圖一:《自畫像》(1928)

此時的陳澄波就讀於東京美術學校,這是在畢業前夕所畫。當時他是個對未來充滿抱負與野心的年輕畫家,創作此幅自畫像時情感強烈,是不是能從這幅畫中感受到類似梵谷《向日葵》的感覺呢?陳澄波十分崇拜梵谷,在這幅畫中揉合了梵谷的野性以及對台灣家鄉的鄉土情懷。



raw-image

圖片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

圖二:《夏日街景》(1927)

這幅《夏日街景》是陳澄波就讀東京美術學校師範科研究所時所創作,描繪的是家鄉嘉義的街景。當時這幅畫入選了帝展,是連續第二年作品入選帝展,使得他在日本美術界開始嶄露頭角。



raw-image

圖片來源:溫哥華台灣文化節

圖三:《我的家庭》(1931)

這是陳澄波於上海任教時所創作,此時雖然張捷和孩子們終於能和陳澄波一起生活、一家團聚,但因社會局勢動盪不安,畫裡多少也反映了當下的焦慮與不安。



raw-image

圖片來源: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圖四:《玉山積雪》(1947)

這是陳澄波的遺作,當時從陳澄波嘉義的家中就可看見山頭的積雪;這幅畫本來是已送給好友柯麟做為新年賀禮,沒想到成了遺作,張捷想要保存,便用另一幅畫和柯家人交換。


🌟 評分(個人主觀意見)

▸ 推薦度: 5 / 5

▸ 易讀度: 5 / 5


📖 書籍資訊

▸ 書名:供桌上的自畫像:陳澄波與他的妻子

▸ 作者:林滿秋

▸ 繪者:陳澄波

▸ 出版社:小典藏

▸ 出版日期:2017 / 01 / 05


喜歡以上的心得分享嗎?歡迎透過下方連結購書,同時支持我繼續創作:

金石堂讀冊TAAZE


內容總結
供桌上的自畫像
5
/5
avatar-img
15會員
55內容數
我的書櫃堆了太多買來沒看的書,看書的速度永遠跟不上買書的速度,實行書櫃斷捨離之際也想用寫作的方式,重新挖掘這些塵封在書櫃深處的文字價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g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灣島位於暖和的南海之上,島上高峰連立所產生的雲,格外美麗而多變。這裡的雲吸飽豐富的水氣後飄蕩於空中,行程有節奏的流動感。南國的雲比日本北方的雲有更大的粘著力,雲粘附於山肌,或凝聚成龐然大物,或離散而獨自逍遙,上述各種姿態,無時不刻衝擊我的心弦。」
5/5山、雲與蕃人
七月份一直處於有點浮躁的狀態,並不太能消化太多文字,大部分的時間讀的都是漫畫,也因此認識了許多優秀的台漫作品,有些題材真的完全沒想過可以畫成漫畫,真的好佩服這些作者們在蒐集素材、實地探訪、還有情節編排的用心!
這本改編自1990年代,與台海飛彈危機相關、台灣所策反解放軍最高層級間諜案「少康專案」的諜報小說,將當時這場驚天動地的間諜戰精巧生動的重新攤開在世人眼前,書中除了將情報人員如何傳遞情資、選定合作線人等情節描繪十分詳盡,更從這些人物的對話與行為中,看見大時代中的人性、情感、理想、與無奈。
5/5叛國者
二十世紀初的台灣,跟隨著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腳步,捲入了工業時代的巨輪裡,出現了女性上班族。
5/5好美麗株式會社
日治時代的台灣,正是個從傳統轉變為現代化的關鍵年代,無論在硬體建設、或是思想觀念都益發開放,隨著西方思潮傳入日本,生活型態面臨天翻地覆的轉變,這時期的男男女女談起戀愛又會是什麼模樣呢?
這本書用30個不同的主題,帶讀者一窺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樣態。每個主題篇幅都不長,不會有讀歷史讀到愛睏的情況;並且作者的敘事方式生動易懂、同時內容又紮實縝密,即使這些故事並不完全按照時間序排列,讀完後仍然可以在腦中勾勒出一幅當時社會的生活景象,同時作者也給予讀者理解某些歷史事件不同的角度。
5/5台灣史不胡說
「台灣島位於暖和的南海之上,島上高峰連立所產生的雲,格外美麗而多變。這裡的雲吸飽豐富的水氣後飄蕩於空中,行程有節奏的流動感。南國的雲比日本北方的雲有更大的粘著力,雲粘附於山肌,或凝聚成龐然大物,或離散而獨自逍遙,上述各種姿態,無時不刻衝擊我的心弦。」
5/5山、雲與蕃人
七月份一直處於有點浮躁的狀態,並不太能消化太多文字,大部分的時間讀的都是漫畫,也因此認識了許多優秀的台漫作品,有些題材真的完全沒想過可以畫成漫畫,真的好佩服這些作者們在蒐集素材、實地探訪、還有情節編排的用心!
這本改編自1990年代,與台海飛彈危機相關、台灣所策反解放軍最高層級間諜案「少康專案」的諜報小說,將當時這場驚天動地的間諜戰精巧生動的重新攤開在世人眼前,書中除了將情報人員如何傳遞情資、選定合作線人等情節描繪十分詳盡,更從這些人物的對話與行為中,看見大時代中的人性、情感、理想、與無奈。
5/5叛國者
二十世紀初的台灣,跟隨著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腳步,捲入了工業時代的巨輪裡,出現了女性上班族。
5/5好美麗株式會社
日治時代的台灣,正是個從傳統轉變為現代化的關鍵年代,無論在硬體建設、或是思想觀念都益發開放,隨著西方思潮傳入日本,生活型態面臨天翻地覆的轉變,這時期的男男女女談起戀愛又會是什麼模樣呢?
這本書用30個不同的主題,帶讀者一窺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樣態。每個主題篇幅都不長,不會有讀歷史讀到愛睏的情況;並且作者的敘事方式生動易懂、同時內容又紮實縝密,即使這些故事並不完全按照時間序排列,讀完後仍然可以在腦中勾勒出一幅當時社會的生活景象,同時作者也給予讀者理解某些歷史事件不同的角度。
5/5台灣史不胡說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修補心理耗損是很辛苦的過程,我被問過許多問題,常見的有: *我不知道問題在哪裡,怎麼找出來? *要從何改變? *想改變觀念,但要調整成為哪一種? *我知道問題在哪裡,可是行之有年的習慣怎麼改? *我改變想法,是不是等於否定過去的我? Heibon的經驗:好的習慣能將自己拉出內耗迴圈,一起跳脫吧!
寫信給聖誕老公公是一項充滿魔力的傳統,特別對小朋友而言更是一種期待的體驗。本文提供了撰寫精彩聖誕信的指南,包括開頭問候、表達感謝、分享願望及描述表現等。此外,還附上2024年各國聖誕老人的郵寄地址及建議的寄出時間,確保你不會錯過這神奇的節日時刻。讓我們一起動手寫下願望,期待來自北極的回信!
修補心理耗損是很辛苦的過程,我被問過許多問題,常見的有: *我不知道問題在哪裡,怎麼找出來? *要從何改變? *想改變觀念,但要調整成為哪一種? *我知道問題在哪裡,可是行之有年的習慣怎麼改? *我改變想法,是不是等於否定過去的我? Heibon的經驗:好的習慣能將自己拉出內耗迴圈,一起跳脫吧!
寫信給聖誕老公公是一項充滿魔力的傳統,特別對小朋友而言更是一種期待的體驗。本文提供了撰寫精彩聖誕信的指南,包括開頭問候、表達感謝、分享願望及描述表現等。此外,還附上2024年各國聖誕老人的郵寄地址及建議的寄出時間,確保你不會錯過這神奇的節日時刻。讓我們一起動手寫下願望,期待來自北極的回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急就章趕出的電視新聞攝影與剪輯的期末採訪,評價意外的高。 大二下課表滿堂,不小心缺課了好幾次,本想跟陳奕誠可以混過七十五分的門檻就好,沒想到這段對六輕環評的採訪深受系主任的青睞,猛稱讚陳奕誠掌鏡的功力更上一層樓。當然,系主任也欣賞我提出的採訪計畫,還有帶有情感的旁白剖析。 「張敏敏,我記得妳是土
Thumbnail
這篇是【我喜歡的作家】系列文3。  介紹兩位女作家──張曼娟、張小嫻。 
Thumbnail
男主角陳麥冬年少時性格桀駿,常常打打鬧鬧,遭遇最好朋友意外變故後,選擇成為遺體整容師,女主角莊潔因車禍致殘,為了追逐更好的自己,孤身在外打拼成為大城市之中的職場精英,兩人在相處互動當中從衝突矛盾裡逐漸互相理解與尊重,以愛治愈彼此的不完美
也許有那麼一刻,徐清政想娶張晴作為妻子,但他明白,她愛的人不是他。
Thumbnail
因為張愛玲,從此香港和上海有了交集。 再怎麼說張愛玲都嫌多餘,當你知道這只是她二十三四歲時的短篇小說集,於是心中除了驚訝讚嘆,底下還藏著隱隱的妒忌。 之前從沒看過張愛玲,但你當然早就對張愛玲是很熟的,但那是從八卦的角度,瘋狂的找尋她在上海和香港的背影。於是你知道了她的生世,了解她是李鴻章之後
Thumbnail
劇情就是《知否》+韓劇《妻子的誘惑》+民間故事「陳世美」的髮妻復仇記, 連幾位劇中人的名字都跟《知否》雷同,實在抄很大。
Thumbnail
回首三十歲的歲月,你想到了什麼? 是曾經相戀又離去的愛人背影,還是撲鼻而來讓人宛若置身天堂的氣味,還是那執拗堅不認輸的性格? 翻開《三十女子微物誌》的扉頁,映入眼簾的是「獻給吳清海」的字句,私以為是一本作者吳緯婷獻給父親的情書。雖說書名看似描寫三十代女子的微物情懷,我想也是身為女兒藉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陳星晴老師。 星晴是我的筆名。這個筆名結合了我夫君的名字,答謝他一直無條件地支持我。 歡迎追蹤我的Facebook和Instagram!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母子之間無法磨滅的情感牽絆,以及母親對於人間痴情的堅持與執拗。文章充滿溫柔的情感、對母愛的讚揚和心靈的沉澱。藉由描述許士林對母親的愛和思念,帶領讀者進入了一段觸動心靈的旅程。
Thumbnail
她是文字工作者 她信念忠於原創 她坚持寫字為生 她是張蘊之老師 @張蘊之 聽說 2024 過了這個坎一確會變好,我們一起加油。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急就章趕出的電視新聞攝影與剪輯的期末採訪,評價意外的高。 大二下課表滿堂,不小心缺課了好幾次,本想跟陳奕誠可以混過七十五分的門檻就好,沒想到這段對六輕環評的採訪深受系主任的青睞,猛稱讚陳奕誠掌鏡的功力更上一層樓。當然,系主任也欣賞我提出的採訪計畫,還有帶有情感的旁白剖析。 「張敏敏,我記得妳是土
Thumbnail
這篇是【我喜歡的作家】系列文3。  介紹兩位女作家──張曼娟、張小嫻。 
Thumbnail
男主角陳麥冬年少時性格桀駿,常常打打鬧鬧,遭遇最好朋友意外變故後,選擇成為遺體整容師,女主角莊潔因車禍致殘,為了追逐更好的自己,孤身在外打拼成為大城市之中的職場精英,兩人在相處互動當中從衝突矛盾裡逐漸互相理解與尊重,以愛治愈彼此的不完美
也許有那麼一刻,徐清政想娶張晴作為妻子,但他明白,她愛的人不是他。
Thumbnail
因為張愛玲,從此香港和上海有了交集。 再怎麼說張愛玲都嫌多餘,當你知道這只是她二十三四歲時的短篇小說集,於是心中除了驚訝讚嘆,底下還藏著隱隱的妒忌。 之前從沒看過張愛玲,但你當然早就對張愛玲是很熟的,但那是從八卦的角度,瘋狂的找尋她在上海和香港的背影。於是你知道了她的生世,了解她是李鴻章之後
Thumbnail
劇情就是《知否》+韓劇《妻子的誘惑》+民間故事「陳世美」的髮妻復仇記, 連幾位劇中人的名字都跟《知否》雷同,實在抄很大。
Thumbnail
回首三十歲的歲月,你想到了什麼? 是曾經相戀又離去的愛人背影,還是撲鼻而來讓人宛若置身天堂的氣味,還是那執拗堅不認輸的性格? 翻開《三十女子微物誌》的扉頁,映入眼簾的是「獻給吳清海」的字句,私以為是一本作者吳緯婷獻給父親的情書。雖說書名看似描寫三十代女子的微物情懷,我想也是身為女兒藉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陳星晴老師。 星晴是我的筆名。這個筆名結合了我夫君的名字,答謝他一直無條件地支持我。 歡迎追蹤我的Facebook和Instagram!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母子之間無法磨滅的情感牽絆,以及母親對於人間痴情的堅持與執拗。文章充滿溫柔的情感、對母愛的讚揚和心靈的沉澱。藉由描述許士林對母親的愛和思念,帶領讀者進入了一段觸動心靈的旅程。
Thumbnail
她是文字工作者 她信念忠於原創 她坚持寫字為生 她是張蘊之老師 @張蘊之 聽說 2024 過了這個坎一確會變好,我們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