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團

含有「自學團」共 1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這堂文學課從「鑽石會不會發光」的爭辯出發,進入文本與知識的多元交織,引導學生從詞語、意象到背景文化層層探索,從單向的文字爬梳,開展至雙向的文本對話。不只學習如何解詩,也學習如何共學。透過話語分析工具(QBQ)與「文學沙龍」的活動,讓閱讀一次次成為審視自己,接納不同見解,與學習理解他人的練習。
Thumbnail
有時,重要的教育不在教材裡,而藏在一次對話的選擇裡。 這堂課是大貍老師陪伴孩子從「情緒出口」走向「需求表達」。老師引導孩子停下來思考:你真正想說的是什麼?你希望對方怎麼做?讓一堂課成為一生受用的語言練習場。透過練習,孩子學會了讓話語變得清楚、柔軟、有力量,讓班級的氛圍走向彼此聆聽的共學空間。
Thumbnail
分組,是許多課堂中最常見卻也最容易引發情緒張力的環節。每一次分配、妥協,背後承載的從來不只是「安排」,而是取多需求與渴望。看似簡單的課堂分組意外,竟讓整門課停頓了下來——但停下腳步,卻讓真正的學習生發。當孩子在情緒與規則之間徘徊時,身為大人可以怎麼陪伴?請跟大貍老師一起走進這段未竟但深刻的學習之旅。
Thumbnail
「分數」常被視為學習成果最直觀的標準,真實的教學現場裡,我們面對能力差異極大的學生群體,單一化、量化的評分方式,容易忽略孩子多樣表現與潛在動力。本文記錄的是大貍老師在2024年秋季自學團課程中,嘗試以「向度指標」取代傳統分數,透過更有彈性與自我參與感的歷程設計,實現以評量來推進自我學習動機的目標。
Thumbnail
  飲食文學課程來到異世界!轉生異世界,是精神的遠行,可以跳脫框架來重啟人生規則。​異世界的設定可能宏大到有魔法、龍族、戰爭與神明,但食物——永遠是日常。因為料理,就是最貼近生活的魔法。透過大貍老師的飲食文學課程〈異世界料理挑戰〉,讓料理,不只是味道,是一種跨文化向度的理解。
Thumbnail
在語言中,有些味道難以命名,有些情感無法直說。這一期的語文課,我們以「美味」為起點,試著將那些難以言喻的滋味,一一拆解、重組、轉化。在感官與語感之間,學生練習的不只是寫作技巧,更是如何理解自己、也讓別人理解自己。從香菇、鹽,到花生豆花,每一道食物都成為文字裡的主角,也讓表達的可能,慢慢豐
Thumbnail
「你像一道什麼菜?」這不是哲學課的開場白,也不是自我介紹的冷笑話,而是2024年秋季,文學課堂裡最美味也最深刻的提問之一。從「飯吃了沒?」到「你的人生像什麼菜?」大貍老師在這一堂文學課裡,以人生料理為主題,教導學生思考如何透過料理來認識自己。
Thumbnail
24年春季臺南自學團的文學課,廣讀各類主題的文本。當課程來到人人都愛的「飲食文學」課時,大貍老師與學生還有觀課的老師們共同的一場對「飲食文學」的深入探討,引導讀者思考「飲食文學」的本質,並提供一個分析框架(What、How、Why)來幫助閱讀與理解,讓讀者能夠在輕鬆的討論中,思考文學的邊界與可能性。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暑假不只孩子期待,老師更是引頸期盼。
Thumbnail
在共讀的過程中,能發現孩子的觀點,即時引導孩子觀察,才能發揮共讀真正的價值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