貍想的生活:如何調理適切的「學習自助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編輯小序:
  長久以來,「分數」被視為學習成果最直觀的標準,但它真的能完整映照每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能力成長嗎?在真實的教學現場裡,我們往往面對能力差異極大的學生群體,特別是在混齡、自主學習的教學情境中,單一化、量化的評分方式容易忽略孩子的多樣表現與潛在動力。當「標準答案」與「統一速度」無法回應每一位學生的需求時,是否有一種評量方式,不是用來分類,而是用來陪伴?本文記錄的,正是大貍老師在2024年秋季自學團課程中,嘗試以「向度指標」取代傳統分數,透過更有彈性與自我參與感的歷程設計,實現以評量來推進自我學習動機的目標。

同一把尺,量不出全班的差異

  本季(編輯按:2024年秋季)自學團的課已告一段落,這一個季度貍把「向度指標式評量」做得更完整,以下說明為什麼要這麼做,以及具體的操作方法。

​  貍帶的班級幾乎都是混齡的,這一班也不例外。這意味著每一個人的學習起點、動機、表現也都不同,我們不應該、也不需要用一樣的標準來評量。

​  那,評量標準到底怎麼來呢?

​  在課程的一開始,貍會先進行一個導論式的解說,說明這個季度總共會訓練到的能力,通常會安排五個向度左右(視年齡增減),然後讓同學在上完課後,自選三個自己有興趣的作為自己的目標,目前給自己預定A、B、C三級制。

​  在這個環節,貍會去提醒有沒有不切實際的設定,避免孩子把「目標」當作「可執行的動作」。

  接下來,隨著季中的課程有例行的形成性評量,確保每一種能力向度都有機會訓練到,然後在季末的總結評量後,貍會再邀請同學們進行「自評」,貍自己以共學員身分給出「貍評」,同組的成員也可以給予「他評」。

  ​換言之,每一次的學習專案,都不是交給單一個人來評比,追求的不是絕對客觀,而是相對客觀。而在課內完成練習後,他們也會自己在季末有著對外的學習分享會,作為自己的最終評鑑。

評量不是「貼標籤」,而是打開「後照鏡」

​  比起「分數」的評比,大貍更偏好於「級距」,因為其實我們評量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給分」,而是幫助「改進」。

  這件事,在貍還在應式體制時就屢試不爽了。貍在改學生作文的時候,常常是不給分數,只給評語的。

​  在不給分數的情況下,可以減少失落感,在給予反饋的情況下,學生有前進的方式。一直是到學生達標,我才會給他最終的分類。

​  這樣的機制,就會讓他們願意不斷地嘗試,教師也不用成天擔心「不公平」,或者要去跟其他班級做評比,而要不斷調整比分。說真的,那真的太耗磨了。

​  把自我評鑑的能力也交給學生、交給同學,在有特意學習正向反饋的情形下,孩子們可以在不被貼上任何「及格」、「不及格」標籤的狀況下,用自己的步調學習成長。

​  之前每季皆是用便條貼記下,發現同學常常自己忘記,這一季度搭配notion紀錄,調檔變得方便許多。未來應該還可以再多加訓練,養成班級內給予正向反饋的風氣,成長是指日可待的事。至於年紀更小的孩子,則會採取另一種疊加式復盤來紀錄學習歷程,有機會再另起一篇。

從評分到陪伴:向度指標的學習溫度

  以「向度式指標」取代傳統分數,結合學生自選目標、形成性練習、自評、他評與教師共評等策略,建立一種以「共學」為核心的評量模式。這樣的作法既考量了學生的起點差異,也給予他們主動規劃學習的機會,在無標籤的環境中,逐步累積自我認識與成長的信心。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歷程不只是評量,更是讓學生學會如何評價自己、理解自己。

  未來建議可持續優化紀錄歷程工具,如發展更直觀的可視化紀錄、引導學生進行有深度的自我反饋,以及進一步培養學生之間的互評素養,讓「評量」真正成為學習的內部動力來源,而非外在壓力的象徵。

【圖說】

  • 圖1為notion總目標
  • 圖2為季初向度指標
  • 圖3為自評、貍評、他評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貍想教育
9會員
25內容數
作為教育工作者溫柔的後盾, 貍想教育從文學、教學、共學三面向提供課程, 致力於開拓教學想像、進行教學設計、推動教學實踐,從而推動教育轉型。
貍想教育的其他內容
2025/04/08
  飲食文學課程來到異世界!轉生異世界,是精神的遠行,可以跳脫框架來重啟人生規則。​異世界的設定可能宏大到有魔法、龍族、戰爭與神明,但食物——永遠是日常。因為料理,就是最貼近生活的魔法。透過大貍老師的飲食文學課程〈異世界料理挑戰〉,讓料理,不只是味道,是一種跨文化向度的理解。
Thumbnail
2025/04/08
  飲食文學課程來到異世界!轉生異世界,是精神的遠行,可以跳脫框架來重啟人生規則。​異世界的設定可能宏大到有魔法、龍族、戰爭與神明,但食物——永遠是日常。因為料理,就是最貼近生活的魔法。透過大貍老師的飲食文學課程〈異世界料理挑戰〉,讓料理,不只是味道,是一種跨文化向度的理解。
Thumbnail
2025/04/01
在語言中,有些味道難以命名,有些情感無法直說。這一期的語文課,我們以「美味」為起點,試著將那些難以言喻的滋味,一一拆解、重組、轉化。在感官與語感之間,學生練習的不只是寫作技巧,更是如何理解自己、也讓別人理解自己。從香菇、鹽,到花生豆花,每一道食物都成為文字裡的主角,也讓表達的可能,慢慢豐
Thumbnail
2025/04/01
在語言中,有些味道難以命名,有些情感無法直說。這一期的語文課,我們以「美味」為起點,試著將那些難以言喻的滋味,一一拆解、重組、轉化。在感官與語感之間,學生練習的不只是寫作技巧,更是如何理解自己、也讓別人理解自己。從香菇、鹽,到花生豆花,每一道食物都成為文字裡的主角,也讓表達的可能,慢慢豐
Thumbnail
2025/03/25
「你像一道什麼菜?」這不是哲學課的開場白,也不是自我介紹的冷笑話,而是2024年秋季,文學課堂裡最美味也最深刻的提問之一。從「飯吃了沒?」到「你的人生像什麼菜?」大貍老師在這一堂文學課裡,以人生料理為主題,教導學生思考如何透過料理來認識自己。
Thumbnail
2025/03/25
「你像一道什麼菜?」這不是哲學課的開場白,也不是自我介紹的冷笑話,而是2024年秋季,文學課堂裡最美味也最深刻的提問之一。從「飯吃了沒?」到「你的人生像什麼菜?」大貍老師在這一堂文學課裡,以人生料理為主題,教導學生思考如何透過料理來認識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從過往的扣分思維開始轉變吧,給自己加分,才是沒有天花板的成長人生。 人生追求的不是只有考試滿分而已,有更多事物等待去發掘去學習,慢慢把知識逐步疊加,當某天回過身來,就會突然發現,原來已經在某個賽道上走出好長一段距離。或者至不濟,也比從前的自己多出好遠的距離!
Thumbnail
從過往的扣分思維開始轉變吧,給自己加分,才是沒有天花板的成長人生。 人生追求的不是只有考試滿分而已,有更多事物等待去發掘去學習,慢慢把知識逐步疊加,當某天回過身來,就會突然發現,原來已經在某個賽道上走出好長一段距離。或者至不濟,也比從前的自己多出好遠的距離!
Thumbnail
考試作文與創作文體不同,有明確的評分標準因此需要特殊訓練符合要求。主要體現在寫作目的、時間限制、格式要求和評分標準等四個方面,相應的考生訓練項目,包括有類題練習,時間管理,結構清晰,以及應對評分標準。
Thumbnail
考試作文與創作文體不同,有明確的評分標準因此需要特殊訓練符合要求。主要體現在寫作目的、時間限制、格式要求和評分標準等四個方面,相應的考生訓練項目,包括有類題練習,時間管理,結構清晰,以及應對評分標準。
Thumbnail
成績,似乎與臺灣的教育密不可分。時常把成績掛在嘴邊的父母、時常將成績作為評判標準的老師、時常將成績互相比較的同學隨處可見。 究竟成績要怎麼看待?在經過國中三年、高中半年多的洗禮後,這篇文章透露作者對成績及競爭的看法,讓人反思自己對成績的態度。
Thumbnail
成績,似乎與臺灣的教育密不可分。時常把成績掛在嘴邊的父母、時常將成績作為評判標準的老師、時常將成績互相比較的同學隨處可見。 究竟成績要怎麼看待?在經過國中三年、高中半年多的洗禮後,這篇文章透露作者對成績及競爭的看法,讓人反思自己對成績的態度。
Thumbnail
設計思考的生活運用 在我們求學的過程中,因為升學主義的影響,我們往往習慣於認為答案只有一個標準。「刻意練習」往往會變成如何穩定自己的分數。然而,隨著踏入社會,現代社會因AI和網路全球化的發展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許多傳統社會中的基礎邏輯和框架在當代社會中仍然存在,但學習模式已經發生了變革。社群媒
Thumbnail
設計思考的生活運用 在我們求學的過程中,因為升學主義的影響,我們往往習慣於認為答案只有一個標準。「刻意練習」往往會變成如何穩定自己的分數。然而,隨著踏入社會,現代社會因AI和網路全球化的發展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許多傳統社會中的基礎邏輯和框架在當代社會中仍然存在,但學習模式已經發生了變革。社群媒
Thumbnail
1.一年級數學代課:比長短 今天去帶了一堂一年級數學,比長短。 發現自己很有進步。 1.學生嘰嘰喳喳,愛發言。我能馬上告知,「我需要」上課的樣子是什麼。很具體的劃界線與說明。 2.學生桌上有教具操作,有課本、有剪刀,很容易在說明、在講解、再拋問題給他們思考時,有人在玩手上的東西,在放空。而我
Thumbnail
1.一年級數學代課:比長短 今天去帶了一堂一年級數學,比長短。 發現自己很有進步。 1.學生嘰嘰喳喳,愛發言。我能馬上告知,「我需要」上課的樣子是什麼。很具體的劃界線與說明。 2.學生桌上有教具操作,有課本、有剪刀,很容易在說明、在講解、再拋問題給他們思考時,有人在玩手上的東西,在放空。而我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