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給現今的建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吾日三省吾身,面對才是最好的良藥

議題下的省思,讓古今合一產生對話

孩子們最喜歡議題探討課程時可以天南地北的無所不談,從東方的孔老哲學,一路到西方的各派學說

將當時的時代背景放置於現代大致有許多差異

但是在歷史輪迴、人性發展與變化上卻是有其規律可循

歷史的走勢、事件前後的關係,每一細節都值得好好推敲

課程進行到最後的時候,老師也請孩子們反思自身,是否也能「三省吾身」,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白板上書寫時,孩子們有些害羞,但是老師鼓勵他們:不滿意也沒關係,因為不滿意,才能想辦法改善。

有個孩子思考自己回家都沒有複習,進一步再思考改善:製作時間規劃表,慢慢改善。

有檢討,才有改進空間

面對,才是最好的良藥


raw-image



avatar-img
1會員
63內容數
實驗教育課程-議題思辨:用多元角度解讀社會現象,讓孩子涵養包容與尊重,透過溝通與表達展現孩子的獨特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T Yich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讓孩子上台操作,一邊回想、一邊整理、一邊建構自己的知識面
動手作實驗 x 從現象發現原理
透過便條貼釐清不同個體的思考脈絡,在想法差異之間交織更為全面的觀點
孩子在創作時,從一開始構思內容、哪個場景要畫出來、氛圍怎麼營造、場景中圖與字的取捨、線條怎麼添加才讓讀者有感。每個步驟都有其學問,孩子刪刪改改,參考許多作品,才能慢慢讓創作成形。
反思這次的義賣結果,孩子開始著手修正,除了在包裝上面一反之前的「裸裝」,孩子們開始講究簡潔的美感
生活有很多有趣的事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生,可能是同學的天外飛來一筆,也有可能是彼此接力的想法激盪。實在是不自覺的對他們的發現感到有趣
讓孩子上台操作,一邊回想、一邊整理、一邊建構自己的知識面
動手作實驗 x 從現象發現原理
透過便條貼釐清不同個體的思考脈絡,在想法差異之間交織更為全面的觀點
孩子在創作時,從一開始構思內容、哪個場景要畫出來、氛圍怎麼營造、場景中圖與字的取捨、線條怎麼添加才讓讀者有感。每個步驟都有其學問,孩子刪刪改改,參考許多作品,才能慢慢讓創作成形。
反思這次的義賣結果,孩子開始著手修正,除了在包裝上面一反之前的「裸裝」,孩子們開始講究簡潔的美感
生活有很多有趣的事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生,可能是同學的天外飛來一筆,也有可能是彼此接力的想法激盪。實在是不自覺的對他們的發現感到有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為什麼我決定要改變自己時,就會遇到考驗呢?」 「為什麼我想對對方好一點的時候,怎麼就會有考卷呢?」 在讀書會或個人諮詢時常會聽到學員這類的心情,而其實這也是好現象,是「好轉反應」喔。 因為相對以前的自己,常常是無意識地被眼前的情境帶走,而現在是因為「有更多反省」、「更有覺察」,甚至可以意識到
Thumbnail
以歷史科系為例,從三個基本面向討論:求知識、論定位、找職缺。 1. 求知識:常見的出發點,就是歷史可知曉過去,判斷未來。 2. 論定位:歷史故事很有趣。 3. 找職缺:歷史直接相關工作有限,延伸機會較多。
Thumbnail
【進階觀課】 面對今天的社會課,我有以下的觀察與收穫:  有溫度的歷史 實人的歷史課很重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受,要試著在課堂中讓學生對該事件、人物產生共鳴與連結,而不是死板板的歷史事實;今天的課程中,品師透過閱讀文章和引導讓孩子對於鄭經的評價有所轉換,從以前的「門當戶對」對比孩子們現在熟悉的「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他是歷史系畢業的,或是說他的興趣是研究歷史,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我揣測應該會有一群人的想法是讀歷史的以後要找什麼工作?研究歷史又有什麼用?那不是已經過去的事情了,我們還有必要去了解嗎? 事實上,歷史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光是我們每天踏出家門所看到的街道名稱都蘊含著過去的歷史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在時光流逝中,人們在進行自我反省時感到的挫敗和懊悔,並提到了如何處理負面情緒。 提到珍惜每個生命階段,表達了和書籍《終於要與自己和好如初》引起的共鳴。心靈成長的過程與對過去的面對,以及對自我的疼愛與成長。
Thumbnail
當我們在社會打滾一段時間,漸漸感到學校所學無法完整支撐現在的所經歷的事物時,像是個不穩的桌腳隨時會搖搖欲墜。無法得知這世界是何種樣貌,在被打磨得遍體麟傷前我們該如何事先防範? 學習, 擁有智慧 最終的勝利,常常是時間的勝利,是長期主義的勝利 選擇的智慧→定力的智慧→博弈的智慧 選擇的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為什麼我決定要改變自己時,就會遇到考驗呢?」 「為什麼我想對對方好一點的時候,怎麼就會有考卷呢?」 在讀書會或個人諮詢時常會聽到學員這類的心情,而其實這也是好現象,是「好轉反應」喔。 因為相對以前的自己,常常是無意識地被眼前的情境帶走,而現在是因為「有更多反省」、「更有覺察」,甚至可以意識到
Thumbnail
以歷史科系為例,從三個基本面向討論:求知識、論定位、找職缺。 1. 求知識:常見的出發點,就是歷史可知曉過去,判斷未來。 2. 論定位:歷史故事很有趣。 3. 找職缺:歷史直接相關工作有限,延伸機會較多。
Thumbnail
【進階觀課】 面對今天的社會課,我有以下的觀察與收穫:  有溫度的歷史 實人的歷史課很重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受,要試著在課堂中讓學生對該事件、人物產生共鳴與連結,而不是死板板的歷史事實;今天的課程中,品師透過閱讀文章和引導讓孩子對於鄭經的評價有所轉換,從以前的「門當戶對」對比孩子們現在熟悉的「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他是歷史系畢業的,或是說他的興趣是研究歷史,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我揣測應該會有一群人的想法是讀歷史的以後要找什麼工作?研究歷史又有什麼用?那不是已經過去的事情了,我們還有必要去了解嗎? 事實上,歷史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光是我們每天踏出家門所看到的街道名稱都蘊含著過去的歷史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在時光流逝中,人們在進行自我反省時感到的挫敗和懊悔,並提到了如何處理負面情緒。 提到珍惜每個生命階段,表達了和書籍《終於要與自己和好如初》引起的共鳴。心靈成長的過程與對過去的面對,以及對自我的疼愛與成長。
Thumbnail
當我們在社會打滾一段時間,漸漸感到學校所學無法完整支撐現在的所經歷的事物時,像是個不穩的桌腳隨時會搖搖欲墜。無法得知這世界是何種樣貌,在被打磨得遍體麟傷前我們該如何事先防範? 學習, 擁有智慧 最終的勝利,常常是時間的勝利,是長期主義的勝利 選擇的智慧→定力的智慧→博弈的智慧 選擇的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