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

含有「十二年國教」共 3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某一年高中學測,數學科因試題過於簡單,導致滿級分人數暴增,高分群考生的鑑別度嚴重不足。負責出題的大考中心主任為此請辭下台。 我理解那些數學能力頂尖的考生,因學測無法充分展現實力而轉戰指考,卻又受限於指考名額逐年縮減所產生的焦慮;我也明白,頂尖大學的熱門科系,會因為過多的滿分者而增加甄選學生的負擔。
Thumbnail
本教學單元設計分數與小數的互化與應用,包含四個教學節,引導學生理解轉換原理、靈活運用於生活情境題,並培養數學溝通表達能力。教學活動多元,包含分組競賽、團隊任務、個人實作等,並設計多元評量,涵蓋知識、技能、態度面向。另提供補救教學、進階挑戰與跨領域應用建議,提升教學效益。
Thumbnail
在地方與教育的合作關係中,「誰是主角」並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而是雙方如何在理解中共構。從〈給教育工作者的地方指南〉出發,我們試圖協助教師走出校園,看見地方的多樣性與教育可能。這篇〈給地方工作者的教育指南〉,我們則反過來理解學校系統的運作邏輯、課程架構與教學語言。
Thumbnail
一、開場白:我不想當老師 說到英文系畢業的出路,大多數人(包括我)的想像不外乎是老師、口筆譯、外商公司、研究所或是出國留學。以上選項我完全沒想過+最不想做的就是「老師」。
Thumbnail
十月-avatar-img
2025/02/01
很棒~謝謝您的分享! 「補教冥師」是什麼梗xD
Hana ฮานะ🌹-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02
十月 哈哈哈哈!飛兔很會XD
  第一部分,會首先專注於非虛構閱讀與寫作。訓練學生理解文章意涵,練習彙整、分析,並有條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她指出,在這個階段,瑞典文老師會經常與其他科目的老師合作。譬如讓瑞典文老師與歷史老師分別批改同一份歷史報告。瑞典文老師批改行文邏輯與流暢度、歷史老師則專注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知與理解。
當代同村共養的可能,與地方創生的概念緊緊相扣,而當我們在看待中小學與社區之間的關係時,應不再僅是取得知識後翻身離去的出口,藉由引入外部資源帶來符合在地需求的技能與思維,維持或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透過地方認同的教育,一方面提升社區凝聚力,一方面則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關懷故鄉的種子。
Thumbnail
分享尼爸如何運用「LV圖案」與「帕斯卡三角形」於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課。
Thumbnail
src
築夢人-avatar-img
2024/04/13
現在的教改,的確有問題。看看現代孩子的負擔,實在令人搖搖頭。
彼得-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4/13
築夢人 感覺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偏偏又沒有很好的配套措施。孩子們就像白老鼠一樣,沒有人知道他們的未來會是怎麼樣。他們自己也是。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蕭文乾在夢中身臨其中的故事,然後轉向談論臺灣英文教育政策以及他所推動的Science of Reading(SoR)教育改革。作者提及15位重要的英文教育政策決策人物,以及3位教育部門的重要職位人員。此外,他也提到了SoR的推廣和教育課程內容。最後,作者呼籲讀者支持他的教育改革。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