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專為被批改而生的文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作文:專為被批改而生的文字〉2023-11-30


  十一月下旬,幾名拿到模擬考成績的師大附中學生注意到,班上同學的英文作文成績明顯不太對勁。經過互相比對,他們發現幾乎所有同學的成績都是行數除以二。經過反應之後,負責這次英文作文模擬考的翰林出版社重新檢視了考試成績,認為該名閱卷老師確實是以行數給分。而後續,同樣由翰林負責英文作文模擬考的基隆高中也傳出了類似情事。面對這樣頻傳的「災情」,翰林出版社在董事長與總經理出面道歉之餘,也承諾會於十二月完成重新批改,確保學生得到正確的回饋與學習建議。


  即將於不到兩個月後舉行的學測,是一件在許多台灣人心目中,能夠嚴重影響他們未來的重大活動。在這個相當重要的準備時刻,本該嚴正以待的相關人士,竟然仍以這樣草率與荒腔走板的方式處理事情。除了令人訝異之外,也不經令人懷疑,他們是不是根本就不在乎這件全國矚目的、即將在兩個月後舉行的活動,以及可能受影響的,對他們有所託付的這些人的權益。



  但一方面,如果要我們回憶自己國高中時期受到的教育,我們會很難回想起「作文課」的內容。無論是英文作文還是中文作文,似乎都被作為一個英文課與國文課的額外補充。即便在原來的課程安排上有一席之地,在經常需要「考前趕進度」的教育現場,多塞一點考試要考的內容、多寫幾張練習卷,成了更重要也更急迫的事情。


  然而,在「真正最重要的大考」中,中英文作文又成為了考試的項目。這本來可以是一個比起選擇題更能檢測學生語文與獨立思考能力的機會,然而,在以考試為核心的思路之下,「作文」也成了某種可以有標準寫法的項目。


  在老師通常沒有時間好好讓學生練習與學習寫作的大背景下,除了平常自己有寫作習慣的同學之外,想要在作文上拿到成績的人,則需要求助於補習班老師。在那些老師中,的確存在有一些會教導學生寫作與表達方法的老師,然而,更常見的作法則是針對大考作文的批改方式,盡可能地給出服務於作文考試的「作文技巧」。



  同時,在各大學系所對於不同科目加權差異、以及台灣社會種理科輕文科的氛圍之下,許多以理工科系為目標的學生,也自始至終無心於學習如何寫作。乃至於,即便你的觀察對象是所謂的「頂尖大學學子」,你還是會清晰地意識到,十二年國教現場中寫作教育有多麼地缺失。


  如果你也曾經有機會看過、甚至需要批改他們的通識課報告,你會驚嘆於那些被認為是「國家未來的棟樑」、「會讀書的聰明孩子」的人,不僅僅是沒有能力(也沒有興趣)用通順的句子表達想法,甚至連最基本的標點符號都不會用。說真的,固然那名閱卷老師的失職確實影響了部分人的權益,也顯然需要被檢討。但要叫一個人在短時間之內,看完兩千多篇沒有真的被好好教過怎麼寫作的人,為了應付考試擠出來的英文作文。他會看不下去,雖然不好說「情有可原」,但完全是可以想像的。



  台大中文系畢業,於瑞典達拉納大學擔任中文講師的作家吳媛媛經常在文章裡分享她從瑞典文化與教育現場學到的事情。其中,她提到了瑞典高中裡三年瑞典文課之間專注角度的差異:


  第一部分,會首先專注於非虛構閱讀與寫作。在這個階段,課程會主要訓練學生理解文章意涵,練習彙整、分析,並有條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她指出,在這個階段,瑞典文老師會經常與其他科目的老師合作。譬如讓瑞典文老師與歷史老師分別批改同一份歷史報告。瑞典文老師批改行文邏輯與流暢度、歷史老師則專注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知與理解。


  第二部分則是文學相關的賞析,在這個階段,學生會有機會接觸瑞典文學,乃至於其他歐洲作品。並讓學生在這個階段練習更多偏重創意、語言美感與人文省思的寫作。第三部分則是學術閱讀寫作,會要求學生用字更加嚴謹且有所根據,讓他們學習學術寫作框架,以便銜接未來大學報告的寫作。


  雖然這些描繪也許有相對美化的成分,但還是相當值得我們參考。唯有當學生有機會知道文字能夠被以這些種種不同的方式使用、知道原來自己有能力用文字將自己真正的想法表達出來時,寫作與學習寫作的動力才會從他自身湧現出來。否則,如果是為了分數寫作出來的八股文,那不僅僅給學生帶來沒有意義的痛苦,也無疑是對閱卷老師的折磨。無助於培養那真正對生活有價值的思考與寫作能力。






延伸閱讀:

〈從借課不還到根本不教:關於學校只上「主科」的陋習〉

〈「去說出你自己錯在哪裡」:一種抽象的「非教育」〉

〈關於文體的去除邊界、包容與切事〉

〈敷衍了事的技術〉

〈某侯好衣:從教官,到「學務創新人員」〉

〈教育不該只在頭裡:關於我們曾經錯過的完整自己〉


avatar-img
84會員
736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小紅帽為例,他提及小紅帽去給奶奶送水果不是因為奶奶不健康、也不是因為小紅帽是女生應該去送東西服務別人,而是因為大方贈與是一件給人社會歸屬感與認同感的好事。而另一方面,比起在種族與生理原因之下想要吃掉小紅帽與奶奶的大野狼,高舉武器擅闖奶奶家的「原木燃料採伐技術員」其舉動與其父權思想更加令小紅帽反感。
  譬如說,我們可以思考的角度是:便利的網路、滿足生理需求的家電,為我們帶來怎樣的優勢,讓我們能夠做到多少古代人或經濟狀況更差的人沒有機會做到的事;我們能夠多麼便利地學習、多麼輕鬆地加熱與潔淨自己的身體,以此避免疾病、更有效率地工作與體驗生活。
  有太多人直到大學時、畢業後才第一次與人發展親密關係,並第一次因為這些磨合的困難而失落、受挫、絕望……。於此同時,帶著那些觀念的長輩卻在年節期間,以一種「你已經到適婚年齡了喔」的態度對著你問「怎麼沒有交男/女朋友啊?」,在他們仍然禁止你交男/女朋友的不久之後。
  雖然基於對「幸福美滿婚姻」的想像,民法中的確指出婚姻雙方有同居之義務。但對於這項義務,參與者擁有的僅有對另一方的請求權,而沒有支配、干預,或要求他方強制履行的權利。我們的確可以在對方違背這項義務時合理地要求解除婚約。但法律卻從來沒有主張個人或判決可以因此去剝奪另一個人擁有的居住與遷徙之自由。
  前線的士兵一個個在戰場上被無人機擊斃。而作為他們親朋好友的百姓,則自主地集結在一起,生產更多的無人機。試圖讓另一端的、同樣是活生生的、有自己親朋好友的、非自願被徵召的年輕人死去。   「它的問題是,」數年後的歐巴馬反思當年的無人機計畫時說:「它會開始給你『這不是戰爭』的錯覺」。
  這些噪音不僅僅是令人厭惡。它們帶來的傷害是全面性的。在健康方面,除了顯而易見地會對聽力造成傷害、影響睡眠品質、造成煩躁與焦慮之外,一些研究也指出,心血管疾病與高血壓的狀況也可能在噪音環境下更加惡化。此外,長期暴露於噪音環境之中,我們的認知能力、以及兒童認知發展的能力,也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以小紅帽為例,他提及小紅帽去給奶奶送水果不是因為奶奶不健康、也不是因為小紅帽是女生應該去送東西服務別人,而是因為大方贈與是一件給人社會歸屬感與認同感的好事。而另一方面,比起在種族與生理原因之下想要吃掉小紅帽與奶奶的大野狼,高舉武器擅闖奶奶家的「原木燃料採伐技術員」其舉動與其父權思想更加令小紅帽反感。
  譬如說,我們可以思考的角度是:便利的網路、滿足生理需求的家電,為我們帶來怎樣的優勢,讓我們能夠做到多少古代人或經濟狀況更差的人沒有機會做到的事;我們能夠多麼便利地學習、多麼輕鬆地加熱與潔淨自己的身體,以此避免疾病、更有效率地工作與體驗生活。
  有太多人直到大學時、畢業後才第一次與人發展親密關係,並第一次因為這些磨合的困難而失落、受挫、絕望……。於此同時,帶著那些觀念的長輩卻在年節期間,以一種「你已經到適婚年齡了喔」的態度對著你問「怎麼沒有交男/女朋友啊?」,在他們仍然禁止你交男/女朋友的不久之後。
  雖然基於對「幸福美滿婚姻」的想像,民法中的確指出婚姻雙方有同居之義務。但對於這項義務,參與者擁有的僅有對另一方的請求權,而沒有支配、干預,或要求他方強制履行的權利。我們的確可以在對方違背這項義務時合理地要求解除婚約。但法律卻從來沒有主張個人或判決可以因此去剝奪另一個人擁有的居住與遷徙之自由。
  前線的士兵一個個在戰場上被無人機擊斃。而作為他們親朋好友的百姓,則自主地集結在一起,生產更多的無人機。試圖讓另一端的、同樣是活生生的、有自己親朋好友的、非自願被徵召的年輕人死去。   「它的問題是,」數年後的歐巴馬反思當年的無人機計畫時說:「它會開始給你『這不是戰爭』的錯覺」。
  這些噪音不僅僅是令人厭惡。它們帶來的傷害是全面性的。在健康方面,除了顯而易見地會對聽力造成傷害、影響睡眠品質、造成煩躁與焦慮之外,一些研究也指出,心血管疾病與高血壓的狀況也可能在噪音環境下更加惡化。此外,長期暴露於噪音環境之中,我們的認知能力、以及兒童認知發展的能力,也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教書也有20多年了,只能說,學生永遠都在測試老師的底線。而我的底線是什麼呢?
Thumbnail
以下內容都不是我個人獨創,是各方前輩的智慧。 然後讓我們快速省略我本人幾千字的個人心情抒發,直接進入考試準備的心得:
#誠實書寫練習 #Day156 抄寫句:「不要對現在的自己太嚴格,督促自己學會不同的做事方法,給自己選擇的空間才是長遠之計。」 最近在學習上遇到些微瓶頸,時而挫折感到灰心。 看到幾位同學熟練的動作,舞姿柔美,說不去跟人比較,很難。 不知道自己發揮的空間已到了極限?還是努力的空間還有待加強?
Thumbnail
一般在校的學習成果, 小考啊、段考啊什麼的, 家長與老師會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考不好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一直上不去呢? 但是, 在模擬考啊、學測啊的時候, 段考時擔心低分群考太低,模考時, 家長與老師就又會改為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排名前面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不能再更上去呢?。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教書也有20多年了,只能說,學生永遠都在測試老師的底線。而我的底線是什麼呢?
Thumbnail
以下內容都不是我個人獨創,是各方前輩的智慧。 然後讓我們快速省略我本人幾千字的個人心情抒發,直接進入考試準備的心得:
#誠實書寫練習 #Day156 抄寫句:「不要對現在的自己太嚴格,督促自己學會不同的做事方法,給自己選擇的空間才是長遠之計。」 最近在學習上遇到些微瓶頸,時而挫折感到灰心。 看到幾位同學熟練的動作,舞姿柔美,說不去跟人比較,很難。 不知道自己發揮的空間已到了極限?還是努力的空間還有待加強?
Thumbnail
一般在校的學習成果, 小考啊、段考啊什麼的, 家長與老師會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考不好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一直上不去呢? 但是, 在模擬考啊、學測啊的時候, 段考時擔心低分群考太低,模考時, 家長與老師就又會改為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排名前面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不能再更上去呢?。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