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化

#台灣文化含有「台灣文化」共 10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與匈牙利記者的文化對談 Cultural Conversation with AA是一位訪台的匈牙利記者,他與他的團隊在不同國家以搭便車和借宿的方式進行文化訪查。這是我與他的對談。
Thumbnail
虎科大走讀虎尾廟宇學對聯第一次上課虎科大112-2微學分課程-走讀虎尾廟宇學對聯第一次上課 時間-2024/4/29 指導老師-虎科大李玉璽教授 對聯在台灣傳統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素材。以冠首對聯最常見,對聯注重平仄押韻,並必須用台語漢文發音,是認識台灣本土文化的重要素材。 走讀虎尾活動,讓學生走過虎尾,與雲林產生近距離接觸。
Thumbnail
2024-04-30
1
爺爺的味道就是媽媽的味道(家傳:馬鈴薯蛋沙拉)童年時父母離異,對於成長來說是個難題。雙親離開後,我們都靠自己努力成長。而在成長的過程中,才慢慢體會到父母的愛與付出。這道家常菜也許無法解決情感的問題,但可以帶給我們一絲家的溫暖。期望每個家庭都能讓孩子記住家的味道。
Thumbnail
2024-04-10
8
測試和舊文更新
2024-03-23
2
閩南糾結:台灣文化的正名與新創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2024-03-09
6
【展覽】國家漫畫博物館開張,歡迎光臨「臺漫」新時代! 近年,日、韓漫進入臺灣人生活,細緻畫風與高潮迭起的劇情,圖像敘事不僅成為我們的日常,更帶動相關商機、活動舉辦。讚嘆日韓漫的同時,臺灣有自己的漫畫嗎?臺漫,又走出了什麼路?來到「國家漫畫博物館」(主場館尚未完成),目前全區劃分為13區,自臺灣漫畫的歷史、發展再到多元題材等,一同閱讀體驗「臺漫」新氣象。
Thumbnail
2024-03-01
5
台灣語言文化的發展,不應以美國為樣版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2024-02-23
4
再一把就好!賽馬賭博的日治時期日常!賽馬,一個看似離台灣人很遙遠的活動,只會出現在電視上或是某政治人物(?)的口中。但實際上在日治時期,台灣人也曾站在馬場邊,觀看馬兒載著騎手在跑道上奔馳,並期待著自己下注的馬兒能替他們贏下獎金。
Thumbnail
2023年最常見的姓名 - 淑芬、家豪 站出來2023年台灣最熱門的姓名是什麼? 男生還是家豪嗎? 女生還是雅婷嗎? 你的名字上榜了嗎???
Thumbnail
2023-11-01
3
The Early Days of Wuxia in Taiwan這片來自《武俠60》紀錄片,英文字幕是我自己寫的。這篇我在圖書館找到的,想看的朋友可以查你的圖書館,應該有。在圖書館系統可能要搜尋"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作者:華志中(他為導演),DVD。
Thumbnail
2023-08-0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