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類

含有「後人類」共 1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All Tomorrows》是一部引人入勝的科幻小說,描繪人類未來十億年的演化歷程,從火星殖民到後人類物種的崛起,探討生命、身份與未來的哲學議題。本書以獨特的插圖和簡潔的敘事風格,呈現人類在困境中的選擇與韌性,並對人類至上主義、極端環保主義等現實問題進行諷刺。
Thumbnail
5/5All Tomorrows
熟齡文青-avatar-img
2025/05/15
謝謝推薦,我喜歡「熱愛今天,把握所有的明天」這樣的人生態度。
Rodrigo-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5
熟齡文青 很高興您喜歡這部作品😆,我現在也把這句話當成人生座右銘。
在後人類組成的世界,情感被程序化,痛苦被管理,記憶被選擇性保留或刪除。這樣的世界似乎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但也帶來了新問題。當情感變成了一種可以調整的設置,那種因痛苦而產生的堅韌和反思是否會消失?後人類的世界可能是一個無痛的烏托邦,也可能是一個虛無的深淵。如果是你,你會如何在這個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意義?
Thumbnail
山嚮導-avatar-img
2024/09/21
如果在終極的後人類世界,連追求意義的衝動都能夠一鍵關閉的話,那也是一種禪。 後人類世界的假設讓人有機會從情感以外的層次去認識痛苦。現今世界中的痛苦、後人類世界的虛無,好像都只是其他的某些現象的結果,不是問題的根源。
高浩容-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21
山嚮導 是啊!如果我們不清楚問題的根源,那麼我們付出的努力只是在解決問題的表象,那麼即使表象暫時和緩了,問題依舊存在。
在市面上鸛鵝成列的台灣OO史書冊中,陳明惠教授的這本書之鶴立雞群,不僅在其縱貫廿年,涵括137名女性藝術家作品,特別之處在其「體例」:這本書不是以編年時序分章節,不是以媒材、宗派來歸類藝術家,也不是以地域為準據,乃是依據全球女性主義思潮的演進趨勢,歸納出議題與風格的經緯來鋪排綱目。
Thumbnail
在我們不斷前進的科技時代,一個引人入勝的問題開始浮現:人類將成為未來的唯一知識和智慧的來源?還是我們將見證一個全新的生物或機械實體,這些實體是否超越了我們現在所認知的極限,被稱為「後人類」? 人類對於後人類屬性發展的渴望就像是物種本身演化一樣的原始,並且一直在尋求著嘗試擴大自身認知邊界的途徑,
Thumbnail
賽博龐克作品的人們癡迷於人體改造,用大量的科技植入物增強人體特定器官的能力。在許多賽博龐克的影視作品裡,我們能看到這種技術被瘋狂的濫用,彷彿人類與生俱來的四肢隨時都能被冰冷的機械義肢替換/取代。
Thumbnail
【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 前陣子腳扭傷,因無法走遠,宅到頂點,也悶到爆,好多想看的展覽都錯過了。 好不容易腳稍微好一點,忍著痛選擇了這個快下檔又令人極度好奇的展覽。 不得不說,該展看得我毛骨聳然… 超寫實的雕塑作品,塑造出數位時代、基因變異,以及環境影響可能出現的「後人類」,真實與虛假的界線也逐漸模
Thumbnail
李英華-avatar-img
2023/05/18
腳扭傷,該是脚踝吧!祝你早日康復!當然希望那不是真的,應是想像的多,是作者自己的想像
展覽人山人海的背後因素,更甚也源自於人類對於奇觀的追求。追尋此類暴虐的、盛大的、獵奇的影像和視覺刺激,是許多藝術領域的共通現象。 此展一方面帶來奇觀,另一方面又在奇觀中深埋對於「後人類」的隱憂。整個展覽充斥「恐怖谷」的不適感。正是這種下意識的排斥心理,才使得展覽意圖傳達的問題有了討論的餘裕。
Thumbnail
本文既是期盼開啟一個嶄新運動的宣言,也是關於兩篇重要文章的代序言,這文章來自於社會學家松浦優老師。松浦優老師研究「不對現實他人感到性吸引力者的不可視化與抵抗」,而這兩篇文章圍繞「紙性戀」,精確來說是日語脈絡中與「二次元」相關的紙性戀主題...
Thumbnail
王Wayne-avatar-img
2023/03/17
就是因為上述這些行為才顯得真人不如二次元
〈雲在兩千米〉為台灣作家吳明益短篇小說集《苦雨之地》中收錄的其中一篇作品。小說內容描述一位律師關,在妻子於無差別殺人事件中喪生後,意外地發現了妻子遺留在雲端的小說半成品檔案,因此踏上了追尋雲豹的旅程。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