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淺見,結論上,以「詢問」代替「要求」的確是個不錯的解決方式,一方面顧及他人尊嚴,一方面又能避免造成強行施加好意的窘境。另外借鏡日本「禮讓」文化也挺有意思的,但我認為,自助行和實際上住在一個國家的差異非常大,以這個例子來說,你去自助行的時候,看到文化也許是日本社會想呈現給外國人看的樣子,和實際上真正的社會文化不同,所以就禮讓這件事,會不會存有過度美化日本社會的可能性呢? 而禮讓會不會實際上是一種潛規則下的結果? 就我個人的理解而言,日本社會存在著許多淺規則,例如要會讀空氣,說敬語等等事,而違反這些潛規則雖然不會受到法律制裁,但其嚴重性是可能造成你被霸凌,交不到朋友,甚至是被排斥的後果。我的觀察可能是錯的,畢竟我也沒實際去住過,只能透過一些語言學習和他人經驗分享得知,但這樣的可能性應該是存在的。再回到禮讓文化的例子,這到底是不是日本社會中的潛規則也許只能透過訪問實際生存在日本社會中長達一定時間的人才會知悉,但如果真的是一種潛規則下的結果,那我想台灣社會大多數年輕人並不會接受,而無法借鏡,畢竟文化脈絡不同。就如同你文章一開始所提及的,台灣大多數年輕人認為禮讓必須出於「自願」,而非受到任何外力影響,那自然不可能會接受潛規則。最後,我認為道德是無法透過任何方式推廣的,教育等或許聽起來很理想,但我想最終只會醞釀出一批很會考「道德」的考生而已,道德的本質還是拿來約束自己的,無法強行要求他人。人的本質大多還是利己的,我今天行有餘力,才會想幫助別人,要求他人犧牲自己,照亮他人,那不太實際,反而接受社會冷漠的事實或許更好點,畢竟社會就是這麼運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