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援
含有「美援」共 1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傑克書房
2025/08/20
五年二班的回憶錄/卷一 兒時記趣/第二章 小一/之六
...顯示更多
#
回憶錄
#
五年二班
#
韓戰
3
留言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25/07/27
非典型解讀冷戰後架構與分歧(2)
冷戰的形成,在於二戰後的勢力範圍劃分,歐洲就是英美聯軍占領區,與蘇俄佔領區的差別,歐洲以外的其他地方,要等到各地的內戰爆發,以及殖民時代結束才能合併起來。但勢力劃分最基本的根據,就是兩大集團的武力占領,在兩邊的佔領區中,扶植哪個政府上來,戰後就會依照這個格局開始。
#
西歐
#
美國
#
冷戰
24
留言
黎胖書房
2025/06/29
破除台灣經濟史錯誤觀念的好書—推薦《台灣經濟四百年》
吳聰敏教授《臺灣經濟四百年》這本書,基本上就是一本要來翻案許多台灣經濟史迷思,以及破除國民黨經濟奇蹟神話的書。 以經濟學的角度切入,這本書的核心探討議題就是「臺灣怎麼走向今日富庶」,從第一章庶民生活的變化開始,一路從荷蘭時代談到戰後半導體產業,探索台灣現代經濟的起源、成長原因和影響。
5/5
書評
#
臺灣
#
美國
#
美援
10
留言
Kiki Chen的沙龍
2025/04/05
星條旗下〔四〕美援時代—戰後重生的島嶼
二戰結束後,百廢待舉的台灣,迎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援助行動—來自美國的「美援」(American Aid)。從軍事物資到經濟資金,從基礎建設到政策改革,美援不僅影響了一代人的生活,更改變了台灣的發展軌跡。 無償的援助,天文數字的資金 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面對通貨膨脹、物資短缺、社會動盪,
#
美軍
#
美援
#
臺灣
14
6
跳鼠飛行日記
2025/04/07
1
好多回憶感阿~
1
momoge (毛毛牙)的沙龍
2025/03/25
麵包的記憶
演算法是這樣,如果不小心點了一篇麵包有關的文章,那麼接下來會出現一堆主題是麵包的文章或廣告,而我因為一次誤觸,意外被推了一堆麵包文,讓我突然想起自己童年跟麵包有關的記憶。 小時候住天母,那可是天龍中的天龍,所以雖然家裡也不算有錢,卻能接觸不少有趣的東西。 麵包就是其一。 麵包在台灣其實歷史也不
#
童年
#
麵包
#
台灣
8
2
蘿娜自語
2025/03/26
1
有沒有想過自己做「健康的台式麵包?」
1
momoge (毛毛牙)
發文者
2025/03/26
1
蘿娜自語 我太太因為也喜歡吃,還去考烘焙丙證,但結論是,要做成台式那樣,就絕對會「相對油」,也就是不管如何健康法,反正油就是放比人家多…… 但這也不見得就叫不健康,自己做至少可以放好一點的奶油,但總歸就是比較油。
1
糖金時刻
2025/03/17
EP20:從糖鳳到金鑽:台東糖廠鳳梨工場與台灣鳳梨產業的黃金歲月
臺東糖廠鳳梨工場」於民國46年(1957年)正式生產鳳梨罐頭,對開發東臺灣,增進農村經濟有極大貢獻,它更是臺灣鳳梨罐頭開創歐美市場的先河,其後成為國內最大鳳梨罐頭工場,取代了台鳳的龍頭地位。
#
台灣糖業史
#
美援
#
台灣鳳梨
1
留言
糖金時刻
2025/03/17
EP19: 板材界的黑馬:彰化副產加工廠強勢登場
民國42年(1953年),台糖公司鑒於國內建築木材缺乏,木材市價不斷上漲,耗費外匯頗鉅,於是計畫研究利用蔗渣纖維為原料,代替木質纖維,並於民國46年(1957年)正式成立「彰化副產加工廠」生產蔗板;其與新營副產加工廠同為我國進步工業中的新興工業,每年為我國節省外匯美金10餘萬元。
含 AI 應用內容
#
台糖
#
彰化
#
彰化糖廠
喜歡
留言
檔案局:典藏國家記憶的沙龍
2024/10/16
美援營養午餐在臺灣
對於上學期間感到飢腸轆轆的學生來說,今天午餐吃什麼?可是件大事!在早期學童通常利用午休時間回家吃飯,或是自備便當,或由家長親自送餐。隨著美援物資供應臺灣,學校開始利用這些物資,提供學童營養午餐。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副研究員 陳佑羽
#
營養午餐
#
美援
#
麵食
30
留言
L' angolo Del Cielo
2024/09/29
遙想到菜地裡的那一雙夾腳拖—從同人說起(四)
在夜幕低垂的涼風中,阿斯蘭陷入深思,懷念過去的回憶與對未來的期待。本篇文章探討了家庭、失去與再生的主題,呈現阿斯蘭在生命中的困惑與成長,以及他與周圍人之間深厚的情感連結。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看見一個孩子如何在艱難的生活中尋找希望,並努力撫平心中的傷痛。
#
孩子
#
父親
#
媽媽
2
留言
蔗青文化工作室
2024/04/08
跟著書本走進地方|《西螺大橋:我的父親李應鏜》
作者李雅容,也就是李應鏜的女兒,在自序裡提及自己兒時在家中從旁觀察的時刻,那些來訪的客人和父親、母親的交談,總是用著一口道地的臺語,對許多人而言,生活於1930-1950年代的臺灣地方仕紳,總好像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對於她而言,卻是一段真實的童年。
#
地方
#
文化
#
西螺大橋
4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