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得無助

含有「習得無助」共 2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十月mur mur:「學以致用,不太實用。」
Thumbnail
廣ㄍㄨㄤˇ 播「 」 (十月這篇讓我想起多年前曾看過當時念小一的兒子的國文考卷,在考『個』這字的兩種讀音,有一題的題目是: 『你知道這個「 」鉛筆盒是誰的嗎?』 但兒子在一旁答案欄空白處寫的答案是: ㄨㄛˇ 不 ㄓ ㄉㄠˋ
生活在法治社會,遇到權益受損受害,應該會尋求警察、法律伸張正義。政府受民眾委託,有權剝奪部分人權,以維持整體人民社會的公正。 為何民眾不尋求法律途徑,可能因為失望極致的絕望,以至於不想再採取合法行動。 司法的公平公正,是民眾安心的最大支柱。這些新聞可能反映了民眾對司法的不信任。
在經過三週的課程後,所長逐漸與住民建立了更好的互動關係。這篇文章探討所長如何通過畫圖、書寫和小遊戲來促進住民的參與和互動。此外,所長反思了人們在生活中可能面對的學習無助感,並感謝自己在生活中的幸運。字裡行間流露出對住民的理解及支持,旨在帶給他們一絲喘息的空間。
Thumbnail
10月10日是世界心理健康日,文章分享從《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中汲取的心理健康啟示,強調尋求心理諮商的重要性。透過蛤蟆先生的故事,揭示了人們常常無法認知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如何透過諮商來重建自我價值和思維模式。文章也提到臺灣政府推出的心理健康支持方案,鼓勵讀者重視心理健康,共同踏上自我探索之旅。
Thumbnail
很感謝你的分享,重新認識自己,找回自己的內在力量,真的很棒!👏👍🤩
前言 生活上有許多東西我們因為經歷多了,因此慢慢摸索出一種固定的模式,然後運作起來相當順暢,因此就繼續按著模式運作下去。因為沒改變的需要,因此也就沒想過改變的可能。習得無助也此種固定模式之一。因為怎麼嘗試也沒用,所以即令外在環境改變了,也沒想過再嘗試的可能,當然也就不會真正去嘗試改變了。
前言 日常生活中總有些不順心的事兒,採用昨天「克服習得無助」的三步曲—「目標、例外、一小步」,樹立目標,改變心情,採取行動,積小成大,積少成多,久了,多了,事實上也可以將不順心轉化成小確幸哩。至於有沒有成效?最少嘗試後再來檢討吧? 無奈的等候 現代生活中最常見也最常令人不爽的大概是等待
習得無助的實驗 聽過習得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嗎?上世紀70年代,美國有一個心理學者馬丁。賽里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曾做了一個很有名的實驗,他將狗關在一個地板可通電的籠子裡,只要蜂鳴器不定時的響起,地板就會通電,小狗就會驚恐哀叫,又跳又叫的急速
從一個關於學習的實驗說起,是什麼原因導致受試方寧願接受電擊也不願嘗試脫離?
現在的我,比較可以去讀、去看、去欣賞那個處在非人之境的自己。 他沒那麼糟,只是黯淡了許多,暗淡到彷彿會將光源通通吸走,讓人畏怯。 他有點兇狠,他不太在乎傷及無辜。 他有非常強硬的保護罩,他不允許自己與他人強行通過。 他擅於施展專制與暴行,說一即一,所有第二條路都該死。
Thumbnail
「它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好起來了。」坐在辦公桌前,神遊的思緒依然安排好了今日份的工作排程,對自己的紀錄差不多到一個點上了,依舊浸在無能為力的情緒海裡,無法自救。
出去走走,看看花,吹吹風,找人聊聊天。應該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