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得無助與私刑時代:司法不信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的社會新聞事件有兩個趨勢,

一是自我了結,例如勞動部連續兩位公務員等。

在職場有所不平,為何不提出申訴、甚至提出告訴? 如果曾經一再表達,卻沒有效果,甚至被報復得更厲害,在心理上人會受到制約,在經驗中學習到,面對惡勢力,自己是無助的,所以不再尋求幫助、不再努力。

美國心理學家賽里格曼 (Martin E. P. Seligman,1942年8月12日出生) 於1970年代提出習得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根據教育百科 "塞利格曼(M._Seligman)的學習無助論":

當個體對目前的情境變化,完全無法控制,或是對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完全無法預測時,個體的認知功能,就會因為沒有辦法解決困難而解體。長期延續下去,將會因無法克服焦慮、恐懼、痛苦等壓力,而喪失求生鬥志,放棄一切,進而陷入絕望。......
塞利格曼認為長期陷入被動與無助情境下的人,他們學到的是無力改變現狀的無可奈何,放棄採取任何有建設性的行動。


二是私刑處理。例如巷口的違規停車,住戶自行砸車(結果被車主提告判賠),又如得知死刑犯將被釋放之後,受害者家屬脫口而出想動用私刑。

生活在法治社會,遇到權益受損受害,應該會尋求警察、法律伸張正義,而這些主持公道的單位,最主要是政府。政府依據民意投票選舉組成,受民眾委託,握有權力能剝奪部分人權,以維持整體人民社會的公正。

為何愈來愈多民眾不想尋求法律途徑,而是自己動手,同樣是一種失望極致的絕望,以至於不想再採取合法行動。

這兩類新聞,可能反映了民眾對司法的不信任。

司法離一般人很遙遠,除了違反交通規則的罰單(其實也不多),一般人很少遇到司法案件。但是司法的公平公正,是民眾安心的最大支柱。

是否司法體制真的出了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教育邊緣人阿頓的沙龍
15會員
224內容數
台大自然組轉讀課程與教學,觀察這個圈子,頓悟許多冠冕堂皇的說詞背後,其實是掌權者不想讓大家知道的簡單真相。對教師的情緒勒索,就是用最少的經費,讓民眾為下一代的未來,造一個遙遠的夢。
2025/04/29
全市竟然有63%學校原採自由入學,被突然取消! 明星學校依舊爆滿,備取人數仍高達數百人。教育局卻說班級數只是略有消長,其實這已經表示有多少孩子不能依照意願入學,這會給全家人帶來多少困擾? 一個社會的文明,就呈現在如何對待弱勢。弱勢永遠只是數據上可以被捨去的少數,但每個政策影響的是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29
全市竟然有63%學校原採自由入學,被突然取消! 明星學校依舊爆滿,備取人數仍高達數百人。教育局卻說班級數只是略有消長,其實這已經表示有多少孩子不能依照意願入學,這會給全家人帶來多少困擾? 一個社會的文明,就呈現在如何對待弱勢。弱勢永遠只是數據上可以被捨去的少數,但每個政策影響的是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08
社會心理學會討論政治宣傳(propaganda)如何有效讓人民服從跟隨。 1930希特勒納粹成立宣傳部門,控制各種媒體。透過大量文宣和華麗的大型集會,宣揚意識形態。同時勢力進入校園,成立青年團,先說服青年,再鼓勵青少年監視父母和鄰居等。 政府編列預算,以謊言誤導自己的人民去仇視無辜,是非常惡劣的手段
2025/04/08
社會心理學會討論政治宣傳(propaganda)如何有效讓人民服從跟隨。 1930希特勒納粹成立宣傳部門,控制各種媒體。透過大量文宣和華麗的大型集會,宣揚意識形態。同時勢力進入校園,成立青年團,先說服青年,再鼓勵青少年監視父母和鄰居等。 政府編列預算,以謊言誤導自己的人民去仇視無辜,是非常惡劣的手段
2025/04/07
川普當選真的是全世界的災難。 看看各國最近的政局,感覺現在許多政客,都想以民主之名,行獨裁之實。 這讓我想到多年前的日本漫畫 "沉默的艦隊"。或許取得權力之前,政客都有夢,但大多數政客隱忍至取得權力之後,就會被環境氛圍同化 / 尊重團體歷程。 也可能五十年、百年一遇的獨裁者,又要出現了吧!!
2025/04/07
川普當選真的是全世界的災難。 看看各國最近的政局,感覺現在許多政客,都想以民主之名,行獨裁之實。 這讓我想到多年前的日本漫畫 "沉默的艦隊"。或許取得權力之前,政客都有夢,但大多數政客隱忍至取得權力之後,就會被環境氛圍同化 / 尊重團體歷程。 也可能五十年、百年一遇的獨裁者,又要出現了吧!!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每年的司法節,民眾走上街頭表達對司法不公的憤怒與不滿。然而,抗議過後,司法體系依舊原地踏步,問題並未根本解決。這種狀況,已讓許多國人對司法失去信心。當激情消退,我們需要冷靜思考,為什麼司法改革多年卻難有實質突破,並探索真正的解決之道。 司法不公的根源 1. 官官相護,申訴無門 檢察體系長期
Thumbnail
每年的司法節,民眾走上街頭表達對司法不公的憤怒與不滿。然而,抗議過後,司法體系依舊原地踏步,問題並未根本解決。這種狀況,已讓許多國人對司法失去信心。當激情消退,我們需要冷靜思考,為什麼司法改革多年卻難有實質突破,並探索真正的解決之道。 司法不公的根源 1. 官官相護,申訴無門 檢察體系長期
Thumbnail
法律的建立,是一項國家對於個人的限制,是一項侵略個人權利的行為,其侵略的合理性來自於人民的心甘情願,認同國家,認同其權能,一切便從這裡開始。 從刑法的角度來講,人民放棄「私刑」的權利,將權力交予國家,而國家的任務便是要將這項稱為「刑」的大刀 ,作為維持社會(或是國家)秩序,且必須滿足多數人民的期待
Thumbnail
法律的建立,是一項國家對於個人的限制,是一項侵略個人權利的行為,其侵略的合理性來自於人民的心甘情願,認同國家,認同其權能,一切便從這裡開始。 從刑法的角度來講,人民放棄「私刑」的權利,將權力交予國家,而國家的任務便是要將這項稱為「刑」的大刀 ,作為維持社會(或是國家)秩序,且必須滿足多數人民的期待
Thumbnail
當犯罪奪走親人的生命,留給被害家屬的除了無盡的哀痛,還有對司法是否能伸張正義的期盼。然而,在台灣現行的司法制度中,被害家屬的眼淚卻經常成為無法抹去的痛。特別是在近年實質廢死的推動下,這份痛楚更顯得無力與憤慨。 司法偏見下的二次傷害 被害者家屬普遍認為,現行司法常因偏見或程序不完備而導致不公平的判
Thumbnail
當犯罪奪走親人的生命,留給被害家屬的除了無盡的哀痛,還有對司法是否能伸張正義的期盼。然而,在台灣現行的司法制度中,被害家屬的眼淚卻經常成為無法抹去的痛。特別是在近年實質廢死的推動下,這份痛楚更顯得無力與憤慨。 司法偏見下的二次傷害 被害者家屬普遍認為,現行司法常因偏見或程序不完備而導致不公平的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司法制度中人性的不完美如何對公正與公平構成挑戰,並就如何改進制度提出了建議。文章強調了在司法運作中,公平正義不僅依賴於法律形式,也需要程序與結果的公正。此外,強調心證應受證據法則規範,並且呼籲對權力有效監督與制衡,以保障司法透明度與問責。提出變革的具體措施,旨在提高司法體系的公信力與效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司法制度中人性的不完美如何對公正與公平構成挑戰,並就如何改進制度提出了建議。文章強調了在司法運作中,公平正義不僅依賴於法律形式,也需要程序與結果的公正。此外,強調心證應受證據法則規範,並且呼籲對權力有效監督與制衡,以保障司法透明度與問責。提出變革的具體措施,旨在提高司法體系的公信力與效率。
Thumbnail
王世堅委員說國家把86%司法預算放在加害人,被害者只有14% 受害者真的什麼事都沒做,多數是奉公守法的公民,卻遭受無辜受害而死。 虐嬰虐童案,孩子更是毫無反抗能力、毫無自我保護能力,就只會哭嚎,這是他們的求生本能,何錯之有?!卻遭受凌虐凌遲慘死⋯⋯他們的公平正義在哪?! 以花蓮光復鄉一對情侶,
Thumbnail
王世堅委員說國家把86%司法預算放在加害人,被害者只有14% 受害者真的什麼事都沒做,多數是奉公守法的公民,卻遭受無辜受害而死。 虐嬰虐童案,孩子更是毫無反抗能力、毫無自我保護能力,就只會哭嚎,這是他們的求生本能,何錯之有?!卻遭受凌虐凌遲慘死⋯⋯他們的公平正義在哪?! 以花蓮光復鄉一對情侶,
Thumbnail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
Thumbnail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
Thumbnail
如果要符合人民期待,那就是「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一命償一命。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法律並不是這樣設計的。
Thumbnail
如果要符合人民期待,那就是「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一命償一命。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法律並不是這樣設計的。
Thumbnail
「正義的主要敵人不是幾個心虛狹窄的警察、腦袋不靈光的陪審員,或是自我本位的法官做出了貪汙腐敗的事。正義的主要敵人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Thumbnail
「正義的主要敵人不是幾個心虛狹窄的警察、腦袋不靈光的陪審員,或是自我本位的法官做出了貪汙腐敗的事。正義的主要敵人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Thumbnail
生活中,做一個好人,比做一個贏家更重要;在法庭上,獲得正義,比獲得審判的勝利更重要;在民主社會裡,放下既定的成見,尋求真正對群體有利的共識,比憑著既定的立場煽動群眾擊敗對手更重要。
Thumbnail
生活中,做一個好人,比做一個贏家更重要;在法庭上,獲得正義,比獲得審判的勝利更重要;在民主社會裡,放下既定的成見,尋求真正對群體有利的共識,比憑著既定的立場煽動群眾擊敗對手更重要。
Thumbnail
接二連三的社會新聞屢屢挑起大眾的情緒神經,然而以暴制暴、失控的正義展現,行道之名帶來的究竟是私刑公義,還是道德直覺的生理快感呢?一個事件經常是結構問題的最終破口,逮懲兇手以外,司法體制面臨的挑戰、安全網漏洞下的破碎縮影,乃至受害者的援助安置,讓我們拾起理性的社會學之眼,洞察那些媒體偷懶沒告訴你的事!
Thumbnail
接二連三的社會新聞屢屢挑起大眾的情緒神經,然而以暴制暴、失控的正義展現,行道之名帶來的究竟是私刑公義,還是道德直覺的生理快感呢?一個事件經常是結構問題的最終破口,逮懲兇手以外,司法體制面臨的挑戰、安全網漏洞下的破碎縮影,乃至受害者的援助安置,讓我們拾起理性的社會學之眼,洞察那些媒體偷懶沒告訴你的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