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知

含有「覺知」共 13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從佛陀與阿難取水的故事,學習面對人生無常的智慧。文中以小溪水流的變化,比喻人生困境的變遷,強調耐心等待與順應的重要性,並說明靜心覺知能使煩惱沉澱,最終獲得清明。
Thumbnail
src
安立格-avatar-img
2025/03/31
認識自己,其實很夠了。 可以思考下一題, “我到底要什麼?”✌
sugar-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01
安立格 人本就多重角色,某些角色有不可取代的特性,當然某些角色是瞬間角色而已,早上回完的回饋後投入訪談,山上部落裡的長輩們熱情呼喚我,我僅僅能盤點他們所有的資源裡去創造,設計能讓他們減輕負擔及延緩失能的方式。 我知道,我盡力了,也該翻開下一頁,偏鄉幾乎類似,自立自律是最佳的處方。
從看見傷口到理解自己:一篇關於情緒療癒與生命流動的心路歷程分享。文章探討情緒療癒的過程,從看見傷口、承認受傷,到面對並處理情緒,並藉由理解次級情緒與原級情緒的差異,幫助讀者探索內在深處的感受,最終達到自我和解與成長。
Thumbnail
如果Mind看不到方法論,如果「乘客」沒有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一個自我懲罰的遊戲,它就無法解脫,無法覺知。即使它的生活因為機理上的正確而變得更好,那也無關緊要。如果你追求的是真正的轉化——而這正是這些講座的本質,轉化——那麼這必須涉及你的Mind。你的Mind必須開始看到自己的無能。
Thumbnail
智慧是人生最珍貴的寶藏,但我們往往因執著於外境,而迷失於煩惱之中。你是否曾因小事動怒?是否因執著完美而痛苦?透過觀察自己的心,我們能學會不被情緒左右。隆波帕默尊者的簡單教導——「別把心往外送」,將帶領你找到內在的平靜。點擊閱讀,學習如何用智慧超越煩惱,活出自在人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自身聲音的和解歷程。從童年時期因聲音而受苦,到成年後參加聲音工作坊,在夥伴的接納與支持下,逐漸接納自己的聲音,並意識到聲音的獨特性與價值。作者將聲音從負面標籤轉化為寶貴資產,並期許未來成為歌手。
Thumbnail
覺知、覺察,現在很夯的話題。但是,真的需要勇氣和不算小的定力,才能如實不扭曲地面對覺知到的完整所有。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2/03
謝謝您的分享❤️
共情不只是理解別人,它更是一面映照自我的鏡子!當你試圖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時,你也會回想自己過去的經歷?這就是 共情如何提升「自我覺知」的關鍵!它能幫助你察覺自己的情緒模式、找到行為習慣的盲點,甚至調整自己與他人的互動方式。下次當你聽到別人訴苦時,不要急著給建議,先想想:「如果是我,我會怎麼感受?」
Thumbnail
抄寫句: 「請保持真我,相信自己,絕不要放棄。」~~真田廣之 不做與自己個性相違背的事情。 對自己真誠,對家人朋友真誠。 不受外界期望和評價的影響,勇於面對自己的內在感受。 覺知365-18 (20250118 週六)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