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聲音,我的寶藏:一段聲音療癒與自我接納的旅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關於聲音

聲音,困擾了我的前半生,因為他,受盡了苦楚,也不僅僅是因為他,那些難聽的詞彙時不時在我耳邊徘徊。

我曾為了融入群體壓低聲音,可總是恢復原樣,我只能靜靜的讓這一切發生,不知覺間,連我都沒辦法接納聲音,每到一處都擔心會遭受攻擊。


隨著年齡的增長,外在的聲音少了,但傷痕已刻在身體裡,在某些情境下,情緒仍會被觸發。不過,我有一件很喜歡的事情跟聲音有關-就是唱歌。

二、轉折

於是,我參加聲音工作坊。在這邊認識了幾位夥伴,他們不曾對我的聲音做出評價,即使有人正面回饋,我還是會下意識的情緒隔絕,不讓情緒流動,像是靜止的湖泊。

自我揭露

直到現在,我才有時間好好整理這些思緒,
第一堂課夥伴問我:「為什麼沒辦法接納聲音呢?」
我敷衍帶過,讓他憑空想像。

第五堂課,決定正視並自我揭露。我知道生活中有很多聲音比我高的男生,但可能經歷的不同,所以對聲音的接納有所落差吧。

我不喜歡有人學我講話,不喜歡聽到性別的話題,因為會勾起創傷,讓情緒湧動,在講的當下,還稍微有點克制不住。

但簡單說完後,夥伴:

  • 你的聲音值得被聽見
  • 我喜歡你的聲音,很溫和
  • 你的聲音不會不像男生,那時,大家也還沒變聲
  • 如果你當初遇到的是我們,是不是就不會這樣了

這些話出自男/女生,最讓我訝異的男生夥伴啊,少有同性不對聲音做出評價。


三、接納與覺知

從那一刻起,我嘗試撕去身上的標籤,貼上他們給我的,儘管這有點難,但我感覺,新的篇章已悄悄的翻開。

雖然偶爾講電話時,有人會誤認成女生,但我知道,對方不是故意的,即便他故意,我也可以安撫並接納自己。

因為這是身體的一部份,我要好好的珍愛他。

如同嬰兒從無意識地學習,到有意識地行動,牙牙學語、連滾帶爬,逐漸將動作內化成習慣,走路時,自然地抬起雙腳、擺動手臂,聲音也是如此,在歷經無數次的發聲練習,我開始有意識地使用它,而不只是無意識地發出聲音。

我們或許會忘記學習的過程,因為早已理所當然地使用身體的每個部位。

而當意識到聲音對我的影響後,才察覺,過去都是無意識的使用他,卻未曾去認識,也忽略了身體的每一部分,五官、頭、手、大腿...。

其實,我們需要去覺知每個部位,好好觀察,即使身而為人,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獨特性。

而這份獨特,打從一開始就與眾不同,我所需要做的,不是抗拒,而是接納身體的每一部份,以及有意識的使用/覺知,並感激他。

他們為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
手負責精巧的事物,
腳用來走路運動,
眼睛欣賞世間色彩,
耳朵聽斑斕的音樂,
神經使人有感覺,
大腦賦予我情感與思考的能力。

因為這一切,我們嚐盡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因此體驗到美麗的色彩,或許,這一切是值得感激的。


四、創傷與接納

創傷,想帶來或許不是疼痛,而是想讓我們接納並意識到獨特的珍貴。

傷害不會讓人更加強大,

而是讓人更能接納自己,

因為我就是我,無論他人怎麼說,

當我們接納自己,傷害的威力就會隨之降低。

聲音,對我來說,不再是女性化的標籤,而是能唱高音的瑰寶,能帶給人溫和及力量的寶藏。

人阿,應該為自己的獨特感到驕傲。

我有一個目標,我許願自己有一天,能夠成為一名歌手。


後記:

原先以為很久以前的自我揭露,已經接納了自己的嗓音,沒想到,情緒還是存在著。我必須承認,那時我受傷了,現在,看見了受傷的自己,決定要好好要將他擁抱回來。

直到這次的揭露,我才真正體悟到-嗓音對我來說,是多麼重要的存在。

生而為人,任何生物都是獨特的,毫無分別。

謝謝夥伴,我很感激。❤️我是愛唱歌的翔丞,我們下次再見。

avatar-img
9會員
35內容數
生活故事與選擇的過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翔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4年12月28日,參加了第四堂聲學課程,過程中充滿歡笑與學習。文章記錄了課程中發生的趣事、與夥伴們互動的點滴,以及從中獲得的成長與感悟。從一開始計畫的落空,到與夥伴們在音樂中合作、互相支持,最終體會到自我價值與成長的重要。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受到社會與文化的標籤,影響了自我認識與他人關係。接納自身狀態是一種勇氣,並非妥協,而是重獲內心的平靜。無論性向如何,尊重彼此的獨特性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本文探討接納自我的重要性,並呼籲對社會文化偏見的反思。無論遇到何種困境,學會接納生活中不斷變化的挑戰,是我們共同面對的課題。
習得無助感是由心理學家馬丁•賽裡格於1975年提出的理論,這一理論透過狗的實驗探討個體在無法控制環境的情況下所產生的無助感。這種心理狀態與憂鬱症和焦慮症等心理健康問題密切相關,面對反覆失敗或挫折的個人可能陷入消極的心態,認為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改善。本文深入探討習得無助感的概念及其對人類心理的影響。
2024年12月28日,參加了第四堂聲學課程,過程中充滿歡笑與學習。文章記錄了課程中發生的趣事、與夥伴們互動的點滴,以及從中獲得的成長與感悟。從一開始計畫的落空,到與夥伴們在音樂中合作、互相支持,最終體會到自我價值與成長的重要。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受到社會與文化的標籤,影響了自我認識與他人關係。接納自身狀態是一種勇氣,並非妥協,而是重獲內心的平靜。無論性向如何,尊重彼此的獨特性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本文探討接納自我的重要性,並呼籲對社會文化偏見的反思。無論遇到何種困境,學會接納生活中不斷變化的挑戰,是我們共同面對的課題。
習得無助感是由心理學家馬丁•賽裡格於1975年提出的理論,這一理論透過狗的實驗探討個體在無法控制環境的情況下所產生的無助感。這種心理狀態與憂鬱症和焦慮症等心理健康問題密切相關,面對反覆失敗或挫折的個人可能陷入消極的心態,認為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改善。本文深入探討習得無助感的概念及其對人類心理的影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一開始我看到帶著許多焦慮與挫折的你,說著各種無力版本的故事,擔心論文寫不好,學位拿不到,工作受影響。 當陪著你跟內心渴望活出的樣子好好連結,你發現了自己內在有好多資源與寶物,你開始說著新版本的故事,你做著喜歡的工作,用你的生命好好陪伴著孩子度過難關,所以你也有能力陪自己度過現在的難關。對我而言,這
Thumbnail
探討在童年時期隱藏自我感受的經歷,透析對父母關注的渴望及情感缺失。講述在遭遇困難時,雖得到幫助卻無法獲得所需的情感支持,並通過與貓的互動,發現內心渴望愛與被愛的情感。這段回憶不僅影響了作者的成長,也讓其在面對情感困境時,更加理解自身的需求。
Thumbnail
敏感度和接觸自己的內在感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治療自己,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內在雷達和生命經驗的關係,通過分享一些朋友的遭遇,引起的內心不安和擔憂。文章充滿了對內在自我平安的執著,呼喚我們疼惜曾經受苦的自己,欣賞曾經死而重生的自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天療癒主軸我從愛自己開始,到底什麼是愛自己?我探究了很久,每個人認為的愛自己都不一樣,但大方向跟原則我想是一樣的,就是「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靜下心來問自己,跟自己對話,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跟自己溝通。還有「不委屈」,不委屈其實不容易,生活在物質世界中,為了和諧所以妥協,為了妥協所以委屈,但有沒有雙贏
痛苦和悲傷不是要來折磨你,而是你之前一直壓抑著,現在宣洩出來也沒有不好,只要不是沈溺,而是如實的抒發出來,對你是有幫助的。 正面和負面是共存在我們之內,沒有是非對錯,它們都是構成我們本身的一部份,我們都要讓它們浮上來,告訴自己的負面,謝謝它讓你學習與成長,讓你變成更好的人。擁抱自己的正面,謝謝它一
Thumbnail
「我只能說,孩子你受苦了,我無法幫你承受這些,所以接下來的路,我會陪你一起走。」 近日,看見朋友有些情緒困擾,所以來聊聊自我療癒。
Thumbnail
今天是療癒師復訓的日子,雖然前一晚自己經歷了大爆炸,但再也沒有因A否B的牽連感。 戴上眼鏡,一早出發上課去。 唯要清理的是生命中那些聽來的、學來的喃喃自語,瞄準核心而去,行動與創造。 我好欣賞、我好喜歡、我看見。 尤其是,我好喜歡我自己。跟著所有療癒師,持續練習。 🍀 畫是場地外掛著的
Thumbnail
或許你已經發現,你過去所做的一切,無法帶給您美好的經驗,那是因為,了解自己所擁有的內在力量與勇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你卻經常對內在的聲音置若罔聞。 你將那些令你不悅的部分投射到外在的世界,所以你看到的這些事件,以及挑剔你的人,像是毫無所覺的在你的外面,實際上這些都是你的面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童年時被控制與認同壓迫所造成的創傷回憶,並提出了自我解鈴的方法。透過理解過去,願意跳脫限制,與自己對話,成為自己的解鈴人,逐步走出創傷的陰影。 過去的經歷可能會影響現在,但重要的是願意成為自己的解鈴人,照顧自己。
自我成長的過程,很重要的是面對內在的癥結,這個部分通常源於過去的人生經驗,影響之後的行為模式,顯現在身體、情緒、以及信念層面的失衡; 卡巴拉天使療癒協助我們沖刷泥濘,提起腳跟,整理盤根錯結,轉個身,再度跨出去,以越來越輕盈的步伐邁向前方。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一開始我看到帶著許多焦慮與挫折的你,說著各種無力版本的故事,擔心論文寫不好,學位拿不到,工作受影響。 當陪著你跟內心渴望活出的樣子好好連結,你發現了自己內在有好多資源與寶物,你開始說著新版本的故事,你做著喜歡的工作,用你的生命好好陪伴著孩子度過難關,所以你也有能力陪自己度過現在的難關。對我而言,這
Thumbnail
探討在童年時期隱藏自我感受的經歷,透析對父母關注的渴望及情感缺失。講述在遭遇困難時,雖得到幫助卻無法獲得所需的情感支持,並通過與貓的互動,發現內心渴望愛與被愛的情感。這段回憶不僅影響了作者的成長,也讓其在面對情感困境時,更加理解自身的需求。
Thumbnail
敏感度和接觸自己的內在感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治療自己,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內在雷達和生命經驗的關係,通過分享一些朋友的遭遇,引起的內心不安和擔憂。文章充滿了對內在自我平安的執著,呼喚我們疼惜曾經受苦的自己,欣賞曾經死而重生的自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天療癒主軸我從愛自己開始,到底什麼是愛自己?我探究了很久,每個人認為的愛自己都不一樣,但大方向跟原則我想是一樣的,就是「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靜下心來問自己,跟自己對話,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跟自己溝通。還有「不委屈」,不委屈其實不容易,生活在物質世界中,為了和諧所以妥協,為了妥協所以委屈,但有沒有雙贏
痛苦和悲傷不是要來折磨你,而是你之前一直壓抑著,現在宣洩出來也沒有不好,只要不是沈溺,而是如實的抒發出來,對你是有幫助的。 正面和負面是共存在我們之內,沒有是非對錯,它們都是構成我們本身的一部份,我們都要讓它們浮上來,告訴自己的負面,謝謝它讓你學習與成長,讓你變成更好的人。擁抱自己的正面,謝謝它一
Thumbnail
「我只能說,孩子你受苦了,我無法幫你承受這些,所以接下來的路,我會陪你一起走。」 近日,看見朋友有些情緒困擾,所以來聊聊自我療癒。
Thumbnail
今天是療癒師復訓的日子,雖然前一晚自己經歷了大爆炸,但再也沒有因A否B的牽連感。 戴上眼鏡,一早出發上課去。 唯要清理的是生命中那些聽來的、學來的喃喃自語,瞄準核心而去,行動與創造。 我好欣賞、我好喜歡、我看見。 尤其是,我好喜歡我自己。跟著所有療癒師,持續練習。 🍀 畫是場地外掛著的
Thumbnail
或許你已經發現,你過去所做的一切,無法帶給您美好的經驗,那是因為,了解自己所擁有的內在力量與勇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你卻經常對內在的聲音置若罔聞。 你將那些令你不悅的部分投射到外在的世界,所以你看到的這些事件,以及挑剔你的人,像是毫無所覺的在你的外面,實際上這些都是你的面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童年時被控制與認同壓迫所造成的創傷回憶,並提出了自我解鈴的方法。透過理解過去,願意跳脫限制,與自己對話,成為自己的解鈴人,逐步走出創傷的陰影。 過去的經歷可能會影響現在,但重要的是願意成為自己的解鈴人,照顧自己。
自我成長的過程,很重要的是面對內在的癥結,這個部分通常源於過去的人生經驗,影響之後的行為模式,顯現在身體、情緒、以及信念層面的失衡; 卡巴拉天使療癒協助我們沖刷泥濘,提起腳跟,整理盤根錯結,轉個身,再度跨出去,以越來越輕盈的步伐邁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