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
含有「語言學」共 29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sen的沙龍
2024/12/23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77
5.0 繫詞「是」的虛構 5.1 零繫詞現象 一 語言學上有一個現象,稱為「零繫詞」(zero copula),說的是主語串聯謂語而沒有使用外顯的語言標記來表示主語和謂語的串聯關係。 如以「A」為主語﹑「B」為謂語﹑「+」為串聯主語及謂語的標記,「A+B」是個使用了繫詞的句式,而「AB」(前
5/5
上古漢語
#
哲學
#
邏輯學
#
語言學
2
留言
sen的沙龍
2024/12/20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76
4.0 尚芬哥爾操作與升型處理 4.1 尚芬哥爾操作 4.2 升型處理 二 下為第二例﹕ 4.2.4 是原句各個成份的語構型指派。 4.2.4_1 和 4.2.4_2 是兩個不同的升型處理。 如假設「莊周夢蝶」為一合式或串聯句子,即 s,而「夢蝶」屬語構型 n\s﹔那麼 4.2.4_1
5/5
上古漢語
#
哲學
#
邏輯學
#
語言學
4
留言
sen的沙龍
2024/12/19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75
4.0 尚芬哥爾操作與升型處理 4.1 尚芬哥爾操作 4.2 升型處理 二 升型處理的首個對象是基本型﹕在一個合式字符串中,任一基本型 x 可提升至一個函子型,而此函子型的論元為一以 x 為論元的函子型。 兩個例子可以把這個升型處理規則說清楚﹕ 4.2.3 的升型對象是基本型 n,比如有
5/5
上古漢語
#
哲學
#
邏輯學
#
語言學
3
留言
sen的沙龍
2024/12/18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74
4.0 尚芬哥爾操作與升型處理 4.1 尚芬哥爾操作 4.2 升型處理 一 為了解決一些推導上的問題,我們在 2.0 章中使用了升型處理,並且略為解釋了升型處理的依據。 我們也說過這是語言學學者的功勞。 但事實上,原來的概念必須追溯至德國數學家和邏輯學家弗雷格對函數的分析,比嘗試借用數學
5/5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
哲學
#
邏輯學
#
語言學
3
留言
sen的沙龍
2024/12/17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73
4.0 尚芬哥爾操作與升型處理 4.1 尚芬哥爾操作 五 為了在函子/論元的結構框架內再進一步揭示上古漢語與屈折語 (譬如德語) 的差異,讓我們重新探討一下 1.4 章中艾杜凱維茨的原例句。 1.4.1_5 僅僅是原例句的一部份。現還原整個例句,以呈現上古漢語與屈折語的差異。1.4.1_
5/5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
哲學
#
邏輯學
#
語言學
2
留言
sen的沙龍
2024/12/16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72
4.0 尚芬哥爾操作與升型處理 4.1 尚芬哥爾操作 四 讓我們比較一下 W 系統和艾杜凱維茨的 1936 年的系統,從中可以見到兩類語言的語構差異,而不是兩個系統的差異。 兩個系統沒有本質上的分別,因為正如蘭姆貝克語構演算 (Lambek Calculus) 實根據艾杜凱維茨的範疇語法
5/5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
哲學
#
邏輯學
#
語言學
1
留言
sen的沙龍
2024/12/14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71
4.0 尚芬哥爾操作與升型處理 4.1 尚芬哥爾操作 三 現在我們提出一個主張,上古漢語的語構不單具有一個頗為清晰的論元\函子 (原語序) 結構,這個結構更結合了尚芬哥爾操作,而且必須通過尚芬哥爾操作才能進一步理解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上古漢語裡即使是最簡單的句式亦隱含這種「處理」。自然語言
5/5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
哲學
#
邏輯學
#
語言學
2
留言
sen的沙龍
2024/12/13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70
4.0 尚芬哥爾操作與升型處理 4.1 尚芬哥爾操作 二 4.1_1 是一個函數。在缺乏規約的情況下, 是有歧義的,因為在實際操作上,我們不知道應該如何使用函子 F。 使用括號是一個常用的手段,例如 這明顯是一個二元函數,換句話說,這個函數的返回值同時需要兩個輸入值。假設 F 是求和函數
5/5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
哲學
#
邏輯學
#
語言學
3
留言
sen的沙龍
2024/12/12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69
4.0 尚芬哥爾操作與升型處理 4.1 尚芬哥爾操作 一 我們對上古漢語的解析系統 (parsing system) 使用了升型處理,故有需要在這裡略為陳述這個邏輯概念及操作的背境。 在邏輯模仿數學的公理化過程中,對基元 (primitives) 的化約一直以來都受到邏輯學者的關注。從布
5/5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
哲學
#
邏輯學
#
語言學
2
留言
sen的沙龍
2024/12/11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68
3.0 歧義的處理 — 函算語法的一個應用 三 另一方面,如按 3.0_8 的解讀,推導和理解兩者均順理成章﹕ 我們認為「名」字用作動詞,統領「天地之始」和「無」兩個成份,用法上類似「非」字及「知」字的用法而無需在我們的語法系統中遷移位置。3.0_8.1 - 3.0_8.7 的解析和推導證明了
5/5
上古漢語
#
哲學
#
邏輯學
#
語言學
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