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喇嘛

含有「達賴喇嘛」共 12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對事不對人:多視角下的再詮釋 某日聽到這句經典的話—「對事不對人」,心中炸起了靈感,所以開始出手,自己跟自己辯論起來... 世間人常掛在嘴邊這句話,聽起來公允、理智,彷彿能解決衝突、維護和諧。 然而,若我們細細追問: 到底什麼是「事」?什麼是「人」?又是誰在決定「對事」還是「對人」? 若僅止於
Thumbnail
「愛我執」這個概念,在佛法中主要與「煩惱」和「無我」這兩個核心主題相關。 煩惱 (Kleshas): 佛法認為,痛苦的根源是各種煩惱,而「愛我執」是其中最根本、最強烈的煩惱之一。它指的是對自我的「我」產生貪愛、執著,認為有一個恆常不變的實體存在,並以這個「我」為中心,追求快樂、逃避痛苦。這種強烈的
Thumbnail
就這樣斷斷續續花了兩三個禮拜才把《吃佛》讀完,以往這樣的閱讀方式總是要先複習前驗才能逐漸進入狀況,在這本書,不管我從什麼地方讀起,卻沒有這樣的問題。
Thumbnail
Claydee-avatar-img
6 天前
哇,之前聽到的都是mixed review,讀了這篇心得有想讀書,謝謝推薦!
南聲-avatar-img
發文者
5 天前
Claydee 今年的推薦扣打我都用在這本書了!有空請看看!
演講核心重點:生命的本質與應對死亡的智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Z6XLO9YlPQ一、 對組織的感謝與演講緣起 演講者首先表達了對Lamas組織的深切讚賞,感謝他們多年來所從事的工作。 他提到今天有機會親自造訪,並見到了員工、志願者和服務對象
Thumbnail
人我與空性的觀照 「我」的探尋 當我們問「我在哪裡」時,很自然會指向身體或心識。 然而,身體是由部分組成,心識又分為清醒、夢境、睡眠、無意識等不同狀態,沒有一個固定的「我」。 即使在死亡過程中
Thumbnail
薩古魯說,每個孩子臉上都掛著大大的笑容,每個成人的臉卻愈拉愈長。 我在想,成人之所以拉長了臉,是因為愈來愈意識到生命的重擔,看見世界的問題或黑暗面(儘管未必全是事實)。感覺有點像是,我們誕生時得到飽滿的生命,隨著年紀增長,生命一點一點地作為代價支付,直至最後一口氣吐完。 一般人似乎大都如此,從輕
Thumbnail
摘自尊者達賴喇嘛於2013 年4月28日與北印度達蘭薩拉達爾豪西公立學校公開演講- “心的教育” 信徒問:我一直都在持誦唵嘛呢叭咪吽,但實際上卻不知道其涵義,我也向許多的長輩請教,但始終沒有得到答案。 到底這個咒語的含義是什麼? 尊者答:祈禱文還有持誦咒語,(如果)只是單純的重複唸誦,不會有很
Thumbnail
從佛法的六個面向:觀照、緣起、無常、中道、如實觀、空性,來觀照孩子的情緒,尤其是「生氣」。教導家長如何理解孩子的怒氣,並引導孩子將情緒轉化為正向力量。
Thumbnail
引言 無條件的愛,是這世界上最罕見、也最堅韌的力量。 它不因你的成就多寡而起舞,不因你的失敗退場而撤離。 它安靜地在你身旁,從未離開。這樣的愛,像晨光一樣,即使你未張眼,它仍照亮你身邊的世界。 金句名言 “When we practice loving kindness and compa
Thumbnail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低潮的時候 所以多給一份關愛跟寬容 或許就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魔法森林裡的鹿-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04
林燃(創作小說家) Yes~~!
從佛教四聖諦出發,解構當代政治分裂的苦、集、滅、道,提出政治與修行共振的嶄新視角。 尊者達賴喇嘛曾多次強調: 「一切眾生都有離苦得樂的渴望,這不只是佛法,也是普遍的人性需求。」 這句話不是抽象的慈悲口號,而是一種深刻的倫理立場。 四聖諦觀罷免:讓政治成為修行之鏡 在台灣政治氣氛日益極端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