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耘

高志耘

32 位追蹤者
逐家好,阮是故鄉留學生。 身為理工人,卻有志於slash文史、插畫和寫作。
33會員
39內容數
關於台灣文化,我們一直認為:『台灣保留博大精深的傳統中華文化精隨』、『只有原住民文化能代表台灣』、『台灣沒有文化』等等,真的是這樣嗎?面對中國不間斷地文化統戰,許多台派並不是特別關心文化這一塊;或是就算關心了,也鮮少有人能提出『跳脫中華』的論述系統。這裡希望能拋磚引玉,提供台派一個思考自身文化窗口。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此題筆者基本上是持反對的意見,理由如下:(1)專業+語言能力的雙重障礙,因此(2)成績表現可能會不盡理想。慘一點,就是(3)被當甚、至退學,一無所有回台灣從頭再來。若選英語學程,則要留意(4)不講德文,未來能否順利就業?以上都是預測最糟的狀況,以期讀者不要在不清楚風險的狀況下,就把兒女推入留學火坑。
Thumbnail
還是把小孩子留在台灣吧!台灣人都越來越少了,還送出去。
烏俄戰爭已經持續超過2年了,戰事也陷入了膠著。台派同溫層普遍都能透過媒體,接觸到關於烏克蘭人的觀點,這點筆者自己也不例外。但除此之外,個人其實對於俄羅斯人在想什麼,其實也感到好奇。
Thumbnail
對於那些生長在民主國家還可以說理解普丁做法的人真的是唾棄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有點嚴肅的話題,值得深思,問題是怎麼做?
整理一些自己如何在海外,如何向當地人解釋台灣人和中國人的不同。脫離『自由民主』和『吃吃喝喝』的『一中視角』,而是從世界的觀點介紹台灣:體制、法理、歷史、文化、語言、血緣等等。文章很長,所以會切成不同篇,方便漸次閱讀。
Thumbnail
所謂的『台灣華語』、『繁體字』,其實就是一種台灣島內專屬的意識形態。無論人口數、普及程度、對非華語母語使用者友善程度,都是『簡體字』和『支語』勝出。島民對於台灣華語、繁體字的信仰僅是延續上個世紀,『一中框架』下的漢賊不兩立的正統之爭。和中華民國這塊神主牌一樣,不但走不出台灣,也難得到國際的正式認可。
Thumbnail
我覺得你的觀點很棒,台灣的語言認同危機,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但是台灣人的母語(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其實已經衰退到非常嚴重的程度,也就是母語的使用跟不上時代的變化。舉個例子來說,在香港,廣東話是母語,香港人可以很自然的用粵語說出智慧型手機、麥當勞炸雞這樣很現代的詞語。相較台語,我們不可能不用國語代稱這些詞(而且非常多詞語都要用國語表達),這是我認為我們台灣要去推行母語教育,從過去的國語政策,到現在的雙語國家政策,政府對本土語言始終不夠重視,如何把母語教育提升到使用率很高的層次,還需要很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