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讀化到共享經濟:重新定義職場與工作的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隨著年輕世代的價值觀與勞動模式逐漸改變,職場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轉型。「工讀化」的現象揭示了年輕人對於傳統全職工作興趣缺缺,但這只是冰山一角。更深層的問題在於,現代社會對工作的定義是否需要與時俱進,並且回應來自 Z 世代多元化與個性化的需求。


#年輕人工讀化所帶來的啟示  

李河泉教授(陽明交大 EMBA 兼任副教授)於本期遠見雜誌中提到,年輕人選擇工讀或派遣工作的核心原因,展現了新世代對時間自主、收入結構與工作環境的不同期待。然而,我們是否可以更進一步,探討這一現象與整體社會結構的關聯?  

全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逐漸參與共享經濟的模式。根據 Statista 的報告,截至 2023 年,全球約有 25% 的千禧世代和 Z 世代表示他們透過平台經濟(如:Uber、Airbnb 或自由接案網站)獲取部分或主要收入。這項數據顯示年輕人正主動脫離傳統雇傭關係,轉向尋求更加靈活且多元的工作方式。




#共享經濟與未來職場的融合 

工讀化與共享經濟具有以下層面的連結:  

1. 自主權的重新分配  

年輕人不再接受被企業完全掌控的工作模式。他們希望掌握自己的時間,並選擇與自己價值觀一致的工作任務。這正是共享經濟成功的原因之一。  

2. 工作價值的重塑  

在過去,全職工作代表著穩定的收入與社會地位。然而,這些價值正在轉變。年輕人更關心工作是否帶來成就感與生活平衡,而不僅僅是金錢回報。  

3. 技能的多元化與自由化  

在平台經濟中,技能的應用不再受限於單一職場。許多年輕人可以同時擔任自由設計師、短租房東甚至是課程講師等等,創造跨領域的價值。  




#企業如何適應趨勢

我認為企業不應該將工讀化與共享經濟的融合視為威脅,而是重新調整自身定位的契機:  

1. 轉向任務導向型管理  

傳統的「職位」概念可能已不適用年輕人。企業可以根據需求改以「任務」概念,聘用短期專業人才,達到高效且靈活的生產與工作模式。

2. 提升合作的靈活性

採取平台化管理模式,如:企業內部的「自由工作機會」市場,讓員工可以根據興趣和專長自由選擇任務,提升參與感與滿足感。

3. 重新設計員工價值主張  

當穩定性不再是唯一賣點,企業需要強調其他吸引人才的因素,如:個人化的職涯發展、持續學習的機會以及與社會責任相關的使命感,增加年輕人才願意加入公司的誘因。




#工作的價值該如何被重新定義

這樣的趨勢下,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而我認為工作價值的轉變就在於: 

  • 從義務到選擇:工作不應該僅僅是生計來源,而是讓個人發揮創造力與價值的平台。  
  • 從穩定到成長:現代職場應該更注重員工的成長潛力,而非單純提供穩定的收入。
  • 從單一到多元:一份工作不再需要定義一個人,跨界多元的職涯選擇正在成為主流。 


#我的看法

工讀化趨勢並非問題本身,而是對傳統職場架構的挑戰。企業與社會若能抓住這股浪潮,將靈活性與多元化融入工作模式,不僅能吸引新世代的人才,還能開創全新的工作文化。現階段正是企業面臨轉型的機會。儘管目前仍受限於各產業的營運模式,無法快速的更新工作價值主張。仍期待未來能夠看到,或許真正的問題不是我們如何適應年輕人的價值觀,而是如何與他們一同創造價值。



【2024《遠見》前進校園·人才培育計畫】

哈囉~ 我是 2024《遠見》校園領袖,來自國立中興大學的柏毅,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歡迎與我聯繫交流和分享回饋。

《遠見雜誌》由高希均教授、王力行發行人共同創辦,始終傳播進步觀念、提供社會前進的動力。由「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公益贊助校園人才培育計畫,提供來自全臺各校的校園領袖 12 期《遠見》雜誌,期許透過校園領袖的影響力,讓知識能夠更廣為傳播,並帶領讀者關注全球通膨危機、科技、醫療等影響全球政經情勢、臺灣社會的議題。

#遠見雜誌 #2024 #人才培育 #校園領袖 #12月號 #第462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Y的沙龍
5會員
20內容數
BY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我們早已不再為生存而焦慮,卻越來越不知道該為什麼而活。這句話,或許正說中了現代年輕人內心最深層的不安。根據《遠見雜誌》調查,臺灣有 64% 的人表示感到焦慮不安,其中 18 至 29 歲的年輕族群中,有高達 97% 的人每週至少有一天感到負面情緒。換言之,幾乎每一位年輕人都正與某種焦慮困境中掙扎。
Thumbnail
2025/04/20
我們早已不再為生存而焦慮,卻越來越不知道該為什麼而活。這句話,或許正說中了現代年輕人內心最深層的不安。根據《遠見雜誌》調查,臺灣有 64% 的人表示感到焦慮不安,其中 18 至 29 歲的年輕族群中,有高達 97% 的人每週至少有一天感到負面情緒。換言之,幾乎每一位年輕人都正與某種焦慮困境中掙扎。
Thumbnail
2025/03/20
閱讀正是一種被低估的健康投資。根據英國藝術委員會的報告,民眾經常上圖書館借閱書籍,每年能為英國國民健保署(NHS)節省高達 2750 萬英鎊的醫療支出。希望以英國「閱讀健康」計畫的成功案例,呼籲臺灣積極推動類似計畫,將閱讀融入醫療體系,促進社會整體健康。
Thumbnail
2025/03/20
閱讀正是一種被低估的健康投資。根據英國藝術委員會的報告,民眾經常上圖書館借閱書籍,每年能為英國國民健保署(NHS)節省高達 2750 萬英鎊的醫療支出。希望以英國「閱讀健康」計畫的成功案例,呼籲臺灣積極推動類似計畫,將閱讀融入醫療體系,促進社會整體健康。
Thumbnail
2025/02/18
新年的鞭炮聲響起,許多人開始為自己設定新目標。從健康、財務到個人成長,每個人都希望在新的一年能夠突破自我。然而,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PA)的一項調查,有 80% 的人在設定新年目標後的兩個月內就放棄了,真正能堅持並達成的人僅佔 8%。這是否意味著設定目標其實毫無意義?
Thumbnail
2025/02/18
新年的鞭炮聲響起,許多人開始為自己設定新目標。從健康、財務到個人成長,每個人都希望在新的一年能夠突破自我。然而,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PA)的一項調查,有 80% 的人在設定新年目標後的兩個月內就放棄了,真正能堅持並達成的人僅佔 8%。這是否意味著設定目標其實毫無意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現代工作型態的轉變,從傳統的體力勞動轉向知識型工作,以及這種轉變如何影響我們的時間掌控和幸福感。透過洛克菲勒的案例和現代職場的觀察,說明了在數位時代中,如何在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之間取得平衡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現代工作型態的轉變,從傳統的體力勞動轉向知識型工作,以及這種轉變如何影響我們的時間掌控和幸福感。透過洛克菲勒的案例和現代職場的觀察,說明了在數位時代中,如何在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之間取得平衡的重要性。
Thumbnail
隨著年輕世代的價值觀與勞動模式逐漸改變,職場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轉型。「工讀化」的現象揭示了年輕人對於傳統全職工作興趣缺缺,但這只是冰山一角。更深層的問題在於,現代社會對工作的定義是否需要與時俱進,並且回應來自 Z 世代多元化與個性化的需求。
Thumbnail
隨著年輕世代的價值觀與勞動模式逐漸改變,職場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轉型。「工讀化」的現象揭示了年輕人對於傳統全職工作興趣缺缺,但這只是冰山一角。更深層的問題在於,現代社會對工作的定義是否需要與時俱進,並且回應來自 Z 世代多元化與個性化的需求。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斜槓生活的概念,強調人們需要擁有多元的能力和收入來源,以應對當前複雜的職場環境。作者分析了正式員工與臨時工作之間的差異,以及這些變化對個人生活及收入的影響。文章額外提出成功的定義是個人決定,並鼓勵讀者主動尋找及實驗工作機會,以實現更多的工作選擇和自主權,最終達成理想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斜槓生活的概念,強調人們需要擁有多元的能力和收入來源,以應對當前複雜的職場環境。作者分析了正式員工與臨時工作之間的差異,以及這些變化對個人生活及收入的影響。文章額外提出成功的定義是個人決定,並鼓勵讀者主動尋找及實驗工作機會,以實現更多的工作選擇和自主權,最終達成理想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作心態的變化,從傳統的勞工角色轉向自主創業的思維方式。作者分享了對於假期的不同看法,並預測AI的發展將改變工作性質,讓人們能夠專注於更具創造性的工作。隨著工作彈性和內容的變化,未來的工作將更加以個人為中心,而非僅僅為了迎合僱主的需求。這樣的改變可能使得「放假」的意義不再重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作心態的變化,從傳統的勞工角色轉向自主創業的思維方式。作者分享了對於假期的不同看法,並預測AI的發展將改變工作性質,讓人們能夠專注於更具創造性的工作。隨著工作彈性和內容的變化,未來的工作將更加以個人為中心,而非僅僅為了迎合僱主的需求。這樣的改變可能使得「放假」的意義不再重要。
Thumbnail
本文緣起 在幾百年前,人們在工廠裡工作,往往是時間固定、地點固定、任務固定。這就是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典型工作模式,完全以資本主義最大化生產效率為目標。然而,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時至今天的工作樣態已經變得多樣化、靈活化,並且更重視員工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
Thumbnail
本文緣起 在幾百年前,人們在工廠裡工作,往往是時間固定、地點固定、任務固定。這就是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典型工作模式,完全以資本主義最大化生產效率為目標。然而,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時至今天的工作樣態已經變得多樣化、靈活化,並且更重視員工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
Thumbnail
在未來的世界裡,社會實現了職業平等的革命,無論是清潔工還是企業家,每個人都因其貢獻而受到同等的尊重。這一變革來自於人類意識的深層覺醒,過去以薪資和地位衡量價值的標準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對每個職業社會意義的尊重。
Thumbnail
在未來的世界裡,社會實現了職業平等的革命,無論是清潔工還是企業家,每個人都因其貢獻而受到同等的尊重。這一變革來自於人類意識的深層覺醒,過去以薪資和地位衡量價值的標準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對每個職業社會意義的尊重。
Thumbnail
隨著少子化問題及臺積電等新興產業的影響,現代職場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人們愈加重視在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特別是在面對安靜離職、大離職潮等趨勢的情況下。本篇文章提供了多種面對職場挑戰的策略,幫助讀者理解如何設立清晰的工作目標、制定有效的工作計劃,並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實現更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
Thumbnail
隨著少子化問題及臺積電等新興產業的影響,現代職場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人們愈加重視在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特別是在面對安靜離職、大離職潮等趨勢的情況下。本篇文章提供了多種面對職場挑戰的策略,幫助讀者理解如何設立清晰的工作目標、制定有效的工作計劃,並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實現更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