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讀化到共享經濟:重新定義職場與工作的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隨著年輕世代的價值觀與勞動模式逐漸改變,職場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轉型。「工讀化」的現象揭示了年輕人對於傳統全職工作興趣缺缺,但這只是冰山一角。更深層的問題在於,現代社會對工作的定義是否需要與時俱進,並且回應來自 Z 世代多元化與個性化的需求。


#年輕人工讀化所帶來的啟示  

李河泉教授(陽明交大 EMBA 兼任副教授)於本期遠見雜誌中提到,年輕人選擇工讀或派遣工作的核心原因,展現了新世代對時間自主、收入結構與工作環境的不同期待。然而,我們是否可以更進一步,探討這一現象與整體社會結構的關聯?  

全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逐漸參與共享經濟的模式。根據 Statista 的報告,截至 2023 年,全球約有 25% 的千禧世代和 Z 世代表示他們透過平台經濟(如:Uber、Airbnb 或自由接案網站)獲取部分或主要收入。這項數據顯示年輕人正主動脫離傳統雇傭關係,轉向尋求更加靈活且多元的工作方式。




#共享經濟與未來職場的融合 

工讀化與共享經濟具有以下層面的連結:  

1. 自主權的重新分配  

年輕人不再接受被企業完全掌控的工作模式。他們希望掌握自己的時間,並選擇與自己價值觀一致的工作任務。這正是共享經濟成功的原因之一。  

2. 工作價值的重塑  

在過去,全職工作代表著穩定的收入與社會地位。然而,這些價值正在轉變。年輕人更關心工作是否帶來成就感與生活平衡,而不僅僅是金錢回報。  

3. 技能的多元化與自由化  

在平台經濟中,技能的應用不再受限於單一職場。許多年輕人可以同時擔任自由設計師、短租房東甚至是課程講師等等,創造跨領域的價值。  




#企業如何適應趨勢

我認為企業不應該將工讀化與共享經濟的融合視為威脅,而是重新調整自身定位的契機:  

1. 轉向任務導向型管理  

傳統的「職位」概念可能已不適用年輕人。企業可以根據需求改以「任務」概念,聘用短期專業人才,達到高效且靈活的生產與工作模式。

2. 提升合作的靈活性

採取平台化管理模式,如:企業內部的「自由工作機會」市場,讓員工可以根據興趣和專長自由選擇任務,提升參與感與滿足感。

3. 重新設計員工價值主張  

當穩定性不再是唯一賣點,企業需要強調其他吸引人才的因素,如:個人化的職涯發展、持續學習的機會以及與社會責任相關的使命感,增加年輕人才願意加入公司的誘因。




#工作的價值該如何被重新定義

這樣的趨勢下,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而我認為工作價值的轉變就在於: 

  • 從義務到選擇:工作不應該僅僅是生計來源,而是讓個人發揮創造力與價值的平台。  
  • 從穩定到成長:現代職場應該更注重員工的成長潛力,而非單純提供穩定的收入。
  • 從單一到多元:一份工作不再需要定義一個人,跨界多元的職涯選擇正在成為主流。 


#我的看法

工讀化趨勢並非問題本身,而是對傳統職場架構的挑戰。企業與社會若能抓住這股浪潮,將靈活性與多元化融入工作模式,不僅能吸引新世代的人才,還能開創全新的工作文化。現階段正是企業面臨轉型的機會。儘管目前仍受限於各產業的營運模式,無法快速的更新工作價值主張。仍期待未來能夠看到,或許真正的問題不是我們如何適應年輕人的價值觀,而是如何與他們一同創造價值。



【2024《遠見》前進校園·人才培育計畫】

哈囉~ 我是 2024《遠見》校園領袖,來自國立中興大學的柏毅,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歡迎與我聯繫交流和分享回饋。

《遠見雜誌》由高希均教授、王力行發行人共同創辦,始終傳播進步觀念、提供社會前進的動力。由「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公益贊助校園人才培育計畫,提供來自全臺各校的校園領袖 12 期《遠見》雜誌,期許透過校園領袖的影響力,讓知識能夠更廣為傳播,並帶領讀者關注全球通膨危機、科技、醫療等影響全球政經情勢、臺灣社會的議題。

#遠見雜誌 #2024 #人才培育 #校園領袖 #12月號 #第462期

avatar-img
4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30 雙語政策】是政府於 2021 年以來持續推動的一項具有雄心壯志的計劃,目標是提升國人(特別是年輕世代的英語能力),進一步鞏固臺灣在國際舞台的競爭力。然而,作為當前政策的核心受眾之一,我們大學生的視角如何看待這一政策?在欣喜於其願景的同時,是否也面臨隱憂與挑戰?
正在閱讀文章的你,如同現代社會的每個人都深陷在一個無法逃避的數位環境中。透過智慧手機和各類社交平台,如:TikTok、WeChat 等等,我們隨時隨地接觸資訊、分享生活,並獲取新聞。然而,認知操控的風險也正逐漸顯現。演算法、大數據分析,以及背後隱藏的商業利益與政治意圖,讓數位世界不再是中立的資訊來源
隨著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實施,臺灣製造業面臨重大挑戰。本文探討CBAM的相關規範如何影響臺灣精密機械產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在全球環保要求日益嚴苛的情況下,如何有效應對減碳轉型的壓力以及潛在的商機。透過政府政策支持和產業協作,臺灣有機會在這場轉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競爭力提升。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104 HR的實習經歷,以及如何在面對挫折時不放棄的心路歷程。從收到錄取通知的興奮,到面試過程中的低潮,進一步探討了幸運的定義及其背後的努力。強調了主動性和勇氣在獲得機會中的重要性,並感謝這段實習使我在職業生涯上獲得的實務經驗和成長。
我在 104 的實習內容 part 2 今天是實習第九週的第一天,同時也就是再 10 個工作天我就要正式從 104 結束實習啦。這兩個月的生活就真的像是上班族一樣朝九晚五。我和另一個也正在實習的朋友就不禁感嘆「難不成我們接下來的四五十年就是這樣的人生嗎?」除非我財富自由了不然好像就是這樣囉?!
李河泉講師(知名跨世代領導力專家)於《遠見雜誌》第 458 期分享他曾於公開演講的故事,有企業負責人發問:「為什麼新世代的問題這麼多?主管們束手無策該怎麼辦?」。因此我想藉由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現在職場中的管理困境以及Z世代求職上的考量有哪些?快來數數看你中了哪幾項!
【2030 雙語政策】是政府於 2021 年以來持續推動的一項具有雄心壯志的計劃,目標是提升國人(特別是年輕世代的英語能力),進一步鞏固臺灣在國際舞台的競爭力。然而,作為當前政策的核心受眾之一,我們大學生的視角如何看待這一政策?在欣喜於其願景的同時,是否也面臨隱憂與挑戰?
正在閱讀文章的你,如同現代社會的每個人都深陷在一個無法逃避的數位環境中。透過智慧手機和各類社交平台,如:TikTok、WeChat 等等,我們隨時隨地接觸資訊、分享生活,並獲取新聞。然而,認知操控的風險也正逐漸顯現。演算法、大數據分析,以及背後隱藏的商業利益與政治意圖,讓數位世界不再是中立的資訊來源
隨著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實施,臺灣製造業面臨重大挑戰。本文探討CBAM的相關規範如何影響臺灣精密機械產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在全球環保要求日益嚴苛的情況下,如何有效應對減碳轉型的壓力以及潛在的商機。透過政府政策支持和產業協作,臺灣有機會在這場轉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競爭力提升。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104 HR的實習經歷,以及如何在面對挫折時不放棄的心路歷程。從收到錄取通知的興奮,到面試過程中的低潮,進一步探討了幸運的定義及其背後的努力。強調了主動性和勇氣在獲得機會中的重要性,並感謝這段實習使我在職業生涯上獲得的實務經驗和成長。
我在 104 的實習內容 part 2 今天是實習第九週的第一天,同時也就是再 10 個工作天我就要正式從 104 結束實習啦。這兩個月的生活就真的像是上班族一樣朝九晚五。我和另一個也正在實習的朋友就不禁感嘆「難不成我們接下來的四五十年就是這樣的人生嗎?」除非我財富自由了不然好像就是這樣囉?!
李河泉講師(知名跨世代領導力專家)於《遠見雜誌》第 458 期分享他曾於公開演講的故事,有企業負責人發問:「為什麼新世代的問題這麼多?主管們束手無策該怎麼辦?」。因此我想藉由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現在職場中的管理困境以及Z世代求職上的考量有哪些?快來數數看你中了哪幾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無論在求學、職場、娛樂的環境裡,不分歲數,我們仍有無限的成長潛能, 能否保持開放的心傾聽或溫和地打開溝通是了解他人與深入社交的關鍵。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中,找到虛擬與實體社交的平衡。
Thumbnail
過去的職業規劃講求的是「往上走」,可能是「升職、加薪、跨國」,然而越來越多人發現往上走反而離自己「理想的生活」越來越遠,工時長、壓力大是原因,但在我看來也有可能是「好學生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守著一份不完全適合自己的工作」,新型的職業規劃應當是「在不斷的嘗試中,逐步逼近,找到自己擅長的天職工作」。
Thumbnail
本文探討職業與價值觀之間的連結,適合正在尋找事業與理想價值匹配者。 職業生態與價值觀的匹配:分析不同行業和職業如何反映特定的價值觀 在今日這個充滿變動的世界中,每個人在職業路途上的選擇,不單是受限於傳統觀念或是經濟需求,更多的是反映了個人的價值觀與生活理想。 職業生態系的概念,提供了一
Thumbnail
「Z世代 (Gen Z)」(1997-2015 出生) 的年輕人正逐漸進入勞動市場,並且開始在職場中產生影響力。和其他世代一樣,Z 世代也享有某些價值觀與特質,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表現。了解這族群的行為模式與影響力,將有助於建立更成功的工作關係。
少子化加上台積電及新興產業人才磁吸效應, 讓職場環境跟著出現變化, 過去一年,安靜離職、大離職潮、快速離職, 這些流行語襲捲全球,人們逐漸意識到, 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的重要性, 這些現象,在未來只會越來越頻繁。   至於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 我重複問了OpenAI #Ch
Thumbnail
為了讓付出於職場上的時間能獲得充分價值,更為了往後的人生,我們要開始以專業者自居,不是單純把自己定位在上班族。上班賺取所需之餘,善用在職場的空間與時間,培養出能帶走的個人專業技能。
Thumbnail
從打工仔開始,接著到公司行號上班, 後來跑去嘗試創業,最後又回到公司上班一邊做副業。 就這樣經過了好幾個年頭,每件事情都有留下不同的感受。 打工族 首先從打工開始說起, 打工並沒有不好,但幾乎比較偏向勞力的部分。 也要看看行業別,有些老闆或客人會覺得是打工的並不太尊重你。 曾經我去過一個展覽,
Thumbnail
你有過創業的念頭嗎?如果沒有,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創業的高風險,在公司就業相對安全且保險。 但真的是如此嗎? 就業已不再安穩 《就業的終結》指出,因為持續加速的全球化,我們不再只是跟身邊的人,而是跟全世界的人競爭,而且會有越來越多比自己工資更低廉、學歷更好的人出現;另一方面,文憑的商品化,
Thumbnail
打工者必須釐清打工不是打雜,而是培養職場競爭力的過程。對工作的態度決定生活質量和人生的層次,隧道視野效應理論描述視野越小,能力提升越受限。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無論在求學、職場、娛樂的環境裡,不分歲數,我們仍有無限的成長潛能, 能否保持開放的心傾聽或溫和地打開溝通是了解他人與深入社交的關鍵。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中,找到虛擬與實體社交的平衡。
Thumbnail
過去的職業規劃講求的是「往上走」,可能是「升職、加薪、跨國」,然而越來越多人發現往上走反而離自己「理想的生活」越來越遠,工時長、壓力大是原因,但在我看來也有可能是「好學生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守著一份不完全適合自己的工作」,新型的職業規劃應當是「在不斷的嘗試中,逐步逼近,找到自己擅長的天職工作」。
Thumbnail
本文探討職業與價值觀之間的連結,適合正在尋找事業與理想價值匹配者。 職業生態與價值觀的匹配:分析不同行業和職業如何反映特定的價值觀 在今日這個充滿變動的世界中,每個人在職業路途上的選擇,不單是受限於傳統觀念或是經濟需求,更多的是反映了個人的價值觀與生活理想。 職業生態系的概念,提供了一
Thumbnail
「Z世代 (Gen Z)」(1997-2015 出生) 的年輕人正逐漸進入勞動市場,並且開始在職場中產生影響力。和其他世代一樣,Z 世代也享有某些價值觀與特質,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表現。了解這族群的行為模式與影響力,將有助於建立更成功的工作關係。
少子化加上台積電及新興產業人才磁吸效應, 讓職場環境跟著出現變化, 過去一年,安靜離職、大離職潮、快速離職, 這些流行語襲捲全球,人們逐漸意識到, 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的重要性, 這些現象,在未來只會越來越頻繁。   至於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 我重複問了OpenAI #Ch
Thumbnail
為了讓付出於職場上的時間能獲得充分價值,更為了往後的人生,我們要開始以專業者自居,不是單純把自己定位在上班族。上班賺取所需之餘,善用在職場的空間與時間,培養出能帶走的個人專業技能。
Thumbnail
從打工仔開始,接著到公司行號上班, 後來跑去嘗試創業,最後又回到公司上班一邊做副業。 就這樣經過了好幾個年頭,每件事情都有留下不同的感受。 打工族 首先從打工開始說起, 打工並沒有不好,但幾乎比較偏向勞力的部分。 也要看看行業別,有些老闆或客人會覺得是打工的並不太尊重你。 曾經我去過一個展覽,
Thumbnail
你有過創業的念頭嗎?如果沒有,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創業的高風險,在公司就業相對安全且保險。 但真的是如此嗎? 就業已不再安穩 《就業的終結》指出,因為持續加速的全球化,我們不再只是跟身邊的人,而是跟全世界的人競爭,而且會有越來越多比自己工資更低廉、學歷更好的人出現;另一方面,文憑的商品化,
Thumbnail
打工者必須釐清打工不是打雜,而是培養職場競爭力的過程。對工作的態度決定生活質量和人生的層次,隧道視野效應理論描述視野越小,能力提升越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