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換柱參選,「淡水阿嬤」的責任?

 

文 / 周偉航

 

朱立倫在辯論會上提及換柱及自身參選的理由時,將之歸於某位淡水阿嬤的建議。此話一出,各方評論多是訕笑,少有正面肯定。雖然多數觀眾覺得這理由「不好」,但各方社會賢達的初步論述,卻少有人命中此類說法的真正問題。

 

這種因為「不特定他人」的「一句話」、「建議」、「淚水」,而改變政治判斷的說法,通常不會是真正的政治行為動機,所以也不用太認真以對。我們應該注意的重點,是講出這類理由的政治人物「採用」這種理由時所隱含的道德問題。

 

把改變政治判斷的理由歸之於「不特定他人」(通常是某種基層社會角色)的作法,其實還蠻常見的。即便在「參選」這個向度上,網友也很快就找出蕭萬長亦曾因計程車司機的建議而決定參選

 

ii

攝影 / 張國耀

 

政治人物之所以喜歡提及基層小人物的影響,一是想藉此表達貼近基層的態勢,營造親和力形象;其次是要讓對手難以反應而終止話題。

 

若是參考其他政治人物或幕僚的意見而修改政治判斷,像從不參選到參選,或從反對法案到力推法案,都會被攻擊是有「權謀考量」。而「小人物」的建議,因為訴諸基層民意,則可在某種程度上避免批判。

 

因此朱立倫之所以在辯論會上針對「換柱」、「參選」議題作出此表示,顯然也是與幕僚群討論過後,考量到上述的優點,才會公開提出此一說法。

 

選民可能對於是否真有這位淡水阿嬤頗感興趣,但這位阿嬤的本尊為何,其實並非重點。我們應該關切的,是政治人物將改變政治決定的「責任」推給一位不特定他人時,所出現的道德困境。

 

有些存在主義者認為,人生是荒謬的、虛無的,而這種虛無不是必然的,而是自找的。當我們面對生命重大的選擇時,我們常習慣把責任推給「虛無」的「不特定他人」,像是「大家都遲到」、「每個人都亂停」、「就看到很多人排隊,所以我也去排看看」。

 

「大家」、「別人」、「很多人」,就是虛無的不特定他人。明明是自己的責任,卻推給不特定的他人,以為自己活在群眾之中就比較「安全」,也就不用為決策的失敗和道德錯誤負責。

 

但這種不負責任的作法,只會讓我們的人格也變得模糊,我們的人生也與他人的人生沒有區別。所以,當你把自身的責任推給虛無的不特定他人時,你自身也會變得虛無、荒謬、沒有意義。

 

uu

攝影 / 張國耀

 

要改善這種狀況,只有勇敢承擔自己的責任,為自己的決定負全責。你吃,是因為自己想吃,你玩,是因為自己想玩,你亂停車,是因為你自己想亂停,都和別人無關。但這不容易做到,我們總是想躲在人群中。

 

這是當代人的道德困境,不過通常只會困擾當事人自身。但如果是政治人物有這種問題呢?那就不太妙了。他們可不能躲在人群中,他們就是我們票選以「站出來承擔」的角色。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把責任推給不特定的他人時,受害的通常只有我們自己,但政治人物把責任推給不特定的他人,受害的可能就是他之下的每一個人。

 

因此,「淡水阿嬤」這類理由在選舉策略上來看,或許是有臨場效果的盾牌,可以堵住對手的嘴,正如我們說出「大家都這樣時」,對方通常就不會再追擊。但就算是無人追打,聽者也已在道德層面上給當事人負分。

 

政策辯論會是個有多重衝突的場景,候選人一方面不想在口頭上輸人,另一方面又想在場外取得正面的延伸效應,但多數時候只能在兩者間取其一。當朱立倫選擇「淡水阿嬤」當盾牌而避免蔡英文攻擊的同時,也等於是選擇讓觀眾感到不滿與不安。

 

那對於這類問題,是否有更佳的兩全答案呢?

 

誠實往往是最佳策略,但有「勇氣」承擔「責任」而說出實話的政治人物,真的不多。

 

總統大選 選舉 王如玄 募資 SOS

這篇文章是「2016總統大選報導募資計畫」特約稿,這是一個由讀者資助、支持的計畫,一起加入成為一份子吧

 

 

延伸閱讀:

 


 

編輯:蔡宜蒨

封面圖片攝影:宋小海

總統大選報導特派小組
總統大選報導特派小組
2016總統大選報導募計畫資是一個由讀者資助、支持的報導計畫。我們希望這個計畫能夠樹立良好的民主典範,透過群眾的力量,讓事實由群眾一起建構。我們需要更多的公民一起參與,一起加入我們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