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餐桌:刺蔥貴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刺蔥一看就知道不可輕慢,枝幹上全是刺,俗名又叫「鳥不踏」。

 

連鳥兒都找不到地方落腳,卻很喜歡飛來吃刺蔥的果實。

 

樹合苑十一月的原農廚房邀請了來自屏東新路部落的排灣族朋友上菜。

 

戈冷拉拉芙萬Qereng Lalavuwan(漢名:黃惠梅)說:「刺蔥是一種會自殺的植物。沒辦法自己育苗,撒種是長不好的,可能種籽需要鳥屎的養分才會發芽吧。」

 

「刺蔥要自己長出來,天生地養,所以市面上的刺蔥都是採集而來的野菜嗎?」我問。

 

「也不全是,要去野外找鳥吃了刺蔥果實後、排泄長出來的刺蔥幼苗,找到了就把整棵幼苗移植到田裡,慢慢照料,日子久了就有刺蔥園了。」

 

她邊說邊抓了一大把刺蔥,俐落地把葉子從莖上摘下來:「我們的老人家喜歡在住家四周種滿常用的香草植物,才像在過日子。」

 

把刺蔥葉快刀切碎,留下來的莖,隨手丟入一鍋水裡。

 

加了刺蔥莖的水煮開了,把幾個小時前還活跳跳的雞放進去。

 

起油鍋,打幾顆有機蛋,把剛剛切碎的刺蔥葉加進去,入鍋兩面煎黃。

 

三層肉抹鹽烤熟,灑上乾刺蔥粉做的辛香料,又是一道菜。園裡長的水果生菜洗洗切切,就可以開飯了。

 

raw-image

漢人沒有將刺蔥入菜的文化,但在原住民手裡,卻是美味的料理食材。
Photo source : 石川 Shihchuan CC BY-SA 2.0

 

原住民的豪爽,全反應在烹調上。刺蔥天生姿態高,風味濃烈到有點嗆鼻。由時間寵愛著依托著嬌慣著,才會有這般味道。

 

我一直覺得全台灣飲食品質最好的是原住民,最懂美、最懂生活的也是他們。

 

如果時間是奢侈品的話,他們是真正的貴族,大自然的驕子。

 

突然想到排灣族傳統上是階級社會,我一時好奇,問戈冷:「你是貴族嗎?」

 

「對呀,」她說:「我還是繼承家業和土地的長女呢。家族名lalavuwan的意思是『打穀過篩時揚起的米糠』,形容家中良田萬傾。」

 

「哇塞,原來是公主來著。」我笑說。

 

排灣族節慶時一身叮叮噹噹,又是刺繡又是珠鏈,地位越尊貴,服飾越華美,以百步蛇和百合花裝飾。

 

raw-image

排灣族小美人。Photo source : a5739james CC BY-NC 2.0

 

排灣族頭胎不論生男生女,都被比喻為「第一顆見到太陽的種子」,被視為未來的接班人。

 

因此,可以想見戈冷從小被另眼看待,施以英才教育,日後好當家,承擔家庭乃至家族、社群的義務。

 

不過公主命和公主病是兩回事。

 

她不辭辛苦,帶領族人成立獅子好菜產銷班,開闢農地、種菜養雞,一關一關拿到有機認證,一戶一戶建立客戶,一家一家送貨。剛開始的菜不理想,又怕讓農戶灰心,也只能咬牙收購,自己吸收。

 

「我們的文化核心是『共享』,彼此照顧。」

 

我心想:「共享?但明明排灣族講究門第和血統呀。不是應該封建剝削的不得了嗎?」

 

台灣人對權貴的想像就是慣老闆,享盡好處,卻沒有相對應的責任。

 

戈冷說:「說來我們家只能算地主啦。真正的大頭目,那才是家大業大。」

 

從這片山到那片山幾百年來都屬於某個頭目家系的本家,家名一報出來,人人先敬三分,通婚講究門當戶對,說來有點類似英劇《唐頓莊園》那樣的土地貴族,知曉統御之術,承傳文化和藝術。

 

raw-image

《唐頓莊園》是近年最受歡迎的英國時代劇集,以20世紀初期的英國貴族生活為故事核心。Photo source : IMDb

 

以前的排灣族社會看不到衣食無著的窮人,貴族社會地位高,就有責任照料並安排他們的生計。

 

貴族的聲望來自於給予,而不是索取。

 

如同《唐頓莊園》裡的伯爵也一再對大女兒強調:「我們不是莊園的擁有者,我們頂多只算管理者。我們對產業上的百姓和後代子孫有責任。」

 

什麼是貴族呢?

 

不是開名車住帝寶那樣高調炫富,那只是窮得只剩下錢的暴發戶。

 

也不是離群脫俗,兩袖清風、兩腳離地,幾乎隨時可以乘風歸去,那是愛用精神勝利法的文青左膠。

 

真正的貴族,在於累世不絕的教養、責任和自尊;知道在上位者手中的資源和權力不是用來掠奪,而是用來服務,好讓在下位者一起享受安樂茶飯。

 

我一直以為台灣是草莽起家的移民社會,看不到藍血人的作派,這種講究「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古典貴族義務(noblesse oblige),竟然可以在鄉野餐桌上依稀耳聞,不用聽《唐頓莊園》裡文縐縐的英倫腔。

 

 

關注粉絲頁:

張健芳 食物旅行家

 

延伸閱讀:

墨西哥餐桌:玉米的死亡與重生

德國餐桌:黑麵包與童話

印尼餐桌:割稻時的感謝咒語

 


【世界餐桌:手寫餐桌食物,咀嚼人生滋味】

raw-image

編輯:宅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健芳的沙龍
59會員
25內容數
<p>沒有什麼比和當地人吃頓飯,更能「芝麻開門」般走入另一個國度了。《世界餐桌》這個系列寫作將會分享各個文化從產地到餐桌的故事,食物的生產、消費、烹煮、分享、銷售,以及由食物凝聚的人心。</p>
張健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13
族人可能很少看到那麼上道會送檳榔的外國人,大樂,紛紛回禮,甚至慷慨地讓我們進門看祖先傳下的老物件和人頭骨。我們用杵臼舂稻榖,用竹篩去稻殼,還爬上高腳榖倉看曬乾的稻穗。撐起高腳榖倉的每根支柱上都會裝一個大圓盤,擋住老鼠向上爬,我曾在九族文化村看過一樣的設計,恍惚間我彷彿置身森丑之助或鹿野忠雄的書裡。
Thumbnail
2022/01/13
族人可能很少看到那麼上道會送檳榔的外國人,大樂,紛紛回禮,甚至慷慨地讓我們進門看祖先傳下的老物件和人頭骨。我們用杵臼舂稻榖,用竹篩去稻殼,還爬上高腳榖倉看曬乾的稻穗。撐起高腳榖倉的每根支柱上都會裝一個大圓盤,擋住老鼠向上爬,我曾在九族文化村看過一樣的設計,恍惚間我彷彿置身森丑之助或鹿野忠雄的書裡。
Thumbnail
2018/08/24
哈肯的個子比麥可高出了不只一個頭,兩人摟著腰搭著肩向我走來,哈肯很自然地親了親麥可的頭髮。這種隨意的啄吻,竟然比法式舌吻還讓我心頭一震。我這個鄉巴佬壓住心中的尖叫,努力裝得彷彿這輩子見慣了兩個男人親吻一樣,暗自寬了心,上車和他們一同回家,期待一頓野菇大餐。
Thumbnail
2018/08/24
哈肯的個子比麥可高出了不只一個頭,兩人摟著腰搭著肩向我走來,哈肯很自然地親了親麥可的頭髮。這種隨意的啄吻,竟然比法式舌吻還讓我心頭一震。我這個鄉巴佬壓住心中的尖叫,努力裝得彷彿這輩子見慣了兩個男人親吻一樣,暗自寬了心,上車和他們一同回家,期待一頓野菇大餐。
Thumbnail
2018/08/22
感謝工頭堅大哥幫我為新書《眾神的餐桌》寫推薦序,他整天飛來飛去可能連時差都沒調好,就硬擠出時間看書寫序,太難為人家了。24號晚上的敦南誠品夜講堂,他也會來當與談人,請大家在敦南店吹熄燈號前來坐坐吧。
Thumbnail
2018/08/22
感謝工頭堅大哥幫我為新書《眾神的餐桌》寫推薦序,他整天飛來飛去可能連時差都沒調好,就硬擠出時間看書寫序,太難為人家了。24號晚上的敦南誠品夜講堂,他也會來當與談人,請大家在敦南店吹熄燈號前來坐坐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棵植物兩個故事 誒誒~居然有兩個故事,這是怎麼回事(啊~就一邊一國,所以就這樣嚕) 台灣泰雅族神話 爽爽過的日子 相傳人類與祖靈是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兩方都相處得非常融洽 那時祖靈就是人類的衣食父母, 只要有開口祖靈幾乎都會幫忙完成,人類幾乎不需要做太勞累的事 就比如說當人想吃山豬肉,
Thumbnail
一棵植物兩個故事 誒誒~居然有兩個故事,這是怎麼回事(啊~就一邊一國,所以就這樣嚕) 台灣泰雅族神話 爽爽過的日子 相傳人類與祖靈是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兩方都相處得非常融洽 那時祖靈就是人類的衣食父母, 只要有開口祖靈幾乎都會幫忙完成,人類幾乎不需要做太勞累的事 就比如說當人想吃山豬肉,
Thumbnail
當聖貝被拋進會場時,所有的部落男子瞬間撲向眼前的地面,動作稍慢的更直接壓上搶先進場的族人身上,在混亂中拱起一團人肉堆,當時覺得如果台灣想組美式足球隊,應該首選拉阿魯哇族……
Thumbnail
當聖貝被拋進會場時,所有的部落男子瞬間撲向眼前的地面,動作稍慢的更直接壓上搶先進場的族人身上,在混亂中拱起一團人肉堆,當時覺得如果台灣想組美式足球隊,應該首選拉阿魯哇族……
Thumbnail
一、原住民意識覺醒 二、文化侵略的深刻思考 《最後的獵人》全書共收錄短篇小說8篇,田雅各的創作意圖十分明顯,他反映了平地漢人文化入侵山地,造成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侵略的種種衝突,以及衍生的諸多問題,在在顯示著者身為原住民的文化思考之深刻。 三、落實尊重少數族群 四、洋溢山林韻味
Thumbnail
一、原住民意識覺醒 二、文化侵略的深刻思考 《最後的獵人》全書共收錄短篇小說8篇,田雅各的創作意圖十分明顯,他反映了平地漢人文化入侵山地,造成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侵略的種種衝突,以及衍生的諸多問題,在在顯示著者身為原住民的文化思考之深刻。 三、落實尊重少數族群 四、洋溢山林韻味
Thumbnail
一位都市原住民廖莉華,回到了部落,因為家族的關係當上了頭目。她既不會說母語,也不懂傳統文化,一切都要重頭開始學起。然而因為八八風災的一些原因,讓她沒辦法住回自己的部落,變成了一位流浪在別的部落的頭目。
Thumbnail
一位都市原住民廖莉華,回到了部落,因為家族的關係當上了頭目。她既不會說母語,也不懂傳統文化,一切都要重頭開始學起。然而因為八八風災的一些原因,讓她沒辦法住回自己的部落,變成了一位流浪在別的部落的頭目。
Thumbnail
台灣原民紀錄片《阿查依蘭的呼喚》講述屏東排灣族大後部落,原在平地的護理師廖莉華因為父親去世與夢中祖靈的呼喚,決心回家接下頭目一職,但不會說母語、也不了解部落習俗的她很快就遭受各種現實的困難與打擊。
Thumbnail
台灣原民紀錄片《阿查依蘭的呼喚》講述屏東排灣族大後部落,原在平地的護理師廖莉華因為父親去世與夢中祖靈的呼喚,決心回家接下頭目一職,但不會說母語、也不了解部落習俗的她很快就遭受各種現實的困難與打擊。
Thumbnail
2020/10/26【旭海部落】導覽→【阿朗壹古道健走】(旭海進→南田出)→→【高鐵左營站】
Thumbnail
2020/10/26【旭海部落】導覽→【阿朗壹古道健走】(旭海進→南田出)→→【高鐵左營站】
Thumbnail
東南亞地區的排華運動,就算是21世紀也未曾停歇,但對於華僑在當地的「罪狀」,卻經常只聚焦在權力與財富不對等。以華僑後裔的身份揭露這祖先拓荒的黑歷史,出生婆羅洲砂拉越並入籍台灣的張貴興,透過文字重現了華僑在當地開墾的種種惡行。
Thumbnail
東南亞地區的排華運動,就算是21世紀也未曾停歇,但對於華僑在當地的「罪狀」,卻經常只聚焦在權力與財富不對等。以華僑後裔的身份揭露這祖先拓荒的黑歷史,出生婆羅洲砂拉越並入籍台灣的張貴興,透過文字重現了華僑在當地開墾的種種惡行。
Thumbnail
播種祭這天族人得比太陽還早起,在天光朦朧之時,就叫醒小孩一起來到田地裡,墾地、鬆土、然後播下稻種。這些稻種是陸生旱稻而非水稻。老人家說播種就是要小孩子(還尚未抽過煙的)一起參與,有孩子們歡笑繃跳的土床上稻種才長得好,而大人們親自拉著孩童的手,一起將掌上的種粒播進耙鬆的泥土縫隙裡,也有教育幼苗的意思
Thumbnail
播種祭這天族人得比太陽還早起,在天光朦朧之時,就叫醒小孩一起來到田地裡,墾地、鬆土、然後播下稻種。這些稻種是陸生旱稻而非水稻。老人家說播種就是要小孩子(還尚未抽過煙的)一起參與,有孩子們歡笑繃跳的土床上稻種才長得好,而大人們親自拉著孩童的手,一起將掌上的種粒播進耙鬆的泥土縫隙裡,也有教育幼苗的意思
Thumbnail
廖克發的作品長年關注邊緣族群的生活,也將觸角伸入了新住民的離散史,慣用文火慢熬的流動影像,舉重若輕的掌握了畫面的節奏與表現了敘事的成熟度,不論是沿著歷史的軸線回望,或是細膩觀察之後的反芻,他的起點是自身的故事,終點是自己的國族記憶。他藉由電影找到了一種歸屬感,是那種哀而不傷、隨遇而安的豁然開朗。
Thumbnail
廖克發的作品長年關注邊緣族群的生活,也將觸角伸入了新住民的離散史,慣用文火慢熬的流動影像,舉重若輕的掌握了畫面的節奏與表現了敘事的成熟度,不論是沿著歷史的軸線回望,或是細膩觀察之後的反芻,他的起點是自身的故事,終點是自己的國族記憶。他藉由電影找到了一種歸屬感,是那種哀而不傷、隨遇而安的豁然開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