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神的餐桌》工頭堅推薦序:食物和文化的微妙聯繫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網路媒體《旅飯》、米飯旅行社創辦人/工頭堅

收到健芳來信,習慣性地先瞥了一眼書名,趕忙心虛地回覆:「如果主題是談飲食,那真不是自己的強項,不敢班門弄斧。」她安慰我道,寫的其實不是美食,「而是以食物為媒介訴說一個故事,帶領讀者深入不同的文化。」這句話,遂成功地引起了我的興趣,也言簡意賅地說出了這本書的內容。

或許和很多人一樣,年輕時的旅行,其實是不重視吃的。總覺得要發掘的風景、要體會的風情太多,把時間花在餐桌上,還不如多去看些博物館、走些大景點。因為我們從一出生就開始吃了,反倒覺得此事稀鬆平常、無甚驚喜;但正如生命經驗需要學習與累積,直到某個階段,彷彿像是開竅了一般,突然懂得吃了。

我常在演講時提到自己的那些神奇時刻:好比少年時在日本吃到壽喜燒,在南義的某個小餐館吃到的海鮮義大利麵,在突尼西亞吃到庫斯庫斯(Couscous)……等,先是味覺的開拓,然後又意識到這是一種文化的特色。旅行到哪裡,便由當地的歷史,延伸到日常的食物;尤其是那些在餐桌上、和不同國家的人民共同吃食的場景,不僅學習他們用餐的方式,還浸淫在彼此談話的內容、以及背後所代表的各國歷史與人文背景。

畢竟,說到底,還有哪一項文化,能夠比吃的文化更久遠嗎?如果用「食物+歷史」去網路書店搜尋,會驚訝地發現這簡直是個浩瀚磅礴的文類,而自己也越來越樂於閱讀以飲食做為切入點的旅行文學;原因無他,除了風土與歷史,這類文字通常更多了「味道」,甚且能夠親身品嚐與領略。

而這次健芳將主題帶到了信仰,這也是書名《眾神的餐桌》之由來。宗教和飲食(如果不算上戰爭的話),這兩個人類最古老的題目,健芳將它們擺到了現代的一個又一個生活場景中,寫下世界各地的故事;特別是我也非常熟悉的柬埔寨等篇章,讀來感觸更是深刻。

和健芳談不上熟識,有個因緣至今也沒能告訴她。前兩年常到屏東,下榻在禮納里好茶部落的 luluwan/魯魯灣,主人 Balu 是部落大頭目之子,我們有學長學弟之誼。他致力於發揚部落的飲食文化,曾邀請我到山上講一堂課,分享在世界各地見到、吃到、感受到的餐/酒見聞。除了從多年來旅行的相片中、翻找出至今難忘的味覺回憶來分享之外,還特別推薦了一本書,正是健芳的《在異國餐桌上旅行:跟著食物旅行家遊走世界,與當地人同桌共食,聽生命故事佐餐》,以此勉勵學員,如何用飲食來訴說部落、甚至拓展到台灣土地與人的故事。

期望這本《眾神的餐桌》,也能夠讓更多人領略並思考,原來食物和文化、人生,有這麼微妙深遠的聯繫,並也願意說出自己的故事。


感謝工頭堅大哥幫我為新書《眾神的餐桌》寫推薦序,他整天飛來飛去可能連時差都沒調好,就硬擠出時間看書寫序,太難為人家了。

24號晚上的敦南誠品夜講堂,他也會來當與談人,請大家在敦南店吹熄燈號前來坐坐吧。

8/24 《眾神的餐桌》新書主題講座

  • 時間:8/24(六)20:00-21:30
  • 地點:誠品敦南夜講堂


最後再打一下書,《眾神的餐桌》網路通路:博客來讀冊誠品金石堂城邦讀書花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健芳的沙龍
59會員
25內容數
<p>沒有什麼比和當地人吃頓飯,更能「芝麻開門」般走入另一個國度了。《世界餐桌》這個系列寫作將會分享各個文化從產地到餐桌的故事,食物的生產、消費、烹煮、分享、銷售,以及由食物凝聚的人心。</p>
張健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13
族人可能很少看到那麼上道會送檳榔的外國人,大樂,紛紛回禮,甚至慷慨地讓我們進門看祖先傳下的老物件和人頭骨。我們用杵臼舂稻榖,用竹篩去稻殼,還爬上高腳榖倉看曬乾的稻穗。撐起高腳榖倉的每根支柱上都會裝一個大圓盤,擋住老鼠向上爬,我曾在九族文化村看過一樣的設計,恍惚間我彷彿置身森丑之助或鹿野忠雄的書裡。
Thumbnail
2022/01/13
族人可能很少看到那麼上道會送檳榔的外國人,大樂,紛紛回禮,甚至慷慨地讓我們進門看祖先傳下的老物件和人頭骨。我們用杵臼舂稻榖,用竹篩去稻殼,還爬上高腳榖倉看曬乾的稻穗。撐起高腳榖倉的每根支柱上都會裝一個大圓盤,擋住老鼠向上爬,我曾在九族文化村看過一樣的設計,恍惚間我彷彿置身森丑之助或鹿野忠雄的書裡。
Thumbnail
2018/08/24
哈肯的個子比麥可高出了不只一個頭,兩人摟著腰搭著肩向我走來,哈肯很自然地親了親麥可的頭髮。這種隨意的啄吻,竟然比法式舌吻還讓我心頭一震。我這個鄉巴佬壓住心中的尖叫,努力裝得彷彿這輩子見慣了兩個男人親吻一樣,暗自寬了心,上車和他們一同回家,期待一頓野菇大餐。
Thumbnail
2018/08/24
哈肯的個子比麥可高出了不只一個頭,兩人摟著腰搭著肩向我走來,哈肯很自然地親了親麥可的頭髮。這種隨意的啄吻,竟然比法式舌吻還讓我心頭一震。我這個鄉巴佬壓住心中的尖叫,努力裝得彷彿這輩子見慣了兩個男人親吻一樣,暗自寬了心,上車和他們一同回家,期待一頓野菇大餐。
Thumbnail
2018/08/16
我問:「土耳其人吃烤肉通常配什麼?啤酒嗎?」他搖頭:「不是。」我隨口說:「你喝什麼我就跟你喝什麼。」結果跟著烤肉串上桌的,是白色的乳狀液體,浮著白色的泡泡,裝在兩個冰透的黃銅杯裡。「這樣配得起來嗎……」我心裡疑惑:「吃烤肉配牛奶?」
Thumbnail
2018/08/16
我問:「土耳其人吃烤肉通常配什麼?啤酒嗎?」他搖頭:「不是。」我隨口說:「你喝什麼我就跟你喝什麼。」結果跟著烤肉串上桌的,是白色的乳狀液體,浮著白色的泡泡,裝在兩個冰透的黃銅杯裡。「這樣配得起來嗎……」我心裡疑惑:「吃烤肉配牛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民以食為天老生常談的這句話,往往與子曰:「食色性也」相提並論。但離開農業時代的現代社會,莫名的生活壓力與煩躁的日常瑣事。吃飯皇帝大,三五好友聚餐吃喝一頓,聊聊天喝喝酒,心情就能隨之舒緩暫時了去煩憂。酒肉朋友不是一起幹壞事,吃的是人情味,喝的是況味;如果,如果說這一頓飯解決不了,那就再吃喝一頓吧。
Thumbnail
民以食為天老生常談的這句話,往往與子曰:「食色性也」相提並論。但離開農業時代的現代社會,莫名的生活壓力與煩躁的日常瑣事。吃飯皇帝大,三五好友聚餐吃喝一頓,聊聊天喝喝酒,心情就能隨之舒緩暫時了去煩憂。酒肉朋友不是一起幹壞事,吃的是人情味,喝的是況味;如果,如果說這一頓飯解決不了,那就再吃喝一頓吧。
Thumbnail
從莊祖宜《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到洪愛珠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從食物中嚐盡百味,人生中體悟苦澀,人生與食物長伴良久,漫漫人生路還得要合得來的食物扶持之下才能常保心理層面上的健康。 食物總是能輕易的撫慰人心,而書上的文字亦可療癒。作者洪愛珠的文字有動作有畫面還有香氣,暖心暖胃。 老實熬湯,室內都是香暖的
Thumbnail
從莊祖宜《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到洪愛珠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從食物中嚐盡百味,人生中體悟苦澀,人生與食物長伴良久,漫漫人生路還得要合得來的食物扶持之下才能常保心理層面上的健康。 食物總是能輕易的撫慰人心,而書上的文字亦可療癒。作者洪愛珠的文字有動作有畫面還有香氣,暖心暖胃。 老實熬湯,室內都是香暖的
Thumbnail
我找美食的方式可能與別人不大相同,一般多從網路爬文、美食網紅的介紹,甚至靠著 米其林指南,就跟著人群到現場排隊嘗鮮。除了老饕級朋友推薦,還常從地方刊物或文學作品提及的線索中,逐一拆解、尋味。 愛吃之後的愛看 欣賞吃的經典,會吃得經典 真正的美食家難為,要講話誠實、要味覺靈巧、要心思敏銳
Thumbnail
我找美食的方式可能與別人不大相同,一般多從網路爬文、美食網紅的介紹,甚至靠著 米其林指南,就跟著人群到現場排隊嘗鮮。除了老饕級朋友推薦,還常從地方刊物或文學作品提及的線索中,逐一拆解、尋味。 愛吃之後的愛看 欣賞吃的經典,會吃得經典 真正的美食家難為,要講話誠實、要味覺靈巧、要心思敏銳
Thumbnail
人來了,食物就會來了。 今年過年依然在滿滿的年節食(熱)物(量)中度過,與以前不同的地方,大概就是沒辦法趁著年節時間走春、出國,只能在沙發上看影集過過乾癮。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觀察市井小民的生活,大概也是因為在這個最好也最壞的時代裡,能在生活中感受到幽微的確幸,都已彌足珍貴。
Thumbnail
人來了,食物就會來了。 今年過年依然在滿滿的年節食(熱)物(量)中度過,與以前不同的地方,大概就是沒辦法趁著年節時間走春、出國,只能在沙發上看影集過過乾癮。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觀察市井小民的生活,大概也是因為在這個最好也最壞的時代裡,能在生活中感受到幽微的確幸,都已彌足珍貴。
Thumbnail
食物最早的母語,食物可以帶來力量,也會療癒鄉愁,你相信嗎? 屬於飲食的記憶,也是記憶的味道,將食物的味道帶到人生某個場景,口和心就有了連動。 有句話說「吃的食物代表著你」(若你下廚的話),你煮的食物其實也代表著你。何時要煮哪種食物、煮食烹調時會放什麼佐料、食物的搭配,在在都來自著你背後的文化。
Thumbnail
食物最早的母語,食物可以帶來力量,也會療癒鄉愁,你相信嗎? 屬於飲食的記憶,也是記憶的味道,將食物的味道帶到人生某個場景,口和心就有了連動。 有句話說「吃的食物代表著你」(若你下廚的話),你煮的食物其實也代表著你。何時要煮哪種食物、煮食烹調時會放什麼佐料、食物的搭配,在在都來自著你背後的文化。
Thumbnail
又是本聽了podcast找來看的閒書,通勤時間耳機裡傳來幾本可能好讀的書,就趁下班之後或中午休息的時間翻翻看看。 這本林立青推薦的小書真的好讀,民以食為天,很多食物並不單滿足口腹之慾,很多時候更乘載著歷史。與其說是眾神的餐桌,另一個面向看可能是食物與歷史,還不是食物的歷史,而是食物與歷史,一段和食物
Thumbnail
又是本聽了podcast找來看的閒書,通勤時間耳機裡傳來幾本可能好讀的書,就趁下班之後或中午休息的時間翻翻看看。 這本林立青推薦的小書真的好讀,民以食為天,很多食物並不單滿足口腹之慾,很多時候更乘載著歷史。與其說是眾神的餐桌,另一個面向看可能是食物與歷史,還不是食物的歷史,而是食物與歷史,一段和食物
Thumbnail
«眾神的餐桌»張健芳 人類的文化總是和生活不可分離。因為活著,才留下各種歷史足跡。人類生存的基本物質需要:衣食住行,都能看出各地的風土文化。《眾神的餐桌》正是以食為題,在異國打聽跨越時空的記憶與文化。
Thumbnail
«眾神的餐桌»張健芳 人類的文化總是和生活不可分離。因為活著,才留下各種歷史足跡。人類生存的基本物質需要:衣食住行,都能看出各地的風土文化。《眾神的餐桌》正是以食為題,在異國打聽跨越時空的記憶與文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