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PM與產品PM的不同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這大概就是我做營運(或是運營)一個多月最痛的領悟,喔不是,最重要的心得了吧!

這幾天到新加坡受訓,與一個很有熱情跟方法的同事一起上課吃晚餐聊天,他是蝦小編們的老闆,聊起一些之前做的神文案一臉發光,覺得被點燃!所以即使累翻了,還是要來寫篇文章(但跟剛剛談的內容完全無關哈哈)。

一開始跟朋友說我要到SP公司做營運時,其實朋友們都很不解--我的專長和經驗都在PM,為什麼跑去營運部門?這種daily work的事,為什麼需要我?我跟他們說我做的是「支付相關專案以及流程,並優化每日營運事項」,不是daily work執行,但自己也是沒有什麼底氣,我毫無電商經驗,是要優化什麼?

但我最近深刻地感受到營運PM和產品PM的不同了。我想我可以先大致快速分享一下目前看到的不同之處,然後幾個月或幾年後,等我有更多成長,再回來看這篇菜鳥文,能用另外一種角度更貼近本質,並找出更好的定位與方法。

當然這些差異的觀察不只來自於產品PM和營運PM的不同,也來自於之前我的公司做的是B2B生意,現在做的是B2C或是C2C的平台生意,但兩者因果實在很難切開,所以我一起列出。講的是一般性的觀察,內容並不會涉及公司業務。

  1. 之前做產品,有問題延遲就延遲了,跟顧客溝通好就好(如果沒有顧客在等那更是無感),現在的產品延遲了,影響的是每天億來億去的金流阿阿阿~~你產品延遲了但交易還是會一直發生,錢還是一直流進來流出去,買家還是要瞎拚,賣家還是要領錢,專案若有風險,要一直列check point,觸發plan B、plan C,壓力超大的!
  2. 之前做產品PM時若遇到bug,會看bug的發生機率來決定要不要修改,若是發生機率低,常常就讓它先過了,或是用workaround或個案處理的方式解決,但是營運相關的bug會影響到的是日常運作,即使發生機率低,乘以夠多的使用人數,數量一放大還是會炸毀我們客服人力,個案處理還是會癱瘓營運流程與人力,看priority的整個視角都不同了。
  3. 承上,我們曾經為了顧客帳單上顯示的一個小小字樣討論了超久,這對產品PM來說就是個顯示字串,超小超低priority的事情,但是那個字串若不清楚,顧客就可能打電話進客服詢問,即使只有0.1%的顧客會詢問,乘上SP顧客的數量,可能就上千通客服電話了超可怕,所以很細很細的小事都要很認真思考影響。
  4. 再承上,同樣的,即使你只做到了0.1%的優化,都可能能節省巨大的成本或人力時間,這時就好有成就感!
  5. 產品PM把產品交付出去專案就先告一段落;營運PM產品一上線就是提心吊膽的開始,產品PM可以說做產品就是要惟快不破,先出再說,但那是因為出事情衰的不是你,而是營運啊!(好啦才不是這樣XD)
  6. 承上,所以我做營運之後才開始學到「批次上線」,就是慢慢將新功能apply到某些有限制數量的用戶身上,確保沒問題再放寬數量,一開始使用的顧客數量小容易損害控制,但是這反過來也會影響日常營運流程,因為對這兩批客戶要用不同的方法做事。
  7. 落地落地落地,可能我做的是金流,常常會被法規、銀行......等等一堆規矩與限制所侷限,產品PM可能會設計一些高大上的功能,談論各種設計哲學、要重視使用者經驗,要提供WOW的體驗等等,但營運一碰到一堆規定與限制,或是日常流程行之有年的方式,常常就一個個妥協,最後妥協出一個平庸,但安全可以順暢運作的版本。(也許可以找到平衡點,我還在努力!)
  8. 做產品時會希望做對的事,做營運時你會發現,有時你是對的,但用戶就是不滿意,就是有各種奇葩的使用情境會讓他們遇到問題,常常就開始天人交戰,要不要處理?怎麼處理?處理這個個案會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9. 產品PM把產品做好就好了,但營運PM要做的事情和其他部門高度相關,任何action都要探討事情的本質及廣泛的影響層面,要微觀再微觀,卻又要宏觀再宏觀(曾經提出了一個改善金流的建議,但是沒考慮到對物流流程的影響,被釘到飛天,我至今仍然懊悔自己怎麼沒想清楚就提出)。
  10. 產品PM對行銷及業務溝通,營運PM要對流程中的所有部門溝通,包含行銷、業務、客服、物流、法務等等等等等等,且要讓他們確切知道自己在流程中的位置,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方法,做什麼事。
  11. 數據數據數據,就是因為各種人、各種狀況都有,必須用數據來輔助做各種決策,不然priority根本出不來,或是這個決策解決一部分人的問題,卻影響更多人,做產品也要看數據,但切入點不太一樣,要看的數據也不一樣(後略五千字)。

我覺得我很幸運,第一份工作學到行銷思惟,接著學到專案管理思維,然後學到產品思維,然後學到營運思維,各有共通點,也各有本質上不同的地方,其實只是用不同角度來看一間企業,摸的都是同一隻大象啊!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結我在各個階段與角色學到的東西,我想我會這樣定義:

行銷思維:盡可能讓對的受眾,精準接收到我想傳達的資訊,並做出行動

專案管理思維:資源與風險的管理與控制,多方平衡

產品思維:了解顧客的痛點,提出解決方法

營運思維:流程觀與協作思維,讓各個部門順暢協作

想想能接觸到這麼多面向,我真的是好幸運啊!(自己幫自己補熱血)

如果你/妳喜歡我的文章,記得給我個愛心讓我知道,更歡迎用街口支付打賞!
也要記得追蹤我,讓我可以持續提供優質文章給你/妳~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vonne Tsai的沙龍
642會員
47內容數
Evonne Tsa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10
PChome與momo購物真的差不多?從使用者體驗、基礎建設,到集團策略,產品經理的觀點。做為前電商的一員,我一直很關心momo和PChome的戰爭,我想在這篇文章中,分享我觀察到的點,也藉由這個分析,帶大家認識電商的商業模式、競爭優勢,以及momo的策略布局。
Thumbnail
2021/06/10
PChome與momo購物真的差不多?從使用者體驗、基礎建設,到集團策略,產品經理的觀點。做為前電商的一員,我一直很關心momo和PChome的戰爭,我想在這篇文章中,分享我觀察到的點,也藉由這個分析,帶大家認識電商的商業模式、競爭優勢,以及momo的策略布局。
Thumbnail
2021/06/08
使用者旅程分析是產品經理或是UI/UX設計師很常用的方法論,甚至我認為,這是產品經理要「真正掌握一個產品」最基本的工具。 什麼是使用者旅程呢?它是「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描繪出這個人如何使用你的產品,達到他的目的、中間會經過什麼過程、和你的產品有什麼接觸」的整個過程。
Thumbnail
2021/06/08
使用者旅程分析是產品經理或是UI/UX設計師很常用的方法論,甚至我認為,這是產品經理要「真正掌握一個產品」最基本的工具。 什麼是使用者旅程呢?它是「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描繪出這個人如何使用你的產品,達到他的目的、中間會經過什麼過程、和你的產品有什麼接觸」的整個過程。
Thumbnail
2021/06/06
你猜猜iPhone顛覆了多少產業?這是Evonne跟你一起討論產品議題的第38篇,上次的PM下午茶,我們討論到「如果巨頭要做這個生意,我該怎麼辦(連結點我)」,從三個角度我們分析了,如何選擇一個巨頭不想投入,也不能投入的產業,另外還有靠在地營運以及使用者體驗,讓巨頭無法和你競爭。
Thumbnail
2021/06/06
你猜猜iPhone顛覆了多少產業?這是Evonne跟你一起討論產品議題的第38篇,上次的PM下午茶,我們討論到「如果巨頭要做這個生意,我該怎麼辦(連結點我)」,從三個角度我們分析了,如何選擇一個巨頭不想投入,也不能投入的產業,另外還有靠在地營運以及使用者體驗,讓巨頭無法和你競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我相信大家身邊都有一個小華,或者你就是小華:一位商管科系的準畢業生,來諮詢時非常迷惘。彷彿商管學院的畢業生都必須標配一個經典問題: 行銷、業務、會計、人資、PM、財務我好像都可以做,我到底應該選哪個? 父母一直要我走會計,但我覺得非常無聊。PM聽起來很酷,但我不確定我適不適合PM。
Thumbnail
我相信大家身邊都有一個小華,或者你就是小華:一位商管科系的準畢業生,來諮詢時非常迷惘。彷彿商管學院的畢業生都必須標配一個經典問題: 行銷、業務、會計、人資、PM、財務我好像都可以做,我到底應該選哪個? 父母一直要我走會計,但我覺得非常無聊。PM聽起來很酷,但我不確定我適不適合PM。
Thumbnail
PM 對於產品的想像有多高、PM 對於產品的堅持,是產品開發重要的兩個因素,訂好產品範疇、掌握產品需求,向團隊布達最終的願景,做有限度的妥協,接著全力督促產品團隊向目標前進。
Thumbnail
PM 對於產品的想像有多高、PM 對於產品的堅持,是產品開發重要的兩個因素,訂好產品範疇、掌握產品需求,向團隊布達最終的願景,做有限度的妥協,接著全力督促產品團隊向目標前進。
Thumbnail
這篇主要是給剛入門的產品人做一個引導的概念,知道遇到一些情況時該怎麼面對與學習,讓剛開始的陣痛可以減少,甚至變成甜美(?)。 如果對一些人來說還不知道自己是產品人還是專案經理(就像當初我一樣XD),那這篇也能夠讓你比較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是產品人就可以好好的扎穩腳跟然後成長,是專案經理就可以準備轉
Thumbnail
這篇主要是給剛入門的產品人做一個引導的概念,知道遇到一些情況時該怎麼面對與學習,讓剛開始的陣痛可以減少,甚至變成甜美(?)。 如果對一些人來說還不知道自己是產品人還是專案經理(就像當初我一樣XD),那這篇也能夠讓你比較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是產品人就可以好好的扎穩腳跟然後成長,是專案經理就可以準備轉
Thumbnail
這篇主要想分享的則是我們產品人在產品路上的過程,和這中間的愛恨交織…… 如果你問一個產品經理喜不喜歡做產品,大概會有三種答案:喜歡、不喜歡、愛恨交織。 能說出喜歡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大師級、另一種是Jr.PM。 大師級可能是早已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知道公司戰略與市場需求怎麼找一個平衡點然
Thumbnail
這篇主要想分享的則是我們產品人在產品路上的過程,和這中間的愛恨交織…… 如果你問一個產品經理喜不喜歡做產品,大概會有三種答案:喜歡、不喜歡、愛恨交織。 能說出喜歡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大師級、另一種是Jr.PM。 大師級可能是早已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知道公司戰略與市場需求怎麼找一個平衡點然
Thumbnail
在台灣,依然有許多公司(尤其是中小企業)把這二者看做是一個職位,因此有許多掛PM/產品經理/專案經理....等各式類似職稱的夥伴要同時做系統規劃、營運資料分析、活動規劃、測試、下廣告甚至是客服處理....等工作,反正只要跟該產品(項目)有關的通通都跟你有關,搞得跟高級打雜員沒啥差別。
Thumbnail
在台灣,依然有許多公司(尤其是中小企業)把這二者看做是一個職位,因此有許多掛PM/產品經理/專案經理....等各式類似職稱的夥伴要同時做系統規劃、營運資料分析、活動規劃、測試、下廣告甚至是客服處理....等工作,反正只要跟該產品(項目)有關的通通都跟你有關,搞得跟高級打雜員沒啥差別。
Thumbnail
如果當時我能知道產品經理職涯的全貌,也許我可以少犯很多錯誤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三點下午茶的第24天,今天Evonne想回答的問題是-- 產品經理的職涯發展是什麼?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產品經理職涯 問題
Thumbnail
如果當時我能知道產品經理職涯的全貌,也許我可以少犯很多錯誤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三點下午茶的第24天,今天Evonne想回答的問題是-- 產品經理的職涯發展是什麼?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產品經理職涯 問題
Thumbnail
常常說產品經理要站在用戶、老闆、工程師的角度去思考,才能夠推動事情,但實際要做起來還是很困難,有沒有什麼比較具體的方法?
Thumbnail
常常說產品經理要站在用戶、老闆、工程師的角度去思考,才能夠推動事情,但實際要做起來還是很困難,有沒有什麼比較具體的方法?
Thumbnail
最低階的PM把事「做好」,往上一級的PM把事情做到「只有自己最有辦法」;再上一級的PM則把原本「只有自己最有辦法」的事情,變得「人人都做得一樣好」,自己去做更進階的事情。
Thumbnail
最低階的PM把事「做好」,往上一級的PM把事情做到「只有自己最有辦法」;再上一級的PM則把原本「只有自己最有辦法」的事情,變得「人人都做得一樣好」,自己去做更進階的事情。
Thumbnail
在幾個PM與公司的角色轉換之間,我突然明白一些之前老闆讓我無法理解的決策,一夜長大!
Thumbnail
在幾個PM與公司的角色轉換之間,我突然明白一些之前老闆讓我無法理解的決策,一夜長大!
Thumbnail
「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這大概就是我做營運(或是運營)一個多月最痛的領悟,喔不是,最重要的心得了吧!
Thumbnail
「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這大概就是我做營運(或是運營)一個多月最痛的領悟,喔不是,最重要的心得了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