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專題|那些無人知曉的小宇宙——是枝裕和電影裡的羈絆和推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看完《小偷家族》後跟朋友閒聊,先是說整體感受,繼而切換到對是枝裕和電影裡一些迷人細節的漫談,他提到喜歡片中小男孩祥太收藏的彈珠,以及彈珠裡的宇宙。「也許這部片就像彈珠裡的宇宙吧。」我隨性地回了這句話,主要用心原是為了在聊天過程中做出拋接,讓日常對話迸發似有若無的靈光。然而,事後卻對自己這句隨性的發言有些在意,反覆地想為什麼自己這麼說呢,到底說得對不對呢。
我有一個感覺,當非得把一件事情思前想後的時候,生命通常也正在給自己一個重大的暗示。純粹鑽牛角尖當然不是好事,但通常這個鑽繞的過程,背後是有一個很稀罕的推進力的。畢竟人生在世,發懶無時,這種動力不是時時都有,必須珍惜。
而想要了解是枝裕和的電影,也許經行一遭周折磨覆的旅程,是值得慎重考慮的。這麼說是因為:是枝裕和似乎也有這種思考迴旋的習慣,他自己曾提過《小偷家族》之所以成作,事關他思考了十年的事情。十年當然已經很長了,但我感覺他還說得有些含蓄,不然不會在2004年,也就是距今十四年前出現那樣一個《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換言之,我覺得他至少對「某一件事」,往復思考了十四年之久。
因此不由得感到好奇,到底是什麼問題這麼摧折、困擾,或者反過來看,搔抓與推動是枝裕和呢?
 
將今年的《小偷家族》對照十四年前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不難發現兩部電影的血緣關係。首先,兩位少年主角祥太(《小偷》)和明(《無人》)的性格都異常超齡,情緒皆內斂鎮定,可是,他們的狀態似乎又不如表面上安定——畢竟他們才正要進入青春期。因此兩部片在某個程度上,也都可以被視作男孩的成長電影。除此之外,幾個關鍵的情節轉折也有對照關係,像是被錯待的凜(《小偷》)或遊蕩的女孩紗希(《無人》)的加入;還有「奶奶」初枝(《小偷》)和妹妹小雪(《無人》)的過世,以及其後由家人親自掘土私自下葬的儀式。
然而,更大的連結,當然還是其核心角色群落與事發場景的相似性——二者都是在窺看一個座落在現代都市景觀裡,情狀組成特異,生存不易的家庭。是枝裕和關心他們的生存空間與情感處境,好奇這些家庭的存續之道。
當然,這兩個故事,一如其中的家庭成員,看似有親緣關係,卻也不是那麼直接和肯定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中的孩子都是同母異父,《小偷家族》裡,少年有奶奶、父母、小阿姨和妹妹,但其實六個成員之間全無血緣關係。更不用說這兩部片也不像是枝裕和好幾部電影裡都出現同名的主角,那位常常抑鬱不得志的良多。換言之,《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和《小偷家族》可以說長得有幾分神似,卻也不十分相像。
而當我發現自己無法同樣說出:「《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很像彈珠裡的宇宙」這樣的話時,我意識到它們更有著極為殊異的質感和屬性。我認為,這並不僅是個人直觀的感覺而已,我覺得是枝裕和是蓄意為之的,他很悉心地在片中留下了引導性的軌跡和解謎的暗示。關於這兩部電影,這兩個家庭,是枝裕和賦予了標誌著各自屬性的特定物件和意象——
如果說《小偷家族》是那顆藏在衣櫃裡發光,裝載著宇宙的彈珠,《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就像是電影中,孩子們在陽台上埋下種子的盆栽。
 
為何是彈珠跟盆栽呢?窄仄衣櫃裡的彈珠與狹長陽台上的小盆栽,都很精準地譬喻了一個現代都市裡「家」的狀態:家作為一個器皿,它盤據一個人為的,限定的物理性空間,收容著一群稱為「家人」的人。而彈珠裡的宇宙,盆栽裡的生態圈,則又更貼切地說明這兩個微型世界自給自足,成員相依為命的狀態。
在這兩部電影中,是枝裕和更探討當這個家族與外在世界不僅止是疏離,而是與社會脫軌,發生偏差,幾乎被孤立和遺忘的時候,它內部的鏈結,或者,直接用《小偷家族》裡點出的「羈絆」二字,反而更為強烈。漸漸地,迴路封閉的小世界發展成獨立運作的異次元,直到其間的困乏死生不為外人覺察,於此同時,其內部的豐饒和富足,亦無人知曉。
而這份不為外人所解的,心靈上的豐饒與羈絆,或許正是觸發是枝裕和窺看和理解這些家族的動力。我在看兩部電影時,都曾對家庭成員彼此之間深刻的理解、毋需言語的默契與無條件的擁抱,同時產生慚愧和欣羨之情,幾乎到了過於喜愛,想要成為一份子,而忘記他們處境困厄的程度。
 
那麼,盆栽裡的生態圈與彈珠裡的宇宙,又有什麼不同的屬性呢?相較於植物有機且無可預期的生長狀態,宇宙則更被理解為已有一套運行的規律,星球之間的公轉自轉相對恆定,而這也很吻合兩部電影中不同的家庭狀態。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因母親棄家而去,孩子之間慢慢陷入失序狀態,然而,每個孩子的性格還有彼此間的互動關係,卻得以自由蔓生,開出奇花異果,當然也可能因此凋萎。相對而言,《小偷家族》裡可以看到在大人們的帶領下,開發出一套相形完整,並得以被系統性地傳授及執行的生存之道。其中,當然又以父子聯手偷竊的行為最為明顯——行竊的軌跡漸漸成為生活維運,甚至是增強情感羈絆的迴路,這點還可以從他們獨特的「指頭打轉儀式」看見是枝裕和關於「循環」、「輪迴」的提示,祥太所在的家族確實更像是一個恆定的小宇宙。
可是也請別忘了:早慧的少年通常是不安分的。無論是《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或《小偷家族》中的少年,都開始有更多向外探索、求知的慾望。在《小偷家族》中這份慾望尤其熱烈,因此具有很強大的劇情推動力。劇情發展到中段時,祥太便起意跟爸爸分享《Swimmy》這則「小魚群組合成大鯨魚迎戰大鮪魚」的故事,電影裡他被打斷而沒來得及說出口的,很可能便是原著繪本中的潛台詞:「可是,你們不能老待在這兒啊!我們一定得想個辦法!」
 
當故事進入到後段,妹妹凜也加入行竊行列時,祥太趁機大動作地撥亂翻倒陳列商品,跳下騰空迴轉的車道,以實際亂序和脫軌的行徑,來幫助自己和妹妹逃離偷竊的無盡迴圈。這個舉措讓小宇宙終於分崩離析,即使情感仍相繫,卻不再能共同生活。它更重要的意義,是讓是枝裕和透過媒體的報導和警察的審訊,帶出在前作中未呈現的面向,也就是當他們的處境暴露在公眾的檢視和審判之中,人群便從冷漠的無視,一夕之間轉為以正義之名,曲解與惡意中傷的無知。
十四年後,是枝裕和把故事和家族的設定更進一步極端化、戲劇化,讓他們的宇宙從世界上架空出來,演化出自己運行的生存法則,並增強了那份羈絆的強大引力,讓它由裡頭看起來是富足、療癒而完滿的。且並未止步於此,他還讓少年對外頭世界好奇,反向地對所處的小宇宙及其運行的法則展開疑問,一如他的許多電影那樣,呈現出父子價值觀之間的落差和矛盾。
更重要的,是他在這部片中回到了十四年前探索的起點——同樣身為一個局外人,他如何意識到大家是怎麼漠視、窺看和曲解這個家庭的?
 
終於,那個當初抽芽、滋長與蔓生的提問,被反覆琢磨,來回思索,由裡而外地理解,並更明澈完整地,以一個被精煉及拋光的故事呈現在大眾眼前。我想,這大概就是為什麼我直觀地感覺「這部片就像彈珠裡的宇宙」的原因。
至於自己究竟更喜歡盆栽裡的生態圈或是彈珠裡的宇宙呢?雖然二者各有魅力,無從比較,然而我想,還是十四年前那種仍帶有部分自然、有機的狀態更吸引我。不過究竟為什麼呢?這個答案,大概又事關另ㄧ段鑽繞的旅程,於是,我驚奇地發現經此一遭後,自己居然又位處在探索的起點之上了。


 
【釀電影】2018年 6月號(訂閱方案請看這裡
高雄市電影館【電影歌舞伎:鈴木清順の鏡像迷宮】影展專題
〈《肉體之門》:愛情與戰爭〉by 香功堂主
〈【大正浪漫三部曲】:鈴木清順的劇場幻象〉by 牛頭犬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隨著是枝裕和抽絲剝繭,我們才會漸漸理解,問著「為什麼」的人們,實際上真正想說的並不是為什麼,而是「我不接受」。質疑的本身不是為了追求原因,而是抗拒接受答案。人會死,人會因為寂寞做出殘忍的事情,這是極其簡單又巨大的答案,因為它太過簡單,所以那麼難以接受。
世人也總會將女性角色與愛情或家庭綁在一起,她們的人生掙扎永遠都與這兩者有關:神力女超人要在世界和平和愛情之間抉擇,彈力女超人則是家裡一打電話來報備狀況、就隨時想放下手邊工作回家。其實不論男超人還是女超人,都是能力越強責任越大,放下另一邊掛心的人都是必然的,本來就沒有不同。
動畫導演用筆創作,實寫導演則是透過鏡頭與場景、人物造型、光線的安排,在真實世界裡創造帶有故事性、情緒性,甚至象徵意義的色調。「顏色是有魔法的!每個人對色彩的認知都不一樣,你的紅色不一定是我的紅色,你的黃色可能比我還亮很多——甚至,誰能夠說清楚『青色』到底是什麼東西?(笑)」
為求溫飽的偷竊,無法取代的同住屋簷下之情,《小偷家族》結合犯罪與愛,隱約勾出社會角落的疼痛現實,讓這一底層困境雖有動人親情,也體現最殘酷的溫柔。
《流浪者之歌》、《陽炎座》、《夢二》雖然描述的都是男女間情愛的執迷與妒恨,卻其實都不怎麼符合現代語境下的「浪漫」,而更屬於追求感官極限與超越框架的浪漫主義那種「浪漫」,特別是德國浪漫主義強調理性與非理性、意識與無意識、科學與詩之間,充滿對比張力的拉扯與調和。
《肉體之門》雖是有點年紀的作品(1964年),鈴木清順導演的敘事毫不過時,除善用剪接快速呈現主角內心思想,影片利用疊影效果,讓片中身處不同位置的角色們得以出現在同一個畫面中,象徵這些角色或敵對(情敵)或曖昧(情慾)的對應關係;飾演阿梨的野川由美子,從膽怯到自信、從女孩到女人,每個轉折都詮釋得細膩到位
隨著是枝裕和抽絲剝繭,我們才會漸漸理解,問著「為什麼」的人們,實際上真正想說的並不是為什麼,而是「我不接受」。質疑的本身不是為了追求原因,而是抗拒接受答案。人會死,人會因為寂寞做出殘忍的事情,這是極其簡單又巨大的答案,因為它太過簡單,所以那麼難以接受。
世人也總會將女性角色與愛情或家庭綁在一起,她們的人生掙扎永遠都與這兩者有關:神力女超人要在世界和平和愛情之間抉擇,彈力女超人則是家裡一打電話來報備狀況、就隨時想放下手邊工作回家。其實不論男超人還是女超人,都是能力越強責任越大,放下另一邊掛心的人都是必然的,本來就沒有不同。
動畫導演用筆創作,實寫導演則是透過鏡頭與場景、人物造型、光線的安排,在真實世界裡創造帶有故事性、情緒性,甚至象徵意義的色調。「顏色是有魔法的!每個人對色彩的認知都不一樣,你的紅色不一定是我的紅色,你的黃色可能比我還亮很多——甚至,誰能夠說清楚『青色』到底是什麼東西?(笑)」
為求溫飽的偷竊,無法取代的同住屋簷下之情,《小偷家族》結合犯罪與愛,隱約勾出社會角落的疼痛現實,讓這一底層困境雖有動人親情,也體現最殘酷的溫柔。
《流浪者之歌》、《陽炎座》、《夢二》雖然描述的都是男女間情愛的執迷與妒恨,卻其實都不怎麼符合現代語境下的「浪漫」,而更屬於追求感官極限與超越框架的浪漫主義那種「浪漫」,特別是德國浪漫主義強調理性與非理性、意識與無意識、科學與詩之間,充滿對比張力的拉扯與調和。
《肉體之門》雖是有點年紀的作品(1964年),鈴木清順導演的敘事毫不過時,除善用剪接快速呈現主角內心思想,影片利用疊影效果,讓片中身處不同位置的角色們得以出現在同一個畫面中,象徵這些角色或敵對(情敵)或曖昧(情慾)的對應關係;飾演阿梨的野川由美子,從膽怯到自信、從女孩到女人,每個轉折都詮釋得細膩到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是枝裕和的創作早期,如《幻之光》和《下一站,天國》都處理了生命創傷和面對死亡時的未知感,讓人感受到深深的無助與恐懼。後來,他與樹木希林的合作開啟了另一個階段。他似乎在樹木希林身上找到了某種母親的形象,於是逐漸將目光轉向家庭議題,拍出了《橫山家之味》、《比海還深》這樣的家庭日常作品。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的電影,分享關於人不想被遺忘、家人是什麼、選擇歸屬群體及結束關係的想法 :)
Thumbnail
在充斥著大大小小遺憾的大人世界,孩子的眼光不曾被批為涉世未深,反是在看盡一切後竭力留住的珍稀事物,而這也是是枝裕和對生命的相信。在名為「人生」的這部電影當中,認知到終點與遺憾的必然以後,或許更能抓住心繫人事物消逝前的那一幀,珍惜它,而後在剩餘的日子裡,不斷不斷細細品嚐──這就是橫山家的味道吧!
Thumbnail
看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內心有一種深沉不見底的悲哀! 電影是改編自轟動整個日本社會的1988年東京西巢鴨兒童遺棄事件,描述被母親遺棄的同母異父四兄妹如何自立自生。 影片一開頭:母親為了不被新房東驅趕,將最小的兩個孩子「裝進行李箱」偷渡進公寓 ;傍晚時大哥明再去車站接二姊京子回家。接著一家
Thumbnail
   《橫山家之味》是描寫長大離家的孩子們和年老雙親共度一個夏日的家庭倫理劇。沒有發生特別事件。頂多只有快到中間才解開「為何那一天家人要團聚」的小小謎題,還有家人之間瑣碎又時而語出驚人的對話而已。   劇本初稿寫於二〇〇六年秋天,其實同一劇名的大綱早在五年前就有了。
空洞的十字架,作者為東野圭吾,2014年12月11日由春天出版社出版。  本書主要探討「死刑制度」的存廢議題,整個故事沒有詭譎難猜的計謀,也沒有錯綜複雜的難解關係,但提及了許多社會議題。 序章為一對少年少女的邂逅,少年來自一個完整熱鬧的家庭,少女則是只有父親的單親家庭。 進入主章後,是一個小家
Thumbnail
  本文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的電影《怪物》少年視角,試圖以兒少心理與性別觀點做的筆記,全文大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電視劇《未知的我們》中第七與第八集情節的分析,著重於主角的心靈轉變與關係詮釋。通過觀察主角的房間狀況、情緒差異和行為轉變,探究其內心世界和關係變化。書桌、房間佈置、情感暗示等元素都體現其對於家人與自我的體悟與轉變。充滿了家庭情感與人際關係的內在世界。
Thumbnail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是枝裕和的創作早期,如《幻之光》和《下一站,天國》都處理了生命創傷和面對死亡時的未知感,讓人感受到深深的無助與恐懼。後來,他與樹木希林的合作開啟了另一個階段。他似乎在樹木希林身上找到了某種母親的形象,於是逐漸將目光轉向家庭議題,拍出了《橫山家之味》、《比海還深》這樣的家庭日常作品。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的電影,分享關於人不想被遺忘、家人是什麼、選擇歸屬群體及結束關係的想法 :)
Thumbnail
在充斥著大大小小遺憾的大人世界,孩子的眼光不曾被批為涉世未深,反是在看盡一切後竭力留住的珍稀事物,而這也是是枝裕和對生命的相信。在名為「人生」的這部電影當中,認知到終點與遺憾的必然以後,或許更能抓住心繫人事物消逝前的那一幀,珍惜它,而後在剩餘的日子裡,不斷不斷細細品嚐──這就是橫山家的味道吧!
Thumbnail
看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內心有一種深沉不見底的悲哀! 電影是改編自轟動整個日本社會的1988年東京西巢鴨兒童遺棄事件,描述被母親遺棄的同母異父四兄妹如何自立自生。 影片一開頭:母親為了不被新房東驅趕,將最小的兩個孩子「裝進行李箱」偷渡進公寓 ;傍晚時大哥明再去車站接二姊京子回家。接著一家
Thumbnail
   《橫山家之味》是描寫長大離家的孩子們和年老雙親共度一個夏日的家庭倫理劇。沒有發生特別事件。頂多只有快到中間才解開「為何那一天家人要團聚」的小小謎題,還有家人之間瑣碎又時而語出驚人的對話而已。   劇本初稿寫於二〇〇六年秋天,其實同一劇名的大綱早在五年前就有了。
空洞的十字架,作者為東野圭吾,2014年12月11日由春天出版社出版。  本書主要探討「死刑制度」的存廢議題,整個故事沒有詭譎難猜的計謀,也沒有錯綜複雜的難解關係,但提及了許多社會議題。 序章為一對少年少女的邂逅,少年來自一個完整熱鬧的家庭,少女則是只有父親的單親家庭。 進入主章後,是一個小家
Thumbnail
  本文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的電影《怪物》少年視角,試圖以兒少心理與性別觀點做的筆記,全文大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電視劇《未知的我們》中第七與第八集情節的分析,著重於主角的心靈轉變與關係詮釋。通過觀察主角的房間狀況、情緒差異和行為轉變,探究其內心世界和關係變化。書桌、房間佈置、情感暗示等元素都體現其對於家人與自我的體悟與轉變。充滿了家庭情感與人際關係的內在世界。
Thumbnail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