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課 -你知道「謝謝」的意思嗎?從一句話,看見他的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了心理治療的課,才發現了它的魅力!接個案的這幾週,好像全身的毛細孔都打開了,慢慢能夠讓自己浸在對方傳達的氛圍中。雖然我覺得自己這兩次接個案,還是處在一種渾沌的狀態,每次接完個案,都想抱頭喊「啊~~心理治療太難了吧!!」。

像是個案對考試焦慮、對社團焦慮、對未來焦慮...,我覺得自己知道個案的問題在哪裡,但卻總往不了心底談,聽他描述完一輪的焦慮後,卻常會淪為一件一件的陪他一起想怎麼解決這樣的焦慮... (完全是我個人的風格)

每次督導完就會有種如沐春風又很想掌自己嘴的感覺,我總是被表面浮上來的「問題」抓住所有的注意力,卻忽略了情緒就是問題的本質。個案的重點不是考試、不是社團,而是他對「未盡事務」總會產生的「焦慮」啊!難怪繞來繞去的感覺都沒有談進心裡,因為的確就在談表層的事呀!

個案焦慮的本質是信心不足,但我卻會落入問題解決模式,引導他解決問題的方向,但個案自己也會想,他其實也知道該怎麼解決問題,但心情上就是做不到!這就像和一個沒有腳的人說:「單腳站立就是,你先站起來,然後再舉起一隻腳,就可以單腳站立了!」是一樣的(?)

本質的問題還沒有探索完就急著去想怎麼解決問題,只會讓個案因為「做不到」或因為「原先做事的方法好像被糾正了」,而對自己更沒信心而已,本末倒置啊。

第二次晤談完就覺得自己治療方向偏了,打地基的工作都沒做好,個案不相信自己,怎麼談改變?

但在對個案形成假設這點,我好像就做的還可以,特別是在跟同學討論之後。我好像比較能夠猜到個案的行為或情緒表現,背後所隱含的可能想法或經驗是什麼,以及看到他一貫的行為模式。

我對個案形成的假設,老師是認同的,但我就是還不知道「知道了這些之後該怎麼做才能夠幫到個案」。而同學和我討論他們的個案時,就好像能站在遠一點的地方去看那段互動,因為有打逐字稿,可以細細地去咀嚼每一句話,好像白飯嚼久了會嚼出甜味一樣,個案的話嚼久了也能夠品嚐出裡面帶的感覺、情緒、經驗和價值觀。

但困難的是,好不容易嚼出來後,我們接下來該怎麼做?我們自己有沒有勇氣去面對他的情緒?我們自己能不能夠抽離主觀去接納個案的價值觀?這些概念上簡單的事,做起來卻好難。

其實就連我們說出口的話,也在在反映了我們自己的想法和價值觀,只要我們夠敏銳,就能夠察覺到。第一次督導的時候,我巴拉巴拉的講完我的個案後,督導的回饋讓我覺得......我在治療過程中產生的困惑、無助、混亂,還有所有我犯的錯,他都能夠理解,並接住我所有的不安,再陪我一起釐清,最後幫我指出一條明路,每次督導完都覺得如沐春風~

有次看完落落長的逐字稿,解決了我對個案的困惑後,老師看到逐字稿的最後一句話,是個案要離開的時候,我對個案說「謝謝~」,老師問我「你這裡為什麼要說謝謝?」,我被問得莫名其妙,咦?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一時也不知道怎麼回答

:「我...我.....?」

:「你說謝謝,表示你覺得個案是來幫你的。」

:「!!」

:「但他不是來幫你的,他是來幫他自己的。」

:「!!!!」

:「你說謝謝,會讓個案好像在幫你,而讓你們之間的關係變的不平等,你可能會無意識的想要討好個案,這樣對治療是有影響的。」

:「!!!!!!」

:「所以你不用說謝謝呀。」

天啊!我實在太震驚,以至於我什麼都說不出口。老師完全說中啊!我真的就是覺得個案是來幫我們練習心理治療的!才知道原來一句謝謝可以有這麼多的含義,而且我自己還完全沒有意識到。覺得自己在老師面前,透明到好像在照X光一樣,但又因為是在這樣好的老師面前透明,所以即使赤裸,也感覺安心。

好希望我自己將來也可以成為像老師這麼厲害的治療師喔。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予晞🌸-avatar-img
2021/12/29
和老師的對話那個段落,好生動喔XD
avatar-img
蕪菁發芽滋滋響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會不會說錯話?」 「如果我處理不來怎麼辦?」 進入治療室裡的大冒險!!
Thumbnail
「我會不會說錯話?」 「如果我處理不來怎麼辦?」 進入治療室裡的大冒險!!
Thumbnail
那天和個案輔導老師在洗手間碰見,我們寒暄短聊了一下。 輔導老師說: 有許多個案問題的根源其實都來自家庭,家長不願意覺察調整,常常只能無奈囉! 輔導人員的角色,就只能調整到陪伴孩子(陪聊天),平安地渡過這三年啦! 我說: 你們也真是辛苦了!每天都要接受這麼多負面的情緒,不是只有學生耶!還要處理家長……
Thumbnail
那天和個案輔導老師在洗手間碰見,我們寒暄短聊了一下。 輔導老師說: 有許多個案問題的根源其實都來自家庭,家長不願意覺察調整,常常只能無奈囉! 輔導人員的角色,就只能調整到陪伴孩子(陪聊天),平安地渡過這三年啦! 我說: 你們也真是辛苦了!每天都要接受這麼多負面的情緒,不是只有學生耶!還要處理家長……
Thumbnail
如果說,我們在學校、實習、臨床經驗與各種(很燒錢)的工作坊,奠基與配備的必要的學識、技術與理論,是我們在臨床實務工作中的最佳工具與利器;那始終願意「愛著」、「陪著」個案與他們的問題,便是我們的魔法般的終極武器。
Thumbnail
如果說,我們在學校、實習、臨床經驗與各種(很燒錢)的工作坊,奠基與配備的必要的學識、技術與理論,是我們在臨床實務工作中的最佳工具與利器;那始終願意「愛著」、「陪著」個案與他們的問題,便是我們的魔法般的終極武器。
Thumbnail
今天心理實務課程,老師用《說書人》讓我們去練習,如何使用「量尺問卷」、「目標問句」、「例外問句」、「假設問句」。 她請我們拿出兩張卡,第一張代表:自己目前做的好、值得慶祝得,第二張代表:自己還能進步的地方、想改善的地方,並將上述問句運用在第二張卡上,去看到出路。
Thumbnail
今天心理實務課程,老師用《說書人》讓我們去練習,如何使用「量尺問卷」、「目標問句」、「例外問句」、「假設問句」。 她請我們拿出兩張卡,第一張代表:自己目前做的好、值得慶祝得,第二張代表:自己還能進步的地方、想改善的地方,並將上述問句運用在第二張卡上,去看到出路。
Thumbnail
很多人都對心理師的職業很有興趣,你想知道心理師都是如何受訓練的嗎?訓練的內容又是什麼呢?這篇文章,我盡量用白話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我上的其中一門課哦! 在人們經歷創傷之後的復原歷程裡,焦點解決與以往的治療取向不同,它們強調的是停止「病理化」,也就是說不要看到病人的「病」,而是病人的「人」。
Thumbnail
很多人都對心理師的職業很有興趣,你想知道心理師都是如何受訓練的嗎?訓練的內容又是什麼呢?這篇文章,我盡量用白話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我上的其中一門課哦! 在人們經歷創傷之後的復原歷程裡,焦點解決與以往的治療取向不同,它們強調的是停止「病理化」,也就是說不要看到病人的「病」,而是病人的「人」。
Thumbnail
對於事件的情緒反應,是一個人認識自己的敲門磚,但我發現許多人常會把情緒跟自己隔開來,或許因為在我們從小被教育的過程,也都不能容許有情緒,又或者有情緒就會被貼標籤,也難怪我們對於情緒如此陌生。在課堂裡⋯⋯
Thumbnail
對於事件的情緒反應,是一個人認識自己的敲門磚,但我發現許多人常會把情緒跟自己隔開來,或許因為在我們從小被教育的過程,也都不能容許有情緒,又或者有情緒就會被貼標籤,也難怪我們對於情緒如此陌生。在課堂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