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的治療日記|愛著個案和他們的問題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記得那是在碩三全職實習的團體督導,同學連續報告好幾次的兒童遊戲治療個案。在治療上苦無進展,更直白一點說,簡直是原地踏步,絲毫沒有改變——個案始終似乎沒有想要理會治療師的意思。
班級討論的氣氛,從頭幾次同學們總爭先恐後熱絡給出建議、技巧與觀點,到後來大家都安靜沉默覺得束手無策。我們試過用教科書上的各種理論文獻想要突破這樣的困境,然而下次同學再次報告時——一切一樣。全班陷入一種「沒有想到任何方法」「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困境。

更甚至,連帶領我們的教授,對此情形也苦思皺眉了起來。
後來,教授只冷靜地給予了這樣的意見: 「什麼方法都試過了,都沒有用的話,我們只能持續不斷嘗試貼近、了解與靠近個案,不論用什麼方法、技巧或說什麼話,只要帶著這樣的態度與個案互動,個案肯定會逐漸感受到的。

記得在台下聽道的我,內心同時蹦出兩種想法:
「我們只能這樣了嗎?」
「這樣做真的可行嗎?」

Photo by Towfiqu barbhuiya on Unsplash

Photo by Towfiqu barbhuiya on Unsplash

後來,開始執業後,對於治療的困境與阻礙,遇到更多而從未變少。
身為新手臨床心理師的我,在心理治療這條漫長的路上,常常深陷「懷疑自己進行的治療是否有療效?」「個案似乎都在原地踏步,我要如何催化個案產生改變?」等苦惱,甚至在一些無力的時刻,會對自己的治療能力與技術產生自我懷疑。

神奇的是,我與自己的督導討論所遇的難題與懷疑時,標榜「不是走人本、溫暖取向」的督導,卻說出了我需要、讓我感到溫暖與被接納的話:

「做這一行到後來,會發現,只要你沒放棄個案,你就能找到出路。」
「只要個案願意來,不論過程如何,就可能有一天會有效。」


在各種教科書、文獻分析探討,都會指出不論是什麼心理學派與療法,都會認同心理治療成功的因素,最關鍵之處是在於治療師與個案之間的關係

存在主義治療大師歐文.亞隆(Ivrin D. Yalom)在他的著作《存在心理治療》一書導論開頭便提到,治療師總會在治療裡面「撒入一些關鍵重要、但難以理解、私底下的內容、屬於正式理論外、沒被書寫下來、也無法明確教導的『東西』。」,甚至有些治療師並不知道自己使用了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就像能使烹飪菜餚之能有「獨家最佳風味」的「香料」一樣,使心理治療「真正的有效」。

如果說,我們在學校、實習、臨床經驗與各種(很燒錢)的工作坊,奠基與配備的必要的學識、技術與理論,是我們在臨床實務工作中的最佳工具與利器;那願意始終「愛著」、「陪著」個案與他們的問題,便是我們的魔法般的終極武器,是我們的獨家香料。

如今回頭看,在碩三那場團體督導,教授所說的那一番話,關於只要我們持續愛著、貼近著個案,不論用什麼方法,他們總有一天會感受到。
現在的我,開始相信「這樣總會可行」
對於自己「能有能力這樣愛著」個案與他們帶來的問題,而感到幸運且榮幸。


攝影師:thevibrantmachine: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3066868/

攝影師:thevibrantmachine: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3066868/

※本文標題「愛著個案和他們的問題」,這樣的說法,在我印象中是在歐文.亞隆(Ivrin D. Yalom)著作《生命的禮物》所提到。

Written 熱血小隊員


※「心理師的治療日記」全新專題,將會收錄心理雜貨鋪裡面兩位心理師,在做心理治療/心理諮商,歷程中的體悟與反思,作為紀錄與分享,歡迎追蹤。

※本文產出感謝此專題的 忙碌小員工,陪我一起修改文字內容細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星子-avatar-img
2023/02/11
有時候會冒出一種聲音,覺得好像心理工作是一種販賣愛的行業(x) 有工作的成份,但其實一直都不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心理雜貨舖-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2/13
的確是一份「工作」沒錯(麵包也是很重要的,燦笑)! 是一份工作,薪水是我們上班的外在動機,而回歸到內在動機的部分,我相信是對人關懷、愛、關心的本質,讓我們支撐在這個行業,不忘初心的走下去。~~~ (熱血小隊員)
avatar-img
心理雜貨舖的沙龍
127會員
22內容數
由兩位臨床心理師,與你分享,大眾心理學以及心理學專業的相關書籍。歡迎一起走進我們的「心理書報攤」。
2023/05/10
如果有需要,長大後的你,就大方默默在心裡,幫自己別上最閃亮的星星吧!
Thumbnail
2023/05/10
如果有需要,長大後的你,就大方默默在心裡,幫自己別上最閃亮的星星吧!
Thumbnail
2023/03/30
而有時候,光是要說出「真心話」 這件事,就是一種「大冒險」了。
Thumbnail
2023/03/30
而有時候,光是要說出「真心話」 這件事,就是一種「大冒險」了。
Thumbnail
2023/03/26
「我會不會說錯話?」 「如果我處理不來怎麼辦?」 進入治療室裡的大冒險!!
Thumbnail
2023/03/26
「我會不會說錯話?」 「如果我處理不來怎麼辦?」 進入治療室裡的大冒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近來有機會參與不同地區的教師支持計劃、個案會議中,常碰到老師們問: 「我們這樣做對孩子好嗎?」、 「我們不是心理專業,所以不確定.....」 「我們還可以多做些什麼?」 尤其是小學校的老師們,在等著遠方派遺專業人員前來的公文往返、時間等待中,期待能夠多做些什麼,幫助學生一些。 我會跟老師們聊,學生在
Thumbnail
近來有機會參與不同地區的教師支持計劃、個案會議中,常碰到老師們問: 「我們這樣做對孩子好嗎?」、 「我們不是心理專業,所以不確定.....」 「我們還可以多做些什麼?」 尤其是小學校的老師們,在等著遠方派遺專業人員前來的公文往返、時間等待中,期待能夠多做些什麼,幫助學生一些。 我會跟老師們聊,學生在
Thumbnail
如果你已經有過諮商經驗,你還記得自己是怎樣看待這個過程的嗎?或者,還沒有諮商過但曾經在心中動念過的你,又是怎樣想像未來的自己踏進諮商室的經驗呢? 在 Carl Rogers 的人本主義及後現代思潮的吹拂下,過去諮商時二人就坐在正對面、椅子對椅子的格局有了改變,椅子變成呈現 90 度以上的斜角,中間放
Thumbnail
如果你已經有過諮商經驗,你還記得自己是怎樣看待這個過程的嗎?或者,還沒有諮商過但曾經在心中動念過的你,又是怎樣想像未來的自己踏進諮商室的經驗呢? 在 Carl Rogers 的人本主義及後現代思潮的吹拂下,過去諮商時二人就坐在正對面、椅子對椅子的格局有了改變,椅子變成呈現 90 度以上的斜角,中間放
Thumbnail
治療室內,只不過是人們(不論是個案,還是治療師)一日浮生內的吉光片羽;但這些片刻,可以讓我們見證與面對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生命疑問:痛苦、孤獨、老去、死亡與意義。
Thumbnail
治療室內,只不過是人們(不論是個案,還是治療師)一日浮生內的吉光片羽;但這些片刻,可以讓我們見證與面對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生命疑問:痛苦、孤獨、老去、死亡與意義。
Thumbnail
如果說,我們在學校、實習、臨床經驗與各種(很燒錢)的工作坊,奠基與配備的必要的學識、技術與理論,是我們在臨床實務工作中的最佳工具與利器;那始終願意「愛著」、「陪著」個案與他們的問題,便是我們的魔法般的終極武器。
Thumbnail
如果說,我們在學校、實習、臨床經驗與各種(很燒錢)的工作坊,奠基與配備的必要的學識、技術與理論,是我們在臨床實務工作中的最佳工具與利器;那始終願意「愛著」、「陪著」個案與他們的問題,便是我們的魔法般的終極武器。
Thumbnail
理論、發展與多樣性。 主編:Sondra Smith-Adcock&Catherine Tucker,譯者:陳增穎。 2021年1月初版印刷。
Thumbnail
理論、發展與多樣性。 主編:Sondra Smith-Adcock&Catherine Tucker,譯者:陳增穎。 2021年1月初版印刷。
Thumbnail
之前理科太太因為販賣諮商100多小時的筆記一事,引起話題討論,其中購買的人很多,但也受到專業的撻伐的聲讓。 這件事可以分為兩方面討論,第一,筆記到底有沒有用,第二,這樣做好不好?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要先說到諮商界就有大師做過類似的研究,歐文•亞隆是諮商界使用存在主義治療學派的大師,他就是那種很有聲望
Thumbnail
之前理科太太因為販賣諮商100多小時的筆記一事,引起話題討論,其中購買的人很多,但也受到專業的撻伐的聲讓。 這件事可以分為兩方面討論,第一,筆記到底有沒有用,第二,這樣做好不好?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要先說到諮商界就有大師做過類似的研究,歐文•亞隆是諮商界使用存在主義治療學派的大師,他就是那種很有聲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