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的治療日記|愛著個案和他們的問題吧!

2023/02/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記得那是在碩三全職實習的團體督導,同學連續報告好幾次的兒童遊戲治療個案。在治療上苦無進展,更直白一點說,簡直是原地踏步,絲毫沒有改變——個案始終似乎沒有想要理會治療師的意思。
班級討論的氣氛,從頭幾次同學們總爭先恐後熱絡給出建議、技巧與觀點,到後來大家都安靜沉默覺得束手無策。我們試過用教科書上的各種理論文獻想要突破這樣的困境,然而下次同學再次報告時——一切一樣。全班陷入一種「沒有想到任何方法」「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困境。
更甚至,連帶領我們的教授,對此情形也苦思皺眉了起來。
後來,教授只冷靜地給予了這樣的意見: 「什麼方法都試過了,都沒有用的話,我們只能持續不斷嘗試貼近、了解與靠近個案,不論用什麼方法、技巧或說什麼話,只要帶著這樣的態度與個案互動,個案肯定會逐漸感受到的。
記得在台下聽道的我,內心同時蹦出兩種想法:
「我們只能這樣了嗎?」
「這樣做真的可行嗎?」
Photo by Towfiqu barbhuiya on Unsplash
後來,開始執業後,對於治療的困境與阻礙,遇到更多而從未變少。
身為新手臨床心理師的我,在心理治療這條漫長的路上,常常深陷「懷疑自己進行的治療是否有療效?」「個案似乎都在原地踏步,我要如何催化個案產生改變?」等苦惱,甚至在一些無力的時刻,會對自己的治療能力與技術產生自我懷疑。
神奇的是,我與自己的督導討論所遇的難題與懷疑時,標榜「不是走人本、溫暖取向」的督導,卻說出了我需要、讓我感到溫暖與被接納的話:
「做這一行到後來,會發現,只要你沒放棄個案,你就能找到出路。」
「只要個案願意來,不論過程如何,就可能有一天會有效。」
在各種教科書、文獻分析探討,都會指出不論是什麼心理學派與療法,都會認同心理治療成功的因素,最關鍵之處是在於治療師與個案之間的關係
存在主義治療大師歐文.亞隆(Ivrin D. Yalom)在他的著作《存在心理治療》一書導論開頭便提到,治療師總會在治療裡面「撒入一些關鍵重要、但難以理解、私底下的內容、屬於正式理論外、沒被書寫下來、也無法明確教導的『東西』。」,甚至有些治療師並不知道自己使用了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就像能使烹飪菜餚之能有「獨家最佳風味」的「香料」一樣,使心理治療「真正的有效」。
如果說,我們在學校、實習、臨床經驗與各種(很燒錢)的工作坊,奠基與配備的必要的學識、技術與理論,是我們在臨床實務工作中的最佳工具與利器;那願意始終「愛著」、「陪著」個案與他們的問題,便是我們的魔法般的終極武器,是我們的獨家香料。
如今回頭看,在碩三那場團體督導,教授所說的那一番話,關於只要我們持續愛著、貼近著個案,不論用什麼方法,他們總有一天會感受到。
現在的我,開始相信「這樣總會可行」
對於自己「能有能力這樣愛著」個案與他們帶來的問題,而感到幸運且榮幸。
攝影師:thevibrantmachine: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3066868/
※本文標題「愛著個案和他們的問題」,這樣的說法,在我印象中是在歐文.亞隆(Ivrin D. Yalom)著作《生命的禮物》所提到。
Written 熱血小隊員

※「心理師的治療日記」全新專題,將會收錄心理雜貨鋪裡面兩位心理師,在做心理治療/心理諮商,歷程中的體悟與反思,作為紀錄與分享,歡迎追蹤。
※本文產出感謝此專題的 忙碌小員工,陪我一起修改文字內容細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心理雜貨舖
心理雜貨舖
兩個還是有點菜菜、年資一年的臨床心理師,給你各式各樣、雜七雜八(?)的「心理雜貨舖」。一位是心理探險隊的 熱血小隊員, 一位是山海四處行的 忙碌小員工。如果需要聯絡我們,信箱:[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