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這個小孩把我們的心聲寫出來了」──那些小孩寫的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上週參與臺北詩歌節「詩人進校園」的活動,我想著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可以帶這群學生做些什麼?這是一群六年級的孩子。我想著,如果我跟他們只會見一次面,那麼關於詩這個東西,我最想分享的是什麼?我想著小學時候讀到的詩,詩人感覺是很遙遠的人。我想,我想跟小孩分享──寫詩的人不是很遙遠的人,他們的詩也不是很遙遠的詩。

我從自己的筆名先說起。

我在白板上寫了「廖瞇」。我把「瞇」這個字圈起來,我說,這個字是我給自己在寫作上的名字。「這個字不是貓咪的咪喔,它跟貓咪的咪長得不一樣,意思也不一樣。你們有人知道這個字的意思嗎?」

有人馬上舉手,「我覺得它跟眼睛有關。」
又另一人舉手,「跟眼睛有關。」

raw-image

我說對唷,這個字跟眼睛有關。你看這個字,是一個「目」,跟一個迷路的「迷」。「眼睛迷路。」我說,「所以『瞇』這個字是眼睛的一個動作,讓眼睛不會迷路。你們什麼時候會瞇眼睛?」

有小孩說太陽很大的時候,有小孩說風沙很大的時候,有小孩說看不清楚的時候。

「嗯,太陽很大、風沙很大的時候,我們會瞇眼睛來保護眼睛。那,看不清楚的時候為什麼要瞇眼睛?」我問。

「這樣可以看得比較清楚。」小孩說。

噢,太好了,有小孩說出我心裡的答案。我說對,看不清楚的時候,瞇眼會看得比較清楚,這就是我用這個字當筆名的原因。「我覺得寫詩不一定要用很厲害或很華麗的文字,我覺得『觀察』是更重要的事。那個觀察不是只是看過去而已,而是仔細的看──看不清楚的地方,仔細的看;遇到不了解的事情,慢慢的想。」我說,「我用瞇作為名字,來提醒自己細細的看,慢慢的想。」

誰可以寫詩?

接著我問:「你們覺得詩人是一種職業嗎?」會這樣問是因為,我小時候以為有一種人是專門寫詩的,然後靠寫詩工作賺錢。「不是啊!」小孩不約而同的說。嗯,顯然這群小孩比我從前聰明。

我說嗯,詩人確實不是一種職業,職業的意思是他可以靠寫詩賺錢,「但其實寫詩不一定可以賺錢,就算有賺錢也賺不到多少錢。既然寫詩賺不到什麼錢,那這些寫詩的人幹嘛還要寫?」

我一說完,馬上好幾隻手舉起來。這個學校的學生發言很踴躍,我必須走來走去遞麥克風。

「因為興趣。」「因為有成就感。」「因為需要抒發。」「因為覺得不得不寫。」小孩們劈哩啪啦說出自己的想法。聽起來,他們覺得寫詩是因為有感覺想寫。

「那你們覺得幾歲開始可以寫詩?」我問。

說完後我覺得這個問題的問法有點不太對,意思好像幾歲以上可以幾歲以下不行的感覺。我換了個問法,我說,我認識的寫詩的人,有大人,也有小孩,「你們要不要猜猜年紀最小的大概幾歲?」

「十五歲」、「十歲」、「兩歲……」有學生說兩歲。我說哇,兩歲,兩歲只要有感覺也可以寫詩對嗎?只要有人幫他把字寫下來?小孩點頭。接著有小孩說,「只要會寫字,就可以寫詩。」

我不否認我的問題有引導的企圖,因為我確實希望小孩對詩這件事的想像是──每個人都可以寫詩,只要想寫他就可以去寫,寫得好不好是以後才需要去關心的事。但我沒想到會有小孩說出「只要會寫字,就可以寫詩」這樣的回答,他的回答將這個教室裡的小孩,導向了我期待的方向。

「只要會寫字,就可以寫詩。」「那這樣這個教室裡所有的人都會寫詩囉!」我順著小孩的話說。

給小孩抽籤用的詩籤與詩筒。詩歌節工作人員幫忙做的,感覺非常專業。

給小孩抽籤用的詩籤與詩筒。詩歌節工作人員幫忙做的,感覺非常專業。

小孩往我期待的方向走,或許接下來的討論會更進入狀況?我拿出詩籤,「我今天準備了很多詩給大家抽,這些作者中有各式各樣的人,有臺灣人、有日本人、有印尼人;有大人、也有小孩;有導演、會計師、看護工……」「他們不一定有出過詩集,但同樣的是,他們都在生活中發現或感覺到一件對他們來說,重要的事,他們想寫成詩跟大家分享……」

「等一下我們要做的活動是分組抽詩籤,然後大家討論抽到的詩,你們覺得是什麼樣的人寫的?是大人還是小孩?男生還是女生?你們覺得作者在什麼樣的狀態下寫的?你讀完之後的感覺是什麼?」我把籤筒遞給第一排的小孩,「誰想先試抽看看?」

抽籤這件事是這樣的,只要做成籤,大家就搶著抽。
他們抽到的第一支籤是〈生死〉。

raw-image

我請小孩讀出來,並請詩歌節的工作人員將詩打在投影幕上,好讓所有的小孩都可以讀到詩──

火柴不點就不會死
火柴不點就會死

花不開就不會死
花不開就會死

不出生就不會死
不出生就會死

小孩唸的時候,我一邊聽一邊想,小孩不曉得能不能體會這首詩想說的東西?我聽著小孩一邊唸一邊疑惑的聲音,聽起來好像在想。「有人想要說說這首詩在講什麼嗎?」我本來以為會很少人舉手,結果好多隻手。

「那個火柴啊,如果你不點,它就不會燃燒,就不會燒完。可是如果你不點它,它就好像沒有活過一樣。」一個小男孩說。

我不確定其他舉手的小孩是怎麼想,但這個小男孩把想法說得好清楚!接著我問他,那麼花呢?那麼人類呢?小孩說,跟火柴一樣。

小男孩說得簡潔,卻很有力,幾乎不需要我多做解釋。於是我接著問,那你們要不要猜猜作者是什麼樣的人?在什麼狀態下寫的?

「是個老人。」「他可能得了絕症。」「他在思考人生的意義。」「他覺得他快要死了,他在思考。」

小孩在講的時候,我笑出來。最後我說,「這首詩的作者是我。」小孩全都睜大了眼睛。

我說我不是老人,也沒有得癌症,「不過,我確實是在思考生命。」我分享了自己是在什麼情況下寫下這首詩:「有一天我在整理房間,我發現抽屜裡有好幾盒火柴。你們有看過火柴嗎?火柴這種東西現在很少了,我就想,我要好好保存才是。但是當我這麼想的時候,我突然想到另一件事──那這些被保存下來但從來沒有擦出火花,從來沒有燃燒過的火柴,算是活的還是死的呢?」

「於是我把我對這件事的思考,寫成了詩。」

我看著小孩,有人露出「喔」的表情,那種表情像是聽到一件沒聽過的事,發現一個沒見過的生物。

他們讀到些什麼?

接著我請小孩分組,去討論他們抽到的詩,去感覺作者是什麼樣的人,在什麼狀態下寫的。這沒有標準答案──我的意思是,作者當然確有其人,但討論的目的並不是要小孩猜出真正的作者(怎麼可能猜得出來),而是透過討論去深入的讀詩,去接近作者的內心世界,並將自己讀詩時的感覺與想法寫下來。

raw-image

學生們討論的時候,我四處走動去聽他們的討論。有些小組討論的方式是把每個人的想法寫下來;有些是綜合討論後,寫下共同的想法;也有逐一分析句子的(我倒沒想到他們有人會這麼做)。後來我請他們分享,我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儘管這批詩籤的作者有大人有小孩,但他們大部分都猜是小孩寫的。

其中一組學生抽到鴻鴻的〈學習單〉。

聽完一個故事
要寫學習單
讀完一冊繪本
要寫學習單
看完一部電影
要寫學習單
爬完一座山
要寫學習單

老師,你看過的學習單
多過我們任何人
你從我們的學習單上
學到了什麼?

蝸牛爬到高高的樹頂
牠寫了什麼學習單?
鮭魚游回遙遠的故鄉
牠寫了什麼學習單?
風吹進破了的教室窗戶
它寫了什麼學習單?
不,風只吹走了我們的
我們的學習單

讀完這首詩,請交一份學習單。(節錄)

我請學生把抽到的詩讀出來,然後說說他們讀完這首詩的想法。

raw-image

那組小孩全是女生,她們推著笑著要推誰出來分享。最後一個小女孩出來,她大聲的唸:

「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小女孩寫的。老師在上課時叫大家寫詩,然後這個小孩寫的時候覺得很崩潰。」小女孩最後說:「我們覺得這個小孩把我們的心聲寫出來了,謝謝這個小孩。」

我聽完後忍不住笑,因為這首詩的作者是鴻鴻。我說,你們覺得這首詩寫出了你們的心聲啊!那這首詩的作者一定很開心。「不過,這首詩的作者是一個大人喔,他是這個詩歌節的主辦人。」我說。

小孩聽了很驚訝:「大人?」「主辦人?」我說對呀,他是個大人,他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寫詩了,他很關心教育,也很了解小孩的心情。

接著我問還有沒有其他組想要分享?一組男孩組舉手。他們抽到的詩是蔡仁偉的〈發言〉。

釘書機發現自己說錯話
想把話收回來
可是白紙上已經有兩個洞
raw-image

同樣他們推派了一個小孩唸詩,唸完後他分享了他們的想法。這組記錄的方式很特別,他們用拆解的方式去讀詩:「我們覺得這首詩的作者是個男孩。這個男孩自己就是詩裡面寫的釘書機,釘書機指的就是他自己,釘書針是說出來的話,洞是傷害,白紙就是被他傷害的人。」

raw-image

我聽了覺得好厲害。我接過他們的紙來看,「哇,你們一一對照裡面的比喻喔。」我看著上面的記錄:「很日常,很深奧的意思是?」「就是很生活化,可是又很深奧。」小男孩說,「我們覺得這首詩比喻得不錯。」我說你們也分析得很不錯。說話的小男孩翹起雙手大拇指指著自己,「我們超棒!」我聽了忍不住笑出來。

接著又聽了好幾組學生的分享。我在想,這些小孩在讀詩的時候,會不會因為覺得寫這些詩的人都是小孩,所以他們可以很自在的評論?其他組學生有抽到中島芭旺的句子,也有抽到我帶的寫作課學生小D寫的詩,也有印尼移工Ellen的詩,也有我的詩。他們對這些詩似乎都很有感,都覺得好像是小孩寫的詩,是因為我特別選了跟作業、跟功課、跟生命、跟家人有關係的詩嗎?

寫下自己的詩

等到大家都分享的差不多了,最後,我請他們寫下「自己的詩」。

我說,今天我們讀了好多詩,你們可以回想自己讀詩的時候的心情,你想到了什麼?你有沒有什麼也很想要寫出來的東西?或是你有了什麼靈感想要改編某一首詩?你想要寫什麼都可以。我一邊說,一邊把紙發下去。

「我現在把紙發下去,不過這不是功課,也不是作業,不是一定要寫的東西。但是如果你有感覺,你有很想要寫的東西,你可以把它寫下來,我們會把它做成像剛剛那樣的詩籤,給別人抽,跟大家分享。」

raw-image

其實我不確定到底有多少小孩會寫?會不會他們讀得很開心但都不想寫?沒想到好多人都寫了,寫到下課時間快到了結果來不及分享。我說,啊已經要下課了,沒辦法讀所有人的詩,我抽三張來唸好嗎?結果小孩們大叫抽我的抽我的:「抽下面的!」「我的在中間!」我發現裡面有好多跟作業、跟功課有關的詩,也有大人跟小孩的關係的詩,有思考人生的詩,也有好笑的詩,改作的詩。

raw-image
  • 作者劉文慈,改作自鴻鴻的〈學習單〉。其實文慈還寫了另外兩首,都是屬於調皮的詩。
raw-image
  • 作者朱朱。我猜是受到鴻鴻〈問答〉一詩的影響──「是誰把我們塞給老師? 是誰把老師塞給我們?是誰把考卷塞給老師?是誰把考卷塞給我們?」
raw-image
raw-image
  • 作者:政宏。〈發光〉與〈人生〉都是他的作品。政宏總共寫了四首詩,都短短的,都是四句。這是其中兩首。還有一首是〈辛苦〉:大人都說自己辛苦/也都說自己好累/都會說體諒小孩/卻沒能親身體驗
raw-image
  • 作者沒有寫名字。在課堂上我們讀到中島芭旺的句子:「『小孩要聽大人的話。』有大人會說這種話讓我好吃驚,有老師會說這種話讓我好吃驚。分明大家都是人。」我猜是這段話讓這個小孩寫了〈為什麼〉。我不確定小孩想得多深,但這首詩很深,尤其是它的結尾。
raw-image
  • 作者沒有寫名字。這首詩是改作自蔡仁偉的〈封閉──寫給校園霸凌〉。〈好奇的心〉在最後剛好被抽出來讀,一讀完全場哄堂大笑。
raw-image
  • 作者:阿杜恩。啊,怎麼說呢,我只能說太精準了!插畫也很厲害。
raw-image
  • 作者沒有寫名字。這篇是下課後我在回程的路上讀到的,是少數與當天課堂上的詩沒有關係的詩。不解釋,我覺得很強。
raw-image
  • 作者沒有寫名字。同樣,我也不曉得小孩想到多深,但那句「是父母?還是自己?」的提問,將整首詩帶到哲學的層次。
raw-image

那像是一個大家都很需要寫的時刻。小孩平常好像都不想寫?但今天的詩似乎打到他們了?我想可能是詩的內容,可能是他們一起討論所以更有感覺?

有時好像會有這樣的時刻,一種很想要說的氛圍。時間太短,我來不及請這些小孩一一分享他們寫的詩,以及寫詩時的心情。但我從他們寫的東西感覺到,他們似乎被打開了一點什麼,那似乎是與感覺有關的東西。

  • 照片來源:2018臺北詩歌節、與成德國小的江將老師。謝謝他們的隨堂記錄。

更多「那些小孩寫的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Linda Lin-avatar-img
2021/02/15
您好~我是台東大學兒童文學在職專班的碩士生,很欣賞您教詩的教法,因為在做幼兒童詩的行動研究,想引用您教詩的技巧,做為我論文第二章的文獻參考其中一個教學例子,會列您的來源出處,不知道可以嗎?
鄭淑芬-avatar-img
2019/10/01
過一年再讀此文,還是被震撼。 對於效果為何好,我有個小小想法:是不是因為詩籤的詩的批判力道都很強? 很反叛,挑起讀者對生存現況的批判意識。 但若把這詩去學校,會怕冒犯老師⋯⋯ 我是小孬孬⋯⋯
廖瞇-avatar-img
發文者
2019/10/01
我覺得你的猜測很有可能,因為那些詩都很直接,而且與小孩有關,所以小孩很能感受。 你提到會不會冒犯老師,本來我也有一點點小小的擔心。但兩次在學校帶小孩讀這些詩的經驗,我覺得學校老師的反應都還ok,我想,只要在分享的時候,讓人覺得那是真誠的心聲,而不是故意要批評或是傷害誰,我覺得大部分的人或許都可以感受到那些詩想要表達的心情。
洪尚叡-avatar-img
2018/09/27
我覺得是一篇很棒的現場教課範本,收藏起來,找一天如法炮製
廖瞇-avatar-img
發文者
2018/09/27
歡迎 :)
鄭淑芬-avatar-img
2018/09/21
妳真是個很棒的inspirer!
廖瞇-avatar-img
發文者
2018/09/21
謝謝 :)
avatar-img
廖瞇的沙龍
475會員
140內容數
我想知道當我跟小孩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對他們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小孩會不會真的就都不寫了;還是,因為寫作這件事的權力回到自己手中,小孩反而因此可能愛上寫作?
廖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14
有了想法,不一定會做出來,而「創作」就是一種將想法實踐的過程,僅僅有想法是不夠的。因此,在這次蒲公英深耕計畫中想做的就是──陪伴孩子們將他們的點子生出來,將原本只存在於腦袋的想法,實際化為可見的作品;而這樣的過程若是正向經驗,或許有可能在未來的某天,成為將創作付諸實現的力量。
Thumbnail
2021/06/14
有了想法,不一定會做出來,而「創作」就是一種將想法實踐的過程,僅僅有想法是不夠的。因此,在這次蒲公英深耕計畫中想做的就是──陪伴孩子們將他們的點子生出來,將原本只存在於腦袋的想法,實際化為可見的作品;而這樣的過程若是正向經驗,或許有可能在未來的某天,成為將創作付諸實現的力量。
Thumbnail
2020/01/07
我發現小孩敢不敢寫,跟大人真的有很大的關係。這次我去台東的兩間小學,其中有一間學校的老師聽到小孩的詩裡有髒話也沒關係,坐在後面靜靜的聽然後偷笑。而另外一間學校的某個老師,他一直問小孩有沒有學到東西?「你們那麼吵怎麼有辦法學到東西?你們到底有沒有學會寫詩的方法?」
Thumbnail
2020/01/07
我發現小孩敢不敢寫,跟大人真的有很大的關係。這次我去台東的兩間小學,其中有一間學校的老師聽到小孩的詩裡有髒話也沒關係,坐在後面靜靜的聽然後偷笑。而另外一間學校的某個老師,他一直問小孩有沒有學到東西?「你們那麼吵怎麼有辦法學到東西?你們到底有沒有學會寫詩的方法?」
Thumbnail
2019/09/24
〈為什麼〉 為什麼女護士是護士 男護士是男護士 為什麼女醫生是女醫生 男醫生是醫生 我唸完這位同學的詩之後,有小孩說:「這不是跟你的〈為什麼〉很像?」有小孩說這是在造樣造句嗎?
Thumbnail
2019/09/24
〈為什麼〉 為什麼女護士是護士 男護士是男護士 為什麼女醫生是女醫生 男醫生是醫生 我唸完這位同學的詩之後,有小孩說:「這不是跟你的〈為什麼〉很像?」有小孩說這是在造樣造句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快樂。悲傷。恐懼。灑下看似平凡的詞彙,我期待它們在每顆心靈上將各自伸展綻放的模樣。
Thumbnail
快樂。悲傷。恐懼。灑下看似平凡的詞彙,我期待它們在每顆心靈上將各自伸展綻放的模樣。
Thumbnail
有了想法,不一定會做出來,而「創作」就是一種將想法實踐的過程,僅僅有想法是不夠的。因此,在這次蒲公英深耕計畫中想做的就是──陪伴孩子們將他們的點子生出來,將原本只存在於腦袋的想法,實際化為可見的作品;而這樣的過程若是正向經驗,或許有可能在未來的某天,成為將創作付諸實現的力量。
Thumbnail
有了想法,不一定會做出來,而「創作」就是一種將想法實踐的過程,僅僅有想法是不夠的。因此,在這次蒲公英深耕計畫中想做的就是──陪伴孩子們將他們的點子生出來,將原本只存在於腦袋的想法,實際化為可見的作品;而這樣的過程若是正向經驗,或許有可能在未來的某天,成為將創作付諸實現的力量。
Thumbnail
有的人文字充滿畫面,有的人寫下誠實的心,有的人擅長添加想像,每一個人,握著筆的時候,都能寫出只有他能寫出的東西,表達心裡的想像與感受,以一首詩將自己安放。 一首詩的形狀,就是書寫者心的形狀。
Thumbnail
有的人文字充滿畫面,有的人寫下誠實的心,有的人擅長添加想像,每一個人,握著筆的時候,都能寫出只有他能寫出的東西,表達心裡的想像與感受,以一首詩將自己安放。 一首詩的形狀,就是書寫者心的形狀。
Thumbnail
小尋寫了一個愛 我說 心好像少一點 小煦說 又的旁邊少一畫 小尋說 這是小尋的愛 跟你的愛不一樣 小煦聽了 也寫了一個愛 「你看我的愛長這樣」 小尋的愛 跟小煦的愛 跟我的愛 都不一樣
Thumbnail
小尋寫了一個愛 我說 心好像少一點 小煦說 又的旁邊少一畫 小尋說 這是小尋的愛 跟你的愛不一樣 小煦聽了 也寫了一個愛 「你看我的愛長這樣」 小尋的愛 跟小煦的愛 跟我的愛 都不一樣
Thumbnail
我發現小孩敢不敢寫,跟大人真的有很大的關係。這次我去台東的兩間小學,其中有一間學校的老師聽到小孩的詩裡有髒話也沒關係,坐在後面靜靜的聽然後偷笑。而另外一間學校的某個老師,他一直問小孩有沒有學到東西?「你們那麼吵怎麼有辦法學到東西?你們到底有沒有學會寫詩的方法?」
Thumbnail
我發現小孩敢不敢寫,跟大人真的有很大的關係。這次我去台東的兩間小學,其中有一間學校的老師聽到小孩的詩裡有髒話也沒關係,坐在後面靜靜的聽然後偷笑。而另外一間學校的某個老師,他一直問小孩有沒有學到東西?「你們那麼吵怎麼有辦法學到東西?你們到底有沒有學會寫詩的方法?」
Thumbnail
「你們覺得幾歲可以寫詩?」有人說十歲,有人說三歲。有個女孩大聲的說:「只要會寫字,就會寫詩!」說完後女孩偷偷的笑。我一邊想著她笑的意思,一邊接著說:「所以在座的同學都會寫詩囉?」女孩急著說:「我的意思是,只要會寫字,就會寫『詩』那個字啦!」我說我知道喔,「不過我覺得你說的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句詩耶」。
Thumbnail
「你們覺得幾歲可以寫詩?」有人說十歲,有人說三歲。有個女孩大聲的說:「只要會寫字,就會寫詩!」說完後女孩偷偷的笑。我一邊想著她笑的意思,一邊接著說:「所以在座的同學都會寫詩囉?」女孩急著說:「我的意思是,只要會寫字,就會寫『詩』那個字啦!」我說我知道喔,「不過我覺得你說的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句詩耶」。
Thumbnail
四到六歲文字課的那群小孩,他們明白什麼是自主學習嗎?這很難說。但我們嘗試建立一個環境,能讓他們真實表達自己的心情──而在我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也發現到自主學習的可能。
Thumbnail
四到六歲文字課的那群小孩,他們明白什麼是自主學習嗎?這很難說。但我們嘗試建立一個環境,能讓他們真實表達自己的心情──而在我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也發現到自主學習的可能。
Thumbnail
我發現給小孩「自由的」「大量的」閱讀,他們自己會從裡面找到特別有所感受的東西,他自然會從中去吸收他需要的養份,自然會去觀察那首詩是怎麼寫的、是怎麼用比喻的、或是節奏是怎麼樣的。他在「不知不覺」下(其實是有知有覺的)就被影響了,根本不用刻意「去學」。
Thumbnail
我發現給小孩「自由的」「大量的」閱讀,他們自己會從裡面找到特別有所感受的東西,他自然會從中去吸收他需要的養份,自然會去觀察那首詩是怎麼寫的、是怎麼用比喻的、或是節奏是怎麼樣的。他在「不知不覺」下(其實是有知有覺的)就被影響了,根本不用刻意「去學」。
Thumbnail
「洗澡完,請寫一份學習單。寫完功課,請寫一份學習單。寫完一份學習單,請再寫一份學習單。再寫完一份學習單,請再寫一份學習單。請問,要寫多少的學習單?看完這首詩,請寫一份學習單,寫完學習單再寫一份學習單……你有完沒完啊!」
Thumbnail
「洗澡完,請寫一份學習單。寫完功課,請寫一份學習單。寫完一份學習單,請再寫一份學習單。再寫完一份學習單,請再寫一份學習單。請問,要寫多少的學習單?看完這首詩,請寫一份學習單,寫完學習單再寫一份學習單……你有完沒完啊!」
Thumbnail
全人實驗中學詩歌朗讀會   「那從來都只是個起頭而已。」   一個剛唸完自己詩句的女孩說,她接下別人起頭交給她的詞語,她卻無意參照,只是專注的鑽孔削邊,將它徹底變造。   接續不重要,完整也不重要,
Thumbnail
全人實驗中學詩歌朗讀會   「那從來都只是個起頭而已。」   一個剛唸完自己詩句的女孩說,她接下別人起頭交給她的詞語,她卻無意參照,只是專注的鑽孔削邊,將它徹底變造。   接續不重要,完整也不重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