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臺文天文臺】徐淑賢:櫟社與它並不廢材的文青夥伴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藏品/陳雲程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當臺灣步入日治時期,過去孜孜向學、為求功名的傳統文人,一夕之間失去未來的舞台,有些人選擇自我放逐、有些人選擇重新磨合,也有一些人秉持所學帶動潮流,1901年成立的櫟社便是一個以此為自許,以古典文學帶動日治時期臺灣詩社、詩人交流,並對時代具有高度敏銳與關懷的古典詩社。
  櫟社組織嚴謹,成員互動密切,更有記錄詩社活動的意識,不僅多次在詩會時透過攝影為詩社成員留下紀念,更在成立10、20、30、40週年時,皆舉辦頗具意義的紀念活動。本次介紹的《櫟社第一集》,正是櫟社20週年時集結32位社友的作品集,更錄有創社成員,與歷來重要社員之照片,展現了櫟社活躍期的活動成果,為詩社留下了具里程碑價值的紀錄,也對於我們今日理解日治時期臺灣古典詩社提供了重要資訊。

一身所學,已昨是今非。  
  櫟社是日治時期臺灣最具代表性的詩社之一,1901年由臺中霧峰林家林癡仙、林幼春、賴紹堯發起,取難以為人所用的櫟木為社名,比喻政權轉移後的臺灣傳統文人,一身所學已昨是今非。
櫟社取難以為人所用的櫟木為名,比喻政權轉移後的臺灣傳統文人,一身所學已昨是今非。
(藏品/陳雲程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若僅僅用莊子於〈人間世〉篇中,對櫟樹乃不材之木的理解,去認識這個與臺北瀛社、臺南南社三足鼎立的重要詩社,似乎只能看見在日本政權來臺後,創社者對自身學識再難施展的灰心與自我挖苦。但實際上,成員們的活力與彼此砥礪的心情,正在一次次活動中透露出來,包括舉行定期詩會、制定社則、選拔社長,甚至由社員往外與其他文友成立詩會、文會,再帶著這些組織回頭與櫟社互動等等。
  大約自1920年起,櫟社成員組織漸趨穩定,多次在林子瑾的瑾園(今臺中市東區大智路104號)討論成立20週年的紀念活動,1921年發行社員紀念章、1922年鐫刻二十周年紀念題名碑立於霧峰萊園,1924年編成社友詩選,印行為《櫟社第一集》。
  《櫟社第一集》由傅錫祺蒐集、林幼春編輯、陳懷澄題字,收錄了包括林癡仙、賴紹堯、林幼春、蔡啟運、呂敦禮、傅錫祺、陳滄玉、陳懷澄、林仲衡、莊太岳、莊雲從、張棟梁、王學潛、黃炎盛、鄭汝南、蔡惠如、林載釗、張麗俊、袁炳修、陳錫金、連橫、林獻堂、呂蘊白、林少英、蔡子昭、施肖峰、丁式周、林作敬、林耀亭、張玉書等32位故、存社友的作品,共617首。若單獨看待這樣一本臺灣傳統文人古典詩選集,或許會以為它不過就是一群過氣文人的取暖之作,但若將這本詩集放回1920年代的臺灣,它所存在的意義則完全不同。
若單獨看待這樣一本臺灣傳統文人古典詩選集,或許會以為它不過就是一群過氣文人的取暖之作,但若將這本詩集放回1920年代的臺灣,它所存在的意義則完全不同。
(藏品/陳雲程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1920年代的臺灣,正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民族自決風潮,也正在新文學、新文化、新風俗的革新與波動中,摸索自己的定位與可以發聲方式與空間。大力投入臺灣文化協會的林獻堂,正是櫟社創社者林癡仙的堂弟、林幼春的堂叔,自己也是櫟社的成員。
  《櫟社第一集》的刊印,不僅是櫟社成員內部的紀念之舉,更是櫟社作為一個具有號召性的文化戰隊,在這麼多年的組織運作中,再一次華麗登台。此次刊印300冊,印有創社20年間的社友照片與社友的創作成果。透過將這些詩集分送全臺詩社與圖書館,櫟社使用在帝國控管的空間之中可以操作的手法,向文學與文化圈宣告成立20週年的臺中櫟社所具備的文學動能和團隊運作能力。他們早在當今各種偶像團體產生之前,就已經有成立「文青」團體的意圖。
  當然,這支華麗的「文青」團體,其實組成人員難以「青年」稱之。出生於1870年代至1880年代的他們,活到了1920年代,多已40、50歲,但也是這樣的年歲,使他們親身經歷改隸的動盪。在攜帶家人逃難遷徙、重建家園的過程裡,他們逐漸長成各自家族的中流砥柱。他們處於多重壓力的夾縫之中,殖民政權的監控管束,家族維繫,支持新文學、新知識份子,推動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與臺灣文化啟蒙等政治活動。但他們仍堅持文學創作,維持多年古典詩社運作,轉出一條古典文學與文化傳承的道路。
(藏品/陳雲程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但這條道路終究艱險難行,日本帝國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宣告臺灣進入戰時體制,所有與官方意志不符的創作在黑霧籠罩下灰飛煙滅,古典文學在官方「前進大陸」的口號下被迫成為了戰爭中溝通、宣傳的工具,有些人轉化各種典故潛伏於創作中,有些人則降低發表,然戰爭的嚴峻到1940年愈趨轉烈,對於古典文學創作題材影響加劇,詩人們的處境愈見困難。
  1943年秋天,櫟社為紀念創社40週年出版《櫟社第二集》,卻遭沒收銷毀、禁止發行。根據鍾美芳口訪莊幼岳的紀錄,以及時任社長的傅錫祺收於《鶴亭詩集》中的創作可知,此集延續《櫟社第一集》習慣,選錄已故、生存社員共32人,合計531首詩。陳逢源曾留有一本,但如今也不知輾轉何方。在戰爭的高壓下,櫟社只能低調行事;戰後的櫟社成員雖有意重振,但終究因傅錫祺於1946年逝世,林獻堂1949年以治病之名遠渡日本,復歸沈寂。
  從櫟社與它的奮鬥夥伴漫漫40多年來,一點不顯灰心,反而積極經營、投入各項活動的歷程,也許我們可以重新回頭思考林癡仙當年以「櫟」為社名,回推《莊子・人間世》的原文去探究他的深意。或許癡仙期待的,正是透過櫟樹難以成材的外表,追求平穩生長至枝繁葉茂,以此轉換自己在人們心中的位置,成為有神靈意義的社樹。縱使因時代、因政治、因種種文學走向的變遷,這棵櫟樹最後還是被視為一棵無用之樹,凐沒在歷史之中,但「其有樂從吾遊者,志吾幟」。它所象徵的民間詩社活動,迄今,從北到南,仍然在保留在我們身邊,為推廣古典文學的認識與創作持續貢獻心力,勃發熱情。

★作家小傳
林幼春(1880-1939),名資修,字幼春,號南強,晚號老秋,臺中霧峰人,原籍福建平和。自幼聰穎好學,博覽群書,喜讀雜誌,其學識新舊兼具而長於詩文。目睹臺胞遭日人欺壓情形,激起高度民族思想,多作詩詠嘆,於是文名漸起,與丘逢甲、連雅堂並稱為臺灣三大詩人。1921年櫟社廿週年社慶,林幼春負責撰寫櫟社二十年題名碑碑文,主編《櫟社第一集》。

★延伸閱讀
★觀測員簡介
徐淑賢 花蓮人,國立清華大學臺文所博士生。曾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士紳的三京書寫:以 1930–1940 年代《風月報》、《南方》、《詩報》為中心》(2013)。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象徵日治的前奏旋律響起,一位將這些視為瑰寶的前驅者,踏上名為「臺灣」的南國島嶼,他以自身的母語文字,將聽聞的歌謠與民間故事一一採集並收錄下來,編輯整理後,出版了一本像是精選專輯的歌謠專書,要是沒有「他」的貢獻付出,或許我們都還無法忠實地重現當時臺灣的地景與風土。
    臺語是粗俗、沒有文化、無法用來講述高深學問的語言嗎?如果有人這麼講,就拿《內外科看護學》打他的臉(最好不要,這本書很珍貴)。距今已經超過一百年前的1917年,英國人戴仁壽醫師編寫了這本書,全書分40章、657頁、503張圖,內容包括解剖、生理、護理等學問,最驚人的是——整本書是用臺語寫的……
    「莎秧的鐘」原本只是一篇1938年的報導,敘述一名原住民少女幫忙日人教師搬行李的過程中失足墜溪而失蹤。這簡短的報導在軍國主義的時代中快速傳播,被改編成各式文學作品,且不斷傳奇化與美化的改寫,吳漫沙《莎秧的鐘》即是其中之一,但到了戰後,「莎秧的鐘」的故事又被認為是軍國主義的產物,而被醜化、淡化處理……
    坐在籐椅上寫作的作家似乎變少了,籐椅漸漸只出現在我們對老前輩作家的回憶裡。但臺靜農坐籐椅、林海音坐籐椅、鍾理和坐籐椅,都比不上葉石濤坐籐椅來得令人印象深刻。因為他的籐椅老舊、脫線、看起來不值錢(但彷彿很實用耐用),簡直和他重出文壇後的形象互為因果。於是它也成為後人回憶葉石濤的時候,不能忘記的一部份。
    小說家的本職可能是醫生、公務員、或認真煉製樟腦。但剛剛說的那位「斜槓先生」,我們對他最熟悉的作品,卻是台灣神怪大亂鬥的幻想小說。這位以幻想小說知名的文人,將三十年警察經歷撰寫成的《實話偵探秘帖》一書,難道不足以引發我們興趣嗎?透過本書,我們得以一窺這位文人豐富多元的斜槓人生。
    當象徵日治的前奏旋律響起,一位將這些視為瑰寶的前驅者,踏上名為「臺灣」的南國島嶼,他以自身的母語文字,將聽聞的歌謠與民間故事一一採集並收錄下來,編輯整理後,出版了一本像是精選專輯的歌謠專書,要是沒有「他」的貢獻付出,或許我們都還無法忠實地重現當時臺灣的地景與風土。
    臺語是粗俗、沒有文化、無法用來講述高深學問的語言嗎?如果有人這麼講,就拿《內外科看護學》打他的臉(最好不要,這本書很珍貴)。距今已經超過一百年前的1917年,英國人戴仁壽醫師編寫了這本書,全書分40章、657頁、503張圖,內容包括解剖、生理、護理等學問,最驚人的是——整本書是用臺語寫的……
    「莎秧的鐘」原本只是一篇1938年的報導,敘述一名原住民少女幫忙日人教師搬行李的過程中失足墜溪而失蹤。這簡短的報導在軍國主義的時代中快速傳播,被改編成各式文學作品,且不斷傳奇化與美化的改寫,吳漫沙《莎秧的鐘》即是其中之一,但到了戰後,「莎秧的鐘」的故事又被認為是軍國主義的產物,而被醜化、淡化處理……
    坐在籐椅上寫作的作家似乎變少了,籐椅漸漸只出現在我們對老前輩作家的回憶裡。但臺靜農坐籐椅、林海音坐籐椅、鍾理和坐籐椅,都比不上葉石濤坐籐椅來得令人印象深刻。因為他的籐椅老舊、脫線、看起來不值錢(但彷彿很實用耐用),簡直和他重出文壇後的形象互為因果。於是它也成為後人回憶葉石濤的時候,不能忘記的一部份。
    小說家的本職可能是醫生、公務員、或認真煉製樟腦。但剛剛說的那位「斜槓先生」,我們對他最熟悉的作品,卻是台灣神怪大亂鬥的幻想小說。這位以幻想小說知名的文人,將三十年警察經歷撰寫成的《實話偵探秘帖》一書,難道不足以引發我們興趣嗎?透過本書,我們得以一窺這位文人豐富多元的斜槓人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在台灣討論「現代詩」,討論的往往是「華文現代詩」,從而忽略了許多優秀的本土語言詩學實踐。閱讀黃明峯的《所在》,彷彿在聽作者娓娓道來一則則故事,同時領會許多具有新意的語言和形式;而閱讀杜信龍的《苦慼》,則像是遍覽作者內心對於不同人物和事件的感受,情感的展現非常豐沛,承接了以往台文詩的美學特質。
    Thumbnail
    旅居台東30天|關於山 坐公車經過鹿野到關山,行駛在山裡面很漂亮壯闊~看到很多條溪正值乾枯期,河床都很廣,如果有水就很美了。
    Thumbnail
    【只會看影片就是不會看書的人】:你要推廣閱讀風氣,你要首先讓書人見人愛,而不是把喜歡他的人都推走啊 【只會整天抱怨為什麼大政府爸爸不給他ubi的人】:你要推廣____(自行代入),你要首先讓人有生存的尊嚴啊,不是強迫人類去職場勞動啊 都同一副嘴臉是你要檢討,不是正常人要檢討。活該
    Thumbnail
    大學畢業其實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學習階段結束,對於還需要時間探索的人來說,它更像是一個港口,我們只是要從這裡航向大海,在抵達下一個停靠站之前,你想要漂流,或是想要遵循航線往前,都沒有問題。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為你自己想要活出的人生負責。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大文豪狄更斯的生平與台灣一些作家類似,早年當記者,之後編雜誌,他主編「一年四季」週刊,連載自己與其他作家的作品。這本周刊曾刊出美國淘金時期大西部見聞,第一篇開宗明義就說了:每個大西部小鎮都有報紙,至少兩份,一份專挺共和黨,一份支持民主黨,各有擁護,也互不相讓。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這是阿跨面專輯《心》第六首歌曲,內有歌詞台文(漢字+羅馬字)、詞彙整理。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在台灣討論「現代詩」,討論的往往是「華文現代詩」,從而忽略了許多優秀的本土語言詩學實踐。閱讀黃明峯的《所在》,彷彿在聽作者娓娓道來一則則故事,同時領會許多具有新意的語言和形式;而閱讀杜信龍的《苦慼》,則像是遍覽作者內心對於不同人物和事件的感受,情感的展現非常豐沛,承接了以往台文詩的美學特質。
    Thumbnail
    旅居台東30天|關於山 坐公車經過鹿野到關山,行駛在山裡面很漂亮壯闊~看到很多條溪正值乾枯期,河床都很廣,如果有水就很美了。
    Thumbnail
    【只會看影片就是不會看書的人】:你要推廣閱讀風氣,你要首先讓書人見人愛,而不是把喜歡他的人都推走啊 【只會整天抱怨為什麼大政府爸爸不給他ubi的人】:你要推廣____(自行代入),你要首先讓人有生存的尊嚴啊,不是強迫人類去職場勞動啊 都同一副嘴臉是你要檢討,不是正常人要檢討。活該
    Thumbnail
    大學畢業其實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學習階段結束,對於還需要時間探索的人來說,它更像是一個港口,我們只是要從這裡航向大海,在抵達下一個停靠站之前,你想要漂流,或是想要遵循航線往前,都沒有問題。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為你自己想要活出的人生負責。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大文豪狄更斯的生平與台灣一些作家類似,早年當記者,之後編雜誌,他主編「一年四季」週刊,連載自己與其他作家的作品。這本周刊曾刊出美國淘金時期大西部見聞,第一篇開宗明義就說了:每個大西部小鎮都有報紙,至少兩份,一份專挺共和黨,一份支持民主黨,各有擁護,也互不相讓。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這是阿跨面專輯《心》第六首歌曲,內有歌詞台文(漢字+羅馬字)、詞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