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想想咖啡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老師,請放下麥克風聽我說


通常,我們會認定講台上的老師很會講,而台下的學生很認真聽,是成功的教學典範;偏偏分數打出來,同班同學就還是有優劣不等的成績分布。

既然教師實施的條件是ㄧ樣的,人們會說,那麼必然是學生這端的專注或努力不同,甚至是才智有別,才會造成學習成果的差異。

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孩子們始終不明白自己為什麼就是學不會,大人也是霧裡看花,始終幫不上忙。ㄧ旦接受這樣的設定,無論家長是否接受孩子的成績,在學校的排名系統中,孩子已經對自己有所定義,烙印下「我就是這樣平庸的人」、「再怎麼努力也沒有辦法了」的結論,他們就會放棄學習。但越來越多的實驗教育提出,孩子學不會的根本原因在於「一個班級可能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適用單向授課,全班一起坐著聽課本來就不是最佳的溝通模式」,而不是因為孩子不夠努力、不夠聰明。

要了解學生在課堂上到底有沒有實質在聽課,還要請您仔細分析(不要光只是聽)我們所謂的日常對話,大部分都是在進行自我的闡述和聯結:「我要⋯」「我媽說⋯」「我們今天⋯」「我聽他說⋯」,這些多半代表個人向社群的傾訴,而不是雙向溝通。

也就是說,對於個人而言,自我的表達雖然是對話的開始,得到聆聽才是得以延續對話的契機。ㄧ段冗長的對談,並不代表是有意義的意見交流,對話雙方中必須至少有ㄧ方積極的抓取對方的意識流,善加經營,這樣的對話才得以完成。

有時候我們會藉由聽話的形式,彷彿試圖安頓個人在群體的中間(例如:任由收音機、電視機打開放送,人卻呼呼大睡,或是心不在焉的做家事),這也還是單向的說話,而且傾向一種安撫式的呢喃,好像有人ㄧ直在身邊陪伴著我們。

學生在課堂內,難道也是抱著這種有拜有保庇的心態嗎?


就我個人的學習經驗,握有話語權的教師,究竟是想建構對話機制,還是只想單方講話教訓,是能不能成功經營教室學習氛圍的關鍵報告。


遺憾的是,即使是在明星學府,教師多被鼓勵走向自我表述式的演說,以期達到教學進度的最佳效益。當然,中間或許會穿插ㄧ些老師追女朋友、留學考試的風趣故事,來提振ㄧ下昏昏沉沉的教室氣氛,但這跟學習內容,實在沒有什麼關係。學生的確都坐在那兒,但也都ㄧ個心思都不在這兒。

這當然不是成功的教學,甚至稱不上成功的演說。學生之間缺乏說話討論的機會,養成單一接受唯一資訊來源的習慣,並非追求真知的態度;最糟糕的,還是傳承這個自言自語的模式,人們不論是在校園內或是出了社會,臺面下都很有意見、很敢講,卻都沒有耐心聽聽別人的意見。

最明顯的例子,從台灣新聞記者的採訪報導案例就不難看出,即使是我們最優秀的年輕人,還是普遍地不知該如何適切的分析事理,並站在公眾媒體的專業角度發問。議會中所見到的,也盡是膚淺的各自表述政治立場,議事既沒有效率,也沒有問政的邏輯和責任感。


整合不同的看法,釐清各別的立場差異,通過聆聽和同理的能力,去達成最佳共識與協議,才是對話的終極目的。

自學生也有網路或實體的老師,老師也很可能會落入這樣演說的模式,不過最大的不同,就在於自學生有選擇「老師」這項學習資源的權力

我們可以觀察到,當老師進入自我表述式的教學情況時,自學生除了會主動表達他的問題沒有解決、學習沒有進步,他們也會很積極於選擇轉換學習來源。

比如說,均ㄧ教育平台是弟弟小四之前很喜歡的網路教學網站,可是漸漸的,他發現如果自己想要學習數學原理,而不只是完成作業、完成演算過程,他就必須到可汗(Kan academy)或是國外大學網站上去學習。對他而言,這些網路雖然有語言(英語)的障礙,使用goggle 翻譯久而久之,也就慢慢可以使用英語這項工具了。

不僅如此,小孩還很熱衷於提問或是抓網頁的錯誤,每每花上很多時間打字,去一一糾正;或者因此延伸查詢,掉到無邊無際的網海裏;也有可能找實體的老師問,而老師給的答案如果還是有問題,就會回來上網、查閱書籍反覆確認,最後得到自己滿意的結果。

這些聽課也不是最佳的學習結果,事實上,小孩還很喜歡呷好逗相報,時不時抓著路過的家人,就叨叨絮絮的傳道授業演算起來(媽媽我有說要學微積分嗎@@),完全像是蘇格拉底上身ㄧ般,沉浸在分享愛智的喜樂中。

我們都知道,說得出來才是經過內化的知識精華,所以說:「教學相長。」,這也就是為什麼小孩應該多講,而不光只是聽。

而且,透過這樣練習講述的過程,的確非常有助於小孩對知識的統整梳理,讓他從不斷的思考如何運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ㄧ再確認學習邏輯的歸納與看見隱藏在主觀意識中的盲點。

那麼相對應的,做為自我教育學生的老師或陪伴者,應該更著重於聆聽與同理的支持,讓孩子們在信任與尊重中,逐漸成為自己最佳的導航者。

自學和教學,差別也許就在於從聽者到講者之間的距離。當翻轉教室裏,越來越多的老師說:「別再安靜,快點讓我聽你們說話吧!」,自學力才會開啟學習的新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翠儷的沙龍
41會員
52內容數
王翠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16
回到我一直強調的平等,如果你把鏡子擦乾淨了,就能好好的對待小孩,小孩一開始也會聽任自己心裡的聲音,就像浪花一樣,隨著潮起潮落生滅,又似花開花謝,念念遷變,一時一時沒個定著;但漸漸淘汰雜音後,他心裡深層的志器就會對上某個特定的頻調產生唱和,發出共鳴,那就是了。
Thumbnail
2022/08/16
回到我一直強調的平等,如果你把鏡子擦乾淨了,就能好好的對待小孩,小孩一開始也會聽任自己心裡的聲音,就像浪花一樣,隨著潮起潮落生滅,又似花開花謝,念念遷變,一時一時沒個定著;但漸漸淘汰雜音後,他心裡深層的志器就會對上某個特定的頻調產生唱和,發出共鳴,那就是了。
Thumbnail
2022/08/14
你以為你在導引他,卻是在用他的現在去填補你未完成的童年,或是打造一個想像中的‘完美童年’,反而佔據了他本來的童年。
Thumbnail
2022/08/14
你以為你在導引他,卻是在用他的現在去填補你未完成的童年,或是打造一個想像中的‘完美童年’,反而佔據了他本來的童年。
Thumbnail
2022/08/13
有時我實在也不確定,是孩子本來就會做這些事情,還是教育真的有用。難以梳理這個問題,只好找孩子的爸細細回想:在小孩脫離對媽媽的依附關係後,朝夕相處,真正陪在自學生身邊的爸爸,究竟有沒有在小孩身上做些什麼。 「嗯?這怎麼解釋?」 「說個例子來聽聽?」
Thumbnail
2022/08/13
有時我實在也不確定,是孩子本來就會做這些事情,還是教育真的有用。難以梳理這個問題,只好找孩子的爸細細回想:在小孩脫離對媽媽的依附關係後,朝夕相處,真正陪在自學生身邊的爸爸,究竟有沒有在小孩身上做些什麼。 「嗯?這怎麼解釋?」 「說個例子來聽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學校唸書,課本和考卷會有標準答案,但現實的生活中,每一道問題,其實都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只有最合適的答案。因此,請接受學習階段每次的考驗,並且在錯誤中學習及修正,這是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也唯有這樣,才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答案。
Thumbnail
在學校唸書,課本和考卷會有標準答案,但現實的生活中,每一道問題,其實都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只有最合適的答案。因此,請接受學習階段每次的考驗,並且在錯誤中學習及修正,這是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也唯有這樣,才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答案。
Thumbnail
  所謂的交流,不是只有單方面的強行輸出。   這篇文章的誕生,是因為在和某個機構談話的過程,發現一些小心得和整理自身經驗,所得到的一些啟發。   
Thumbnail
  所謂的交流,不是只有單方面的強行輸出。   這篇文章的誕生,是因為在和某個機構談話的過程,發現一些小心得和整理自身經驗,所得到的一些啟發。   
Thumbnail
許久沒有發文,今天的發文動機,來自這幾週,專題表達的課堂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幾句類似的話。 「老師因為你有說過……」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聆聽。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加入思考。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能有覺察。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去蕪存菁。 再來,只有孩子要學習聽嗎?
Thumbnail
許久沒有發文,今天的發文動機,來自這幾週,專題表達的課堂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幾句類似的話。 「老師因為你有說過……」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聆聽。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加入思考。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能有覺察。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去蕪存菁。 再來,只有孩子要學習聽嗎?
Thumbnail
教學應該是網狀結構,亦即A的學習可對B、C、D等有正向驅動。
Thumbnail
教學應該是網狀結構,亦即A的學習可對B、C、D等有正向驅動。
Thumbnail
「以為有學會,其實是亂猜」—天使美學銷售​ 上完課學生聽不懂,是老師不會教?還是學生程度差?  【學習環境決定誰對?誰錯?】 1.傳統學習—學校 學校老師在講台上講課,學生在台下聽課。學生考不好,是老師不會教?還是學生不努力?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認為,學生要想辦法學好,因為未來是孩子要適應社會,不是
Thumbnail
「以為有學會,其實是亂猜」—天使美學銷售​ 上完課學生聽不懂,是老師不會教?還是學生程度差?  【學習環境決定誰對?誰錯?】 1.傳統學習—學校 學校老師在講台上講課,學生在台下聽課。學生考不好,是老師不會教?還是學生不努力?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認為,學生要想辦法學好,因為未來是孩子要適應社會,不是
Thumbnail
每個教育者,或者是家長都會知道,跟自己的小孩說話的時候,和別人的孩子就是不同;同樣的話從自己爸媽口中說出來的就是會先不想聽。這個狀態,我自己是到了過了25歲才真正的理解,也才真正的了解,困住自己的永遠不是敵人,而是無知的自己。同樣的話不同的角色說,究竟在我們自己的心理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效應
Thumbnail
每個教育者,或者是家長都會知道,跟自己的小孩說話的時候,和別人的孩子就是不同;同樣的話從自己爸媽口中說出來的就是會先不想聽。這個狀態,我自己是到了過了25歲才真正的理解,也才真正的了解,困住自己的永遠不是敵人,而是無知的自己。同樣的話不同的角色說,究竟在我們自己的心理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效應
Thumbnail
我所認識的自學生多半不是天才資優生,也不是需要補救教學的孩子,而是他們的父母選擇了這條非常適性發展的道路,因而只好捨棄學校教育。若不是朝向這樣的信念前進,誰會想要這麼自找麻煩的花錢、花時間把孩子帶在身邊自己教呢?
Thumbnail
我所認識的自學生多半不是天才資優生,也不是需要補救教學的孩子,而是他們的父母選擇了這條非常適性發展的道路,因而只好捨棄學校教育。若不是朝向這樣的信念前進,誰會想要這麼自找麻煩的花錢、花時間把孩子帶在身邊自己教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