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很有想法,卻常怯於發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很多人會問,什麼原因使學生在課堂上怯於發言?教改希望加強思辨與表達,但實作上大家看到的是,學生常常不太主動。
然而,根據我「開箱文」方法的多次測試,只要提問設計夠好,學生們其實很願意把想法寫下來。只不過相同提問在口頭上,經常全場無聲,得點人起來回答才行。(我相信教師用心經營的班級不至於如此,但我碰到的都是一學期的臨時編班)
所以我一度認為,重點並非有無意願表達,而是表達方式的友善程度。至少在義務教育裡,學生們很習慣於手寫,但很不習慣於口說。可是只要開口(雖然有時是半強迫),很多學生都能說得不錯。
但後來,我發現了一種反例。在指導學生寫文章時,我會一對一和他們對談,而自願參與寫作的學生,大都樂意把內心所想講出來。雖然這些學生在班上的佔比沒有超過一半,但若他們願意主動發言,上課過程絕對會熱鬧很多。
這讓我開始想,如果學生可以接受一對一談話,卻很難面向群眾發言,那麼問題點是不是在群眾壓力上?或者說,是學生不習慣面對群眾反應嗎?
這有一些旁證支持。譬如當學生提問時,如果內容太簡單,就會有人覺得「不是剛剛才講嗎?怎麼連這也不會?」如果內容太難或複雜,就會有人覺得「別問些不相干的東西、佔用大家時間好嗎?」
這樣的情況,使得導致主動發言好像不容易受歡迎,但教師點某人起來問答,則完全可接受。儘管在兩種情況下,講出來的內容可能重疊很多,但群眾反應可能差異很大。
看來「不習慣群眾反應」是個好解釋,那要讓學生有更多機會習慣嗎?
可是最近,我又發覺到一種現象,那就是我在跟某人問答的時候,其他人似乎不太專心。換個角度說,相較於全都教師講述,教師和某人問答時,有些學生覺得自己不太需要聽。事實上,期末小組報告好像也會這樣,有些人認為自己沒必要專心聽其他組報告。
這讓我開始發展一種區分。蠻多學生預設,教學主要是一對多的多線結構:一人講述多人接收,學習效果是各算各的。那麼當教師與某學生對話時,他與其餘學生的連結將暫時斷開,而其餘學生的學習推進幾乎等於零。這直接導致,學生的主動發言與提問,實質上排擠了教師講述的時間,因而等同於獨佔公共資源。
但不少教師(包括我)預期,教學是一種互動性高的網狀結構,亦即A的學習進步可以對B、C、D等有正面推動。在此預期下,教師和某學生的問答,和純粹教師講述相比應該是更好的,或至少持平。當然,前提是大家覺得自己有必要專心於這些問答,但現狀看來似乎並非如此。
我想這很大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日本的學習共同體與美國的教學知能培訓,都跌跌撞撞走了許多年,才終於能夠有系統地重現有效教學。因為這必須從上到下,扭轉整個學習文化,包括校方、教師和學生。
所以到頭來,這是一個學習思維的問題。一對多思維的預設,決定了學生對他人的發言學習不易有好評,而這類評價又回過頭來限制學生自身的發言行動,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認知:少說少錯。
最終是一對多思維提供了誘因,導致了不習慣口說、不習慣群眾。反過來說,如果能把學習思維變成網狀,就能讓學生們習慣口說、習慣群眾,甚至引發乘數效應,帶來加倍效果。
話說回來,我也是到了博士班後段才會主動去想,如果有人這樣問我我會怎麼答,而教授的回答方式哪裡比我好。有了這樣的心態,根本不會計較別人問笨問題,只會計較自己能不能答得聰明。
按此觀點,要改善表達情況及相應的學習效果,必須提供共同學習的誘因與機制。有種做法是,設立一個明確需要全體共同完成的目標,但操作上有許多細節需要考慮。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2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鼓勵學生花點時間整理思緒,以給出更完整的回答。
對高中生而言,哲學之用在於引發、整理與表達想法。
哲學能幹嘛?為什麼大學要開放哲學系出來害人?
哲學開箱文,一個探討哲學普及、思辨教育與教學方法的專案。主要內容,是基於我在高中教哲學八年的積累,因應教改趨勢的展望,所得出的課程記錄與現場觀察,尤其是教學方法的研發、嘗試與分析。
鼓勵學生花點時間整理思緒,以給出更完整的回答。
對高中生而言,哲學之用在於引發、整理與表達想法。
哲學能幹嘛?為什麼大學要開放哲學系出來害人?
哲學開箱文,一個探討哲學普及、思辨教育與教學方法的專案。主要內容,是基於我在高中教哲學八年的積累,因應教改趨勢的展望,所得出的課程記錄與現場觀察,尤其是教學方法的研發、嘗試與分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線上雙語課已經進入第五堂課了,總共有20堂課,也算是完成五分之一的課程了,到第五堂課,我也差不多了解三位小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特質,這三位小學生的其中兩位是比較會去發表和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學生,而其中一位是比較安靜的學生。 我在上課的時候,的確會比較常和會分享的學生互動,一來一往的對話,但我還是
Thumbnail
有一些老師上課喜歡侃侃而談,較少提問互動。 有一些老師喜歡問學生問題。 我就是喜歡問學生問題的那種,但這樣有時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上課亂回答問題!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課堂的主角是學生, 學生有沒有聽懂? 透過問答可以有效率的確認! 但如果學生"亂
1. 忽視了不同對話類型的重要性: - 許多碩博士生在學術環境中習慣於參與務實對話(Practical Conversation),這種對話以分析具體狀況和決策為核心,著重於提出證據和邏輯推理。然而,他們往往忽略了感性對話(Emotional Conversation)和社交對話(Socia
Thumbnail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職場,溝通技巧都是設計系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透過發表和講故事的訓練,學生們潛移默化地培養了這些技能。在面對同事討論專案時,如何抓住要點、傳達訴求,以及說服他人都是溝通技巧的一部分。這些技能無形中提升了設計系學生的表達能力,讓他們在職場上比其他人更具競爭力。
Thumbnail
在這社會框架底下,我們到底活成了什麼模樣? 這場對話中與其說我在開導學生,倒不如說學生反應的問題其實幫助了我重新看見自。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還記得求學時期 班上總有想問問題 卻不敢主動向老師詢問的同學 對師長來說 主動詢問是好的 第一、可解決學生提出的疑惑之處 第二、對師長來說 可改善教學方式的空間 第三、可促進師生交流 第四、可提升學生發言的勇氣 第五、帶動班上的學習風氣 第六、師長間可相互交流及向上提案 (1)少
面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反應以及處理相關問題是老師工作中最棘手的部分。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老師在處理學生考試行為時的經歷,以及她對自己處理方式的懷疑和反思。文章中提到了處理學生情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學生接受度的進步,以及未來方向。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用口語的話要跟別人說得清楚講得明白時,必須集中精神來思考,在這同時也代表正在將腦海中雜亂無章的想法系統化,若是聽的人表示有些聽不懂,那其實是表示自己對那部份的理解還不足,(也就是自己以為知道了,但可能並不是真正的了解),因為真正的明白,才有辦法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線上雙語課已經進入第五堂課了,總共有20堂課,也算是完成五分之一的課程了,到第五堂課,我也差不多了解三位小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特質,這三位小學生的其中兩位是比較會去發表和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學生,而其中一位是比較安靜的學生。 我在上課的時候,的確會比較常和會分享的學生互動,一來一往的對話,但我還是
Thumbnail
有一些老師上課喜歡侃侃而談,較少提問互動。 有一些老師喜歡問學生問題。 我就是喜歡問學生問題的那種,但這樣有時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上課亂回答問題!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課堂的主角是學生, 學生有沒有聽懂? 透過問答可以有效率的確認! 但如果學生"亂
1. 忽視了不同對話類型的重要性: - 許多碩博士生在學術環境中習慣於參與務實對話(Practical Conversation),這種對話以分析具體狀況和決策為核心,著重於提出證據和邏輯推理。然而,他們往往忽略了感性對話(Emotional Conversation)和社交對話(Socia
Thumbnail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職場,溝通技巧都是設計系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透過發表和講故事的訓練,學生們潛移默化地培養了這些技能。在面對同事討論專案時,如何抓住要點、傳達訴求,以及說服他人都是溝通技巧的一部分。這些技能無形中提升了設計系學生的表達能力,讓他們在職場上比其他人更具競爭力。
Thumbnail
在這社會框架底下,我們到底活成了什麼模樣? 這場對話中與其說我在開導學生,倒不如說學生反應的問題其實幫助了我重新看見自。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還記得求學時期 班上總有想問問題 卻不敢主動向老師詢問的同學 對師長來說 主動詢問是好的 第一、可解決學生提出的疑惑之處 第二、對師長來說 可改善教學方式的空間 第三、可促進師生交流 第四、可提升學生發言的勇氣 第五、帶動班上的學習風氣 第六、師長間可相互交流及向上提案 (1)少
面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反應以及處理相關問題是老師工作中最棘手的部分。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老師在處理學生考試行為時的經歷,以及她對自己處理方式的懷疑和反思。文章中提到了處理學生情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學生接受度的進步,以及未來方向。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用口語的話要跟別人說得清楚講得明白時,必須集中精神來思考,在這同時也代表正在將腦海中雜亂無章的想法系統化,若是聽的人表示有些聽不懂,那其實是表示自己對那部份的理解還不足,(也就是自己以為知道了,但可能並不是真正的了解),因為真正的明白,才有辦法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