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想著說話,你才能真的學會表達。

Angelaliu-avatar-img
發佈於一兼教室(We Are One)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許久沒有發文,今天的發文動機,來自這幾週,專題表達的課堂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幾句類似的話。
「老師因為你有說過……」
一般,在口語表達的教學中,常常強調鼓勵孩子自信發言、勇敢表達。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許還不夠,我們還要從聲音、語調著墨,練習如何用好聽、吸引人的方式來表達。我不否認這樣教學的目標,畢竟這也是自己十幾年來在表達教學上的小小專業,尤其在現在自媒體行銷的主流時代,說話好聽肯定是個實用的工具,表達的自信更是一個人展現自己最快的方式。
不過,以表達為基礎結合學習力,才是我的教學初衷。於是乎七八年前,我開始進行專題表達的教學。專題表達的核心概念,是以一個專題式的探究、思辨來教學。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表達是想法、思考、討論、溝通的具體呈現,是個人想法的梳理,討論互動的激盪與平衡,是統整、組織訊息的能力方法之一。不過當表達教學進入到學習範疇,說話便不是主要的教學目標了。套一句我最常跟孩子們說的:「在這間教室裡,誰不會說話;甚至都上過聲音課的你們,誰不會用好聽的聲音說話。所以,這堂課我們先不說話。
這句話已經成為每個專題表達班與孩子們初次見面時,我的開場白之一。幾個有口語表達基礎、愛講話、善於用說話在班上「搶鏡頭」的孩子一聽到這句話,通常都會有這樣激動:「蛤!老師,我們是來學表達的耶,不說話怎麼學表達!」我一律回應:「沒錯,就是來學表達的,所以我們先不說話。」然後,埋個伏筆,以專題帶著孩子們進入一場真正的「表達」VS「學習」。
於是,這學期新開啟的四年級專題課程,帶著孩子們一路探索與思辨進入到第七週,在班上有顆種子逐漸發芽。一開始覺察孩子們的改變只是讓我深刻了課堂,直到上週,同樣的話又再度彈跳出在課間活動,讓我不禁覺得,這真的是個魔法。
四年級的男孩,用著亮晶晶的眼睛,在解開了一個老師丟下的龐大思考問題後,興奮的說:「老師,你知道我為什麼這麼確定嗎?因為你有一次在課堂中說過馬格利特…..因為你真的有說過!」男孩在說完自己的推論與思考後,刻意再補上這句。
老實說,對我來說,這是意料之外。專題教學的探索與引導並不是只有架構式的學習,更多時候發散與聚斂會同時出現在課堂,形成一個小宇宙。通常自己在備課一個專題時,不敢說成為專家,但我必須做足功課、蒐集好完整的資料與引導想法,蒸煮炒炸都來一遍,我才會端進教室與孩子們品嘗,然後才能有足夠自信、腦袋清楚的帶著孩子一同學習與探索。於是乎,專題中的許多訊息與概念會因為課堂的學習變化與好奇如同繁星般點點亮出,而如何確保孩子們能有收穫與學習,當然就是每個活動中要檢視的思考延伸、訊息運用、推論與歸納能力了。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聆聽。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加入思考。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能有覺察。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去蕪存菁。
男孩的興奮,來自於課堂中他用自己對已知訊息的思考、分析,形成了一個完整、有自信的推論,於是興奮,但老師我看到的卻是他「不先說話」的能力。因為他說出的一個關鍵論點,真的是我幾週前在課堂中一語帶過的重要,我甚至都不太記得了。不過更開心的是,當他一說出口,全班孩子都露出一副扼腕:「對耶!老師有說過!怎沒想到!」。
「能聽、懂聽,你能比他人獲得更多。」這是我在表達課堂中不斷洗腦孩子的概念。
表達教學,我們似乎永遠在談如何說、怎麼說。但從來沒有人告訴孩子,怎麼聽,如何聽,但請記得,聽與說永遠是手心手背。一個善於表達的孩子不見的能聽,很多時候他只享受自己的頭頭是道、滔滔不絕,而忽略覺察、少了思考。於是,很多時候說話內容空洞、毫無組織、為說而說;但一個善於聆聽的孩子也不見得能說,因為沒有透過說話(或寫作)的輸出,腦袋的訊息永遠未經整理,所以他們不愛說,因為說了你總是以皺著眉頭的聽不懂回應,那他們就更不敢說、也學不會說了。
再來,只有孩子要學習聽嗎?
很多時候,家長會問我:「我們不專業,那平常要怎麼幫孩子練習表達?」我很常給的建議就是:「大人要先學會聆聽、老師要先學會聆聽。」因為只有孩子真的感受到我們「想聽」,他才能放心地把腦袋的訊息重整然後說出,這就是一種練習。如果我們「亂聽」,又怎麼能覺察真正的表達問題?孩子們又怎麼能有說的自信呢?
課堂實驗至今,我想,表達課是時候該翻轉了,從現在開始我們「不先說話」,然後你才會「好好說話」。
avatar-img
48會員
55內容數
我們是一, 我們都是獨特且美麗的一, 我們也集合成為一。 分享我的教育想法,一起感受世界的美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gelali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Q:專題表達課是什麼? A:透過專題式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引導,在表達的基礎上進行專題深度與廣度的探索,進而讓孩子們擁有思辨、自學的能力。 Q:為何哞老師想開設專題表達課呢? 其實,就是保有好奇心與真正感受學習帶給我的自由與樂趣。 Q:專題表達課孩子能學到哪些能力? Q:專題表達課中,最值得說嘴的事?
表達與學習,到底有沒有關係? 表達力,是一個聲音、內容、思考、展演甚至是內在許多能量聚積的集合。學習力,更是在各種表達方式的作用、牽引下,逐漸誘發出的感受、理解與思考。 從事教育工作與口語表達教學十幾年來,我知道,表達力之於學習的歷程,是台灣現今體制內教育孩子們最欠缺的一環。其實,我理解家長們不
大家新年快樂。從12月中開始,講堂的孩子們已經進入到這學期學習的最後階段-期末發表的練習與正式登台分享的臨場經驗累積。 在講堂,口語表達的教學目的絕對不是為了考試、為了比賽。因為在講堂,有好多好多的家長期盼孩子們能透過這樣的口語表達練習,積累孩子們的自信,進而使他們在成長的各方面,都因為這樣的能力、
台中市的語文競賽終於告一段落。 一如往年,講堂一直在各項口語表達競賽中,帶著許多孩子感受說話的魅力、經驗上台的臨場感。而每年講堂教師團隊,也都會親臨戰場,除了再次感受,更重要的是透過這個臨場的體驗,給予孩子們更正確的比賽觀念。 朗讀,是今年講堂孩子與老師最主要的參賽項目(當然還有即席演說)。我遇過許
一年一度的萬和宮「字姓戲」開演! 這禮拜,一個心血來潮,撥了個空跑了一趟住家附近的媽祖廟-「萬和宮」走走。說到自己與這座台中歷史最悠久的廟宇-萬和宮,對我來說,有個特別的連結。從大學時期,每回系上舉辦大型活動,我們就會到萬和宮向媽祖娘娘祈求平安。一直到畢業、出了社會,開始教學,自己的生活範圍也就在台
關閉我視窗的貓... 「這禮拜有什麼有趣的事要聊呢?」在兩小時的課堂的開始,我會花十分鐘,和孩子們聊天。也可以這麼說,我喜愛和孩子們聊天,每週我對他們的生活與狀態,更是感到好奇。你可想而知,一群高年級的孩子在意的不外乎是「考試」、「學校」、「同學」、「家人」、「朋友」,再厲害一點我們可以看到幾個小
Q:專題表達課是什麼? A:透過專題式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引導,在表達的基礎上進行專題深度與廣度的探索,進而讓孩子們擁有思辨、自學的能力。 Q:為何哞老師想開設專題表達課呢? 其實,就是保有好奇心與真正感受學習帶給我的自由與樂趣。 Q:專題表達課孩子能學到哪些能力? Q:專題表達課中,最值得說嘴的事?
表達與學習,到底有沒有關係? 表達力,是一個聲音、內容、思考、展演甚至是內在許多能量聚積的集合。學習力,更是在各種表達方式的作用、牽引下,逐漸誘發出的感受、理解與思考。 從事教育工作與口語表達教學十幾年來,我知道,表達力之於學習的歷程,是台灣現今體制內教育孩子們最欠缺的一環。其實,我理解家長們不
大家新年快樂。從12月中開始,講堂的孩子們已經進入到這學期學習的最後階段-期末發表的練習與正式登台分享的臨場經驗累積。 在講堂,口語表達的教學目的絕對不是為了考試、為了比賽。因為在講堂,有好多好多的家長期盼孩子們能透過這樣的口語表達練習,積累孩子們的自信,進而使他們在成長的各方面,都因為這樣的能力、
台中市的語文競賽終於告一段落。 一如往年,講堂一直在各項口語表達競賽中,帶著許多孩子感受說話的魅力、經驗上台的臨場感。而每年講堂教師團隊,也都會親臨戰場,除了再次感受,更重要的是透過這個臨場的體驗,給予孩子們更正確的比賽觀念。 朗讀,是今年講堂孩子與老師最主要的參賽項目(當然還有即席演說)。我遇過許
一年一度的萬和宮「字姓戲」開演! 這禮拜,一個心血來潮,撥了個空跑了一趟住家附近的媽祖廟-「萬和宮」走走。說到自己與這座台中歷史最悠久的廟宇-萬和宮,對我來說,有個特別的連結。從大學時期,每回系上舉辦大型活動,我們就會到萬和宮向媽祖娘娘祈求平安。一直到畢業、出了社會,開始教學,自己的生活範圍也就在台
關閉我視窗的貓... 「這禮拜有什麼有趣的事要聊呢?」在兩小時的課堂的開始,我會花十分鐘,和孩子們聊天。也可以這麼說,我喜愛和孩子們聊天,每週我對他們的生活與狀態,更是感到好奇。你可想而知,一群高年級的孩子在意的不外乎是「考試」、「學校」、「同學」、「家人」、「朋友」,再厲害一點我們可以看到幾個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0~8 歲的早期教育階段,保護學習熱忱和動機更為重要。陪伴孩子學習英文時,父母及老師應以真誠互動和幫助理解為主。英文輸入方式包括共讀繪本/有聲書、唱兒歌、看卡通、日常對話等。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充滿奇妙,而學習第二語言也是一個挑戰。本文探討如何教養孩子學習說話與英語的關鍵,並分享心得及方法。
Thumbnail
只要能掌握溝通分際,是否「本來就很會說話」倒不見得是重要考量。
Thumbnail
透過五力在課堂上的應用,老師需具備備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與內在學習動機的能力。在設計引起學習動機的好環節時,需要預評孩子可能的行為與想法。對於孩子的情緒與行為需要有耐心與理解。理想中的好老師,除了需要能傳授專業的知識和技巧,同時能成為導師,為學生們指引方向
Thumbnail
學習演說技巧已成為自媒體時代的重要技能之一。本文將介紹如何撰寫一篇好的演講稿,進而探討演講的開頭、中間和結尾設計,以及如何加強演講內容的情感表現。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重新對人、事、物的好奇心,除了時時提醒自己,也需要在日常對話中刻意練習。我給刻意練習的功課是:不給答案、不說道理、不解決問題、不問(為什麼?)、第一句不說(你覺得呢?)、不輕易以(嗯嗯)回應對方。 假設一個孩子遭遇困難,大人沒有任何好奇,只想給予解決方法,就沒有機會傾聽,孩子卡在哪裡?孩子未被同理
Thumbnail
用口語的話要跟別人說得清楚講得明白時,必須集中精神來思考,在這同時也代表正在將腦海中雜亂無章的想法系統化,若是聽的人表示有些聽不懂,那其實是表示自己對那部份的理解還不足,(也就是自己以為知道了,但可能並不是真正的了解),因為真正的明白,才有辦法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
Thumbnail
世人常言:「說話不經大腦。」其實我得說,我說話常常只經大腦,不走心。說話若少了同理心與關心,就容易傷到人,當然啦,傷了人之後就要有反過來被傷害的心理準備。 後來,我想了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如果開口前,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問題的話,就是只經大腦;如果開口前是想探索答案的話,就有心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0~8 歲的早期教育階段,保護學習熱忱和動機更為重要。陪伴孩子學習英文時,父母及老師應以真誠互動和幫助理解為主。英文輸入方式包括共讀繪本/有聲書、唱兒歌、看卡通、日常對話等。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充滿奇妙,而學習第二語言也是一個挑戰。本文探討如何教養孩子學習說話與英語的關鍵,並分享心得及方法。
Thumbnail
只要能掌握溝通分際,是否「本來就很會說話」倒不見得是重要考量。
Thumbnail
透過五力在課堂上的應用,老師需具備備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與內在學習動機的能力。在設計引起學習動機的好環節時,需要預評孩子可能的行為與想法。對於孩子的情緒與行為需要有耐心與理解。理想中的好老師,除了需要能傳授專業的知識和技巧,同時能成為導師,為學生們指引方向
Thumbnail
學習演說技巧已成為自媒體時代的重要技能之一。本文將介紹如何撰寫一篇好的演講稿,進而探討演講的開頭、中間和結尾設計,以及如何加強演講內容的情感表現。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重新對人、事、物的好奇心,除了時時提醒自己,也需要在日常對話中刻意練習。我給刻意練習的功課是:不給答案、不說道理、不解決問題、不問(為什麼?)、第一句不說(你覺得呢?)、不輕易以(嗯嗯)回應對方。 假設一個孩子遭遇困難,大人沒有任何好奇,只想給予解決方法,就沒有機會傾聽,孩子卡在哪裡?孩子未被同理
Thumbnail
用口語的話要跟別人說得清楚講得明白時,必須集中精神來思考,在這同時也代表正在將腦海中雜亂無章的想法系統化,若是聽的人表示有些聽不懂,那其實是表示自己對那部份的理解還不足,(也就是自己以為知道了,但可能並不是真正的了解),因為真正的明白,才有辦法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
Thumbnail
世人常言:「說話不經大腦。」其實我得說,我說話常常只經大腦,不走心。說話若少了同理心與關心,就容易傷到人,當然啦,傷了人之後就要有反過來被傷害的心理準備。 後來,我想了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如果開口前,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問題的話,就是只經大腦;如果開口前是想探索答案的話,就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