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想著說話,你才能真的學會表達。

Angelaliu-avatar-img
發佈於一兼教室(We Are One)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許久沒有發文,今天的發文動機,來自這幾週,專題表達的課堂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幾句類似的話。

「老師因為你有說過……」

一般,在口語表達的教學中,常常強調鼓勵孩子自信發言、勇敢表達。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許還不夠,我們還要從聲音、語調著墨,練習如何用好聽、吸引人的方式來表達。我不否認這樣教學的目標,畢竟這也是自己十幾年來在表達教學上的小小專業,尤其在現在自媒體行銷的主流時代,說話好聽肯定是個實用的工具,表達的自信更是一個人展現自己最快的方式。

不過,以表達為基礎結合學習力,才是我的教學初衷。於是乎七八年前,我開始進行專題表達的教學。專題表達的核心概念,是以一個專題式的探究、思辨來教學。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表達是想法、思考、討論、溝通的具體呈現,是個人想法的梳理,討論互動的激盪與平衡,是統整、組織訊息的能力方法之一。不過當表達教學進入到學習範疇,說話便不是主要的教學目標了。套一句我最常跟孩子們說的:「在這間教室裡,誰不會說話;甚至都上過聲音課的你們,誰不會用好聽的聲音說話。所以,這堂課我們先不說話。

這句話已經成為每個專題表達班與孩子們初次見面時,我的開場白之一。幾個有口語表達基礎、愛講話、善於用說話在班上「搶鏡頭」的孩子一聽到這句話,通常都會有這樣激動:「蛤!老師,我們是來學表達的耶,不說話怎麼學表達!」我一律回應:「沒錯,就是來學表達的,所以我們先不說話。」然後,埋個伏筆,以專題帶著孩子們進入一場真正的「表達」VS「學習」。

於是,這學期新開啟的四年級專題課程,帶著孩子們一路探索與思辨進入到第七週,在班上有顆種子逐漸發芽。一開始覺察孩子們的改變只是讓我深刻了課堂,直到上週,同樣的話又再度彈跳出在課間活動,讓我不禁覺得,這真的是個魔法。

四年級的男孩,用著亮晶晶的眼睛,在解開了一個老師丟下的龐大思考問題後,興奮的說:「老師,你知道我為什麼這麼確定嗎?因為你有一次在課堂中說過馬格利特…..因為你真的有說過!」男孩在說完自己的推論與思考後,刻意再補上這句。

老實說,對我來說,這是意料之外。專題教學的探索與引導並不是只有架構式的學習,更多時候發散與聚斂會同時出現在課堂,形成一個小宇宙。通常自己在備課一個專題時,不敢說成為專家,但我必須做足功課、蒐集好完整的資料與引導想法,蒸煮炒炸都來一遍,我才會端進教室與孩子們品嘗,然後才能有足夠自信、腦袋清楚的帶著孩子一同學習與探索。於是乎,專題中的許多訊息與概念會因為課堂的學習變化與好奇如同繁星般點點亮出,而如何確保孩子們能有收穫與學習,當然就是每個活動中要檢視的思考延伸、訊息運用、推論與歸納能力了。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聆聽。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加入思考。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能有覺察。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去蕪存菁。

男孩的興奮,來自於課堂中他用自己對已知訊息的思考、分析,形成了一個完整、有自信的推論,於是興奮,但老師我看到的卻是他「不先說話」的能力。因為他說出的一個關鍵論點,真的是我幾週前在課堂中一語帶過的重要,我甚至都不太記得了。不過更開心的是,當他一說出口,全班孩子都露出一副扼腕:「對耶!老師有說過!怎沒想到!」。

「能聽、懂聽,你能比他人獲得更多。」這是我在表達課堂中不斷洗腦孩子的概念。

表達教學,我們似乎永遠在談如何說、怎麼說。但從來沒有人告訴孩子,怎麼聽,如何聽,但請記得,聽與說永遠是手心手背。一個善於表達的孩子不見的能聽,很多時候他只享受自己的頭頭是道、滔滔不絕,而忽略覺察、少了思考。於是,很多時候說話內容空洞、毫無組織、為說而說;但一個善於聆聽的孩子也不見得能說,因為沒有透過說話(或寫作)的輸出,腦袋的訊息永遠未經整理,所以他們不愛說,因為說了你總是以皺著眉頭的聽不懂回應,那他們就更不敢說、也學不會說了。

再來,只有孩子要學習聽嗎?

很多時候,家長會問我:「我們不專業,那平常要怎麼幫孩子練習表達?」我很常給的建議就是:「大人要先學會聆聽、老師要先學會聆聽。」因為只有孩子真的感受到我們「想聽」,他才能放心地把腦袋的訊息重整然後說出,這就是一種練習。如果我們「亂聽」,又怎麼能覺察真正的表達問題?孩子們又怎麼能有說的自信呢?

課堂實驗至今,我想,表達課是時候該翻轉了,從現在開始我們「不先說話」,然後你才會「好好說話」。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ngelaliu-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9/15
謝謝您喜歡我的分享,真的是十幾年來的教學體驗與自身理念呀! 遇到知音真棒^^ 《你都沒在聽》這本書我沒有閱讀過耶! 我立馬找來看看! 謝謝你的分享~~~
老師,您的文真的是太觸動人心也觸及到了核心。的確,現在的人總急於表達、表現,卻忘了傾聽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看到您的教育方式,真是孩子們的福氣。不曉得您是否有看過《你都沒在聽》這本呢?推薦您喔! 另外,您的《教育中存在著一種「人設」?》這篇也提出讓人能夠醒思的觀點呢!感謝您的發文^-^
avatar-img
Angelaliu的沙龍
48會員
55內容數
我們是一, 我們都是獨特且美麗的一, 我們也集合成為一。 分享我的教育想法,一起感受世界的美好。
Angelali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6
2025 的回歸,來自於辯論課、競賽與生命的思索。 幾個學期下來的辯論課,孩子們總是認真以對,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他們的確在這樣的激盪與思辯下,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明顯可見,但老師我憂的確也是每場辯論賽的勝敗,似乎成為孩子們的一個「執念」,輸或贏成為每個人與團隊間一個隱形的障礙,突然某天孩子
Thumbnail
2025/03/06
2025 的回歸,來自於辯論課、競賽與生命的思索。 幾個學期下來的辯論課,孩子們總是認真以對,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他們的確在這樣的激盪與思辯下,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明顯可見,但老師我憂的確也是每場辯論賽的勝敗,似乎成為孩子們的一個「執念」,輸或贏成為每個人與團隊間一個隱形的障礙,突然某天孩子
Thumbnail
2023/12/11
有點想談談最近的「古文之辯」下自己的經驗。 七年級生的我,在高中時,除了課本中原訂的古文,我想很多人都有這個經驗,學校一定再有一本厚厚的《古文觀止》讓我們「自學、自讀」,陪伴著整個高中國文生涯。
Thumbnail
2023/12/11
有點想談談最近的「古文之辯」下自己的經驗。 七年級生的我,在高中時,除了課本中原訂的古文,我想很多人都有這個經驗,學校一定再有一本厚厚的《古文觀止》讓我們「自學、自讀」,陪伴著整個高中國文生涯。
Thumbnail
2023/12/11
最近孩子們總是會猝不及防的帶我走向他們的內心。 今天,國中男孩因為一個上週請假的補課誤會,提早來到教室,我驚訝的寒喧幾句,關於上週的段考。男孩說:「我考得爛透了!」 我知道他的口氣,不是謙虛,更多的是懊悔與擔憂,因為我認識的他是個極為認真、負責的孩子。
Thumbnail
2023/12/11
最近孩子們總是會猝不及防的帶我走向他們的內心。 今天,國中男孩因為一個上週請假的補課誤會,提早來到教室,我驚訝的寒喧幾句,關於上週的段考。男孩說:「我考得爛透了!」 我知道他的口氣,不是謙虛,更多的是懊悔與擔憂,因為我認識的他是個極為認真、負責的孩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許久沒有發文,今天的發文動機,來自這幾週,專題表達的課堂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幾句類似的話。 「老師因為你有說過……」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聆聽。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加入思考。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能有覺察。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去蕪存菁。 再來,只有孩子要學習聽嗎?
Thumbnail
許久沒有發文,今天的發文動機,來自這幾週,專題表達的課堂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幾句類似的話。 「老師因為你有說過……」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聆聽。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加入思考。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能有覺察。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去蕪存菁。 再來,只有孩子要學習聽嗎?
Thumbnail
Q:專題表達課是什麼? A:透過專題式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引導,在表達的基礎上進行專題深度與廣度的探索,進而讓孩子們擁有思辨、自學的能力。 Q:為何哞老師想開設專題表達課呢? 其實,就是保有好奇心與真正感受學習帶給我的自由與樂趣。 Q:專題表達課孩子能學到哪些能力? Q:專題表達課中,最值得說嘴的事?
Thumbnail
Q:專題表達課是什麼? A:透過專題式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引導,在表達的基礎上進行專題深度與廣度的探索,進而讓孩子們擁有思辨、自學的能力。 Q:為何哞老師想開設專題表達課呢? 其實,就是保有好奇心與真正感受學習帶給我的自由與樂趣。 Q:專題表達課孩子能學到哪些能力? Q:專題表達課中,最值得說嘴的事?
Thumbnail
在每一期「口才課」的第一堂課,我都會好奇地詢問學員:「為什麼會來上這一門課?」 畢竟「口才課」不像瑜珈、有氧舞蹈、烘焙、繪畫,或理財投資等這一類的熱門課程,甚至連「古箏」這一門在我眼中看似冷門的課程,也可能都比「口才課」還要受歡迎。 學員們給我形形色色的答案,大致可以歸納為兩類: 他們會這麼說:
Thumbnail
在每一期「口才課」的第一堂課,我都會好奇地詢問學員:「為什麼會來上這一門課?」 畢竟「口才課」不像瑜珈、有氧舞蹈、烘焙、繪畫,或理財投資等這一類的熱門課程,甚至連「古箏」這一門在我眼中看似冷門的課程,也可能都比「口才課」還要受歡迎。 學員們給我形形色色的答案,大致可以歸納為兩類: 他們會這麼說:
Thumbnail
表達與學習,到底有沒有關係? 表達力,是一個聲音、內容、思考、展演甚至是內在許多能量聚積的集合。學習力,更是在各種表達方式的作用、牽引下,逐漸誘發出的感受、理解與思考。 從事教育工作與口語表達教學十幾年來,我知道,表達力之於學習的歷程,是台灣現今體制內教育孩子們最欠缺的一環。其實,我理解家長們不
Thumbnail
表達與學習,到底有沒有關係? 表達力,是一個聲音、內容、思考、展演甚至是內在許多能量聚積的集合。學習力,更是在各種表達方式的作用、牽引下,逐漸誘發出的感受、理解與思考。 從事教育工作與口語表達教學十幾年來,我知道,表達力之於學習的歷程,是台灣現今體制內教育孩子們最欠缺的一環。其實,我理解家長們不
Thumbnail
大家新年快樂。從12月中開始,講堂的孩子們已經進入到這學期學習的最後階段-期末發表的練習與正式登台分享的臨場經驗累積。 在講堂,口語表達的教學目的絕對不是為了考試、為了比賽。因為在講堂,有好多好多的家長期盼孩子們能透過這樣的口語表達練習,積累孩子們的自信,進而使他們在成長的各方面,都因為這樣的能力、
Thumbnail
大家新年快樂。從12月中開始,講堂的孩子們已經進入到這學期學習的最後階段-期末發表的練習與正式登台分享的臨場經驗累積。 在講堂,口語表達的教學目的絕對不是為了考試、為了比賽。因為在講堂,有好多好多的家長期盼孩子們能透過這樣的口語表達練習,積累孩子們的自信,進而使他們在成長的各方面,都因為這樣的能力、
Thumbnail
知道你對於「說故事」的定義是什麼呢? 我從學生身上看見能完整交代事件背景,運用三幕劇和賦予意義,每個人都可以說出具有吸引力的話。 因此,不用把故事講到痛哭流涕或慷慨激昂,只需要按照步驟來,穩穩地把一件事說得有條理和有看法,讓對方聽得懂而且記得住,這就是一個好故事。
Thumbnail
知道你對於「說故事」的定義是什麼呢? 我從學生身上看見能完整交代事件背景,運用三幕劇和賦予意義,每個人都可以說出具有吸引力的話。 因此,不用把故事講到痛哭流涕或慷慨激昂,只需要按照步驟來,穩穩地把一件事說得有條理和有看法,讓對方聽得懂而且記得住,這就是一個好故事。
Thumbnail
從事口語表達教學這麼多年以來,常常成為身邊朋友、家長們對於「說話」大小事的諮詢對象。我不敢說我專精於表達,但這十幾年來從教學體會、人生體悟、生命淬煉中,對於「說話、表達」這件事,我點點滴滴領悟、學習著某些道理,以至於希望透過這些文章,與剛好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分享。    你們知道嗎?我遇過當媽媽的
Thumbnail
從事口語表達教學這麼多年以來,常常成為身邊朋友、家長們對於「說話」大小事的諮詢對象。我不敢說我專精於表達,但這十幾年來從教學體會、人生體悟、生命淬煉中,對於「說話、表達」這件事,我點點滴滴領悟、學習著某些道理,以至於希望透過這些文章,與剛好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分享。    你們知道嗎?我遇過當媽媽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