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臺文天文臺 ft. 餐桌上的文學】 徐淑賢:《臺灣新民報》的日常戰鬥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藏品/中島利郎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大選之前,各種與選舉宣傳造勢、政策批評和公投有關的訊息,透過電視、報紙、網路新聞、社群媒體鋪天蓋地而來。在網路便利的今日,除了報紙之外,我們早就有許多獲得資訊的管道,除了電視以外,FB、Line、新媒體紛紛出籠,報紙紙媒的影響力早已不如以往。
  但在沒有網路的一百年前,臺灣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獲取最新一手的世界大事、各地報導與廣告訊息?
  在那個傳統的時代中,一方報紙、一本雜誌,很可能就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最重要的管道了。只不過,以前的報紙也沒有這麼簡單。在被殖民的情況下,報業受到官方掌控,臺灣人的思想和眼界,等同於受到控制。在這種時候,臺灣人自己的報紙,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而《臺灣新民報》,就是臺灣人建構自己、認識自己的重要里程碑。

  1898年《臺灣日日新報》在總督府的指揮與授意下,整合《臺灣新報》、《臺灣日報》,與《臺南新報》、《臺灣新聞》成為總督府媒體宣傳的「御用三紙」,並透過媒體政策與相關法令,嚴格控管臺灣報業的發展,也控管著臺灣人的思想與認識世界的大門。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受到民族自決與民主風潮的席捲,在日本東京留學的臺灣學生身陷新潮流與新文化的衝擊,開始回頭觀看自己的故鄉,深深感受到「被殖民」的種種問題,於是開始在啟蒙民智、改善風俗、反對殖民政權的主軸下,透過小說、透過社論,打開臺灣新文化運動風風火火的第一頁。
  他們在日本東京接連發行了《臺灣青年》、《臺灣》、《臺灣民報》等一系列以「臺灣」為名的雜誌,然後回銷臺灣,不斷地將這批留日臺灣學生所學習與見聞的新知、對政治社會的想法,隨著海水一波波激盪回故鄉。就像FB貼文分享數量的爬升,「臺灣」系列刊物的印行量也日漸增加,勾起臺島少年與旅日青年共同關心世界局勢與臺灣未來的熱情。總督府也意識到這份報刊可能帶來的騷動,因而嚴密的監控,甚至多次透過檢閱、割除、拖延檢查時程、禁止發行等手段,讓這份跨地域傳播的刊物,變成過期的廢紙。
  1927年,《臺灣民報》經歷多年的申請、延宕、被拒,終於獲得批准回臺發行,1930年增資改組為《臺灣新民報》週刊,1932年4月正式發行《臺灣新民報》日刊(日報),1934年1月獲准發行夕刊(晚報)。同時在東京、大阪、上海、廈門、基隆、新竹、臺中、嘉義、彰化、臺南、高雄、屏東、花蓮等地,成立13個分社,以「臺灣人唯一言論機關」之姿,投入臺灣本島的傳媒市場。
《臺灣新民報》頭版,以國際與國內外政治形勢為重點。
(藏品/中島利郎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但三大官報在臺灣的勢力依舊盤旋不去,總督府操縱與監控的手段也未曾停歇,更有電影、廣播、唱片等新式影音媒體的興起,《臺灣新民報》肩負著啟迪民智、檢討風俗,以及突破官方言論、建立從臺灣人角度報導時事與時局的企圖,也不得不思考閱讀受眾的來源與需求。
  為了擴大讀報者的階層,《臺灣新民報》一面持續透過新聞報導,積極介入政治與社會事件的報導與評議;另一面則透過學藝欄(副刊),刊登連結時尚風潮又結合熱門時事、呼應新聞報導的「新聞小說」,邀集讀者遨遊在文學的想像與新聞的真實之間,近一步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透過日常的描寫形成一種論述的力量,召喚大眾對時局與自我處境的認識。
  開拓這條路線的先鋒作品,無疑是1932年連載〈命運難違〉(作者林煇焜,以日文發表,原題名:爭へぬ運命)。這篇小說描寫當時摩登男女在臺北城追求自由戀愛,卻又陰差陽錯地發現束縛自我命運的枷鎖。愛情在現代與傳統的價值中拉扯的劇情吸引了百姓的目光,那個時代許多類似的真實事件,就像故事描寫的內容一樣,正在人們身邊發生。無論是茶餘飯後的閒聊,或者正經八百地告誡家人,愛情與現實、摩登與傳統,都是人們生活中熱門的議題。但在連載的故事裡,作者不忘將臺灣對滿洲國經濟的評論以及發動戰爭的討論帶入劇情,遙遠的滿洲國、生硬的政經情勢以及戰爭的風雲也就悄悄隨著一個發生在臺北城的愛情故事,進入人們的生活。或許在哪個家庭,父親談起自由戀愛不可行時,也會說幾句滿洲國如何,預測一下戰爭的發展。
  往後刊載賴慶的〈美人局〉,故事的梗概就是鴛鴦詐騙集團的行騙經過。離奇的劇情與《三言》、《二拍》、《杜騙新書》的劇情相去不遠。但是在大家習以為常的詐騙傳聞中,卻搭配少數人才能體驗的留學經驗。於是人們讀到的不再是城市背景下的騙局,而是發生在航向日本的大船上。被騙的也不是流連歡場的生意人,而是正準備往日本留學卻毫無警覺的富二代。獨特的、新奇的觀察與體驗,又一次藉著日常骨架進入尋常百姓的生活裡。
  膾炙人口的暢銷小說,讓報紙上的新聞時事、社會評論不只是嚴肅的文字,更活絡於百姓的生活,開啟了《臺灣新民報》的另類影響力。由於閱報者的增加,保留於各版的廣告欄位,成為當時廣告主屬意的曝光媒介,小至地方的魚店、醫生館,大到證券商、大型企業,甚至連蚊香、啤酒都有大小不一,或以精美插圖搭配標語的廣告,不僅為報社增進不少收入,更增加了閱報者的趣味,為日治臺灣的各行各業留下生動紀錄。
往後刊載賴慶的〈美人局〉,故事的梗概就是鴛鴦詐騙集團的行騙經過。
(藏品/中島利郎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由於閱報者的增加,保留於各版的廣告欄位,成為當時廣告主屬意的曝光媒介。
(藏品/中島利郎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然而,這些透過將社會議題以文學化、商品化、跨媒介宣傳滲透到大眾日常的方式,雖然確實起到啟蒙民智、喚起群眾的作用;但刊登絢麗廣告增進報社收入,以及新聞小說中描繪繁華物質生活、五光十色娛樂享受等殖民現代性的展現,卻都有可能稀釋對殖民政策、社會不公的抨擊力道,因此受到臺灣民眾黨等左派人士的批評。
  可是,這些批評與《臺灣新民報》對於社會議題的處理、文學創作的支持、出版翻譯與聯合各種媒體傳播的努力,其實正說明了從1920年代過渡到1930年代的臺灣人,因為民間媒體的興起,他們的日常開始充滿認識真實政治、理解現實社會的需求,以及透過文學體會生活的品質。一份報紙,如同一席臺灣餐桌,有豐盛而必不可少的主食,也有挑逗味覺令人回味無窮的甜品,不僅僅要讓人吃飽,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種融合色、香、味以及記憶的生活情感,這是在抗爭之外,另一股帶領時代往前的力量。
  從報刊發行者,到文學創作者,再到餐桌煮食者,他們內心都有一條自我追尋,並與外界連結的道路。在眾聲喧嘩的年代,握住自己最炙熱的本質,透過各式媒介展示紛雜議題的當下,他們以日常的真實,同步人民的身心,不僅開啟大眾對自我生活的細膩感受,明白他人悲苦之所在,更帶著眾人體會奮起與現實的意義,進而明白未來的道路該往何處追尋。

★報紙小傳
《臺灣民報》在東京創立,於1927年獲得總督府的批准搬回臺灣發刊,同年第167期《臺灣民報》,以報紙的方式出現於臺北,並於1930年起,改稱為《臺灣新民報》。
《臺灣新民報》內容是報導重於評論,站在臺灣人的立場從事報導,尤其致力於糾正各日系報紙的歪曲事實與袒護日人言論,同時提高臺灣的民族意識,影響臺灣民主自由與文化啟蒙的發展。《臺灣新民報》時期主筆兼編輯局局長為林呈祿。
★延伸閱讀
★觀測員簡介
徐淑賢 花蓮人,國立清華大學臺文所博士生。曾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士紳的三京書寫:以 1930–1940 年代《風月報》、《南方》、《詩報》為中心》(2013)。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近來,「正名運動」甚囂塵上,在《使琉球錄》當中也有一場關於「正名」的紀錄,不過這個被正名的東西有點特別,不是球隊、不是國家名稱,而是「沖繩麵(沖縄そば,okinawa soba)」。
    如果台灣文學史上的〈1943年〉是一篇小說的話,它是從一個極富象徵意義的悲傷場景開始的:1943年1月31日,台灣新文學運動的領袖賴和逝世了。在他逝世前幾天,老朋友楊雲萍剛好才去看他。然而,看似心情頗佳的賴和,突然坐起身來,用左手壓著疼痛的心臟,激動地說:「我們正在進行的新文學運動,都是無意義的。
    一九五○年代,林海音正草擬《新聞文學暫行課程標準》的大綱,但這份稿子最終沒有完成,沒有人知道其中曲折。如果林海音用這套講綱教出一批學生。日治時期萌芽的「報導文學」,或許不用等到一九七○年代才逐漸復甦。但《新聞文學暫行課程標準》為什麼沒有寫完?讓我們一起回到一九五○年代,尋找一些蛛絲馬跡吧。
    當台灣步入日治時期,過去孜孜向學、為求功名的傳統文人,一夕之間失去未來的舞台,有些人選擇自我放逐、有些人選擇重新磨合,也有一些人秉持所學帶動潮流,1901年成立的櫟社便是一個以此為自許,以古典文學帶動日治時期台灣詩社、詩人交流,並對時代具有高度敏銳與關懷的古典詩社。
    當象徵日治的前奏旋律響起,一位將這些視為瑰寶的前驅者,踏上名為「臺灣」的南國島嶼,他以自身的母語文字,將聽聞的歌謠與民間故事一一採集並收錄下來,編輯整理後,出版了一本像是精選專輯的歌謠專書,要是沒有「他」的貢獻付出,或許我們都還無法忠實地重現當時臺灣的地景與風土。
    近來,「正名運動」甚囂塵上,在《使琉球錄》當中也有一場關於「正名」的紀錄,不過這個被正名的東西有點特別,不是球隊、不是國家名稱,而是「沖繩麵(沖縄そば,okinawa soba)」。
    如果台灣文學史上的〈1943年〉是一篇小說的話,它是從一個極富象徵意義的悲傷場景開始的:1943年1月31日,台灣新文學運動的領袖賴和逝世了。在他逝世前幾天,老朋友楊雲萍剛好才去看他。然而,看似心情頗佳的賴和,突然坐起身來,用左手壓著疼痛的心臟,激動地說:「我們正在進行的新文學運動,都是無意義的。
    一九五○年代,林海音正草擬《新聞文學暫行課程標準》的大綱,但這份稿子最終沒有完成,沒有人知道其中曲折。如果林海音用這套講綱教出一批學生。日治時期萌芽的「報導文學」,或許不用等到一九七○年代才逐漸復甦。但《新聞文學暫行課程標準》為什麼沒有寫完?讓我們一起回到一九五○年代,尋找一些蛛絲馬跡吧。
    當台灣步入日治時期,過去孜孜向學、為求功名的傳統文人,一夕之間失去未來的舞台,有些人選擇自我放逐、有些人選擇重新磨合,也有一些人秉持所學帶動潮流,1901年成立的櫟社便是一個以此為自許,以古典文學帶動日治時期台灣詩社、詩人交流,並對時代具有高度敏銳與關懷的古典詩社。
    當象徵日治的前奏旋律響起,一位將這些視為瑰寶的前驅者,踏上名為「臺灣」的南國島嶼,他以自身的母語文字,將聽聞的歌謠與民間故事一一採集並收錄下來,編輯整理後,出版了一本像是精選專輯的歌謠專書,要是沒有「他」的貢獻付出,或許我們都還無法忠實地重現當時臺灣的地景與風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大學畢業其實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學習階段結束,對於還需要時間探索的人來說,它更像是一個港口,我們只是要從這裡航向大海,在抵達下一個停靠站之前,你想要漂流,或是想要遵循航線往前,都沒有問題。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為你自己想要活出的人生負責。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大文豪狄更斯的生平與台灣一些作家類似,早年當記者,之後編雜誌,他主編「一年四季」週刊,連載自己與其他作家的作品。這本周刊曾刊出美國淘金時期大西部見聞,第一篇開宗明義就說了:每個大西部小鎮都有報紙,至少兩份,一份專挺共和黨,一份支持民主黨,各有擁護,也互不相讓。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這是阿跨面專輯《心》第六首歌曲,內有歌詞台文(漢字+羅馬字)、詞彙整理。
    Thumbnail
    轉來了後,阿媽會載上細漢的我佮小弟去 kám-á-tiàm,阮逐擺攏選玻璃罐的「Oligo」,有當時仔阮會想講莫閣啉仝款的,毋過踅 kám-á-tiàm 一輾了,猶是一人提一罐玻璃罐的「Oligo」。阿媽總是笑講:我早就知影矣,恁兩个 hòonn!彼當陣才知,毋免問、毋免講就予人早就知影實在足幸福呢
    Thumbnail
    台灣是台灣,韓國是韓國,日本是日本,越南是越南,有過所謂三節等 ia̍h 用箸用過漢字、漢文(無語言書面文),事實是各自主體發展,東亞舊/農曆文化箍,古早無中国一國 in 國 kài chē,這詞各國會用意思是國內,日本有一區叫中國,in 有中國xx公司。中國有百萬朝鮮族,韓語接近朝鮮...
    Thumbnail
    台文館玩起來!趁著過年以前,到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去參觀剛在2020年11月更換的常設展和其他展區。這一期常設展因為有當代意見領袖朱宥勳的加入,好像聲量比較高一點?跟大家分享他的貼文,也節錄一些我認為在廣告、策展與傳統寫作都通用的概念做為開場。 ——這裡會這樣下標,是因為,我們想要用「文學性的意象
    Thumbnail
    #香瓜仔鬚 (Hiunn-kue-á-tshiu) = 龍鬚菜 今仔日煮飯,我leh炒菜个時陣,問阮大家(Ta-ke, 婆婆) 龍鬚菜台語欲按怎講? Ta-ke講:「香瓜仔鬚。」 閣學著一个新的字,感覺歡喜。 想起,細漢的時,逐擺食飯,桌頂攏有喝(Huah)袂出名的菜、佮魚仔。我會問阿媽:「這菜/魚
    Thumbnail
    前言 無論是一般性的台文寫作,或是在寫作的技藝上已經可以稱之為「台(語)文文學」的作品,都要牢記一件事:沒有台語,就沒有台文。用另外一個方式來說,如果一篇文章不具有台語該有的特色,該篇文章即使可以被以「台語」讀出來,它仍然不是台文(或者,不是好的台文)。 何謂台文? 曾有個有名的「台文作家」在自己的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大學畢業其實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學習階段結束,對於還需要時間探索的人來說,它更像是一個港口,我們只是要從這裡航向大海,在抵達下一個停靠站之前,你想要漂流,或是想要遵循航線往前,都沒有問題。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為你自己想要活出的人生負責。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大文豪狄更斯的生平與台灣一些作家類似,早年當記者,之後編雜誌,他主編「一年四季」週刊,連載自己與其他作家的作品。這本周刊曾刊出美國淘金時期大西部見聞,第一篇開宗明義就說了:每個大西部小鎮都有報紙,至少兩份,一份專挺共和黨,一份支持民主黨,各有擁護,也互不相讓。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這是阿跨面專輯《心》第六首歌曲,內有歌詞台文(漢字+羅馬字)、詞彙整理。
    Thumbnail
    轉來了後,阿媽會載上細漢的我佮小弟去 kám-á-tiàm,阮逐擺攏選玻璃罐的「Oligo」,有當時仔阮會想講莫閣啉仝款的,毋過踅 kám-á-tiàm 一輾了,猶是一人提一罐玻璃罐的「Oligo」。阿媽總是笑講:我早就知影矣,恁兩个 hòonn!彼當陣才知,毋免問、毋免講就予人早就知影實在足幸福呢
    Thumbnail
    台灣是台灣,韓國是韓國,日本是日本,越南是越南,有過所謂三節等 ia̍h 用箸用過漢字、漢文(無語言書面文),事實是各自主體發展,東亞舊/農曆文化箍,古早無中国一國 in 國 kài chē,這詞各國會用意思是國內,日本有一區叫中國,in 有中國xx公司。中國有百萬朝鮮族,韓語接近朝鮮...
    Thumbnail
    台文館玩起來!趁著過年以前,到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去參觀剛在2020年11月更換的常設展和其他展區。這一期常設展因為有當代意見領袖朱宥勳的加入,好像聲量比較高一點?跟大家分享他的貼文,也節錄一些我認為在廣告、策展與傳統寫作都通用的概念做為開場。 ——這裡會這樣下標,是因為,我們想要用「文學性的意象
    Thumbnail
    #香瓜仔鬚 (Hiunn-kue-á-tshiu) = 龍鬚菜 今仔日煮飯,我leh炒菜个時陣,問阮大家(Ta-ke, 婆婆) 龍鬚菜台語欲按怎講? Ta-ke講:「香瓜仔鬚。」 閣學著一个新的字,感覺歡喜。 想起,細漢的時,逐擺食飯,桌頂攏有喝(Huah)袂出名的菜、佮魚仔。我會問阿媽:「這菜/魚
    Thumbnail
    前言 無論是一般性的台文寫作,或是在寫作的技藝上已經可以稱之為「台(語)文文學」的作品,都要牢記一件事:沒有台語,就沒有台文。用另外一個方式來說,如果一篇文章不具有台語該有的特色,該篇文章即使可以被以「台語」讀出來,它仍然不是台文(或者,不是好的台文)。 何謂台文? 曾有個有名的「台文作家」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