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Moore(美國紀錄片導演,其作品曾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2015年拍攝Where to Invade Next(中譯「插旗攻城市」,IMDb7.6顆星),影片中美國將「入侵」義大利、法國、芬蘭、斯洛維尼亞、德國、葡萄牙、挪威、突尼西亞、冰島並「竊取」他們的優點,試圖帶回美國並讓美國更好。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就如Michael所說,他是要去拿那些鮮美的花,而不是雜草(Pick the flowers, not the weed)。一個國家也不該耽溺於自己的花朵,而要想辦法清除雜草。筆者想藉由這部影片中揭露的各國幾個優點及省思來呼應台灣的問題。
工作品質與生產力
在義大利,員工通常有超過7週的有薪假,15天的蜜月假,五個月的育嬰假。同時每個工作日中午大都有兩個小時的午餐休息,人們不會去買速食,不會去買便當,而是回家聚聚,自己開火煮飯。
義大利一名升斗市民說:「我們只有一次生命,我們必須好好享受(We have just one life, and we have to enjoy it)。」
的確,我們多少人汲汲營營想過一個比現在更好的生活,
卻忘記享受我們擁有的生活。
一名工廠老闆說:「(剝奪員工的有薪假)賺更多錢有什麼意義嗎?我覺得有微笑之人伴在左右工作是更重要的(What's the point of being richer? It's important to work next to people that are smiling.)。」
台灣人是否心胸太過狹隘了,是否太貪心不足,總想著如何賺更多更多的利益。台灣大多勞工在一例一休之後只有19天的有薪假,育嬰假則是留職停薪。資方大賺一筆,是花多少勞工的心血才得到的,而資方給勞工的福利卻是少之又少。然而如此並未讓台灣比義大利更好,義大利平均壽命及生產力都在台灣之上。是否應提供員工優良的工作環境,是台灣值得省思的問題。
借鏡芬蘭教育制度
芬蘭的教育是世界排名頂尖的,其教育部長及許多教師建議美國要剔除標準化測驗。芬蘭學生很習慣問答題,沒有選項,沒有標準解答。反觀台灣,高中以下的成果檢驗,大多測驗方法都是選擇題,一聽說考試有問答題,便哀聲連天。
芬蘭教師說:「如果你教學生的是如何考出好成績,那你幾乎沒教他們任何東西(If what you're teaching your students is to do well on those tests, then you're not really teaching them anything.)。」
更令人感動的是,芬蘭教師非常關心學生,希望學生快樂是教學的宗旨,回歸到良師益友,如父如母的教師本質。芬蘭教育部長說:「他們應有更多時間來享受童年、青少年、以及人生(They should have more time to be kids, to be youngsters, to enjoy the life.)。」在台灣,學生需要花極大量的時間準備標準化考試,又或者被父母、家長、同儕壓力逼得不得不花這麼多時間。在台灣一名學生若想投入社團,或多或少會被認為愛玩、不認真,但在芬蘭,讓學生多玩多體驗卻是他們成為世界頂尖教育國家的秘密。
當台灣還在為廢除明星學校是否可行而煩惱時,芬蘭早已達成「家附近的學校就是最好的學校(The neighborhood school is the best school.)」的目標。如此一來,學生就不必為了上某間學校而拚死拚活。芬蘭也禁止任何人成立私立學校並收費,這樣的規定促使了如美國常春藤聯盟的貴族私校並不存在。在芬蘭,即便是富人也必須進入和大家平等的公立學校,基於這樣的前提之下,富人會盡力確保這些公立學校能提供最好的教育。然而,在世界其餘國家,為學校排名似乎成為常態,也隱性地為不同職業進行排名,造成貧富差距,勞資對立。
教育是國家之根本,雖然從教育著手改善一個國家最花費時間,但成效也會是最大的。改善教育從觀念做起,盡力讓教育、讓台灣變得更好。
歷史責任與承擔
眾所周知,德國的希特勒在二戰期間慘無人道的暴政荼害不少人。但德國卻毫不避諱,直言承認自己的錯誤,並日日反省。德國每間學校每天都有一節課,專門教導學生有關希特勒的惡行,甚至拜訪受害者家屬。在德國街上,處處可見有關希特勒的物件,刻有受害者名字的石板嵌在街道上,舊時種族隔離時的標誌等等。德國坦然面對自己的過錯,並在短時間內迅速復興,成為一大強國。而台灣呢?一個228事件,爭吵至今無人願意承擔過錯,大家都在互相指責,為了黨派,為了理念而操作議題。
一個國家悲傷的歷史事件,究竟是誰的錯?
一名德國學生給出了答案:「我剛獲得德國國籍,而因為我獲得這份國籍,我也應該承擔德國的歷史,並為一個德國人(希特勒)的所作所為負責,因為我也是德國人(I just adopted the German nationality, and I think by my adopting the German nationality, I have to adopt the history of Germans, too, and also feel responsible for the things a German did because I'm German, too.)。」
歷史共業,大家都有責任,許多年輕人都認為228與我無關,我並未殺人,錯也不是我鑄下的。然而身為中華民國之一員,中華民國所做的事,就是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我們的原罪。不必區分誰錯誰對,不必強調當年是誰先殺誰,誰殺得多,無論誰先起的頭,殺了多少人,都是我們全國的責任。
尾聲
在紀錄片之末,Michael說:「我悲嘆『美國夢』似乎在各地都很興盛,除了美國(I began to lament that the American dream seemed to be alive and well everywhere but America.)。」的確是悲嘆,紀錄片提到,很多這些優點是源自於美國的,但為甚麼別的國家能,美國不能?
看完影片,筆者也不禁思考:為甚麼別的國家能,台灣不能?
突尼西亞一位受訪的女性說:「我很了解美國,我知道你們的音樂...我會說你們的語言...我穿你們的衣服...我吃你們的食物,而我還是有我自己的文化。但你們了解我的文化嗎?」一語驚醒高高在上的世界最強國家,或許美國因為太過強大而忘記觀察、認識別的國家,而台灣呢?台灣人關心其他國家嗎?關心國際事務嗎?關心世界嗎?或者我們只專注於自己小小的生活圈,享受身邊的小確幸,而不再多聽多看。
台灣曾因為經濟奇蹟被世界矚目,而如今亞洲四小龍中的其他三條龍(韓國、新加坡、香港)都成為台灣人奮力追趕的目標,相較之下台灣的進步實在有點望塵莫及。然而,台灣並不差,台灣多的是人才輩出,但如何讓台灣發揮己身優點才是我們需要思考的方向。
再引用Michael在影片末的話:「我們根本不需要入侵這些國家,我們只需要去失物招領找回我們的初衷(We didn't need to invade. We just needed to go to the American lost and found.)。」
或許讓台灣變好所需要的,也是找回當初經濟起飛那份希望、那份熱情、那份初衷。
責任編輯:郭柏廷 核稿編輯:張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