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外觀點」系列:請盡量不要用因果業報來論人論事

更新於 2024/12/0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個人身心障礙的原因有很多,光以醫學度角來看,可能的原因就能用掉一張A4大小的紙,甚至更多!可是一些佛教徒不知哪來的自信,憑著佛經上的支言片語,就認定:個別或是一些身心障礙人士,他們前輩子造了業,於是今世今世就承受某些果報。這種認知模式就好像一個醫學門外漢,憑著一本疾病手冊,就把一個正在激烈咳嗽的人當作肺癌患者,然後斷言對方過去吸煙、生活作息不正常……以至罹患癌症。
我們絕大多數人沒有神通。如果連某位身心障礙人士一小時前做的事情,我們都盲然無知了,怎麼知道人家前輩子做了哪些好事、壞事呢?何況一個人的因果業報,往往牽涉他人,那位身心障礙者跟照護他的親友,究竟是什麼關係?是冤親債主對欠債者的關係呢?是靈性較高者與靈性較低者一同轉世,兩人名為親友,實為師生關係,彼此的相處其實是一場教導/學習的過程?還是他們這輩子偶然相遇,才正要開展延續好幾個來世的複雜因果關係?
我們絕大多數人根本無從辨認!一張嘴就斷言人家的身心障礙是前世的業報,這是非常冒失又無禮(也是無理)的行為;雖然無意歧視,卻可能造成人家及其親友的不快及誤解。由「因」推斷「果」,比較容易,但由「果」倒推回「因」十分困難;一個「果」往往是眾多的「因」造成,哪幾個「因」是關鍵?這些「因」當中,哪兩三個決定了他/她現在的樣貌……現實中,99%的人是不可能在極短或極有限的相處時間內,就從別人當前的身心障礙及遭受的苦難,正確倒推對方前世、前前世……甚至幾世以前所種的惡因,即使是極端神準的通靈人,恐怕也沒有光看人家一眼,就了然於心的本事。
因果關係在西洋哲學領域是非常重要的議題,不論是自然界還是人世的因果關係,從古至今,不乏專家學者耗費大量時間思考、論辯,提出各式各樣的因果論,早在兩三百年前,幾位哲學家提出的因果論,已經精細到遠遠超出21世紀初絕大多數台灣人所能思考的極限。在因果業報世界觀為主流的印度文化圈,哲人僧侶對此也思考頗多,我不知道是不是中華文化籠罩的地區,歷來文士、僧侶沒有深入思考、論辯萬事萬物的因果關係,人們對因果關係的思考普遍粗淺,甚至一蹋糊塗;於是從古至今,佛、道、一貫道、民間信仰等人士捏造、濫用、輕易套用因果業報、因果報應……解釋許多現象,或針對某人、某一群人作道德評判的準則,多數人似乎不會感到不安,或是認為「這是不對的!」,於是聽任他們……尤其是一些比較迷信的佛教徒、通靈人、神棍,以及所謂的「上師」、「活佛」夸夸其談,甚至搞出許多莫名其妙的事……我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原因造成的?
總之,我們盡量不要斷言人家的身心障礙,或是當前不幸、痛苦的現象是什麼什麼的「報應」或「業報」,這樣就不會傷害別人的自尊,也比較不會為自己招來怨恨與誤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3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只因「『閱讀其他宗教經典』這個方式僅能掌握他人宗教的皮毛」,就完全不去了解其他的宗教,而是固守自己的信仰,或是簡單地用「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方式看待其他宗教,與其他宗教信仰的人相處,我認為:這種作法恐怕越來越無法適應台灣這種宗教高度混雜,而且相互融合的複雜人文環境……
首先,佛教徒雖曾多次集結,討論教義,整理經典,但僧侶、君王等勢力在面對原先流傳的經典版本,以及所謂的「異端邪說」,相較於基督教、伊斯蘭教,較少採取強烈剛硬的滅絕手段……
一堆堅信唸經能治病或是消除業障的人,耗費大量時光,將經文唸得滾瓜爛熟,只差沒像古印度人那樣──造立佛像,為之「燃香、抺香、燒香」,製作幢幡繒蓋,供養僧尼……,卻對現實生活真正扮演「藥師佛」角色的醫生、藥師、護士,態度沒什麼變化,一如以往……
儘管多數台灣的法師宣稱:大乘佛教博大精深,經典涵意深邃。可是我認真讀了一些佛典以後,發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與其說是釋迦牟尼親傳的教誨,不如說是後世佛教信眾(尤其是古印度人)對釋迦牟尼及其教義的各自表述,或是藉由釋迦牟尼、菩薩、聲聞弟子的對話,置入性行銷自己供奉的佛與菩薩,試圖勸誘教內、教外的人……
如果只因「『閱讀其他宗教經典』這個方式僅能掌握他人宗教的皮毛」,就完全不去了解其他的宗教,而是固守自己的信仰,或是簡單地用「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方式看待其他宗教,與其他宗教信仰的人相處,我認為:這種作法恐怕越來越無法適應台灣這種宗教高度混雜,而且相互融合的複雜人文環境……
首先,佛教徒雖曾多次集結,討論教義,整理經典,但僧侶、君王等勢力在面對原先流傳的經典版本,以及所謂的「異端邪說」,相較於基督教、伊斯蘭教,較少採取強烈剛硬的滅絕手段……
一堆堅信唸經能治病或是消除業障的人,耗費大量時光,將經文唸得滾瓜爛熟,只差沒像古印度人那樣──造立佛像,為之「燃香、抺香、燒香」,製作幢幡繒蓋,供養僧尼……,卻對現實生活真正扮演「藥師佛」角色的醫生、藥師、護士,態度沒什麼變化,一如以往……
儘管多數台灣的法師宣稱:大乘佛教博大精深,經典涵意深邃。可是我認真讀了一些佛典以後,發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與其說是釋迦牟尼親傳的教誨,不如說是後世佛教信眾(尤其是古印度人)對釋迦牟尼及其教義的各自表述,或是藉由釋迦牟尼、菩薩、聲聞弟子的對話,置入性行銷自己供奉的佛與菩薩,試圖勸誘教內、教外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市場脈動:空頭步步進逼,多頭危在旦夕 今日台指期在跌破22700關鍵支撐後,市場緊張氣氛瞬間升溫。多空雙方正在22585這個重要價位上演一場激烈的拉鋸戰,每一個籌碼變化都可能決定後市走向。
Thumbnail
Netflix 《黑白大廚》於 10 月 8 日圓滿落幕,觀眾對於節目的討論持續熱烈。參賽者在激烈的比賽中所展現的情感和意義不僅是對個人能力的證明,更是對韓國文化深刻的展示。這個節目不僅是烹飪的較量,更是文化輸出的成功典範。
Thumbnail
    「那個......那個,我也不知道他長什麼樣啊。」   「頭髮的顏色,眼睛的顏色.......還有呢?」   「他的那個配件到底叫什麼啦?QAQ」   你也有長相盲的症頭嗎?你的人物只有靈魂而沒有外貌嗎?你明知筆下角色都是帥哥美女,卻怎麼也寫不出來嗎?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 『樂觀』外資券商說了甚麼?? 明年估值和盈利有撐、宏觀不確定性下降、總體經濟保持增長 2. 『悲觀』外資券商說了甚麼?? 明年波動放大、每股純益預估太樂觀 3. 簡單來說:2024年的基本假設就是經濟溫和增長,不會有衰退發生;因此,布局股票上應該挑選成長類型的股票。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他舉了一個例子,當一個在懸崖邊抓住樹幹就要掉下去的旅人,求助於上帝時,上帝給他的解方是:鬆手!而這樣的解方是旅人所不能接受的,因為他相信只要鬆手就必定是死亡,這是千真萬確而不可質疑的。但是,站在上帝的角度來看,旅人需要鬆手才能接受祂的後續安排。例如下方可能是一片柔軟的草皮和鬆軟的土,
Thumbnail
對於台灣的佛教或佛法的印象是這樣的,就是由一些各大山頭的領導人,各自帶領著他們的徒子徒孫一同修行。需要遵守戒律,吃齋念佛,每日有嚴格的作息。而這位從瑞典遠道而來到泰國成為一位僧人的作者,到底在出家的十七年間看到了什麼?又是什麼原因讓他繼續的這樣修行著?這是一開始這本書帶給月光的疑問,而在書中,作者提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市場脈動:空頭步步進逼,多頭危在旦夕 今日台指期在跌破22700關鍵支撐後,市場緊張氣氛瞬間升溫。多空雙方正在22585這個重要價位上演一場激烈的拉鋸戰,每一個籌碼變化都可能決定後市走向。
Thumbnail
Netflix 《黑白大廚》於 10 月 8 日圓滿落幕,觀眾對於節目的討論持續熱烈。參賽者在激烈的比賽中所展現的情感和意義不僅是對個人能力的證明,更是對韓國文化深刻的展示。這個節目不僅是烹飪的較量,更是文化輸出的成功典範。
Thumbnail
    「那個......那個,我也不知道他長什麼樣啊。」   「頭髮的顏色,眼睛的顏色.......還有呢?」   「他的那個配件到底叫什麼啦?QAQ」   你也有長相盲的症頭嗎?你的人物只有靈魂而沒有外貌嗎?你明知筆下角色都是帥哥美女,卻怎麼也寫不出來嗎?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 『樂觀』外資券商說了甚麼?? 明年估值和盈利有撐、宏觀不確定性下降、總體經濟保持增長 2. 『悲觀』外資券商說了甚麼?? 明年波動放大、每股純益預估太樂觀 3. 簡單來說:2024年的基本假設就是經濟溫和增長,不會有衰退發生;因此,布局股票上應該挑選成長類型的股票。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他舉了一個例子,當一個在懸崖邊抓住樹幹就要掉下去的旅人,求助於上帝時,上帝給他的解方是:鬆手!而這樣的解方是旅人所不能接受的,因為他相信只要鬆手就必定是死亡,這是千真萬確而不可質疑的。但是,站在上帝的角度來看,旅人需要鬆手才能接受祂的後續安排。例如下方可能是一片柔軟的草皮和鬆軟的土,
Thumbnail
對於台灣的佛教或佛法的印象是這樣的,就是由一些各大山頭的領導人,各自帶領著他們的徒子徒孫一同修行。需要遵守戒律,吃齋念佛,每日有嚴格的作息。而這位從瑞典遠道而來到泰國成為一位僧人的作者,到底在出家的十七年間看到了什麼?又是什麼原因讓他繼續的這樣修行著?這是一開始這本書帶給月光的疑問,而在書中,作者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