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外觀點2:陳進益《走出佛教的迷霧》的閱讀摘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

這篇文章僅提供給有心改革佛教、未來想撰寫宗教評論的人。虔誠的佛教徒,點閱前,請審慎考慮!至於反佛教、想看佛教出包的人……請至其他相關論壇、臉書社團,那裡比較能夠滿足您的情感需要與娛樂需求,這是一本語氣比較嚴肅的書。

這本書的內容,我摘錄了15點。有興趣的人,不論是想全盤反駁作者,或是在肯定作者發揮批判精神的前提上,評論作者的言論,可點進去看看15點條列及書的封面。

作者對佛教的批判是全面的,正如作者標榜的那樣,以下是我對其觀點的摘要,*「」的內容是作者寫的。

作者對佛教進行多方面的批判。

作者對佛教進行多方面的批判。

作者認為:

1、佛教「輪迴轉世」、「因果報應」、「色」、「空」、「靈魂」、「心」等等的說法,若以人類當前的自然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研究成果衡量是錯誤的。

2、佛教徒那種「先行拆解自己或他人疑問,再予以否定問題的存在合理性」、「對許多人事物不求甚解,強以不知為知」、「將性與情慾視為萬惡之首」、「放任教義與自身生命經驗、科學知識產生衝突與矛盾,卻不積極梳理、調和、取捨」等態度,非常容易造成信者自身思維混亂,以及言行背反。

3、佛教的理論是一套「建立在自我顛覆之上的哲學」(作者語),是一個「缺乏自清能力的宗教」(作者語),由於自身教義具有重大缺陷,教內也欠缺自清、自淨、自我改革能力,因而在印度本土滅亡,也為中國、日本、泰國等亞洲國家帶來許多社會問題,尤其是中國。作者特別引用梁武帝、陳履安、杜俊元等人的悲劇,以及范縝、韓愈等人對佛教的批判,論證「佛教理論紊亂中國人的思想,導致中國從強大領先變成落後、衰弱的國度」。

4、佛教的緣起觀無法解答人們對宇宙萬物來源的疑問。佛陀對宇宙萬物來源之類的問題採取不討論、不回答、不研究的態度,而且還求要別人這麼做,對於沒有生存顧慮且對自然科學、哲學有興趣的人來說,相當不近情理。

5、對於輪迴存在與否的問題,「佛教以一貫的『自我顛覆』、『故弄玄虛』的態度來處理,從來不肯說明白。」(本書第16頁的內容)。因果報應、投胎轉世作為一個全宇宙運行的機制,運作的困難度非比尋常,不太可能存在。

6、佛教經典的名詞定義常含混不清,混淆濫用Be動詞,許多經文晦澀難解、不合邏輯,而且充滿那種「先行拆解再逐一否定的辯証法」,人若長久沉浸其中,思想容易趨於混亂,邏輯能力受到壓抑,抽象思維能力無法提升,進而造成個人生活、工作、甚至國政的混亂。

7、佛教的靜坐法門暗藏玄機,一不小心人會走火入魔,損害身心健康。佛教徒為了戒殺、鼓勵信眾培養吃素的習慣,不惜誇大、捏造某些現象或是編造某些錯誤的說法。只吃蔬果、完全不吃肉,是違逆人體自然生理結構而行的作法。

8、佛教主張解脫,把人間一切事物都當作因果業報,當作「苦」,不只賤視人生,也否定萬物的生命價值。其次,佛教也否定了「生育」與「存在」的意義。

9、佛教不同教派對於立教的「根本教義」的認知歧異,大、小乘之間竟然達到對立衝突的地步。大乘有主張「諸法因緣生,無自性,空」的教派,小乘則有「三世實有,法體恆有」的教派,令人迷惑。

10、佛教吸引大批高度智慧者出家,會造成「擇其優者而斷種」的效應,啟動「反淘汰」機制,造成許多信奉佛教地區的人種逐漸劣化。

11、佛教界的放生行動已經嚴重傷害台灣的自然生態,也造就一群靠放生活動營利的動物販子。偶然而發的放生行為,已經變質為人對動物的嚴重迫害及騷擾。

12、「我執」如同「本能」,人類無法自行破除,為了生存也不應該貿然破除。佛教不僅不正視這個事實,反而選擇逃避或蠻幹--「破除我執」。

13、許多人遇到人生的疑難,會尋求法師、高僧,但多數僧侶沒經過結婚生子、賺錢養家的考驗,沒有相應的人生體驗,難以給予信眾真正有效,而且具體可行的作法或啟發。

14、佛教對於教內各種負面現象,例如:僧侶性關係混亂、不肖人士假託佛教詐財騙色、明顯背離佛陀基本教義的解釋及作法,不像基督教、伊斯蘭教那樣--勇於面對並斷然處理,嚴重欠缺自清、自淨、自我改革能力。

15、佛教經典,尤其是大乘佛教經典,經文所提的數據、時間長度、佛與菩薩的能力非常誇張,時空不分,神話歷史完全混雜;佛學、佛教理論缺乏實驗證明,成佛與否也無客觀標準衡量,更沒有經過人們大規模實踐而檢驗其優劣好壞,佛教所謂的「善智識」及「智慧」其實是「無根的智慧」(作者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爬格子的雀榕的沙龍
113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2020/02/26
張開基「千古騙局 業報輪迴」上、下冊,宇河文化 書有兩冊。張開基認為佛教立基在「因果」、「業報輪迴」,但是「因果」渺茫難知,「業報輪迴」經自己長期研究,極有可能是人為機制,而不是自然律,因此他在此書批判佛教,說明佛教哪裡違背自然生態原則,哪裡難以自圓其說。  
Thumbnail
2020/02/26
張開基「千古騙局 業報輪迴」上、下冊,宇河文化 書有兩冊。張開基認為佛教立基在「因果」、「業報輪迴」,但是「因果」渺茫難知,「業報輪迴」經自己長期研究,極有可能是人為機制,而不是自然律,因此他在此書批判佛教,說明佛教哪裡違背自然生態原則,哪裡難以自圓其說。  
Thumbnail
2018/12/21
歐美、日本等國對印度佛教的歷史研究,不論考古還是文獻解讀,將逐漸讓一個東亞各國佛教徒千百年來習以為常的信念瓦解,那就是:東亞各國不少佛教徒會將大、小乘佛教的經典,當作是釋迦牟尼悟道以後所有言論的總和……
2018/12/21
歐美、日本等國對印度佛教的歷史研究,不論考古還是文獻解讀,將逐漸讓一個東亞各國佛教徒千百年來習以為常的信念瓦解,那就是:東亞各國不少佛教徒會將大、小乘佛教的經典,當作是釋迦牟尼悟道以後所有言論的總和……
2018/12/17
佛教相對於基督教、伊斯蘭教,對待異教的態度較為溫和,可是還沒有到達「全然包容」的地步!雖然目前我們能找的到的佛教史及相關書籍,都告訴我們:極少佛教徒利用君王、貴族的寵信,藉機打壓、禁絕其他宗教信仰……
2018/12/17
佛教相對於基督教、伊斯蘭教,對待異教的態度較為溫和,可是還沒有到達「全然包容」的地步!雖然目前我們能找的到的佛教史及相關書籍,都告訴我們:極少佛教徒利用君王、貴族的寵信,藉機打壓、禁絕其他宗教信仰……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佛陀不廢話是一本由諾亞.羅舍塔所著,楓樹林出版社於2022年出版之極簡佛法入門問答書。   這是一部很適合輕鬆閱讀的佛教入門書,是西方作者所述,因此在語調與論述上並沒有想像中以華人視角在處理牽涉宗教思想時會出現的道德勸說。而是用非常理性的將佛陀的思想以學派的理論介紹方式傳達給讀者。
Thumbnail
佛陀不廢話是一本由諾亞.羅舍塔所著,楓樹林出版社於2022年出版之極簡佛法入門問答書。   這是一部很適合輕鬆閱讀的佛教入門書,是西方作者所述,因此在語調與論述上並沒有想像中以華人視角在處理牽涉宗教思想時會出現的道德勸說。而是用非常理性的將佛陀的思想以學派的理論介紹方式傳達給讀者。
Thumbnail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潔淨,並雖潔淨若底穿漏」此乃斷器三過。斷器三過六種想,病想,醫想,藥想,療病想,善士想,久住想。這六種想念過經典的人都知道,可是往往很難去修持住。現在就來簡略這六想概念如何修持慢慢菩提路。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發起承事大師及法,以何意樂加行而說,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前一
Thumbnail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潔淨,並雖潔淨若底穿漏」此乃斷器三過。斷器三過六種想,病想,醫想,藥想,療病想,善士想,久住想。這六種想念過經典的人都知道,可是往往很難去修持住。現在就來簡略這六想概念如何修持慢慢菩提路。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發起承事大師及法,以何意樂加行而說,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前一
Thumbnail
「懷疑所有事和相信所有事是兩個同樣方便的解答,兩者都免除了反思的必要。」—亨利·龐加萊
Thumbnail
「懷疑所有事和相信所有事是兩個同樣方便的解答,兩者都免除了反思的必要。」—亨利·龐加萊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剛接觸精舍時,初初認識佛法,覺得終於找到正法,心中偷偷想著,我一定要回淨土,再也不想來這個殘忍、互相殺戮而且危險的人間了,但隨著開出的各種罪業,業債如須彌山那麼高時,我才知道自己離淨土有多麼遙遠!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剛接觸精舍時,初初認識佛法,覺得終於找到正法,心中偷偷想著,我一定要回淨土,再也不想來這個殘忍、互相殺戮而且危險的人間了,但隨著開出的各種罪業,業債如須彌山那麼高時,我才知道自己離淨土有多麼遙遠!
Thumbnail
以佛教的觀點,這個所謂的「我」以至世間的一切歸根究柢都是「因緣所生」,這表示個人對意義和自我實現的追求,是無法離開全人類、社會和自然的改善而獲得的。這就是「人間」的人本主義,也是體認「淨土就在人間」的一種表述。
Thumbnail
以佛教的觀點,這個所謂的「我」以至世間的一切歸根究柢都是「因緣所生」,這表示個人對意義和自我實現的追求,是無法離開全人類、社會和自然的改善而獲得的。這就是「人間」的人本主義,也是體認「淨土就在人間」的一種表述。
Thumbnail
假如有人,不論僧俗、不論佛教徒或外道徒眾,自稱是佛菩薩的化身,他若不是想以大妄語來博取利養、恭敬、妄自尊大的名位,就是鬼神、外魔附身、顯異惑眾。表面看,他們是行道救人,事實上是惑亂人心,鼓勵社會大眾不從事實際的努力,只求倖致的福佑。
Thumbnail
假如有人,不論僧俗、不論佛教徒或外道徒眾,自稱是佛菩薩的化身,他若不是想以大妄語來博取利養、恭敬、妄自尊大的名位,就是鬼神、外魔附身、顯異惑眾。表面看,他們是行道救人,事實上是惑亂人心,鼓勵社會大眾不從事實際的努力,只求倖致的福佑。
Thumbnail
從因果的觀念來說,佛教是鼓勵我們積極向上的; 從因緣的觀念來說,佛教是主張放棄我見的。
Thumbnail
從因果的觀念來說,佛教是鼓勵我們積極向上的; 從因緣的觀念來說,佛教是主張放棄我見的。
Thumbnail
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
Thumbnail
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
Thumbnail
潘儒達是位基督徒,他深入反思基督敎和佛教徒。論點未必人人同意,但算頗獨到。作者首先問甚麼是宗教。從宗教中我們看到了人,我們看到了人﹐看到了人的神聖性的傾向,看到人的需要﹐人的有限和敗壞,以及自救的不可能。佛教是透過禪定、戒律培養內在行善的力量,是由外到內。佛教徒也是堅韌,拒絕一切外來的幫助,卓然獨立
Thumbnail
潘儒達是位基督徒,他深入反思基督敎和佛教徒。論點未必人人同意,但算頗獨到。作者首先問甚麼是宗教。從宗教中我們看到了人,我們看到了人﹐看到了人的神聖性的傾向,看到人的需要﹐人的有限和敗壞,以及自救的不可能。佛教是透過禪定、戒律培養內在行善的力量,是由外到內。佛教徒也是堅韌,拒絕一切外來的幫助,卓然獨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僅提供給有心改革佛教、未來想撰寫宗教評論的人。虔誠的佛教徒,點閱前,請審慎考慮!至於反佛教、想看佛教出包的人……請至其他相關論壇、臉書社團,那裡比較能夠滿足您的情感需要與娛樂需求,這是一本語氣比較嚴肅的書。
Thumbnail
這篇文章僅提供給有心改革佛教、未來想撰寫宗教評論的人。虔誠的佛教徒,點閱前,請審慎考慮!至於反佛教、想看佛教出包的人……請至其他相關論壇、臉書社團,那裡比較能夠滿足您的情感需要與娛樂需求,這是一本語氣比較嚴肅的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